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95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eterwu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東 歐][轉貼] 維也納觀光重點
維也納觀光重點
  身為奧地利聯邦的首都和低奧地利州及維也納州的首府,維也納可說 是歐洲文明的鮮活展示場。和其他城市一樣,維也納的觀光重點也集中在 舊市區中;位於多瑙河運河 (Donau Kanal) 左岸的舊市區 (或稱內城Inner City),是個由優雅建築、恬靜公園和典麗街道組成的空間, 也是個極適合悠閒漫步、細細品嘗的地方。600餘年的首都之風,為此地 塑造了大力而具有包容力的氣氛,彷彿正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伸出熱情的 雙臂和寬闊的胸膛。由於處處皆古蹟、物物眥歷史,能看、可看、值得看的 東西太多,在此只能擇其重點介紹,真正的維也納只能靠您親自去體會。
  不過,在無法遊遍所有觀光點的狀況下,若想對維也納的市容有全面 的認識,有3個地點是極佳的鳥瞰點,一是聖史提芬教堂內要爬345級階梯 才能抵達的南塔塔頂,一是多瑙河畔Prater公園遊樂場的摩天輪, 另一個就是維也納西面地勢較高的維也納森林。
至於巿內的重要參觀點,請參考下面資料:
Akademie der Lildenden Kunste (美術學院)
  沿襲自15、16世紀的義大利學校Tarquin and Lucretia。 位於Nibelungengrasse (尼布龍根街),右手即是著名的 Karlsplatz (卡爾斯廣場)。此學院以其藝廊中陳列的諸多名畫而聞名, 其中最膾炙人囗的是Hieronymus Bosch(1460~1516)所繪的 「最後審判」(Polyptych Of the Last Judgement)。

Am Hof (安宮)
  雖然名為宮,但實際上目前此地只是一個廣場。這裏原是早期統治附近 地區的Babenberg王室的皇宮 (不如說是城堡) 所在,一度是權力的中心, 今天,只剩下一片平地。在Am Hof廣場的中央,自1667年起即豎立一個 聖母紀念碑 (Mariensaule),碑的底座四面分別雕著代表曾長期侵擾 維也納的四種災難 - 戰爭、饑饉、瘟疫和異教徒。

Alte Rathaus (舊市政廳)
  自1316年起,這幢位於Wipplinger Strasse的建築就是維也納的 行政中心,目前看來美輪美奐的正面是1699年才建的。位於其庭園中的 An-dromeda噴泉,是1741年由Raphael Donner所設計。在舊市政廳 左邊還有一座14世紀哥德式的St. Salvator教堂,值得順道欣賞。

Basiliskenhaus (龍屋)
  這幢維也納舊城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的樓宇,位於一條有著美麗名字 的街道Schonlaternga-sse(意為「美麗的燈街」) 上。 當1212年這幢建築初落成時,據說曾在此出現一隻會噴火的怪龍 (亦即Basilisk),人們只要喝了它所住的井裏面的水,就會變成石頭; 後來,一位居在此樓內的年輕麵包師利用一面鏡子讓怪龍自己變成石頭, 而解決了人們的禍害,此建築也從此成為維也納人心中永遠的傳奇。

Belvedere (貝爾貝德烈宮)
  位於維也納舊市區東南角的Belvedere宮,是奧地利偉大的軍事家 尤金 (Prince Eugene,Savoy地方之諸侯,1663~1936年)的夏宮。 這位同時也是腓特烈大帝(Fredrich the Great)老師的將領, 於1683年帶領奧國軍隊,和法王路易十四的法軍,共同在Blenheim擊退了 入侵歐洲的土耳其軍隊,締造光輝的西班牙勝戰 (Spanish Succession)。 為了犒賞這位將領的功績,奧皇在Belvedere的下宮建成後 (建於1714~1716), 又賜建了Belvedere的上宮 (建於 1721~1723),使一介諸侯的夏宮規模直逼 帝王家。這兩幢由建築師Lukas von Hildebrandt所設計的宮室, 隔著一座廣大的花園相對,均是巴洛克式的華麗建築。當時做為Eugene家族居處 的下宮,目前適得其所地成為奧地利巴洛克藝術館 (The Museum of Austrian Baroque); 而當年做為宴會場所的上宮,今天有時仍被奧國政府當成宴請國賓的所在, 不過更重要的是此地已成為收藏19、20世紀奧地利著名畫家作品的所在, 包括聞名世界的Gustav Klimt、Kokoschka、Boeckl、Egon Schiele......等。 此外,站在地勢略高的Belvedere宮看維也納舊市區,也是一幅非常美麗的景象。

Burgtheater (城堡劇院)
  面對Dr.K. Lueger Ring大道 (環繞舊城的道路之一) 的這座劇院, 建於1874~1888年,屬於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在二次大戰時曾遭炸毀, 於1956年重新開幕,是維也納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Deutschordenskirche
(Church of the Teutonic Knights條頓騎士團教堂)
  位於Singerstrasse(辛格爾街)的這個教堂,建於14世紀,規模小而 造型簡單,教堂內的白牆上掛著昔日教堂所屬騎士們的武器。當年的 條頓騎士們以建立上帝的國度為目標,其行為不是以世俗權力眼光所能解釋的, 這也是他們一直不容易被各國諸侯帝王所接受的原因。教堂的二樓,收藏著 騎士團的各種遺物,包括當時的錢幣、文件,和一份由英王Henry四世頒布的特許狀。

Franziskanerkirche (Franciscan教堂)
  與條頓騎士團教堂僅一街之隔,位於Weihburggasse的這座教堂, 是一幢兼具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其正面是戴著紅色主教帽 並有一頭獅子隨侍的St. Jerome雕像。內部有著令人愉悅的氣氛, 尤其是祭壇後方那具有戲劇性想像力的畫作,其中的 「The Jmmaculate Conception」(聖靈懷胎) 部份,是由Rottmayr所作。

Herrengasse (海倫街)
  這是維也納舊市區中心非常繁榮、令人愉悅的街道,從Hofurg前的 Michaelerplatz (米歇爾廣場)向北延伸至Freyung街口,由於出自 皇宮大門,因此一直有「Lord's street」(王街)之稱。兩旁的建築 典雅秀麗、繁複華美兼而有之,不但是各種商店集中的地方,也是 低奧地利州 (Niederosterreich) 州議會和州政府所在地。

Hofburg (雪夫堡,即皇宮)
  這座哈布斯家族用來統治全奧 (極盛時版圖甚至廣及中南歐) 的 權力中心,是座構造層層疊疊的大宮室,更擁有一個占地頗廣的庭園。 今天,此地仍有極大部分被奧地利政府用來做為辦公室,而不對外開放。 饒是如此,這座曾擁有無上權力的地方,可供參觀的還是不勝枚舉,其中 不容錯過的有展示哈布斯堡王室珍寶的ImperiaITreasury,位於 Neue Hofurg (新霍夫堡) 內的3個博物館 (包括武器博物館、以弗所 Epcesus博物館和樂器博物館)、西班牙騎術學校Spanish Riding School (又稱 Winter Riding School,已有300年歷史,每天都有固定的馬術表演,非常值得 推薦)、Stallburg內收藏有雷諾瓦和梵谷作品的 Neue Galerie (新藝廊)、 每天僅開放2~6小時的奧國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星期天或假日 早晨有著名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 (Vienna Boy's Choir) 獻唱聖歌的皇宮小教堂 (Hofburg Kapelle)、埋葬著Maria Theresa最鍾愛之女兒Maria Christina的 Augustinerkirche (Augustine教堂)、著名的繪畫藝術品收藏中心 Albertina......等。

Jesuitenkirche (耶穌會教堂,亦稱大學教堂)
  位於Sonnenfelsgasse街尾,原建於17世紀,但今天所見是建築師Andrea Pozzo 於1703~1705年間重建的模樣。Pozzo同時也是著名的壁畫家,這一點可從 本教堂天花板看出其功力。

Kapuzinerkirche (Capuchins教堂)
  這座離Hofburg極近、位於Neuer Markt廣場左側的教堂 已有600餘年歷史,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室墓穴所在。從1633~1916年,共有 133位哈布斯堡王室成員,包括Maria Theresa女皇,均安息於此教堂地下的墓穴中。

Karlskirche (St. Charles教堂)
  位於Karlsplatz (卡爾斯廣場) 南面的這座教堂,是 1716年由巴洛克 建築大師Fischer von Erlach設計興建,可惜末建完大師已死,其工作遂由 其子接續,至 1739年才完工。這座由Karl VI(名字叫Charles)立誓建造的 教堂,有高72公尺的圓頂,並在兩側分別立有一座33公尺高的紀念柱。

Karntnerstrasse (卡爾特內街)
  這條由Karlsplatz左側向北延伸,經過歌劇院而到 聖史提芬教堂的大道,正好由南而北貫穿維也納舊城的心臟地帶, 也是主要的購物區。它的光潔明亮的櫥窗、夏天時的悠閒露天咖啡座, 讓您真正接觸到維也納人的生活面。

Kirche Am Hof (安宮教堂)
  這座位於昔日Am Hof東方正對面的教堂,真正的名稱應是 Zu den 9 Choren der Engel (「九位唱詩天使」教堂),它建於 1662年的正面牆,是巴洛克風格最好的詮釋。1782年,教皇Pius VI 曾站在正面的陽臺上,賜福這個城市;1806年8月6日,神聖羅馬帝國結束的 囗諭也是在此向世人公布。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藝術史博物館)
  Maria Theresien Platz (瑪麗亞.泰瑞莎廣場)隔著 Burgring大道和Hofburg相對,在廣場左右兩側各矗立著一幢 「日」字型的建築,面對Burgring大道左手邊的是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自然史博物館)、右手邊的就是這幢藝術史博物館。對喜歡美術作品或是 自然生態的人而言,這兩個地方是相當不錯的瀏覽處所,尤其前者幾乎 收藏了歐洲美術史各階段重要畫家的作品,值得一覽。

Malteserkirche
(Church of the Malta Knights,馬爾他騎士團教堂)
  和前面提過的條頓騎士團教堂Deustchordenskirche類型相同。 位於熱鬧的Karntnerstrasse旁的這座教堂,已有600年歷史,在其哥德式的 教堂內部牆上也懸掛一些當時騎士團領導者的武器。

Maria am Gestade (河畔的St. Mary教堂)
  是維也納最好的哥德式教堂之一,一度瀕河而立,這也是其名稱 的由來,但今天離河已有一段差距。初建於12世紀,目前所見為14世紀所建, 不過也有少許在土耳其入侵時遭到破壞,但無損其美麗。這座教堂最特殊的 是那座四邊形的高塔。

Michaelerkirche (St. Michael教堂)
  隔著Michaeler廣場和Hofburg相望的這座教堂,是個各種建築風格 奇特的綜合體,由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到新古典式,幾乎無所不包; 不過,其整體的效果還是偏向哥德式。內部有相當古老的壁畫和雕刻。 Maria Theresa的宮廷詩人Pietro Metastasio,即長眠於此。

Minoritenkirche (Minor Friars教堂)
  這座 14世紀的哥德式教堂坐落於Landhausgasse,曾在土耳其入侵時遭破壞, 於18世紀末重建。教堂內的鑲嵌地板畫,被8根高柱分割為三部分。 此外,還有一些壁畫出於名人之手。

Mozart's House (莫札特屋)
  莫札特雖出生於Salzburg,但維也納才是他施展音樂才華的 主要舞臺,他的許多作品也成於此城。這幢被稱為Mozart's House的建築, 位於聖史提芬大教堂前Domgasse (大教堂街) 5號。Mozart於1784~ 1787年間居住於此,並在此完成他膾炙人囗的歌劇作品 Die Hochzeit des Figaro (費加洛婚禮)。今天,此地已成為博物館。

Musikverein (音樂廳)
  這個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 (Vienna Philharmonic)的家, 位於Karls廣場北側。除了大演奏廳之外,還有兩個小演奏廳, 維也納許多著名演奏會均在此舉行。在此音樂廳的圖書館中還保存著貝多芬、 布拉姆斯、莫札特和舒伯特的曲譜原稿,其珍貴自不待言。

Neues Rathaus (新市政廳)
  這座建於1872~1883年的維也納行政中心,和大學、Burgtheater、 國會,分據在市政廳公園Rathaus Park的西、北、東、南面。 其中央塔高達330呎。

Osterreichisches Museum fur Volkskunde(奧地利民俗博物館)
  收藏著奧地利傳統物品,包括床、櫥櫃、畫具箱、餐具架、陶器、五金用品、 衣服、面具、帽飾、樂器、嬰兒床,和宗教用品等,幾乎與人民生活有關之物 皆在收藏行列。位於稍離舊市區中心的Langegasse上。

Pestsaule (Plague Column,黑死病紀念碑)
  矗立在聖史提芬教堂東邊的Graben街中央。這個紀念碑立於1682~1693年間, 為了是紀念無數死於1679年侵襲維也納的黑死病的人們。 當Leopold I下令立這個紀念碑時,黑死病的陰影依然未曾盡除。

Peterskirche (St. Peter教堂)
  與黑死病紀念碑近在咫尺的這座教堂,建於18世紀初,但在這塊土地 上已經存在過好幾座教堂,傳說維也納第一座教堂即由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建於此,不過傳說終究只是傳說而已。目前這座教堂的 主建築是由Johann Lukas von Hildebrandt所設計,內部則堪稱 維也納各巴洛克式教堂的典範,其中幾幅出自名家的壁畫是其引人焦點, 不過光線不對時不易看得清。

Prater公園遊樂場
  基本上,維也納舊城並不直接與多瑙河接觸,而是有一條多瑙運河 (Donau Kanal) 做為舊城的西界,越過多瑙運河以後,幾乎就沒有觀光點, 只有2個公園可供遊賞,一個是昔日皇家專用的Augarten,另一就是 Prater公園。這個運河旁的公園以齊全的遊樂設施成為維也納人 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其中的摩天輪更是鳥瞰維也納市區的好工具。 而在公園旁、運河畔、高826呎的Donauturm (多瑙塔,為一電視高塔) 上, 則於541呎虛設有一旋轉餐廳,於492呎虛設有一瞭望臺,是欣賞維也納市容的好去處。

Ruprechtskirche (St. Rupert教堂)
  位於多瑙運河旁的這座教堂,相當古老,其中部分可溯自 11世紀, 而且毫無疑間有羅馬泥水匠參與建造。此處曾是多瑙河鹽商集中地之一, 從教堂外側的雕刻中仍可尋得些許證據。目前這座教堂平時均關閉, 只有在禮拜天才開放;進入其中才發現其主堂和高塔是純羅馬式的, 而裝飾方面則難免較現代的物品,如彩繪玻璃等。

Schloss Schonbrunn (仙布倫宮)
  由Karlsplatz搭U4地鐵、或由Mariahilferstrass搭乘電車, 均可在短時間內到達舊城西南的這處寬闊皇室庭園。Schdnbrunn之名 來自其庭園中諸多噴泉之一的Schoner Brunnen(意為Beautiful Fountain 美麗噴泉) ,而噴泉多也是本皇宮的一大特色。自1695年開工興建至1749年完成 後,仙布倫宮是哈布斯堡王室最鍾愛的居住地,Maria Theresa女皇 便以此為她最主要的居所,並把所有建築外牆都塗上她最喜歡的黃色, 她後來嫁給法王路易十六的女兒Maria Antoinette便是在此長大。 奧匈帝國的許多帝王如Fran,Josef,均生於斯死於斯;1918年, 當哈布斯堡王室最後一位帝王Karl I宣布遜位時,他也住在此宮。 以廣闊庭園和無數噴泉 (較著名的除了Schbner Brunnen之外, 就數位居庭園正中央的Neptunebrunnen) 聞名,但還有一些值得一看的 對象,包括擁有1,440個房間的仙布倫宮本身(目前只開放45個供大眾觀賞, 其中有Franz Josef的臥室、Maria Theresa紀念室、拿破崙的臥室等)、 記載著仙布倫宮光榮歷史的大畫廊(Great Gallery)、皇室小教堂 (Kapel)、 以收藏各式馬具和馬車著名的Wagenburg(亦即馬車屋),和庭園內的羅馬遺跡。

Schottenkirche (Schott教堂)
  位於Freyung街與Herrengasse交會點附近,於1155年由Jasomirgott公爵 建立,曾於1880年代重建。教堂北面的Schottenhof,於1830年代起就是 Benedictine(班乃狄克教會)的教會高中,直到今天,它已是奧地利最古老 的高中之一。

Staatsoper (歌劇院)
  許多參觀維也納的人以這座位於Opernring大道和Kirnterstrasse 交會處的藝術活動中心,做為行程的起點。這幢外型為早期法國文藝復興式 風格建築,建於1861-1869年間;1869年,它的首演節目為Mozart的歌劇 「Don Giovanni」,從此,此地就成為維也納藝術脈動最強烈的地方。 二次世界大戰時,歌劇院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在維也納人無限心痛中展開 重建工作,並賦予它的舞群更現代化的機能。1955年11月,歌劇院重新開幕, 首演的劇碼是貝多芬的「Fidelio」。每年9月至隔年7月,在每天中午 都有專人引導參觀院內設施;在7、8月時,每天更多達5次。在歌劇院附近 還有幾個引人逗留的地點,包括Hotel Bristol、Cafe Mozart,和維也納人 引以為傲的蛋糕店Sacher's。

Stephansdom (St. Stephen 教堂)
  說這座尖塔高聳入雲的大教堂是維也納的陸標,是再正確也沒有了! 它和歌劇院一樣,也在大戰中遭到極嚴重的損壞,但有如浴火鳳凰般,再度 傲然挺立在多瑙河上的蒼穹中。以此地為參觀維也納的起點再方便不過, 因為它正位於維也納舊城心臟地區,和周圍各觀光點形成一條密集的路線。 站在教堂靠Karntnerstrasse這一側,可以看到它以不同顏色石頭 鋪成幾何圖案的斜頂,和高達450呎的針尖狀南塔;至於另一側的北塔仍 保留未完工狀態,其中放置著奧地利最大的鐘,重21噸的Die Pummerin。 聖史提芬教堂是歐洲中部最重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目前所見建於1263~1611年, 外觀呈現羅馬和哥德式混合的風格;但是早在1147年,Jasomirgott公爵 (也是Schottenkirche的建立者) 即在此建立一座教堂,後因一場大火, 才改建成今日模樣。從建於1359~1433年間的南塔上,可以鳥瞰維也納舊巿區, 也可以遠眺維也納森林。

Uhrenmuseum der Stadt Wien (時鐘博物館)
  位於Am Hof教堂後方Schulhof 2號的這座博物館, 收集了自1440年至今的3,000件計時工具,琳瑯滿目; 其中最特別的是1769年由Rutschmann製造的天文鐘。

Weinerwald (維也納森林)
這是廣義地指稱位於維也納以西的森林區,這塊地區恰位於阿爾卑斯山末稍, 以生產葡萄酒的山坡地為主。由於自然景色優美又距人囗密集的維也納不過 70餘公里,自古就是城內皇族貴人休閒打獵、飲酒作樂的最佳去處,今天, 依然是維也納人接近大自然最便捷的地方。由於占地廣,一般觀光客大多以 參加當地旅行團的方式進行遊覽,當然也可在傍晚由維也納巿區搭乘公共交通 工具,到其中的小村莊去享受一頓純奧地利式的美食和葡萄佳釀。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6-02-02 19: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48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