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01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eterwu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東 歐][轉貼] 維也納 Wien
維也納 Wien
奧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經濟﹑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及國際活動中心之一。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北麓的多瑙河平原﹐多瑙河流經市區。面積414.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 151.57萬﹐包括郊區在內187.5萬(1981)。市區海拔172米。氣候溫和﹐1月平均氣溫1.1℃﹐7月24.6℃。年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降雪61天。

公元前是克爾特人的聚落﹐公元 1世紀為羅馬帝國北部邊防要塞。羅馬帝國衰落後由各部族輪流統治。12世紀為奧地利公國首都。地處波羅的海至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商路要衝﹐商業及文化﹑藝術日趨繁榮。同時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等民族相繼入侵。15世紀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首都。16~18 世紀是歐洲政治的中心之一﹐日耳曼﹑斯拉夫民族文化在此融合﹐有歐洲及世界文化都會之稱。1815年維也納會議及稍後興起的產業革命﹐使城市的政治和經濟職能進一步加強﹐人口由1840年的35萬增至1910年的 203萬。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地利領土縮小﹐維也納隨之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英﹑美﹑法﹑蘇四國分區佔領﹐1955年結束佔領﹐奧地利恢復獨立﹐宣布“永久中立”﹐維也納重又成為歐洲及世界名城。

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職工人數約佔全國 1/4﹐其中1/3從事工業﹐2/3弱從事第三產業﹐1%弱從事農林牧業。工業產值佔全國總產值的30%。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有電子電器﹑機械製造﹑鋼鐵﹑汽車﹑鐵路車輛﹑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和出版等部門。其中以食品﹑電子電器及化工產值為最高﹐服裝加工及出版業佔全國產量一半以上。工業動力以水力發電和天然氣為主。耕地約佔全市面積的20%﹐這裡平原坦盪﹐土壤肥沃﹐氣候溫和﹐耕作集約﹐盛產小麥﹑黑麥﹑玉米﹑甜菜及豬﹑牛等。有 400家外國公司﹐因靠近東歐市場﹐西方許多大公司如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等都在此設立東歐分公司。外籍職工約佔職工總數的15%﹐主要是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人。旅遊業發達﹐年接待遊客400多萬人次。

市內多古建築。1433年建成的聖斯蒂芬大教堂﹐塔尖高 137米﹐可俯瞰全市﹐是城市的象徵。弗夫堡王宮是現代國際會議經常召開的場所﹐內殿儲藏歷代皇冠和珍寶﹐王宮還附設國立圖書館和西班牙馬術學校。申布隆宮為巴羅克式建築﹐建於17世紀﹐是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會址及音樂家莫扎特以七齡神童成名之處。此外還有查理教堂﹑美術史與自然歷史博物館﹑國立歌劇院﹑維也納大學等著名建築。

世界音樂之都。舒柏特和勃拉姆斯等音樂大師成長於此﹐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施特勞斯等音樂家都在此長期居住和創作﹐吟詠維也納風光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已成為世界名曲。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歌劇交流中心。每年夏季在此舉行盛大的音樂歌劇會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來此旅遊及欣賞。(見彩圖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

市內設有許多國際性組織﹐如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石油輸出國組織及聯合國其他附屬機構等。某些重要的雙邊或多邊國際會議也常在此舉行﹐是重要的國際活動中心之一。多瑙河遠岸地區正在興建“聯合國城”。

城市布局獨具一格﹐呈環狀結構。內環路以內為內城﹐多羅馬式和哥特式等古建築﹐是文化藝術古城的縮影。內環路兩側有國會﹑市政廳﹑博物館和國立歌劇院等機構。內環路與二環路之間為商業區和住宅區。二環路以外﹐西部為綠地和高級住宅區﹐一直伸展到林山山麓﹔東部﹑南部和東北部是工廠區。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6-02-02 19:0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0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