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066 個閱讀者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ieseltruth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揭穿「柴油車的真相」文章內暗藏的不實謊言
(以下文章轉載自: http://rt-transport-safety.blogsp...blog-post.html )




「柴油車的真相」這篇文章流傳已久, 原作者自稱是某學校「車輛系」專家 (學生? 博士? 教授?), 據私下查訪 (因為原作者已經不知躲到哪裡去了? 現在只能靠網路傳聞猜測), 其實只是一位賣車業務寫的. 主因是他所屬的日系公司沒有柴油車可以賣, 卻不斷有潛在客戶轉投柴油的懷抱, 在此情境下, 遂引用各種未經證實的傳聞資料, 寫出這篇文章來散播, 以製造氛圍, 企圖影響客戶不要買柴油車.

該文在初期就已經受到各界汽車專家的大聲質疑, 現在業界同仁大多等著看笑話, 看看未來, 如果這家日系公司決定引進柴油車的話, 不知這位業務要如何反過來自圓其說?

不幸的是, 當初的原文, 因為網友無知地轉寄, 造成錯誤資訊一再被誤傳, 甚至許多網友不知情地, 將錯誤資訊公開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 (其中甚至不乏在車修業內任職的技工, 連求證都沒有就傳播給別人). 為了避免該資訊誤導大眾, 小弟就手邊收集到的資料, 針對新一代的柴油小客車, 逐一說明原文作者謬誤之處, 也希望那些在自己部落格上, 放了錯誤資料的網友們, 能夠根據本文, 及時修正.

由於原文已經被轉寄了好幾年, 四處都可以找得到, 故以下不再轉刊全文, 僅引述謬誤之處:

謬誤1. ...起步力道很大,可是在一個程度之後,加速力道就上不去...

基本上, 這點是正確的. 所以, 文後論述: 柴油車應配備較多的檔位, 這論點也是正確的.

但是, 該文卻以此論點, 試圖推演出:「柴油車加速性不如汽油車」的負面結論???
這點卻是利用文字邏輯上的迷思, 完全誤導了消費者.

以 Audi A3 為例:
極速: 柴油款 207km/h, 汽油款 236 km/h.
0~100km/h 加速: 柴油款 9秒, 汽油款 7秒

對呀, 柴油車在《207km/h》之後, 確實「上不去」了; (所以原作形容成: 上不去, 並沒有錯)

不過, 請捫心自問:
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 207 vs. 236 的極速, 9秒 vs 7秒 的加速.....
一般中產階級生活中的實際行路需求, 會差很多嗎?

有誰開車上班, 都以超過 210km/h 速度狂飆的?
有誰出門旅遊, 都以超過 210km/h 速度狂飆的?
有誰上高速公路, 需要在 10 秒內加速到 100km/h 的?

柴油車的極速確實不如汽油車, 但是,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 那又如何?!
汽油車追求極速, 柴油車追求的是全面性的均衡(省油, 扭力, 速度), 兩者的用車目的本來就不同.

除非您是:
窮凶惡極, 時速 200km/h 以上的飆車族, 或是每天一上班就要去搶銀行的盜匪
,

否則:
如果您每天開車的速度, 指針還過不了時速表一半以上的話, 根本不需要擔心以上的問題.

此外, 人家柴油車只是不想跟汽油車計較而已, 前面說過了, 柴油車重視的是均衡性. 若要認真拼, 真的會輸嗎? 請去查查看: 2007 年利曼 24hr 耐久賽的冠軍是誰? Audi R10 柴油車. 亞軍呢? Peugeot 908 HDi, 也是柴油車. .....

汽油車不是很行嗎? 怎麼落到第三名去了?
而且不是只落後幾個車身而已, 整整落後了 10 圈以上....

所以,誰說柴油車加速上不去的?......要看車手會不會開吧? 人家 Audi 已經連拿了七屆的冠軍, 不論汽柴油引擎, 都一樣可以開出第一名; 標緻則是第一次用柴油車參賽, 就拿到亞軍, 可見得柴油車要拼第一不是問題,只不過, 市售小客車的設計是為了日常代步用, 不是給車主當賽車開的.

謬誤2. ....柴油引擎出力最大的轉速,大約在1500~2000轉,而汽油引擎則是4000~5000轉,所以汽油引擎可以再ㄍㄧㄥ上去,柴油引擎不行.....


這點也是事實.

不過, 拿這點來當成對柴油車的負面評價, 卻完全顛倒是非. 又是一個數字上的詭辯...

試想, 如果柴油車在 2000 rpm 就要換檔, 而汽油車卻要到 4000 rpm 才能換檔, 相對來說, 在逐步換到最高檔的過程, 柴油車是否只需要汽油車一半的油料而已? 因為轉速只有一半啊! 而「轉速=油耗」, 耗油量當然也只需要一半.

我又不用在馬路上跟人家賽車, 要「ㄍㄧㄥ上去」幹麻? 省油比較重要吧!!

這裡引出另外一個迷思, 就是大家以為: 「柴油車省油錢, 是因為柴油比汽油要便宜」? 那是完全錯誤的!!
柴油車是因為: 轉速低一半, 燃燒效率高, 耗油量少, 所以才會省油, 跟油價毫無關係.

很多人還看到最近柴油漲得比汽油凶, 就擔心柴油車失去優勢, 這點也完全錯誤.

在英國, 柴油價格比汽油還要貴, 但 2006 年出售的新車中, 柴油車比例卻增加了 10%.
而且不只英國, 部分歐洲國家的柴油都是比汽油貴, 但柴油車的成長仍然超過汽油車.

這點值得深思: 當我們還在質疑柴油價差太少時;
為何柴油比較貴的國家, 車主仍然選擇柴油車?


此外, 原文還揶揄說:「...所以汽油引擎可以再ㄍㄧㄥ上去,柴油引擎不行...」,
事實上, 真相應該是:「柴油不需要ㄍㄧㄥ就上去了, 而汽油卻要ㄍㄧㄥ到底才上得去」.

不相信? 好, 那請找兩輛相同廠牌款式的車, 汽油柴油各一, 然後請兩車把轉速都限制在 3000 rpm 以下, 看看誰的加速比較快? 誰比較快到 100km/h? 在這個條件下, 柴油不必ㄍㄧㄥ, 就可以跑得又省油, 又比汽油車快.

當然, 解除這個 3000 rpm 的魔咒, 汽油車當然會比較快. 但轉速高也意味著: 汽油車必須消耗更多的油料, 才能超越少量柴油所產生的能量.所以, 低轉速正是柴油的優點, 也是省油之所在, 怎麼會變成缺點呢? 原文顯然在誤導讀者.


謬誤3. ....柴油車必須配備比汽油車更多的檔位.....

原文中舉了載貨車的例子, 試圖以「十幾個檔位」來印證柴油車的缺點. 但事實上, 那麼多檔位, 是因為那些車的用途是「載重」, 而不完全是因為柴油之故. 不然, 我們把那些載重車都換成汽油引擎試試看, 難道檔位就因此可以減少了嗎?.

檔位的設計來自變速箱的終傳比, 與車重vs.馬力的比例, 只要符合加速與推進的需要, 檔位足夠即可. 柴油車確實因為低轉速的特性, 會配置較多的檔位, 如歐洲法系小車, 同款式中, 大多是汽油車配四檔, 柴油車配六檔.

不過, 「檔位多」是壞事嗎? 不對吧!! 從車輛的發展來看, 檔位越多, 乘坐的感覺是越舒適, 因為換檔之間的速度落差變小, 頓挫感也會變小, 帶來的好處就是很滑順的加速. 所以, 原文怎麼會把「檔位多」說成是壞處呢?

Lexus LS460 已經採用八檔的變速箱了, 而人家還是汽油車啊!! 如果多檔位是壞處, 幹麻把汽油車配上八速啊? 此外, 汽油車配上六速幾乎已經是豪華房車的標準了, 高級如 Benz 還有七速; 這樣相比之下, 柴油車配六速有啥不好的啊?

謬誤4...."微粒濾淨器" 是消耗品!過了一段時間就要換新的,不能洗....

消耗品? 是啊, 如果是大貨車, 大客車, 那種原本沒有設計, 自己去大賣場買零件加裝的, 確實是消耗品.

但, 如果是目前市場熱銷的新型柴油小客車, 如 Benz, Volvo, Hyundai, Peugeot, Renault....原廠就設計進去, 隨車附來的「微粒過濾器」(簡稱 DPF), 早就已經設計成: 自我潔淨再生(regeneration), 永久免更換. 而且不只 Benz, Volvo, Peugeot, Renault... 而已, 已經有許多其他車廠跟進.

所以原文描述的資訊, 與市場現況有很大落差.

採用 Passive Regeneration 設計的自我潔淨式 DPF, 通常是使用廢氣的餘熱, 來進行自我潔淨. 萬一遇到長期排氣熱度不足, 無法完成工作, 才需要拆下來用人工清洗, 一般是寒帶國家比較容易發生. 但是, 根據 DPF 製造商的設計, 第一次人工清洗, 大約是在 15 萬英里的時候, 以後則是每隔 25 萬英里, 才需要洗一次

15萬英里 = 24 萬公里. 台灣很多車主, 根本開不到這個里程, 就已經換車了.

最新型採用 Active Regeneration 的 DPF, 則比 Passive 更先進, 只要以車速 40~60km/h 行駛 10~15 分鐘左右, 就可以完成自我潔淨的再生功能. 而且全程由電腦自動偵測, 通常在碳粒子累積到 40% 左右時, 就會自動執行, 噴出燃油霧將碳粒完全燃燒掉, 不需要人工拆下來洗. 新一代的柴油小客車, 絕大多數都採用這種最新的技術.

即使, 萬一有車主, 無法以上述速度常態行駛的話, 也只要定期到原廠去, 請技師插電腦, 強制啟動一次潔淨功能, 一樣可以自動完成再生工作. 除非這些機制根本就壞掉了, 才可能需要換新. 以後, 當您聽到有人說:「需要更換 DPF」時, 應該先懷疑:「該車的電腦是否故障了?

若是引擎監理電腦運作有誤, 或是 DPF 前後端的壓力感應器故障, 沒先把這些修好, 就換上新的 DPF , 不久之後照樣會壞掉. 這是技師的查修不確實, 這筆帳, 不該算在 DPF 頭上, 倒因為果.

謬誤5...「缸內直噴」是高精密度加新科技,工資比較高,工時比較長...


50 年前發明的缸內直噴, 怎能算是「新」科技 ???

Direct Injection 並非柴油引擎的專門技術, 汽油引擎早在1955 年時, Mercedes-Benz 300SL 就已經採用缸內直噴. 現在都已經 2007 年了!! 50 年前的舊發明, 比美國人登陸月球還要早 15 年耶!! 這算是哪門子的《新科技》啊???? 說它是《阿嬤的科技》還差不多!!

1996 年 Mitsubishi 在代號 4G93 的直列四缸 無法使用之字串 引擎上, 也曾經使用缸內直噴, 並裝置於該廠旗下的 Galant/Legnum 車系上,隨後成功銷往歐洲,並出售技術予 PSA 集團. 其他汽油引擎使用缸內直噴的例子, 不勝枚舉, 在《這裡》有完整的歷史介紹.

以前的缸內直噴之所以沒有進入主流, 是因為它所產生的 NOx 廢氣含量過高, 無法通過未來的環保標準, 所以才被車廠逐漸擱置. 但是, 隨之技術的改良, 近年來解決了 NOx 的問題之後, 缸內直噴在汽油引擎界, 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低速節能」「中速減污」與「高速強悍」三者兼具的特性, 使得高級車款紛紛採用. Audi 還將 FSI 缸內直噴技術, 運用到參加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R8賽車之上,並且連續三年(2000~2002年)贏得了比賽的冠軍。

2001 年 Audi/VW 集團的 FSI 引擎, BMW 的 V12 引擎, Benz 的 CGI, Mazda 的 DISI, Lexus 的 D-4, Alfa Romeo, GM, Ford, 都相繼推出缸內直噴的汽油引擎. 台灣市場上銷售的: BMW 760Li, Lexus GS350, GS430...等等, 都是缸內直噴, 而且, 平民化的車款如 Audi A4, A3, VW 五代 Golf 也都有配置缸內直噴的汽油車款.

顯然原作者對於汽油車的發展歷史, 仍渾然不知,以為缸內直噴是柴油引擎才有的技術; 若非如此無知, 就是原作者刻意忽略此資訊, 隱瞞讀者. 所以, 原文論述的「工資會比較高,工時比較長」, 其實毫無根據.

試問, 缸內直噴技術的歷史這麼悠久, 而且連汽油引擎都在使用, 何以需要較高的工時工資???

謬誤6....柴油引擎 NOx 的含量居高不下....


這點接續前面下來, NOx 高是導因於缸內直噴技術, 但是並不代表現在的缸內直噴, 就一定會產生高 NOx. 科技在進步, 車廠要求生存,就必須符合環保法規. 當年雖然因為 NOx 問題, 導致缸內直噴技術暫歇, 但後來在技術上的突破, 已經可以在 NOx 問題獲得解決.

以Alfa Romeo 的 JTS (Jet Thrust Stoichiometric) 直噴系統為例, 在轉速僅1500rpm以上,便會停止稀薄燃燒功能, 以自動降低 NOx 的排放. Mitsubishi 無法使用之字串 引擎的觸媒轉換器,能有效抑止NOx的排放,其主要之功能為透過觸煤轉換器內之金屬絲表面的鉑、鈀、銠等貴金屬,產生化學氧化反應,將有害氣體(NOx,CO)轉換為無害氣體後再排出車外. 無法使用之字串 也會在缸溫過高時, 對排氣噴油, 以降低 NOx.

簡而言之, NOx 是汽油引擎和柴油引擎都會產生的產物, 並非柴油引擎獨有, 或特別高; 但是現代科技都有抑制其產出的能力, 此外, 絕大部分的 NOx 是靠觸媒轉換器來中和的, 並非單純由引擎直接排放進大氣中, 汽油或柴油皆是如此. 若要討論 NOx 排放量, 應該要把重點放在觸媒轉換器的轉換效能才對, 而不是只測量引擎汽缸上的排氣口.

因環保法規所致, 業界預期新型柴油小客車, 在 2008 年將會有一波大進化, 屆時其廢氣排放將與汽油車相差無幾, 甚至更低.柴油車不是做不到, 只是過去柴油的環保法規訂得比較鬆, 車廠在成本考量下, 沒有必要領先法規. 只要法規轉嚴, 車廠自然會調高排污控制能力.

所以, NOx 跟是否柴油無關, 而是「缸內直噴」本來就會比較高, 設計成缸內直噴的汽油車也是一樣. 都是靠觸媒轉換器來消除.

謬誤7....共軌噴射系統的噴嘴也是消耗品,不能洗,一套四支以上.....


原文試圖以維修成本來恫赫消費者, 但是, 共軌噴射跟噴油嘴有什麼關係??

共軌噴射的基本設計是:
將原本的:......各缸供油, 每個噴嘴由各自一顆加壓幫浦,
改成:...........只用一顆幫浦, 負責加壓油料供應所有的噴嘴

翻成白話文就是: 就算沒有共軌噴射的引擎, 也是一樣多的噴嘴; 即使共軌噴射, 噴嘴也是各自獨立, 只不過由一顆幫浦負責加壓而已. 要換, 一樣可以單獨換一支.

( 什麼? 您說我在畫虎爛, 瞎掰???)

沒關係, 下面有兩個搜尋連結, 是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所有共軌系統噴嘴圖片, 您自己去看看每一張圖片中的結構, 裡面的噴嘴是不是一個可拆解的零件 (有些圖片是零件分解圖, 可以看得更清楚):

Google Image: "Common Rail Injector"
Google Image: "Common Rail"

那為何坊間盛傳「必須全組換掉」? 那是因為, 單換一支噴嘴, 需要特殊工具, 並經由原廠電腦, 重新調校引擎參數, 才能正確運轉. 這個工具和電腦只有原廠才有, 如果您去民間保養廠, 他沒有原廠的特殊工具和電腦, 可以調教單一噴嘴, 或是技師沒有受過電腦調校訓練的話, 當然是鼓吹您整組換掉啦!! 這是技師便宜行事的結果, 並非不能換.

就算要單換, 一支噴油嘴的設計壽命都超過 30~40 萬公里, 即使用實車行駛實測, 測試了 16 萬公里也還不需要更換, 台灣常見的 TDI 柴油引擎, 原廠設計是 24 萬公里才需要更換噴嘴. 請問一輛車給您開, 可以換幾次噴油嘴啊? 除非是您自己想要換, 否則根本沒有需要常常換.

如果您還不相信, 可已親自去問問: 德國萊茵車輛檢驗中心 (TUV) 的台灣區副總: 華格納先生 (德國人). 他們是中立的檢驗機構, 不是車廠, 許多買二手車的人都委託他們檢查. TUV 說的話, 總該比我更有公信力吧?

謬誤8.....柴油車可能會比維修汽油引擎多出兩成的工資.....


柴油引擎轉速較低, 相對轉動零件磨損較少,
柴油的排氣溫度較低, 對零件的熱傷害較小,
柴油沒有點火及正時系統, 故障機率比汽油車少.

實在看不出來, 為何柴油車還要比汽油車多兩成的工資?
唯一的理由, 可能是: 目前柴油車數量少, 會修的技師比較少, 所以工資較貴?

不過, 這個問題, 在各車廠都宣稱: 2008 年將是台灣的「柴油車元年」之後, 也將隨之消失.

謬誤9.....渦輪的葉片,在高速運轉下,會產生高熱, 在車子停下之後,必須要"冷車"十分鐘左右,讓風扇再吹一下,好讓葉片冷卻.....

看這句話, 就足證: 原文作者本身沒有開過最近的渦輪車, 或是故意隱瞞現況.

渦輪增壓並非柴油車的專門技術, 汽油車使用渦輪者比比皆是. SAAB, Volvo, BMW, Audi, VW.....不勝枚舉, 就連最堅持 NA 自然進氣引擎的 BMW, 最後也抵擋不了渦輪的誘惑, 重新推出 335i Coupe 渦輪增壓款.

(335i 要特別介紹一下, 它不只是渦輪增壓, 還是缸內直噴, 而且變速檔位也有六速. 前面原文批評的幾種柴油車特性, 在這台汽油車身上都可以找到, 不知原作者對這輛車的看法是怎樣?)

想像一下這種情境:

年輕多金的 335i Coupe 小開車主,   載著時尚辣妹到夜店門口, 然後對著辣妹說:
妳先上去, 我《冷車》十分鐘, 馬上就來....」??....
十分鐘啊? TopGun 空戰都打完了, 辣妹早在夜店裡找到新對象了啦,
還等你「冷車」回來呦??.....屁股都涼掉了....


試問, 您有看過:
開以上這些原廠渦輪增壓汽油車的車主, 停車時還要呆呆地「冷車」十分鐘嗎?
現實生活中,
這些新型的原廠 (非改裝) 渦輪汽油車主, 有人自己特地跑去裝 Turbo Timer 嗎?

沒有嘛!! 因為會需要「冷車」只有兩種狀況:

1. 這部車是 70 年代的設計, 當年渦輪散熱技術不夠先進, 所以需要怠速冷車
2. 原廠並非渦輪車, 是車主自行加裝渦輪, 熱量累積超過原廠設計的散熱能力


當代出品的原廠渦輪車, 還有誰在冷車的? 車主手冊有寫到這個注意事項嗎? 筆者自己開 Volvo 的渦輪車, 不但手冊沒寫, 我停自家屋內車庫, 熄火後也從來沒有像原文描述的「引擎自動繼續運轉降溫」,(如果真會持續運轉的話, 我早該因廢氣中毒而身亡了!! 因為我家的車庫直通屋內樓梯, 中間沒有隔間, 廢氣可以直竄上來) 至今也開超過 11 萬公里, 沒換過任何渦輪零件.

從來也沒聽過, 有誰因為「冷車不當」, 造成車子損壞, 而向車廠求償成功的.

渦輪是靠廢氣的流量來推動, 柴油的排氣溫度遠低於汽油, 渦輪受熱的溫度相對也比較低, 如果連汽油渦輪車都不需要冷車, 何以柴油渦輪車反而需要? 既然不需要冷車, 當然也不需要加裝什麼 Turbo Timer. 而且這種屬於操作方面的問題, 車廠老早在設計時, 就已經考慮進去了, 怎可能愚蠢到還要叫車主自己小心使用?

謬誤10...中油的超級柴油含硫量還是過高,舉世皆知.....

嗯, 中油/台塑超柴的含硫量 50 ppm, 歐盟四期環保的含硫量, 也是 50 ppm,
請問 50 vs. 50, 哪裡過高了? 還敢說什麼「舉世皆知」咧 ?!...我看是「舉頭白目」還差不多.....

誠然, 部分歐洲國家確實推出低於 50 ppm 的柴油, 但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如此. 而這些使用 50 ppm 的國家, 也依然使用和我們市售相同的柴油車, 您又有什麼需要擔心的?

即使未來歐盟五期要降得比 50 ppm 更低, 但是中油原本也有計畫要降到 30~10 ppm 以下, 技術上不會輸給歐洲!! 至於降不降?這純粹是環保法規的問題, 不是能力或產量的問題. 只要環保署出來說一聲:「給我降!!」保證中油馬上降給您看.....

況且,「含硫量」跟引擎耐用度扯上什麼關係啊?

柴油的含硫量意義, 並不等於汽油的辛烷值, 跟引擎的性能根本無關, (相對於汽油的辛烷值, 柴油應該是測量「十六烷值」) 看看 Volvo 的 D5 引擎: 拿到南非去, 即使含硫量高達 50,000 ppm 一樣照跑. 降低含硫量, 主要是為了降低 SOx 的排放量, 保護環境, 符合環保法規的要求, 不是為了要保護引擎或提高性能, 也不是用了高硫柴油之後, 引擎就會痛不欲生, 死給你看.

柴油引擎的運轉是否順暢, 應該要去關心「十六烷值」才對;
根本與「含硫量」八竿子打不著.


謬誤11...柴油含硫量過高, 會產生硫酸, 傷害引擎......


原文作者非常善於利用簡單的知識, 來嚇唬無知又無辜的消費者.

有沒有過高的問題, 前面已經說明過了. 但是,「含硫會產生硫酸, 傷害引擎」?? 是真的嗎?

事實上, 所有的油品裡面都已經添加了制酸劑, 可以抑制這個問題的發生.
其次, 如果真要擔心的話, 您也應該先擔心汽油引擎, 而不是柴油引擎.

為什麼? 因為過去十幾年來, 汽油的含硫量都是 180 ppm 啊!! 比超級柴油還高出 3 倍多耶!! (歐盟三期環保 EU3 規範) 您可曾在過去十幾二十年, 聽過全球實施 EU3 規範的國家, 發生過:「汽油引擎被硫酸腐蝕」的悲慘事件嗎? 沒有嘛!! 不相信的話, 可以自己上中油或環保署的網站去查, 看看汽油的含硫量是多少?

如果您懶得去官方網站查閱, 沒關係, 相關的文件已經幫您準備好了, 請自行下載這份 PDF 檔案:車用汽柴油成分及性能管制標準(這裡也有 Word 格式, 連結自: 環保署法規查詢系統).

上面這份文件的表格裡面, 很清楚的記載: 台灣是2007 年 1 月 1 日起, 汽油才開始比照柴油, 降到 EU4 的 50 ppm, 在此之前, 台灣的汽油, 一直都是使用 180 ppm 的標準. 柴油則是早在 2005 年 1 月 1 日就已經調降到 50 ppm 了, 比汽油還要提早兩年完成.

所以, 原文作者根本是時空錯亂, 搞錯對象!! 要批評含硫量, 應該先從汽油開始才對!!

我家的裕隆新尖兵, 1991 年領牌, 至今行駛超過 15 年共計 22 萬公里, 期間更換過不少重要零件, 各位可以去裕隆調維修資料出來看, 車號: CE-3xx2, 光變速箱就換了三個, 冷氣壓縮機/蒸發器也換了三組, 但是換來換去, 就是沒換過「引擎本體/汽油幫浦」, 不但沒換過本體零件, 連「塘缸」大修都沒有, 到現在, 不論寒冬盛夏, 引擎仍然一點就發, 而且絕不半路熄火.

如果油料裡面的硫, 真的會變成硫酸腐蝕引擎/幫浦的話, 那也腐蝕得太慢了吧? 開了 22 萬公里, 連個螞蟻洞都沒有.

像上面這樣的汽油引擎, 在汽油還是 180 ppm 的含硫量時, 都不可能被硫酸腐蝕了;
請問: 含硫量不到 1/3 的柴油, 又要如何去腐蝕, 缸體材料比汽油引擎更堅固的柴油引擎呢?

(寫到這裡, 不禁佩服原作, 只不過隨便亂掰個「含硫量」, 就可以讓一堆網友恐慌不已...)

謬誤12...柴油車不是省油,而是柴油的售價比汽油便宜....


這點前面解釋過了, 事實正好與作者所說的相反.

柴油車由於使用較低的轉速行駛相同里程, 所以比汽油車消耗更少的油料. 這點可以由許多柴油車主的反應得知. 在網路上可以查到, 許多由汽油車換成柴油車的車主, 都宣稱自己消耗的燃費, 是以前的一半而已. 由於汽柴油價差根本還不到一半, 可見得, 節省的油費並非單純只因價差而產生, 主要是來自於: 燃料消耗較少, 行駛里程較長所致.

以 Audi A6 vs. A6 TDI 來看, 平均油耗 10.3km/L vs. 12km/L, 也就是每 1 公升的燃料, 柴油可以比汽油多跑 2km, A6 的油箱有 70L, 因此: 每加滿一桶油, A6 的柴油款可以比汽油款, 平均多跑 2km x 70 = 140km.

但是, 目前網路流傳的文件, 計算燃費時, 都只有計入汽柴油的單價差距, 他們都錯誤地假設:「汽柴油車行駛相同里程, 會消耗相同容量的油耗」, 並沒有將上述的里程行駛差距給算進去.

以下是有位網友, 公佈每天固定上下班的親身行駛經歷:

換車前, 每天行駛 140 km 汽油車: 油耗 14 km/L (高速市區平均) 加油 30L 大概可以開 430km
換車後, 每天行駛 140 km 柴油車: 油耗 22 km/L (高速市區平均) 加油 45L 大概可超過 900km

各位換算一下便知: 她的油箱只多了 50% 的容量 ((45-30)/30=50%),
但是總里程卻多跑了 100%
((900-430)/430=109%).

所以, 油價差很重要嗎? 跟這個多出一倍的里程相比, 根本微不足道.
除非柴油比汽油貴一倍
, 否則柴油車一定可以省油錢.

謬誤13...東京有禁止柴油車行駛的規定.....

對於原文作者指證歷歷的「日本東京禁止行駛柴油車」法規一事, 最後也發現, 根本是「看到影子就開槍」, 烏龍一場!! 挖到個新聞標題就大作文章, 連法規裡面寫了什麼, 都沒有去了解, 就開始自己胡謅一通亂掰一場, 該篇文章裡最大的笑話.

(更可悲的是: 眾多網友竟然也信以為真, 隨之附和起舞, 還到處幫忙宣揚, 以為自己在做功德?...)

事實上, 根據筆者向日本機關網站查證的結果, 該法規的正確內容應該是:

強制禁止「未符排放標準」之柴油車進入市區行駛。

請注意「未符排放標準這句話, 反過來說, 如果有一輛柴油車, 可以「完全符合排放標準的話, 她還是可以開進東京市區內的. 而要達到東京的「管制標準」, 只需要做到這幾個條件:

(一)更換為低公害車;
(二)加裝微粒過濾器(DPF);
(三)加裝氧化觸媒器。

日本政府, 為了讓廣大的柴油車, 可以順利在東京都內行駛, 動用年度預算 40 億日元, 補助車主達到符合以上標準的改裝, 同時, 對於東京都 2 萬輛卡車, 融資貸款約 700 億日元, 供其改善並符合標準. 由此可見, 日本政府不但不是要禁止柴油車的行駛, 反而動用鉅額的國庫資本, 幫這些舊型柴油車改善排放能力.

因此, 完全不是如原文所描述的:「東京《禁止行駛》柴油車」,
真相反而應該是:「東京《可以行駛低污染》的柴油車」.

相關法規可以在《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找到, 如果仔細去看條文下半部的「限制內容」, 就可以發現: 新款柴油車是不受限制的, 而舊款只要改善了排放能力, 也一樣可以通行. 而且管制標準並不高, 舊車只需要通過 2002~2004 年的標準就可以.

更重要的是, 東京都「受限車型」規定中, 乘員不足 11 人以下的車款, 不在限制範圍內.換句話說, 一般乘坐 4~5 人的自用柴油小客車, 根本不在這項管制的範圍之內!!



這下, 原文的謊言, 可就全部都破功了.

柴油車是新的商品, 業者或消費者必然出現抗拒的心理, 這是無可厚非的. 也有消費者堅持選擇汽油車, 是基於其對汽油引擎的特性喜好 (例如: 聽慣了汽油引擎如絲綢般的加速聲音??), 選擇柴油車或汽油車, 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用車需求與偏好.

但在比較兩者之際, 不應故意引述錯誤的資訊來誤導消費者.

柴油車的低速高扭力特性, 在走走停停的市區, 會特別省油, 因為市區起步, 需要靠扭力, 而不是馬力, 柴油車只要低轉速就可以有高扭力, 而汽油車往往需要到高轉速, 才會有扭力出現. 配備多檔位的柴油車, 在高速區域也比汽油車省油, 因為柴油的熱效率高達 50%, 汽油只有 30%, 燒完同樣容量的油, 柴油可以提供更多的扭距力量.

我們看看 Land Rover Discovery 3 這款車的極端比較:

D3 汽油 4.4 款:
扭力: 43.37kgm/4000rpm
極速: 195 km/h
D3 柴油 2.7 款:
扭力: 44.9kgm/1900rpm
極速: 180 km/h

一部 2,700cc 柴油車, 只需要 1900rpm 的轉速, 就可以榨出: 比 4,400cc 車款, 4000rpm 轉速還要高的扭力, 即使極速也只差它 15km 而已, 對於一般用車人並無差別.

1900 rpm vs 4000 rpm, (相同扭力轉速可節省 52%)
2700 cc vs. 4400 cc, (引擎每轉一圈可省燃油 38%)
光是帳面數據相比, 就已經省下多少油錢了, 根本還不用去計算汽柴油之間的價差.

由於原文的謬誤之處, 已被轉載傳播許久, 造成網友的資訊落差, 與悖離事實真相, 故歡迎各位依照下列所示的版權方式, 隨意轉載本文, 以便網友能取得平衡報導.

本文版權宣告為:「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版」.


[ 此文章被dieseltruth在2007-09-13 17:05重新編輯 ]



獻花 x4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12 00:40 |
宇田直樹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10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嗯!嗯!很有道理!
讓後我澄清很多迷思! 表情
在歐洲,環保法規這麼嚴的地方柴油車的市占率就這麼高了!
怎麼可能出產高污染的柴油車呢?在說現在造車的工藝這麼進步!很多舊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謝謝大大用心指點! 表情


宇田直樹
送花大隊No.57!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HiNet | Posted:2007-09-12 01:35 |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恩~非常詳細的解說~!表情
我自己是機械系車輛工程組的學生~! 表情
看到這篇文章~!還真想看看那位所謂的"賣車業務"是哪一間的"寶貝業務"阿~表情
那樣都可以讓他掰的出來~!表情
如果柴油車種真的都像他所說這樣一堆種種的壞處~表情
那位啥一堆國內外大廠都在極力研發阿~表情


[ 此文章被專在2007-09-12 02:16重新編輯 ]


音符是一組組不同的密碼,
可以把你帶進某一種情境和回憶裡。

請幫忙點一下增加支持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12 02:02 |
hjfrank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1 鮮花 x5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作者沒有提到柴油車怠速時的噪音,
即使是像 Focus TDCi 在怠速時還是無法避免(柴油車的宿命),
「怠速安靜」是我不考慮柴油車的最主要原因。

(個人淺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09-12 09:06 |
dieseltruth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關於怠速噪音問題, 其實早已經不是「宿命」了. 請參閱 2007 年 8 月份 (希望我沒記錯) 的「車主雜誌」(Auto-Driver), 該期刊針對各型柴汽油車, 進行各種車內外噪音的儀器測量.

結果意外的發現, 許多高級車款 (Benz, BMW, Volvo), 在車外的柴油怠速噪音, 只比汽油款多了 0.3~2db 左右, 這種程度, 人耳根本感覺不出來 (因為車外引擎聲就已經超過 70db+ 以上了, 車內也有 40db+, 汽柴油都一樣, 相差 2db 根本就沒感覺). 而在車內, 甚至測出某些柴油車的噪音, 比汽油車還低. 而且大部分車款相差並不大. 柴油噪音問題, 已經逐漸變成「過去式」了. 這個結果, 連雜誌編輯自己都覺得很意外.

所以, 柴油車是可以做得到極低的噪音, 甚至低於汽油車. 端看車廠的造車工藝是否純熟. 當然, 如果您選擇的是入門車款, 銷售上要考慮價格問題, 可能在噪音方面並不會下太多功夫.

事實上, 大部分去試過 Volvo 車款的人, 根本不覺得柴油車有什麼噪音的問題. 而 Volvo 與 Ford 同屬一個集團, Ford 沒有理由做不到低噪音, 唯一的理由, 就是車廠認為低價車款沒有必要這麼做. 此外, Focus TDCi 並非近兩三年的新車, 它最初在 2001 年就已經設計成目前的架構, 即使最近台製化, 基本架構並沒有改變, 在噪音技術上, 還停留六年前的舊技術.

所以, 柴油噪音並不是技術上無法克服的問題, 而是車廠在成本考量與市場定位下, 所做出的抉擇.

回頭來看, 歐洲買柴油車的人, 似乎並不太介意這個聲音 (以 Focus TDCi 在歐洲的銷售來看), 為何台灣人會如此介意呢? 是否只是長期的「習慣」? 許多歐洲當地銷售的車, 後座都還是配備手搖窗, 全車只有絨布椅, 這點可能台灣人也不太能接受.

當然, 要如何選擇? 是車主自己的權利與意願. 如果是我, 我也不願意後座是配手搖窗, 不過, 我自己本身會考慮買 Volvo, Benz, BMW, Land Rover 或 Jaguar 的柴油車. 至少, 我個人不會受到聲音大小的困擾, 而放棄柴油車的其他好處. 如果有人覺得不能接受低價車款的噪音, 那就等過幾年之後, 看看車廠是否會改善再說囉, 也不必一輩子都否定它.


[ 此文章被dieseltruth在2007-09-18 00:59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12 12:56 |
胡說八道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9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關於柴油引勤的聲音問題,
我沒坐過高級柴油的車子,我只聽過現代的休旅車和passat,
噪音我是不知道大多少,可是真的會有答答答的聲音,
如果自己知道這是柴油引勤的聲音還好,
被不太認識車的人聽到,
說你的車不是才剛買怎麼會有這種聲音真的會啞口無言,
不過那個業代批評柴油車真的是胡說一通,
為了賣出自己的車抨擊成這樣,
謝謝大大貼出這篇文來讓人知道。


天上星多月難明
地上人多心難平
是非曲折終有論
善惡到頭須現形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12 19:14 |
ㄚ破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 鮮花 x4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胡說八道於2007-09-12 19:14發表的 :
關於柴油引勤的聲音問題,
我沒坐過高級柴油的車子,我只聽過現代的休旅車和passat,
噪音我是不知道大多少,可是真的會有答答答的聲音,
如果自己知道這是柴油引勤的聲音還好,
被不太認識車的人聽到,
.......
現代的休旅車-starex,坐過,在外可聽到答答答的柴油引擎聲音,
但在車內完全感覺不到.隔音阻絕方面是跟貨卡不一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中華HiNet | Posted:2007-09-12 20:04 |
qwer999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3 鮮花 x2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文章好長但謝謝版主的解說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中華寬頻網 | Posted:2007-09-13 06:36 |
gary1228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說的好
分析精闢
受益良多
這樣一來,更堅定我換柴油車的意志了 表情


HELLO~~~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13 06:57 |
一搏云天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5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柴油車不如汽油車普及是因為原來的柴油發動機性能不過關
近幾年歐洲各國(尤其是德、法、意)在柴油發動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柴油車再也不是人們原來印象里冒著黑煙的大烏龜了
而且柴油車使用起來比較經濟
所以現在在歐洲柴油車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


兒時幻想自己是地主少爺,家有良田千頃,終日不學無術,沒事領著一群狗奴才上街去調戲一下良家少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北京 | Posted:2007-09-13 17:21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536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