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005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 生生不已之流
印顺法师

世界本来就是难得圆满的,本来就是充满了苦痛的;但现代世界人类的苦难,越来越多,这是大家所能深切感觉的。彼此缺乏和乐谅解的精神,老是互相嗔恨,互相斗争,越来越凶,弄得人类生活得毫无生趣。要消灭这世间的苦难,惟有大家来奉行佛法。依佛法去调柔人心,救济世间,才是最好的方法。

  世界所以弄得这么糟,是受了两种思想的毒化。这两种的思想,虽古代早已有了,但到近代,更泛滥,更猖獗起来。那两种呢?一、近代文明的特征,是对于宗教信仰的情绪减低了,甚至否定他或摧残他。这由于近代人的思想、精力,都倾向集中于物质世界的研究。对于人类自己,看作物质的集散现象,以为一死就完了。生前所作所为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来负责,道德的精神开始没落。近代抱着这种观念的人太多了!依佛法说,这是不信生前,不信死后,只有现在,是拨无前生与后世的邪见者。一死就什么都归于乌有,只剩一堆物质,不负生前的行为责任,这是与宗教相反的。此种错谬思想,全由于庸俗的功利观,哲学上是唯物论。二、西洋有一类思想家,他们觉得世间的一切,时刻在斗争着。谁善于斗争,谁就能获得生存,获得胜利。这种斗争哲学所散布的思想,造成四面皆敌,紧张,惊慌,残酷,杀害的心肠。弱肉强食的天演进化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自从这两种思想广泛地流行,人类的观念,就起了激烈的变化。一方面,认为死了完了,生前的一切,全用不着负责。一方面,想要活下去,非向他人斗争不可。这种唯物的、斗争的思想,给予近代人类的祸害最大。要彻底的把他纠正过来,也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人生并非唯物的,死了并非没有,生前的行为责任,要自己来负责。二、人生的理想,不是彼此斗争不已;人与人间,应有互助合作,相敬相爱的态度。养成自我负责,彼此和乐的社会风气,才能减轻世间的苦难。这惟有佛法,才能彻底的针对这两种错误思想,给予从根变革过来。现在先从佛法的立埸,说明生命延续的事实。  

一 有情为本

人生及宇宙,如把他看作延续的,发展的,活泼泼的,新新非故的,生生不已的,这不一定是佛教所说,其他的宗教与哲学,也每有这种见解。对于生生不已,他们常是这样看∶一、从宇宙论去看,不但人和动物如此,花草树林,高山流水,都活泼泼的表现宇宙生命的洪流。宇宙的一切,都呈现活跃的生机,所以宇宙常在不息的发展,不息的进化中。二、从人生论去看,着重社会。从种族的繁衍,人类的互助,看出社会是生生不已的,充满生意。这种看法,从宇宙与社会全体去看,未必能纠正上说的毒素。因为说到宇宙与社会,多少倾向于外在的、普遍的客观化,与自己形成对立的态度。每每是着重于整体而忽视个人,成为非宗教的。

  世间的一切,如作常识的分类,可分为矿物,植物,动物;或可以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如着重人类,更可从有心理活动的动物中,别出理智的人类。对于这些,佛法所说的生生不已之流,是出发于有心理现象的,而且是每一生命单位。每一生命单位,都是延续不息的生命之流,如长江大河的滔滔不绝般流来。生命,从来的佛典中,并没有这一术语,一向称为有情或命者。有情,是有情识的,有情爱的。命者,是从业报而来的,有一期寿命的个体。所以佛法所开示的生命之流,不是说生理的,而是有心理活动的,大抵与动物的含义相近。因此,草木花果,山河大地,都不是生命的核心,生命的当体。同时,佛法所说的有情或命者,不单是物理的,生理的或心理的,而是复合体的生命现象,所以;不像某些学者的偏重精神。在人说人,虽可说生命是一一人的自体,而实通于一切有情。佛法是从一切有情,去观察他的生生不已。这一观点,佛法与印度哲学大致相近。

二 有情为继往开来的瀑流

我们要坚定的信仰∶凡是有(情识的)生命的,死去了,绝对不就是毁灭;同样的,未生以前,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前一生命的结束──死了,即是后一生命的开始。如秤的一头低下去,便是一头高起来;生命是流水一样的不息流去。佛弟子对于三世延续的生命观,是这样的坚信着。每一生命的生生不已,本来在一般宗教中,都是承认的。如耶教与回教,都宣说∶信神的死了生天国,作恶的落地狱──死后还是存在的。但他们着重由现世而到未来,而佛教及印度的宗教,却是三世论的,更注意到前生。不谈生前的二世论,也许以为生前是在神那里吧(与神别体,还是浑融无别)!不知为了什么,生到这世界来,饱经世间的忧患,而几乎全部走向堕落(生天的是少数吧)。现生的苦痛与快乐,聪慧与愚痴,夭寿与长寿,这种千差万别的众生相,既没有过去的差别因素,那就无法说明。如说这是神的意志,这是不能满足人心的。而且苦痛多于快乐,堕落多于上升,神也不免太残酷了!所以惟有三世论的生命观,才能圆满而正确的,完成这一理念。

  三世流转的生生不已,不但是生,而包含着死。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生死死生的无限延续,是这里所说的生生不已的意义。生生不已,也就是死死不已。但一般希求生存,所以偏说生生,这是从有情的生存欲而建立的。生死死生的三世流转,或者想像为有一不变的主体。其实,活像大海中的波涛,被风吹得一层层的,卷起又退落,退落了又涌起来。这不但是水面的起伏,如静心的观察,会知道,大海的每一滴水,都在动荡不已的。说明此生生不已的变化不居,试举两个譬喻∶一、如瀑流从山谷中流去,经过某处,如水少时,水从石罅中流出,发出溅溅的水鸣,小小的水花。或水中夹着草木流下,到此就搁着不动。如水大时,水急而为乱石所阻,便会涌起波浪,或成为急流中的漩涡。如水极大时,水反而汪洋一片,平坦而无波了。流水的形态是繁多的,只是由于水源流来的大小,或者夹着杂物。生命在三世的流转中,也是这样∶有时极快乐,有时极痛苦;有时极聪敏,有时极愚痴;有时寿命短促,有时寿长多少劫。这种种差别,也只是前生所积集的因业不同。二、生命的生而又死的告一段落(内在当然是延续的),如燃放花筒(火花),一层层的,断断续续的,前后放出不同的人物花卉。有情的生命延续,看来是中断的,而并不就此完结。是前前的业力,影响于后后的,并非一成不变。三世的生命之流,应这样的去信解。

  三世相续的生命流,不是不变的永恒,而是不息变化,继往开来的。现有的生命,或苦或乐,或愚或智,或健康或孱弱,或人或畜,种种不同,不是别的,只是前生的业因所影响了的(当然很多是现因所成)。过去思想的正确或偏邪,行为的合法与非法,对人的有利或有损,无限复杂的活动,留下业力,影响现在。现生不是脱空的新生,而是继承着过去,享受着过去的果实。同样的,现在的思想、行为,对人对己的一切活动,都留下新的业力(与过去未尽的业力),等此生结束时,又重行开展一新生命。一生又一生,看来自成段落,互不相关,而实在是继往开来的不断过程。这样的过去因起现在果,现在(过去)因起未来果,前前影响后后的继往开来,国家、社会、家庭,都是如此。所以三世相续的生命观,可说是最符事实,最容易信受的。

  有些学佛的,忽略三世相续,误解解脱的真义,消极颓丧,以为人生毫无意义,过着不能努力止恶,也不想积极行善的生活。这实是严重的错误!在继往开来的三世流中,将来会遭受不幸的后果。

三 有情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有情,命者,上面曾说到∶不单是生理的,而是精神与肉体──身心或者说名色的总和活动。依佛法说,组成有情的要素,一、精神的,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蕴;二、肉体的,是五蕴中的色蕴。色法,约复合体说,有皮、肉、骨、血等三十六物。约单纯的要素说,有生理机构的眼、耳、鼻、舌、身;物理基础的色、声、香、味、触;以及最一般的物质因素,地、水、火、风。心法,约认识中心的分类来说,有六识∶依眼根而了别(彩色形态等)色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依身根而了别软硬,涩滑等触的,是身识。这五识,近于生理学上的「感官经验」。第六是意识,这是对五识所取的印象,能一一的承受过来,加以再分别。意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内、外、过去、未来、现在、实事、虚理、都是意识所取所了的物件。六识,是六类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六类活动。每一识的同时,有情绪作用的受,取像作用的想,意志活动的行(思),及许多心所法。此外,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佛法中称为细意识,近于心理学上的下意识与潜意识。这在一般心性浮动,向外奔放的人,是不大容易觉识的。惟有真实修行人,心地安定,才能多少察觉到。微细的心理活动,也是极复杂的。一、自我的认识∶在此身心总和的活动中,由于相似(似一),相续(似常)的生命态,不自觉的引起自我的观念,自我是真实存在的,成为一切活动中最内在的观念。二、不同的个性∶个性虽不是绝对的,而一生的性格,兴趣,重情的,重智的,始终保有一种统一性。三、经验的保存∶唯识学者别立末那识与阿赖耶识;末那是自我见相应的,而赖耶是经验的保存者。不同的个性,可通于二者。有情与命者的分析(这里是依人而说),大致如此。

  从分析来看,有情不过如此,也许觉得这是机械的组合吧!而实在生命并不是如此。在精神与物质的和合中,现起统一的特性、形相与作用。有情统一了身心的一切,保藏了身心的一切。在一生中,身心不断的变化,或断或续,或多或少,而有情却始终表现为统一的。所以,有情不单是心的,也不单是色的;离不了色与心,而并不就是色心。如想离开身心的活动,另求生命的主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然在身心的总和活动中,生命──有情是不同于色,又不同于心而是存在的。这譬如房屋∶由木、石、砖、瓦、水泥等造成。离开了这些材料,当然无所谓房屋。要把这些集起来,经人工的设计与建筑,才显出房屋的形相与作用。但你不能说,房屋就是砖瓦等而已。有情也如此,在身心的统一中,现起有情的特性与作用。在不息的身心变化中,有情始终保持着身心的统一性,与前后的统一性。有情不但是身心的统一,而且还统一着身心,而使他成为生命的一体。

  佛法所说的生命──有情,虽然身心在不断的变化中,彼此间起着相依的作用,互相影响,然而无始以来,一一有情都营为相对的独立生活。一一有情,是身心和合的别别系统。不但个性、能力、生活,可能大不相同;而且各起自我的妄见,在盲目的活动中,带着损他利己的倾向。佛法所说的生生不已,是从这样的各各有情来说,不是从宇宙或社会的全体去说。

  依止身心和合而存在的有情,从生到死,有着阶段性。初生时,身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生长。假使身体或心识方面,有着不正常的病态,身心又会互相影响。到老年,身心日渐衰老,彼此更不易协调,最后是死亡。但在这一生命的结束时,准备好了的新生命,又开始新的发展。有情,就在这样的变局下,始终起着统一的联系作用。
 
四 前生与后世

  生命的三世流转,一般人都感到难以信受,这委实是个难题!如以古今中外典籍所记载的,以证明生前死后的事实,但他们以为传说不可信,我没有见到。有人从廿四史中,录出有关生前死后的故事,还是没有受人重视。生生不已的生命奥秘,本是可依禅定,引发通力──身心所起的超常经验,而明见过去与来生。可是一般人既没有下过这番功夫,没有这种超常经验,也无法勉强他信受。对于这些人,连佛也无可奈何他。从前,有人问起前生后生,怀疑三世。佛为他说 ∶例如那边山顶,有一大树,枝叶扶疏。如肯登山,就能看见。如向这边看,向山下望,不依从指示的路径去探求,这怎么会见到?所以一向向外奔驰的世人,不受指导,不习禅定,不得净智,凭他那眼见耳闻的感官知识,否定三世流转的生命事实,说是迷信,这真如聋子的否认声音一样,犯了迷而不信的重病!

  三世的生命流,一般人所以不容易接受,主要是过于信任五官的经验事实,倾向于唯物论的观点,唯物论者看来,物质是最本源的。生命所起的意识之流,只是物质所派生的,不能离物质而存在。所以肉体死亡了,意识不再现起,他们就认为彻底没有了。然依佛法来说∶物质是不息生灭的。生灭的灭,不是说毁灭而等于没有,而是存在的另一态。一切物质现象,都在成而坏,生而灭的过程中;无论是质的集散,质与能的转化,大家都知物质是不灭(是存在的意思,不是没有生灭现象)的。有情的心识,并不是物质所产生,不过依物质而显示他的作用。人死了,生理机构解体了,一向生灭不已的心识,灭而不再生起,然而并非等于没有。因缘和合时,前灭的心识,又为缘而引起心识的生灭相续。如从物质不灭的定律,撇开唯物论的谬见,信受心识的不灭(灭而不无,灭而为缘能生的存在),那么对于生命的延续不已,顺理成章的会确信起来。有了生命延续的信念,自能树立光明的人生观,充满活力,而努力于新生命的创造。

  凡是存在的,离不了时间的特性。时间如箭头一样,一端向前指,一端向后指;时间就是前后性的别名,是离不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任何事物,都离不了时间性的范围。如说没有过去而只有现在,或虽有现在而没有未来,这是不合理的。 物质离不了三世,心识与生命的存在,也同样的贯彻三世。 在没有现起 ──现在的──以前,或起而即灭以后,即使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他还是有的。不会凭空的从无而有,也不会从有而成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如不信生命与心识的通于三世──前后,即失去时间的特性,等于否定了生命的存在。然而生命是现实的存在,不容许否认,那怎能没有过去与未来呢?

  因果,在世俗谛中,是一般所公认的。佛法所说的因果,虽有同时的,而主要为前能起后,前前影响后后的因果。如做了一件事,说了什么话,会引起或大或小,或是或非的影响力,这就是因果。如在家庭中,所作所说,或是正当的,或是错误的,每直接的影响家庭(及家庭的某人)。家人受了言行的影响,成为某种行动,就影响到社会、国家了。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影响自己,而一般人却非常忽略。要知每一行动,不但向外而影响于他,又必内向而影响于自己。如我国军政的某一举措,不但影响国际,必深切的影响自己的国家。这样,如一家的事件,可以影响社会,影响国家,而更有关于自己的家庭。同样的,个人的言行,当然要影响于家庭、社会、国家,而必然影响于自身。我们或善或恶的种种言行,都由内心的活动,而引发身语的活动;对他引起影响时,当下即引起自己身心的影响,成为一种潜力,成为未来的因缘。如能深信这自己身心所起的对自影响力,就能信解开创未来生命的动力来源。我们有意识的(或善或恶的)行动,必然影响自己,由自身受其后果。死了并非完了,生前所有的善恶业力,还需要自己负责。这就不能不承认生命的延续,从现生而向来生,否则道德的责任,便无从安立。

  生命延续──从前生到后世的信念,最好是大家来反省一下∶自己希望未来是没有的吗?相信自己一死就没有了吗?当想到自己未来是断灭时,心中会有一种空虚与幻灭的难过。人人都有生命延续的爱着;尽管你以为死了完了,而内心 ──下意识却并不如此。年青体健的,对于死从来就不会重视,自己会死,这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如真的要死,就会现出生命爱恋的悲哀。一个病重的人,每每是不断的发问;太阳出了没有?天还没有黑吗?他在病痛缠绵中,意识到死亡的威胁,总是希望能转好,希望拖过一个时间,生命又会延续下去。佛法说∶ 有情对于生命的爱恋,是超过一切的。如现有的生命,要濒临死亡时,心中就引起极大的怖畏,悲哀,这特别是恶人。到了真的活不下去,又会希望未来的存在。所以,有情的延续于未来,死了并非没有,这是一切人所同感的。有他的事实依据,有他的心理要求,不过或者解说得错误(如神我论等)而已。

生命是一期一期的不断展开,生死未尽,会无限的延续下去。凡夫是不断的流转;圣贤是不断的进化,一直到成佛而后已。如我国民间的祭祀祖宗,不但是儿女的纪念他,也出于父祖等还是存在的信念。如死了就是没有,祭祖宗的慎终追远,岂非多事!会如此普遍,如此悠久的流传下来吗?所以,如能反省身心,确信精神与生命的延续,体察深彻的生存意欲,相信对于三世延续的生命观,如不是庸俗的唯物论者,谁都会自然的承认他。

五 流转者谁

  这是不易明白的道理。一般的意见,生命的三世流转,总应该有一不变的主体──称之为我、为灵,这才能由前生到现在,由现在到来生。如没有不变的主体,会觉得前后是中断了。所以佛法中,也有「不可说我」,「真我」,「真心」等通俗学派。然依佛法的特胜义,三世流转,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观上。肯定一切的物质、精神、生命,都在息息变化中,没有丝毫是不变的。在无常无我的身心活动中,生命是延续(不常)不断的。因为所作的一切,虽然灭入过去,但并不等于没有。对于身心的影响力──业力,是决定存在的。这等于说∶所作所为的一切行为,转化为「动能」而不失。等到现有的生命变坏了,似乎中断,而存在的「动能」──业力,却引发而开展为新的身心活动,新的生命。前一生并不就是后一生,面目全非,如从身心等去看,没有不变的。但前因与后果,前一身心系与后一身心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譬如∶一个国家,有好几个政党(这如此一身活动,有不同的业系),政见多有不同。现在由甲党执政,依据甲党的政见,而作成政治的措施。其他的在野党,虽有多少影响,而不能实现他们的主张。等到一期任满,各党都大肆活动。如由乙党获得被选,那甲党当然退开了,甚至改组或解散了,出现了新的政治,一切政制都有新的部署。前一与后一,彼此衔接,而内容却大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革中,前一代的举措,仍深刻的影响到现在;虽大大变化,而终究为同一国政的延续。佛法的三世延续,并非有一不变的主体,一切都在生灭不居。这只是某一业系得势了,出现一身心和合的单位;其他的业力,新起的业力,暂不能起用。等到旧有生命告一段落,复杂繁多的业系中,另一业系感得了新的身心,新的生命。由于业力的善恶,造成了堕落与增进的不同。这样的无常无我的生命观,那里会有实体的东西?

  又如一所学校,校长去了,教员解聘了,学生都毕业而去了。新的校长、教师、学生,却还是那所学校。从前的校誉、校风,也还多少延续下来。甚至这所学校迁移到另一地带,校舍也新建了,但还是那所学校,与从前有着深切的关系。一次次的毕业生,还称那学校为母校。前不就是后者,后不就是前者,一切都变了,却还是同一学校,成为不断的延续。佛法所说的生死流转,三世延续,要这样去理解。

六 生命的光光之网

  一般人,把宇宙和社会,看作生生不已的,从宇宙人生的观点来看个人。佛法却不能如此,佛法着重在一一人类,着重在一一有情识活动的有情。肯定每一人,每一有情,成一生命单位,在三世的因果中,不断的延续,不断的死而又生。因此,有人误会佛法是多元论。不知道,佛法是∶一面肯定无始以来,就有这一切有情的延续;一面又肯定此一切有情,并无不变与独存的主体。所以,这是相对的生命单位,虽营为个别的活动,而其实是∶身心在不断变化中,并没有什么是此而非彼的;有情在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中,并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有情而能独立存在的。这那里可以说是多元?

  一一有情──生命,是无常的,无我的,所以在前后延续、彼此相关的活动中,有情与有情间,现出共同的生命形态。如由于男女的结合,生男育女,父母与儿女间,成为繁衍的种族(家族)生命。又如由家族而成社会,国家,因各阶层的合作与协调,延续为和谐而活跃的国家生命。但这都依于(约人类说)每一人的生命延续而成立,每人是生生不已的生之核心。这等于灯烛一样,多少灯烛集合在一起,发现为非常明亮的光度。如光从隐蔽处现出,也许要误会为有一大灯,放射大光,而不知这只是多少灯烛,别别放射而成光网。

  自然界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佛说他是无情,是没有情识的,没有命根的。但由于一切有情的「业增上力」,这些无情物,也现起无意识的生命形态。这些并不是生命当体,有情才是生命的核心。有情的共同业增上力,影响无情而现有生命相,这等于光明四照,一切物都笼罩在光明中一样。

  不这样去理解,从宇宙或社会全体去说生生不已,可说是本末颠倒,错误之极!结果是重外而轻内,重整体而轻视个体,陷于非宗教的。他们相信物质不灭,相信社会价值,而忽视个己生命的不灭,忽视个人的道德价值。他们会着重于外界的改造,而忽略自我的革新。结果,这不是唯物论,就是唯物论的同路人。佛教的信徒,着重于每一有情的生生不已,确信每一有情的行为价值,从自作自受到共作共受。从人类的展转增上,互助共存,实现社会的进步。由于人类(有情)自身的「和乐善生」,而全宇宙的一切,都充满和谐活泼的生意。

七 生命的爱悦与悲哀

生命,在三世流转中,是无限的因果网路;每一有情,活像网结一样。生,是任何人都喜悦的,都希望过着快意的生活,可是现实世间,并不尽如理想,横梗在前面的,是许多困难,烦闷。老实说,人类的生命,还是苦多乐少。依佛法说,有情有情爱的特性,本不是尽善的,含有矛盾的特性。人类的苦痛、烦闷、恐怖、悲哀、失望,都是与生命俱来的。凭你怎样的讴歌生命,赞美生命的光明远景,而生命的缺陷,永远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自身,无论怎样爱护他,他还是一死了事。人事与物质的境遇,无论怎样的和谐丰富,而夹杂在里面的,却到处是不自在。不如意事常八九,悲哀而又要爱好他,而且是唯一爱好的物件。人生,有情的生命,矛盾!矛盾!

  在这又可爱,又讨厌的生命现实中,我们第一要着,是止恶而向善,使自我在三世的延续中,趋向于进步的前途。再进一步,修学出世法──戒、定、慧,对于不彻底的,充满缺陷的生命,作一番彻底的改造,彻底解除苦痛。把三世流转的生命,净化而成为究竟圆满的生命。


***

印顺法师,于2005年6月4日早上10时7分圆寂,享寿101岁。

印顺法师,是当代佛教界思想巨擘,曾因着作「中国禅宗史」,获得日本大正大学颁授博士学位。
印顺长老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法思想,进而提倡人间佛教,影响力皆遍布全球佛子皆受印老思想影响甚深。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2-10 14:55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1-30 00:4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0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