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出处】 http://udn.com/NEWS/HEALT...4603.shtml 【台湾新生报╱记者李叔霖/台北报导】 2009.12.02 08:35 am
脂肪肝初期常没有自觉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民众所忽略。署立丰原医院中医科主任林庆钟表示,传统中医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归属肝胆不和、脾胃功能失常、湿热痰阻、气滞血瘀,也就是患者因酒食不知节制,导致肝胆脾胃受损,脾胃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血行不畅,最后引起身体痰浊气血等互相作用下而致病。
林主任指出,脂肪肝的病因可归于外感六种淫邪(亦即病毒感染)、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变化,亦即常期压力下情续紧张、情志抑郁),或吃太多肥甘厚味、酗酒无度所造成,在中医并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末期肝硬化的肝区胀痛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积聚」等范畴。
基本上,西医认为,脂肪肝的定义为肝细胞中脂肪含量高于百分之五,许多原因会都造成脂肪肝,如B、C型肝炎、肥胖、糖尿病、饮酒或过劳、高血脂症、或及服用不当药物等等原因,这些多会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堆积及纤维化,严重时甚至恐发展成肝硬化。
如经诊断为脂肪肝炎者就必需接受治疗,以免步入肝硬化的不归路。林庆钟主任进一步指出,治疗上应针对潜在病因加以处理,如因饮酒过度引起者就必须戒酒;若因B、C型肝炎引起者则应治疗B、C型型肝炎;若因肥胖所引起,患者需加以控制体重。
脂肪肝愈早发现愈早治疗,则治疗效果愈好。林庆钟主任表示,脂肪肝患者宜早发现早治疗,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由于脂肪肝容易损伤人体肝、胆、脾、胃等脏腑器官,这种病在治疗原则上,宜针对气血痰浊壅实的病变特点,当以舒肝利胆、调和脾胃、化痰除湿、理气活血及降脂保肝为主。
林主任指出,治脂肪肝需依病人临床表现之证型的不同,加以辨证施治,大致可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等三类型。气滞型脂肪肝患者常有容易疲劳,右边肝区胁肋胀痛不适,情志抑闷不顺畅者,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中,适合用柴胡舒肝散,视病症酌加川楝子、元胡、泽泻等理气药。
林庆钟主任进一步指出,血瘀型脂肪肝患者常有容易疲劳,伴有胸闷胸痛、肝区刺痛等症状,以及舌紫暗或兼见身上有瘀斑、瘀点者,治宜疏肝养血、活血化瘀,适合用血府逐瘀汤,视病症酌加草决明、五灵脂、丹参、山楂等单味药。
湿热型脂肪肝患者常容易疲劳,兼胁胀腹满、脘闷、胃口差、舌苔厚腻、四肢及身体沉重、口中粘腻、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妇女则带下多、面色白,治宜芳香化湿、分清降浊,适合用甘露消毒丹,视病症酌加草决明、黄精和首乌等单味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处方里,山楂、泽泻、草决明、黄精和首乌都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可用于脂肪代谢的不同环节;当归、丹参、郁金、柴胡、当归、丹参等中药材,能改善人体肝脏微循环、回缩肝脏,临床上又可用来治疗脂肪肝。
【心得感想】 饮酒不知节制的人,容易导致肝胆脾胃受损。我的父亲就爱喝酒,而有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