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box

|
分享:
▲
(1) 因為需求彈性大於供給彈性 所以轉嫁之金額生產者會比消費者多 也就是一半以上會轉嫁給生產者 然而全部是2 所以消費者負擔的一定比1小 (2) 消費者最高願付之價格 跟生產者最低願收之價格 在3單位時達成均衡 所以交易量是3單位 (白話就是買家A買前在心裡想說毛巾20塊以下我就買,一問之下結果只賣10塊 另外賣家B賣前在心裡想說毛巾4塊以上我就賣,一問之下市價是10塊 ) 以下類推 所以第一條毛巾A心裡想說賺10塊,第2條想說賺6塊,第3條剛好沒賺(第4條我不要那麼多毛巾拉,除非便宜點) 所以消費者剩餘是10+6+0=16 另外B心裡想說第一條毛巾賺6塊第2條賺2塊第3條剛好沒賺(第4條成本更貴了10塊不賣) 所以生產者剩餘6+2+0=8 總剩餘16+8=24(從數學式來看就是前3項差的合) (3) 此題本來價格是2 後來價格變成4 所以消費者買的變少東西也變貴了 消費者剩餘當然也變少了 所以消費者"最多願付"他所損失的消費者剩餘來阻止政府實施管制 管制前均衡價格是2數量是40 管制後均衡價格是4數量是30 所以損失是(40+30)*(4-2)/2=70 (4) 因為6,6.05是平均 也就是說雇用前100個時平均只要6 但101時平均變成6.05 所以6.05*101-6*100=611.5-600=11.5 (5) 如果題目是 Px*X+Py*{(Px/Py)*X-2}=M
我移的是這樣Px*X+Py*Px/Py*X-2py=M(對滴) 藍色部分消掉(應該可以這樣消吧?)變成Px*x+PX*X-2Py=M(對滴) 2Px*X-2Py=M 2Px*X=M+2Py X=M/2Px+Py/Px
X(Px+Px)-2PY=M(這也對) X=M/2PX+2PY(你的2Py沒有除到2Px, 等號兩邊要同乘或同除不能只有一部分做運算)
[ 此文章被skybox在2010-05-20 00:26重新編輯 ]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150 (by tenpage) | 理由: TK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