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很多年前Intel紅極一時的865晶片組的價位嗎?
當時的入門價位就是在台幣4000元以下,折合美金約120~130元左右
後來再推出的幾代晶片組,P35/P45/P55/P67/晶片組的入門MB價位幾乎都拉高
市場價位幾乎都落在台幣5000元起跳,折合美金約160~180元左右
當然以上這些晶片組的MB用料與規格是一代比一代好,功能也越來越多
這段期間也有不少朋友因中階MB價位變高而有所抱怨,進而遙想著865時期的那平價年代
多數消費者盼望的中階平價MB,在Z68後期就看到一些台幣3000多元的版本
四月份新一代Ivy Bridge架構推出,最高階Z77晶片組更落實平價的水準
Z77才一上市沒多久,各大MB廠就推出不少台幣3000多元的Z77 MB供選擇
可能是因為這兩年NoteBook、Pad與SmartPhone在瓜分對硬體需求不高的網路市場
讓DeskTop倍感壓力,對於市場上的競爭與價格戰顯得更加白熱化
那些年我們買過的平價865 MB,在今年Z77又開始回來了,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利多
CPU使用Intel Core i5-3570K
總時脈為3.4GHz,支援Turbo Boost 2.0自動超頻技術,最高可達到3.8GHz
最新22nm製程並採用3D晶圓技術,實體4 Cores,執行緒4C4T
TDP 77W,L3 Cache共有6MB,為Ivy Bridge中兩款能超頻的K版CPU之一
3570K背面
i5-3570K價位為中階Ivy Bridge CPU,若不超頻可以選擇便宜一些的i5-3450
本回主角為入門級Z77,CPU搭配就以超頻K系列CPU會對效能較有顯著的提升
MB使用GIGABYTE Z77-D3H,價格落在台幣3990元,折合美金約135元
PCB為標準ATX尺寸 30.5 X 24.4cm,此價位中屬於較為少見的設計
當然還有價格更低一點的Z77,不過某些內顯輸出Port較少或是為縮小版的ATX PCB
更低一階價格的Z77是否符合自己的預算或需求,就建議要再多做功課來比較
Z77-D3H藍色為主的PCB與白色插槽配置,藍色為個人偏愛色系,整體看起來還不錯
如果想要黑色質感的版本,將預算提高20美金左右還有Z77X-D3H可以選擇
主機板左下方
2 X PCI-E X16,最高支援2-Way AMD CrossFireX
搭載Ivy Bridge CPU時頻寬為Gen3,頻寬為X16 + X4
3 X PCI-E X1
2 X PCI
網路晶片為Atheros GbE LAN
音效晶片為VIA VT2021,最高可達7.1聲道與High Definition Audio技術
Design in Taipei
主機板右下方
2 X 白色SATA,Z77晶片組提供,SATA3規格
4 X 黑色SATA,Z77晶片組提供,SATA2規格
以上可以混合建立 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最高效能依安裝的SATA裝置決定
2 X 64 Mbit flash,Dual BIOS雙重保護,TPM(安全加密模組)插座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3,支援1066/1333/1600/2400(OC),DDR3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32GB
支援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術,下方為24-PIN電源輸入與前置USB 3.0
此處供電設計共有7相,細分為4相CPU + 1相VTT + 2相GPU
以22nm Ivy Bridge CPU的功耗來看,4相以上已經足夠提供空冷超頻的規格
IO
1 X PS2 鍵盤/滑鼠
1 X D-Sub / DVI-D / HDMI
4 X USB 2.0(黑色)
4 X USB 3.0/2.0(藍色)
1 X RJ-45網路孔
1 X S/PDIF 光纖輸出
5 X 音源接頭
mSATA SSD插槽,提供給有同規格小容量SSD的使用者安裝
搭配Intel Smart Response技術來提升系統速度,此處安裝後會使SATA2 5無法使用
湛藍色的散熱片,依裁切設計看起來可以提供相當大的散熱面積
除了色澤漂亮之外,會依光線不同而使色澤會有深淺的變化
GIGABYTE此回換掉相容性高與驅動更新快的Realtek晶片
網路晶片改用Atheros GbE,在NoteBook或是在AP領域中,Atheros在連線能力擁有很高的評價
音效晶片改用VIA VT2021,有在研究音效卡的網友,想必會對VIA Envy24印象深刻
VIA多年前收購音效晶片大廠所推出的晶片,其中以Envy24 172X在音效卡市場有非常多的產品
最便宜有到20多塊美金,最高階也有很多音效卡品牌推出200~300美金的頂級音效或錄音卡
希望改用VIA VT2021能承襲自家Envy24的音質表現,底下將有耳機的實聽分享
UEFI在M.I.T.調效的主畫面
底下會有一些簡易的資訊讓使用者快速了解目前的硬體狀況
CPU Clock Ratio調整到48,也就是4800MHz
X.M.P.選項開啟,依DDR3規格會自動使用到2133的設定值
底下System Memory Multiplier再依DDR3體質調整,圖片中調到26,也就是DDR3 2600
進階CPU選項頁面
此處可以單獨調整每一個CPU Core的倍頻,也可以選擇要開啟幾個Core來使用
個人習慣超頻時先關掉C1E/C3C6與EIST這三個省電降頻功能來找到最佳設定
DDR3主頁面,X.M.P.選項與時脈在上一個頁面就可以設定
DDR3 2600時脈下的參數為CL12 13-13-32 2T
超頻電壓選項範圍
CPU Vcore 0.800~1.900V
CPU Vtt 0.800~1.680V
手上的3570K對於超頻4.8GHz穩定所需的電壓,在此CPU Vcore設定為1.340V
DRAM Voltage 1.200~2.400V
DDR3 2600穩定的電壓設定為1.660V
Internal Graphics開啟讓內顯與獨立顯示卡使用Lucid MVP技術
PC Health Status
Ivy Bridge超頻設定比起以往更加簡單許多,不過前題是需要Z77晶片組與K系列CPU才能大幅度超頻
如果只有一種是超頻的晶片組或是CPU,又或兩者都不是的話,那只能用超CPU外頻的小範圍超頻
而且超頻CPU外頻的方式會間接拉高PCI-E的時脈,長期使用可能對其他週邊壽命會有所疑慮
Z77搭配3570K CPU只需要拉高CPU倍頻,再依CPU體質與散熱裝置能力來調整電壓就可以達到最佳狀態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3570K
MB: GIGABYTE Z77-D3H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CMT16GX3M4X2133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4000 / Galaxy GTS450 1G DDR5
HD: SanDisk Extreme 240GB
POWER: CORSAIR AX65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首先來比較Intel最新HD Graphics 4000與nVIDIA GTS450在預設值的效能差異
HD Graphics 4000
3DMark Vantage => P4689
nVIDIA GTS450
3DMark Vantage => P11447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HD Graphics 4000 => 53.11 FPS
nVIDIA GTS450 => 138.50 FPS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HD Graphics 4000 => 864
nVIDIA GTS450 => 2140
LOST PLANET 2 DX11 1920 X 1080 TEST A
HD Graphics 4000 => 11.1 fps
nVIDIA GTS450 => 25.8 fps
HD Graphics 4000比起上一代HD Graphics 3000的效能增加約有30~50%
在內顯的平台也已達到最高3D效能的水準,看來與AMD最高階A8-3850內建Radeon HD6550D差不多
對比於nVIDIA GTS450的效能還是有一段差距,不過已超越GT430 / GT520,有接近GT440的水準
目前多數Z77 MB都擁有Lucid MVP技術,加上HD Graphics 4000效能提升後能讓3D應用層面可以更廣泛
轉檔效能測試的GPU依然是Intel HD Graphics 4000 / nVIDIA GTS450
輸出介面安裝在GTS450的DVI上面,再透過軟體做GPU切換的動作
MediaEspresso用來比較內建GPU與外接VGA兩種情形下,影片轉檔所需的時間
DVD檔案VTS_01_1.VOB,容量大小為1023MB,3570K轉成MP4檔案
Intel HD Graphics 4000
左上有Virtu MVP功能圖示,開啟Intel Quick Sync Video(品質較佳)
4分12秒
Galaxy GTS450
左下顯示開啟nVIDIA CUDA技術
4分52秒
以上使用同一個影片檔案轉檔,Intel Quick Sync Video比nVIDIA CUDA快上40秒
使用Intel內建HD 4000大約可以節省將近16%的時間,對於影音轉檔有大量需求的使用者可以節省較多時間
另外Ivy Bridge對於Intel Quick Sync Video在速度上號稱比Sandy Bridge要快上許多
往後有時間的話,將會在同樣的平台與CPU時脈下做對比,如此更能精準的比較出Intel自家技術的效能差異
分享Z77-3DH在超頻狀態的CPU與系統細部效能
CPU 100.3 X 46 => 4801.29MHz(關閉Turbo Boost與C1E)
DDR3 2600.8 CL12 13-13-32 2T(開啟XMP模式)
Intel HD Graphics 4000 1150MHz
Hyper PI 32M X4 => 7m 27.658s
CPUMARK 99 => 757
Nuclearus Multi Core => 29517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0.06/14430
CrystalMark 2004R3 => 367177
CINEBENCH R11.5
CPU => 7.98 pts
CPU(Single Core) => 2.04 pts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5m 38s
x264 FHD Benchmark => 23.8
PCMark Vantage => 23602
i5-3570K超頻能力與先前分享過的i7-3770K差不多,而3770K在同時脈下比3570K多上約25%的效能
這兩款CPU的效能差異在於L3多2MB與有無HT技術支援關係,不過價差也是消費者在選擇前的一大考量
Ivy Bridge架構的3570K與上一代Sandy Brige架構的2500K對比之下
以上兩款CPU同時脈效能大約多6%,這部分反倒沒有3770K比2770K多出6~14%那麼多
3570K在大部份的軟體都還相當足夠應付,此外也是目前中階市場的高效能CPU首選
DRAM頻寬測試
DDR3 2600.8 CL12 13-13-32 2T
ADIA64 Memory Read - 23710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890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8308 MB/s
Ivy Bridge架構在DDR3頻寬表現與上一代Sandy Bridge差不多
差異較大的部份在於Ivy Bridge可以提升的DDR3時脈比以往還高上2~3個等級
如果DDR3體質夠強的話,會有機會達到2600~2666穩定的水準,對於追求高時脈的使用者會有不小的幫助
Z77-D3H也可以輕鬆達到DDR3 2600穩定的水準,不過如果頻寬可以更高一些會更好
溫度表現(室溫約32度)
系統待機時 - 38~45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79~90
雖然Ivy Bridge的溫度在先前分享過兩篇3770K已有初步認知
此回測試環境的室溫不算低,在i5-3570K OC 4.8GHz得到的溫度數據當然是偏高一些
先前希望沒有HT技術的3570K在溫度表現可以更低,不過目前看來是與3770K沒有太大差別
想要在3570K / 3770K想要超頻到4.8GHz穩定使用的話,散熱裝置的好壞會是決定性的關鍵點
耗電量測試
系統待機時 - 67W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163W
GPU只使用HD Graphics 4000的耗電量,在待機狀況與3770K差不多都為67W
同樣為4.8GHz的時脈下,3570K比3770K低上12W,這樣的差異性並不算大
此兩款CPU還是保有Ivy Bridge 22nm架構的特性,比起上一代32nm會明顯地較省電
GIGABYTE Z77-D3H
1.Z77系列採用白色外包裝與開機畫面設計,外觀設計比以往還好
2.導入UEFI BIOS技術,並提供兩種BIOS介面讓使用者選擇
3.採用標準規格ATX PCB,內建個人覺得較優的Atheros網路與VIA音效晶片
4.超頻能力表現出色,CPU可達4.8GHz穩定、DDR3也可以達到2600穩定的水準
5.後方IO提供4個USB 3.0裝置,獨特的mSATA固態硬碟插槽
缺點
1.對於DDR3 2600的頻寬還有加強空間
2.CPU-Z尚無法偵測到正確的電壓
效能比 ★★★★★★★★★☆ 88/100
用料比 ★★★★★★★★☆☆ 77/100
規格比 ★★★★★★★★☆☆ 83/100
外觀比 ★★★★★★★★☆☆ 77/100
性價比 ★★★★★★★★★☆ 92/100
本次主要為分享Ivy Bridge中階超頻平台,Z77搭配Core i5-3570K的實測超頻分享
3570K主要為接替上一代的2500K,在溫度與耗電量這兩方面與高階3770K落差並不大
超頻範圍也和3770K有著差不多的水準,散熱做得好與CPU體質不錯就能達到4.8GHz穩跑的等級
不過3570K的價位比上3770K明顯低上許多,對於超頻有需求的使用者,3570K還是目前入門超頻的好選擇
GIGABYTE推出的Z77-D3H使用VIA VT2021音效晶片,後來有與Realtek ALC892用耳機做為比較
VT2021在中頻方面表現比較好,尤其是人聲表現有明顯勝出一些,對於重頻與高頻方面的差異不大
愛好聽歌的使用者,可以考慮使用VIA VT2021音效晶片,在中頻領域能得到比較好的音質
Z77-D3H價位比最入門的Z77 MB還要高上一點,但以它規格來看反而C/P值會更高
在超頻能力也與高階Z77相差不大,網路與音效卡也不同於一般用料,個人使用經驗應是較好的晶片
另外GIGABYTE在台灣也有四年保固的服務,讓Z77-D3H在入門的Z77市場擁有很不錯的競爭力
此回Intel Z77雖為Ivy Bridge架構最高階的晶片組,剛上市就有比以往中階市場還要低的價格出現
也許是市場機制與各MB品牌競爭之下的結果,也進而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拉低一些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