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16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hfcfbi2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主机板] 有关主机板 跟记忆体双通道问题(可能只有老手有听说过)

我记得在几年前,可能是在ddr的时代,曾经有个技术是单记忆体就可以跑双通道!是主机板的技术八!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资讯了,现在很难找!
不过我映像中没错,这技术以前是曾经有过的!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再也没出现过!

请问有哪个老手大大手上有这方面的资讯,或者杂志有看过!
我以前是在杂志上看到的!

如果可以,希望大家能帮我找找!



因为那时候年纪还小,只是看看就算了!


以下是刚刚在网路上找到的资讯
不知道有没有大大可以帮我求证一下


以「PC」的观念来说,肯定是要两条一模一样的才能跑「双通道」!
但是「NB」的话,我之前装1.5G时,在CPU-Z中也是显示「DUAL」没错,但是我不知道……这也算双通道吗?

"以「PC」的观念来说,肯定是要两条一模一样的才能跑「双通道」!"
这其实要看Chipest的Memory Controller怎么作..
前几年SIS有实作某种怪作法..
一般像nVIDIA的作法就是两组64bits的MC去控制各Channelx2..
(Intel我记得是128bits去控制..所以Dual-Channel启动..page size会双倍增加..)..
SIS也是..
不过他的怪作法就是允许奇数DIMM使用...


[ 此文章被khfcfbi2在2008-03-14 15:00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8-03-14 12:46 |
khfcfbi1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如果有人知道此资讯!我将赠与相当多的数位币!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8-03-14 12:50 |
此ID呼叫转移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没听说过!



双通道首先出现在Intel平台上,后来AMD也成功地引入了这项技术,最早出现在AMD上的双通道是nForce2 Ultra平台,当时还是Barton辉煌的Socket462时代,但是AMD第一代双通道内存性能效率低下,而且适逢更新换代,所以它只是走了相当短的一段路;进入K8时代,AMD革命性地把内存控制器从北桥芯片中转植入CPU内部,大大地缩短了内存数据的读写延时,但是早期的Socket754平台上并没有沿用之前的双通道技术,直到后来Socket939才重新采用回双通道内存技术;现在AMD全面向新的SocketAM2架构过渡,


双通道内存技术回顾

  双通道内存技术其实是一种内存控制和管理技术,在理论上能够使两条同等规格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增长一倍。但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中了,后来为了解决台式机日益窘迫的内存带宽瓶颈它才走到了咱们身边。在几年前,Intel曾推出支持双通道内存传输技术的i820芯片组,它与RDRAM(RAMBUS)内存构成了一对黄金搭档,所发挥出来的卓绝性能使其一时成为市场的最大亮点,但生产成本过高的缺陷却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最后被市场所淘汰,后来直到i865/i875时代,Intel才重新把双通道内存技术用到当时主流DDR内存上面。


普通的单通道内存系统具有一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而双通道内存系统则有2个64bit的内存控制器,在双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内存位宽,从而在理论上把内存带宽提高一倍。虽然双64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于一个128bit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来说,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延迟的情况下同时运作。比如说两个内存控制器,一个为A、另一个为B。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等待时间缩减50%。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二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内存标准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所谓双通道,就是芯片组可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这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内存通道是依附于两个独立并行工作的、位宽为64bit的内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内存可以达到128bit的位宽,如果是DDR266的话,双通道技术可以使其达到DDR533的效果。

  双通道DDR有两个64bit内存控制器,双64bit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于一个128bit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同时运作。例如,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有效等待时间缩减50%。

  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三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密度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简而言之,双通道技术是一种关系到主板芯片组的技术,与内存自身无关,只要厂商在芯片内部整合两个内存控制器,就可以构成双通道DDR系统。而主板厂商只需要按照内存通道将DIMM分为Channel 1与Channel 2,用户也需要成双成对地插入内存,就如同RDRAM那样。如果只插单根内存,那么两个内存控制器中只会工作一个,也就没有了双通道的效果。




以前的主板上也有3到4个内存插槽(DIMM),根据厂家的规定将它们命名为DIMM1、2、3或4(主板上也有同样的文字用来标明内存插槽的编号),但北桥芯片内只有1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此时插入多根内存后内存总线的位宽还是64位,工作频率也不会改变,但内存的总容量却成倍增加了。这种主板上内存插槽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完全相同。
i865/i875的北桥芯片(或称为MCH/GMCH,GMCH内置了显示功能)内有A、B两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每个控制器又可以支持两根内存插槽,所以主板上同样有4根内存插槽,编号同样延续了DIMM1、2、3、4的标注方式,不过这4根插槽并非紧密的靠在一起,而是分为A、B两组
nForce2的北桥芯片(或称为IGP/SPP,IGP内置了显示功能)内同样有两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其中A控制器只支持一根内存插槽,B通道则支持两根,而且nForce2主板组建双通道模式时对内存容量乃至型号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使用方便。



双通道内存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老用户升级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原来的内存能否继续使用,从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Intel对内存的要求明显要高于nVIDIA,i865/i875主板上的内存必须完全相同才能组建双通道系统,而nVIDIA则要简单的多,但多种内存协同工作时的情况仍然非常复杂,在某些主板和环境下也许并没有问题,但在另外的环境下则让用户痛苦不堪,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中多加留意,一旦在建立双通道过程中遇到兼容和稳定性问题时首先就要从内存检查做起。

  双内存通道对内存条本身的性能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单通道下运行良好的内存不一定能在相同频率下组建双通道模式,为此某些nForce2主板中加入了北桥加压的功能以提高内存的兼容性,而主板BIOS中提供的内存加压也大大提高了内存稳定工作的几率,如果这些设定都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建议大家再降低内存的延迟参数或者调用内存SPD内置的参数去工作。

  此外,最近流行的打开865主板内置PAT功能的改造(通过刷新主板BIOS而获得)也提高了对内存品质的要求,某些主板上的内存优化选项更是榨取了内存的所有剩余资源,大家在这些主板上建立双通道时一定要逐步调整,这样才能在速度和稳定之间找到自己内存的平衡点,达到最佳的状态。


865/875主板建立双通道时相同的内存最为重要,此外就要将内存插入对应的DIMM1+3或2+4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双通道模式。

  nForce2主板对内存本身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其关键就是要有一根内存插入独立的DIMM1中,其他的内存插入另一通道的DIMM2或3中,就能进入双通道状态。



i865PE/G及i875P主板支持DDR266/333/400等多种内存规格,不同标准的内存能够提供不同的内存带宽,另外i865PE/G及i875P主板还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在对应的内存插槽上同时插入两根(或四根)内存时能获得两倍于同频率单内存条的带宽。

  单DDR400带宽=3.2GB/s

  双通道DDR400带宽=6.4GB/s

  800MHz FSB的P4C对内存带宽的需求=6.4GB/s


i865主板一般将内存设定在默认的Auto或By SPD模式(即根据内存SPD内的信息自动配置),稳定性和兼容性较好,如果大家对自己的内存有信心,那么适当降低CAS、RAS、RAS to CAS Delay、Precharge to Delay等参数的数值(如2/2/2/5),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其中CAS对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一般最好设定在2或者2.5。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甘肃 | Posted:2008-03-14 13:25 |
khfcfbi1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样讯息应该是在ddr 266时代的!
如果有听说过,或者看到的大大跟我回覆一下!
如果可以技术或者主机板型号可否给我!
谢谢!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8-03-14 14:17 |
gn01686597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2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记忆体双通道早在DDR出现就有的技术
不过以稳定性来说
我是觉的记忆体都要一样会比较稳定


在生命中,无论你给出去的是什么,收回来的就会是什么。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8-03-16 20:48 |
奇拉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鲜花 x9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其实这个单支记忆体使用Dual-Channel的技术,确实是真的有存在过,不过在当时要使用这个功能是要记
忆体拥有这个功能,并不是主机板的功能,如果我记得没错好像是运用在当时的伺服器架构上。

但是这个技术当时并没有让人们爱好,因为直接增加记忆体数量反而比选用那种架构的记忆体来得有效率
所以就淡出了。

以上是我的记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确,如果有更正确的答案,我也希望能多了解一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台北市 | Posted:2008-03-22 12: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91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