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4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luecrystal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6 鮮花 x10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關節紅腫熱痛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來源出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_ART_ID=233903

‧常春月刊 2010/02/23 
 類風濕性關節炎經常侵犯的部位,包括四肢關節、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及眼睛等,嚴重會造成關節變形、扭曲、僵直甚至無法活動,影響到日常生活。 
【文/連以晴】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一般認為與遺傳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關性。侵犯的範圍相當廣,包括全身關節、骨頭、組織與器官,病情較輕微時可能只發生局部關節僵硬、紅腫、脹痛,嚴重時可是會使得全身關節組織腫脹疼痛,甚至造成身體的嚴重損害。其中最常侵犯的部位包括四肢關節,其次則是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及眼睛等。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的病理變化就是滑膜炎。正常的關節腔內有一層滑膜,負責分泌關節滑液,可以潤濕以及保護關節,但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滑膜發生了發炎的反應,關節因此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嚴重者將侵犯整個關節、軟骨部位或骨骼,可能因此造成關節變形、扭曲、僵直甚至無法活動。
7指標,判斷罹病風險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發展的嚴重性,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成為醫師間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共識。為了讓醫師在診斷上有更明確的指標,美國風濕病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在1987年集合專家擬定了一套簡單又準確的診斷標準:
1.關節晨僵感:關節或其週遭是否有晨間僵硬感,且僵硬的不適感超過1小時以上。
2.三個以上關節腫脹:由醫師觀察發現有3個以上的關節腫脹。
3.手部關節腫脹:腫脹部位是否包括手部的近側指骨關節、指骨掌骨關節以及腕骨間關節。
4.對稱性:關節腫脹具有對稱性。
5.類風濕性結節:是否在身體特定處,發現類風濕性結節。
6.類風濕性因子:血液特定檢查,是否發現類風濕性因子。
7.X光檢查:手部或手腕部位經過X光檢查,是否發現有骨頭邊緣的侵蝕,或關節週邊出現骨質疏鬆現象。
上述第1~4項必須連續出現達6週以上,另外,若7項中出現其中4項以上,就可認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周小姐10年前被診斷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幾年來,靠著藥物控制,病況才不至於像剛發病時那樣措手不及。關節紅腫、脹痛是相當基本的病症,時間一久,關節變形、骨頭破壞,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周小姐去年因為髖部骨頭磨損情形相當嚴重,不論走路或站立都很困難,因此接受醫師的建議,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活動期、緩解期,交互循環
張玲指出,每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所表現的症狀都不盡相同,但始終脫離不了「活動期」與「緩解期」的循環出現。
■活動期:
此時期症狀的表現以晨僵現象、紅腫熱痛為主,其他伴隨症狀則如食慾不振、貧血、倦怠等。最常受到侵犯的關節包括手指近端、手指、手掌間及手腕;足部的腳趾與腳掌之間也是好發部位,另外,關節發炎常有對稱性。
■緩解期:
此時期是無聲無息的出現,活動期不適的症狀將會逐漸緩解,突然有種如釋重負之感,這種情形可能持續數週、數月、數年,甚至有的患者相當幸運,終身將不再復發。
張玲表示,終身不再復發的幸運兒就比例上來說仍屬少數,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會因為發燒、感染、壓力或是不甚明確的原因,而再次進入活動期的煎熬,關節也就在這種不斷交互出現的發炎侵犯中,逐漸喪失功能。
藥物治療,快速緩解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的治療,是以藥物搭配復健的方式,以壓抑其發炎發作及改善已受傷組織關節的活動能力。其中藥物治療在近幾年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生物製劑的問世,更成了現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趨勢。
張玲指出,依病情的發展,目前傳統使用的藥物如下:
■第一線用藥: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包括各種抗發炎藥物。這類藥物優點是可快速有效地緩解關節疼痛及發炎,但是也可能發生胃潰瘍、胃病變等副作用。
■第二線用藥:
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s),包括金製劑、青黴胺、抗瘧疾藥物等。由於此類藥物是利用改變病程而使疾病達到緩解,作用時間較長,因此又稱為「緩解藥物」。
DMARDs常與NSAIDs藥物合併使用,被視為是根本改善病症的藥物。但仍有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如金製劑常見潮紅、搔癢、口腔潰瘍、頭痛、頭暈、腎毒性等;青黴胺的毒性取決於劑量的大小,常見副作用有紅腫、起疹子、味覺改變、蛋白尿、胃腸不適等;抗瘧疾藥物則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禿髮或是產生毒性,但新一代改良型的推出,已大幅度改善副作用的出現,但仍要定期評估觀察。
■類固醇:
可有效減輕極度嚴重的關節炎症狀,常用於一般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月亮臉、腸胃不適、內分泌與眼睛的損傷。
■生物製劑:
有別於傳統藥物對於身體所有免疫細胞的「一網打盡」,造成許多副作用的產生,生物製劑就類似標靶治療一般,只針對發炎細胞進行攻擊,因此,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小得多。臨床上使用的生物製劑包括對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名稱為恩博、復邁,及抗B細胞的單株抗體,藥物名為莫須瘤,而目前此三種生物藥劑,已有健保給付。
復健治療,避免關節變形
除了藉由藥物控制病情的惡化,適當的復健治療不只可減輕疼痛感,更可進一步輔助關節保有活動能力,避免關節發生變形、扭曲,以致於喪失作用。
復健治療主要以冷療與熱療為主,各有其適用範圍。張玲建議,急性期的關節發炎,適度使用冷療(0∼10℃水溫)可以暫時緩解疼痛及降低肌肉痙攣,但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凍傷。而熱療適用於慢性期,同樣可以減輕疼痛及肌肉痙攣,使關節活動更為容易。當少數大關節發炎時,可用熱敷袋治療;但若是小關節處如手指、腳趾等,則必須採用石蠟浴熱療。另外,深部熱療所使用的超音波與短波皆不建議用於急性期及亞急性期,以免加劇關節發炎與軟骨破壞的現象。
上述所說的石蠟浴或是超音波等,都是醫院復健的主要項目,一般居家使用不太方便;但患者仍可隨時在家中利用冷療或熱療來達到復健。急性期時,適度浸泡冷水,慢性期時泡湯則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都要注意水溫不可過冷或熱,以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產生反效果。
另外,張玲也建議患者一定要定時、定量的運動,尤其可以考慮在溫水池中散步,除了可減輕疼痛、放鬆肌肉,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與耐力。也可以藉由游泳、騎腳踏車、園藝等各種運動達到復健的效果。
均衡飲食多休息,預防再發
當病程再次進入活動期時,又是一次痛苦的深淵,張玲提醒,為了要預防惱人的症狀再次復發,平時就要有多休息的觀念,不管是日常活動或是工作,每小時至少休息10分鐘,每天睡眠也要充足,最好有午休習慣。
同時也要維持營養均衡的飲食,並適度補充所需營養元素。研究證實,ω-3脂肪酸可有效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以及改善症狀,富含ω-3脂肪酸的食材包括深海魚類如鮪魚、鯖魚;油脂類如亞麻子油、黃豆、芥花油等及堅果類。此外,患者也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應注意適度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患者生活甚鉅,甚至造成全家人的負擔,但只要照顧得宜,遵從醫囑,仍能享受到與一般健康人無異的生活品質。除了藥物治療不斷進步外,輔具也是一再演進變化,滿足患者所需,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幫助許多患者擺脫活動力喪失的困境。


【心得感想】

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有病還是要看醫生,並要遵照醫生的叮囑,還是能夠享受到和一般健康人一樣的生活品質。


[ 此文章被bluecrystal在2010-09-05 20:04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03-10 08: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35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