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楼主提供的照片补充几点说明
第一、这次是一种翼地效应机,翼地效应的原理跟说明如下:
地面效应(Ground effect)亦称为翼地效应 (Wing-In-Ground effect, WIG)或翼面效应 (Wing-In-Surface-Effect, WISE),是一种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流体力学效应: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飞行器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前苏联是利用这种效应研制翼地效应飞行器最先进的国家。
这种现象在飞机或是赛车产生的气流被地面或水面影响时就会发生。
此种现象主要使用在两个地方:
1.赛车利用特殊设计的车底来产生下向力来增加轮胎的抓地力。如此一来车轮的磨擦力就会提高从而令赛车更有效率。
2.翼地效应机(Wing-In-Ground Vehicle, Ground Effect Vehicle GEV)是一种利用翼地效应所产生的强大上扬力来飞行的特殊航空机。
(以上资讯摘录自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9%9D%A2%E6%95%88%E5%BA%94)
根据以上的资讯,翼地效应机基本上是飞行器,但他没有办法飞到相当高的高度。
第二、有关这款翼地效应机的部分:
这架翼地效应机是在1980年代开始开发,计画代号为903,机种代号为"Loon",主要是藉由翼地效应机快速机动的特性,装配反舰飞弹(3M80 Moskit supersonic anti-shipping missle)作为攻击敌方船团之用,最大时速500公里,航行时最大高度5公尺。原本预定要建造六架,但后来因为苏联海军内部的决定,只制造了这一架实验机。
第三、有关这些图片说明:
1.第4张照片:这款飞机使用的尾翼是T型翼的构型,这张照片拍到的是T型翼顶端的照片,那根长长的、状似机炮的东西其实并非是机炮,而是放置某项电子装配的荚舱。
2.第5张照片:飞机的机翼分有襟翼跟副翼等控制飞机升降、翻滚、侧转的动作,这张照片拍到的是机翼的副翼,之所以会做这么厚,推测(只是个人推测,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还不吝指教)跟翼面必须承受上下压力所致。
3.第6及第7张照片:这里才是机尾炮塔,不过已经被拔掉了。原本配备的是GSh-23双连装机炮(口径23mm)。上面那个应该是雷达警示天线(会侦测到敌机用雷达锁定的讯息)。
4.最后一张:这架翼地效应机不只被做出来了,而且还有实际飞行,并且发射飞弹过。
(以上讯息参自「俄罗斯的翼地效应机--里海怪物与其他翼地效应飞行器」(Russia's Ekranoplan-The Caspian Sea Monster and Other WIG Craft, Midland publishing)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