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Laurinha Liiflickr, CC By SA 2.0
動物音樂治療第一步? 貓咪專輯—聲稱聽了鎮靜情緒甚至打呼嚕2015/11/09 18:24:00 發表於 | 生活Chow Anita看更多Chow Anita的文章David Teie:只要用對音調和韻律,貓咪、小狗樂章可以為人類與動物感官的鴻溝架起橋樑,甚至對曾經受虐待,精神緊張的動物產生紓緩作用。
貓咪音樂不是新事物,美國國家音樂團大提琴手David Teie於2003年開始研究音樂對動物的影響,最近為推出貓咪專輯
Music for Cats搞眾籌,目標是2萬美元,他用了一天半時間就達標,不足兩星期已籌得超過12萬美元。貓咪音樂除了讓一眾貓奴覺得為主子盡心盡力,自我感覺良好之外,背後有什麼科學根據?貓咪真的喜歡嗎?
寵物用品市場龐大(有估計去年達740億美元),潛力豐厚,但要以貓咪音樂在這裡分一杯羹也不能信口開河,David Teie前後用了12年時間研究。他的理論是—音樂不是人類的專利,動物也會因為音樂而產生微妙的共鳴,問題只是你要奏出對的音調、節奏和音色。
起初,Teie是想找出為什麼人類會對音樂產生情緒反應,他發現那往往跟我們腦部早期發育階段所聽到的聲音有關連,而媽媽的脈搏聲就是我們對韻律的初始印象。但貓咪不同,出生時是聾的,2周歲才開始有聽覺,然而,一旦聽覺發育完成(約4周歲),其接收的聽覺頻率比人類和狗都要多。人類是20—20000Hz,貓咪是55—79000Hz,相當於11.5個8度音階,比狗多出1個8度音階,比人多出1.6個。對貓來說,聲音的親切感來自母貓呼嚕聲、小鳥聲、母貓餵哺時的聲音。當你對貓播放搖心愛曲子,哪管是搖滾樂、小夜曲還是交響樂,在主子耳下,可能不是有點悶就是有點傻。
Teie首先把其理論實踐於猴子身上,與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心理學教授Charles Snowdon合作做實驗,發現猴子對人類的曲目置若罔聞,但對於由Teie專為猴子寫的兩首曲則明顯有反應;當播放猴子慢妙曲目時,牠們顯得較平靜,當播放重節奏歌曲時,牠們會跳來跳去,有關
結果早在2009年已經發表。Teie和Snowdon認為,只要用對音調和韻律,貓咪、小狗樂章可以為人類與動物感官的鴻溝架起橋樑,甚至對曾經受虐待,精神緊張的動物產生紓緩作用。
「我們不是複製貓咪的聲音,而是要創作能吸引貓咪的樂曲。」Snowdon說。
「如果你只是播出貓咪的呼嚕聲,牠們很快就習以為常,我要做的,是跟牠們的腦袋玩遊戲,讓牠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不知道這到底在搞什麼,但的確很爽啊。」Teie說,「把豎琴的聲音壓縮至每秒23個彈奏,就是因為這正好相當於貓咪呼嚕聲的節奏。」
他們拿著錄好的4首歌(巴哈的《G弦之歌》、佛瑞Gabriel Fauré的 Elegie以及兩首貓歌Rusty’s Ballad和Cozmo’s Air)、兩個播放器,跑到一所有47隻貓的貓咪收容所,安靜的坐了一會兒才開始實驗。結果發現,牠們對貓咪音樂的反應遠較巴哈和佛瑞的音樂大;當貓咪曲播出後不足2分鐘,就見到貓兒走近播放器,有的會用頭在播放器上磨蹭。大約77%貓兒對貓咪曲有積極反應,而兩位偉大音樂家的作品則只有33%貓兒有反應。有關研究結論收錄於動物行為研究期刊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說到這裡,是不是想拿自己的貓咪做試驗?紐約時報的Eleanor Stanford的貓兒Pocket,曾經在布朗克斯街頭流浪,由動物收容所接回家後, Stanford發現Pocket有一個習慣;神經質地在走廊高速狂奔以及用頭猛撞大門。 Stanford為Pocket選了由舒缓顫音組成的Cozmo’s Air,她寫道,「曲子播放時,Pocket靜了下來,4分半鐘的小曲結束後,小貓走到音樂箱旁邊蜷成一團,打起呼噜。」
Teie表示,希望有一天能為失去自由的鯨魚、受虐的小狗創作紓緩的樂章,那需要大量的研究,包括樂器的配搭、如何在電腦調音才造出能引起動物共鳴的音頻。選貓咪作為第一步的原因很明顯,牠們本來已紅透互聯網,貓奴對主子更是鞠躬盡瘁。他的宣傳推廣計劃也相當成功,與多位Instagram貓咪明星合作,包括
Nala(擁有230萬粉絲),
Bacon(4.87萬粉絲),
City the Kitty(超過6.3萬),
Cole and Marmalade (超過25萬)。這些貓咪專頁會貼出收聽貓咪音樂的短片,牠們大都表現出有點好奇,也有的看來很放鬆......就是跟平時的表現差不多。
無論如何,Teie的第一步還是成功了,多出的資金會用作研究其他動物音樂,下一步是狗狗,「我只是擔心狗狗會跟著一起唱。」
文章來源:http://www.thenewslens.../2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