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阿摟哈哈於2005-04-2 08:19發表的 神的小丑: 看過電影《戰火浮生錄》的人,大多會為片頭、片尾巴黎鐵塔附近夏瑤宮廣場上那場壯觀的舞蹈所震撼──一名上身赤裸的舞者站在巨大、朱紅的圓桌中央,以強韌而曲柔的肢體呼應蠱惑般反覆出現的旋律,圓桌旁,四十名男子圍成一圈,配合圓桌上的舞者,隨愈轉愈強的節拍愈舞愈烈,至最高潮處驟然同時崩倒。這熟悉的音樂大家都知道是拉威爾的《波烈羅》,但很少人注意到這舞是誰編的。
莫利斯‧貝賈爾(Maurice Bejart),一九二七年生於法國,是當代最勇健、前進的編舞家之一。他三十歲時組織了自己的舞團,一九五九年演出他改編的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春之祭》。在這個新版本裡,他把原來選拔少女狂舞至死以祭獻土地之神的情節,轉化成少女與年輕男子肉體的結合──頌讚生命與愛的力量。貝賈爾成功地掌握了原始的氛圍,以充滿活力、變化有致的群舞與韻律再現史特拉汶斯基音樂的精神。演出後,愛之者譽之為不朽傑作,惡之者詆之為色情遊戲。貝賈爾一躍而為布魯塞爾皇家劇院的監督,他的舞團則改名為「二十世紀芭蕾舞團」。
「二十世紀芭蕾舞團」的表演顛覆了傳統芭蕾美學秩序。貝賈爾的編舞常給人巨大的視覺撞擊,他在舞作中引進爵士樂、特技、具體音樂(從現實生活中錄下來的聲音),並藉歌唱、說話等方式強化表演效果,以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芭蕾不再只是供少數人在劇院裡正襟危坐觀賞的高雅品,它變成公眾生活的一部分。貝賈爾不斷在大型的體育館、運動場、馬戲場公演他的作品。一九六四年,他編舞的貝多芬《合唱交響曲》在布魯塞爾皇家馬戲場上演,先後有五十萬以上的人在各地看了此一舞作:經由戴奧尼斯式的舞蹈,貝賈爾讓觀眾與舞者一同完成了他藉貝多芬──席勒──尼采揭示的愛、自由、和諧的理念。 ....... 這個小丑反應著社會年代 讓自己懂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