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6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hiunyao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勵志] [轉貼]物生自天,工開於人
【洪蘭】

假如我們的考試教材是無用的死知識,我們怎麼可能培養有思想、會應變的官員為民服務呢?

我最近替一位原住民的孩子補習,看到他國二地理的考卷,我竟然只會作一題,其餘的看了半天,不知道在問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知道這些知識。這使我很憂心。

不久,有一位家長告訴我,他兒子考試時把平方公分寫成c㎡被打錯,因為老師說只有跟標準答案一樣才有分。台灣現在一方面在談創意教學,想提昇孩子的創造力,另一方面考試又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脫離背多分和標準答案的窠臼,標準答案是創造力最大的殺手,如果我們再這樣考下去,砸多少錢也無法提昇創造力。試想每個人都要求孩子跟他做的一模一樣,人類文明怎麼可能進步?徒弟一切按照師傅的做,那麼徒弟再能幹也只等於師傅,就不可能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機會。為什麼我們不能允許別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方式真的有比別人的更好嗎?殊途同歸才可能知道哪一條路比較近。

我們的祖先三千年前就看到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現象,但是要等到西方科學傳入,我們才知道這個現象反映出的是大腦的本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浪費寶貴的資源去注意熟悉的事務,它必須去注意那些新奇、可能會致命或致富的訊息。因此同樣的臭味,一旦大腦判斷它是熟悉無害的,大腦便不再去處理它,我們就不再感到臭了。我們的祖先有很好的觀察力,卻沒有更進一步去追究原因,因為中國以前是用科舉取士,科舉只要求背,年輕人的心力都花在背誦上,自然沒有時間去追究現象背後的原因。中國惟一的科技百科《天工開物》,要不是作者宋應星不認同科舉也不會有這本書出來。

宋應星生在一五八七年(正是黃仁宇那本《萬曆十五年》的同一年),那時明朝腐敗,倭寇、張憲忠、李自成一直作亂而朝廷仍用科舉取士,那些飽讀四書五經的人不會做事只會背書,在討論屯田時,不會去實地勘察,只會引用古人說的話,當然制定出來的政策不可行。

他很反對念死書,他說「四海之內,破傷如是,而小康之方,父望其子,師勉其徒,只有纂集時文,逢迎棘院,思一當得之為快。」國家都要亡了,還在讀那些沒有用的知識。那時的讀書人為了作官失去了風骨,只會唯唯諾諾,所以他不願作官,寧可把時間和精力放到編寫這本對人民有用的書上。他認為一個死的知識是無用的,知識必須和生活結合,這個知識才有意義,當時的知識分子口口聲聲說「民胞物與」,但是都不知民間疾苦,一個沒有知識背景的關懷只是口號罷了。

最近匯款數目的限制和換身分證相片的龜毛都使我有民瘼無告的感覺。假如我們的考試教材是無用的死知識,我們怎麼可能培養出有思想、會應變的官員為民服務呢?近日妞妞(編按:李其運飼養的台灣獼猴,因於法不符,法院判決交屏科大收容)的主人李其運老先生走了,他就是官僚殺人的一個例子。現行體制教育出來的人只會死咬住條文不會變通。

宋應星說「物生自天,工開於人」,所以編纂了《天工開物》,將大自然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我們也須將天生的好頭腦變成可以造福人類的工具,請不要再用標準答案扼殺我們學生的創造力。



     


人要活在當下....才是最幸福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25 12: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02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