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36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peterwu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东 欧][转贴]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 Austria Hungary
在奥地利帝国基础上﹐通过奥匈协约建立的二元制君主国。1867年正式建立﹐1918年解体。存在半个世纪﹐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国。

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奥地利失败而告终。根据俾斯麦﹐O.von的“小德意志方案”﹐德意志走上以普鲁士为首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奥地利被排除在外。迫使奥地利转向巴尔干﹑地中海地区寻求发展﹐而对国内的民族矛盾采取让步政策﹐1867年6月经帝国议会通过﹐正式建立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简称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为帝国元首﹐兼有匈牙利国王称号。帝国以莱塔河为界分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外交﹑军事﹑财政共有。国家支出按比例分摊﹐订有货币﹑关税盟约以保证两国经济上的协调或统一。两国共同事务由两国议会代表团定期开会商定。奥匈帝国无统一宪法﹐奥地利部分仍使用1867年颁布的根本法﹐帝国君主与两院组成的帝国议会共享立法权。

奥匈帝国幅员辽阔﹐版图仅次于俄国﹐居欧洲第二位。其地居水陆交通要冲﹐经济自成体系。立国后﹐工农业﹑科学文化均有长足发展﹐是欧洲主要强国之一。但二元体制并未解决境内民族矛盾﹐日耳曼人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导致民族斗争此起彼伏﹐政治上极不稳定。20世纪初﹐民族斗争更加激烈﹐捷克人﹑义大利人﹑波兰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持续高涨。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的统治阶级间也发生冲突﹐奥皇曾一度解散匈牙利议会。在奥匈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工人运动迅猛发展﹐在俄国1905年革命影响下﹐维也纳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普选权﹐并与军队发生武装冲突﹐迫使政府同意实行普选。

在外交上﹐奥匈帝国初期与法国接近﹐试图遏制普鲁士在欧洲势力的增长﹐普法战争后﹐开始逐渐转变为同德意志帝国合作﹐并同义大利和俄国接触。1881年奥地利在巴尔干扩张得手﹐与塞尔维亚订立同盟条约﹐将其置于自己控制之下。1882年 5月与德﹑义结成三国同盟。1908年又正式合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引发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战后﹐塞尔维亚日益强大﹐构成对奥的威胁。1914年 6月﹐奥皇储斐迪南在波斯尼亚指挥炫耀武力的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为假想敌﹐激化了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分子炸死﹐德奥集团以此为藉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德奥集团战败﹐奥匈帝国内部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等地同时爆发革命﹐11月1日﹐皇帝查理一世(1916~1918在位)被迫退位﹐奥匈帝国解体。根据《圣日耳曼和约》和《特里亚农和约》﹐在战后的帝国领土上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3个国家﹐部分领土分别归还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义大利。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从此完结。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 | Posted:2006-02-01 21:3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58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