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是我国固有文化中最精密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知识份子的重视。从《礼记》以下,历代有关礼学的着述中,都是以丧礼、丧服所占的篇卷为最多。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繁荣,工商发达,一般人生活的节奏变得紧张而快速,对于过去的许多旧礼俗,往往会产生步伐缓慢,而不合时代的感觉。特别是丧礼,一则是由于繁琐费时,再则是许多人不了解这些仪式的意义,完全听人摆布去做,自会因那些似乎不必要的形式而感到无奈。在这样不耐又无奈的情形下,很容易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进而提出简化改革的要求。
所以,问题的关键出在现代人对‘礼’的不了解。所谓‘礼’并不是指那些仪节的形式,而是寄托于这些形式之上,最初设计的用意。任何一种礼制的形成,一定有其设计的构想;而这种礼制之得以流传,也必然有其确实适合生活的功能。
我国传统丧礼渊源流长,现存最早的资料当是《仪礼》里的〈士丧礼〉、〈既夕礼〉和〈士虞礼〉三篇,这是周代的礼制;后世有如唐有〈显庆礼〉和〈开元礼〉的制定,宋有朱熹〈文公家礼〉的流传,但是大家都是相互沿袭,略作更改而已,这足以说明古代的礼,必然具有其合理的适用性,所以才会经历千百年而仍通行无碍。
目前台湾民间通行的传统丧礼,还是从〈文公家礼〉流传下来的,可惜的是如今所保存的只是一些仪式而已,大家只知盲目跟从赞礼人的指挥去遵礼行仪,至于这些仪式背后所蕴含的用意,恐怕很少有人去关心。
壹、招魂的‘复礼’—魂兮归来
贰、袭与饭含—对亡者的尊重与挂念
参、五等丧服—亲疏关系的确定
肆、三日而殓—一丝渺茫的企盼
伍、殡—调适身心的缓冲期
陆、葬—遗蜕的珍惜掩藏
柒、虞—安顿浮游漂泊的精魂
捌、代哭的原意—丧家哭声相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