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5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eterwu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東 歐][轉貼] 奧地利 Austria
奧地利 Austria
歐洲中部內陸國。同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義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和聯邦德國相鄰。面積83853平方公里。人口755.2萬(1984)。全國分為9個州﹐首都維也納。

自然條件 歐洲著名山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阿爾卑斯山自西向東橫亙全境﹐佔全國面積63%。山脈南北兩側是石灰岩帶﹐發育岩溶地貌﹐風光秀麗﹔中央是結晶岩帶﹐峰嶺高峻﹐有許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7米。山頂終年積雪﹐現代冰川發育﹐面積達44平方公里。許多河谷和山口橫切東阿爾卑斯山脈﹐成為南北交通要道。東北邊境一帶是波希米亞塊狀山﹐由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組成﹐海拔500~800米﹐面積佔全國10%。介於山脈及塊狀山之間是以丘陵和階地為主的阿爾卑斯山前地區﹐面積佔全國11%。東北部的維也納盆地及東南部的潘諾平原﹐面積分別佔全國4%及11%﹐覆蓋肥沃的黃土及沖積土﹐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河湖眾多﹐水面佔全國面積1%。多瑙河由西向東貫流北部﹐境內長350公里﹐可以航行﹐主要支流有因河﹑薩爾察赫河﹑恩河﹑德拉瓦河等。全境96%的面積屬多瑙河流域﹐只有西部一隅為萊茵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是與聯邦德國﹑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與匈牙利共有的新錫德爾湖﹐後者水深不足1米﹐蘆葦茂密﹐棲有珍禽。大部分地區處在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區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7月17~19℃﹐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阿爾卑斯高山地區夏短而冷﹐7月只有1~3℃﹔冬長而多雪﹐1月達-10~-14℃﹐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東南部潘諾平原氣候大陸性較強﹐夏熱冬冷﹐年降水量不超過600毫米。

礦藏豐富。菱鎂礦儲量80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年產量100萬噸左右﹐最大礦區在南部穆爾河谷。鐵礦是最重要礦藏﹐1984年產鐵礦360萬噸﹐平均含鐵品位32%﹐中部的埃爾茨山鐵礦佔全國儲量30%和產量90%。石墨儲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凱澤斯貝格。其他有褐煤﹑石油和天然氣﹑食鹽﹑鋁﹑鈷﹑鋅﹑銅等。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蘊藏量約1600萬千瓦。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林地約佔國土面積的40%。

居民和發展簡史 全國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90人。98%是日耳曼族的奧地利人﹐講德語。少數民族有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匈牙利人等。90%左右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城鎮居民佔總人口的54%﹐而維也納市即佔總人口20%。1980年有勞動力312.8萬﹐其中農業佔11%﹐工業為43%﹐第三產業佔46%。外籍職工有18萬。目前人口年齡構成明顯老化﹐並出現負增長率。

公元初至10世紀相繼為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的東部領土。奧地利即德語“東疆”之意。1156年成為公國﹐13~19世紀為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逐步擴展成為地跨中歐及東南歐的強大帝國。1867年與匈牙利聯合稱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帝國瓦解﹐1918年成立奧地利共和國。1938年被德國吞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德國一部分參戰﹐1945年戰敗後曾分別由蘇﹑美﹑英﹑法分區佔領﹐1955年恢復獨立﹐復稱奧地利共和國﹐並宣布永久中立。

經濟地理 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1984年國民生產總值670億美元﹐人均9250美元。其中農業僅佔4%﹐工業和建築業佔40%﹐第三產業佔56%。工業中動力工業基礎較好﹐佔國民總產值4%﹔製造業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也有相當規模。

奧地利經濟

主要動力資源有水力﹑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石油和天然氣田分布在維也納附近及薩爾茨堡東北。1982年產原油129萬噸﹐天然氣13.2億立方米。油﹑氣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比重已由1950年的10%提高到65%。建有從的里雅斯特港至維也納和林茨的輸油管和自蘇聯至奧地利的輸氣管﹐用以進口石油和天然氣。1983年全國褐煤產量470餘萬噸。1984年全國發電424億度﹐其中76.5%是水電。除供應本國外﹐約有1/5輸往鄰國。在水電基礎上還冶煉有色金屬﹐1983年產鋁9.3萬噸﹑鋅1.9萬噸﹑鉛1.8萬噸﹑銅4.2萬噸。

鋼鐵﹑化工﹑機械﹑木材及造紙﹑紡織是主要的工業部門。鋼鐵工業歷史悠久﹐技術精良。因境內鐵礦石不足﹐所需鐵礦石的60%及全部焦炭仰賴進口。因外銷困難﹐鋼產量自70年代以來徘徊在400萬噸上下﹐1984年產生鐵375萬噸﹑鋼486.7萬噸。聯合鋼鐵公司佔全國鋼產量的94%﹐以所屬的林茨廠及位於格拉茨西北的多納維茨廠規模最大﹐兩廠於1952年首創的純氧吹煉法已在全國普及﹐此法所產鋼佔全國鋼產量85%。化學工業戰後持續增長﹐主要中心在林茨及其西南的倫青﹐林茨化工廠生產化肥﹑塑料﹑藥品等﹐倫青化纖廠規模屬歐洲前列﹐產品多遠銷國外。機械工業佔工業產值25%以上﹐生產的礦山機械﹑機車車輛﹑汽車及拖拉機﹑家用電器等在歐洲有一定地位。機械工業主要集中在維也納﹑林茨和格拉茨。1980年產鋸材674萬立方米﹐造紙163萬噸﹐是歐洲少數能出口木材及紙張的國家之一。紡織工業用進口棉﹑毛及倫青和維也納生產的化纖作原料﹐產品約35%出口﹐但與進口原料相抵﹐紡織品貿易仍有逆差﹐紡織廠主要在維也納﹑下奧地利﹑福拉爾貝格3州。

農林牧並重是奧地利農業發展的特點﹐農業區在維也納盆地﹑多瑙河谷及潘諾平原﹐主要作物有小麥﹑黑麥﹑甜菜﹑葡萄等。1980年人均擁有穀物 642千克﹑甜菜糖 120千克和葡萄酒36千克。牲畜以乳牛﹑肉牛﹑豬為主﹐飼料用玉米﹑大麥等基本可自給。1984年產奶377萬噸和肉類65萬噸﹐自給有餘。蔬菜﹑水果﹑植物油﹑飲料等依賴進口。

地居歐洲中心﹐是歐洲水﹑陸﹑空交通要道﹐交通運輸業發達。1981年鐵路總長5854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約佔51%。主要鐵路線有瑞士邊境的阿爾貝格山口─因斯布魯克─庫夫施泰因﹑菲拉赫─克拉根福─維也納﹑菲拉赫─庫夫施泰因﹑義大利邊境的布倫納山口─因斯布魯克。公路有10萬多公里﹐高速公路有維也納─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和越過東阿爾卑斯山主脈的庫夫施泰因─利恩茨等。多瑙河及其支流穆爾河均能通航﹐林茨和維也納是重要河港。航空線以維也納為中心﹐可達歐洲和中東國家。

奧地利號稱“中歐花園”與“音樂之國”﹐宣布中立後又成為許多國際活動的基地﹐旅遊業是重要經濟部門。夏季登山或避署﹑冬季滑雪溜冰﹑維也納和薩爾茨堡的國際音樂節﹑眾多的文物古蹟以及頻繁的國際會議吸引著大批遊客﹐1984年接待外國遊客達1511萬人次﹐其收入是補償外貿入超的重要來源。

奧地利大體可分為兩大經濟區﹕東阿爾卑斯山地經濟區包括福拉爾貝格﹑蒂羅爾﹑薩爾茨堡﹑施泰爾﹑克恩滕 5州。本區礦藏﹑森林及水力資源豐富。除福拉爾貝格的紡織工業有全國地位外﹐以鋼鐵﹑有色金屬﹑重型機械等重工業為主﹐山區林業及高山草地畜牧業發達﹐旅遊業正在不斷壯大。平原及丘陵經濟區包括維也納﹐上﹑下奧地利及布爾根蘭4州。本區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經濟以機械﹑化學﹑紡織﹑造紙等加工工業及種植業為主﹐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6-02-01 21:3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40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