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473 个阅读者
 
<< 上页  1   2   3   4  下页 >>(共 4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rkchen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版大,也聊聊你对太极拳的与和气道二者都是柔性的武学但有和不同呢?
还有太极源自于中国武当,那和气道呢?是否也是发源于中国呢?还是日本? 表情


我不是路过的,我是数位男女会员之一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0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18 08:27 |
wuero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Arkchen于2005-03-18 08:27发表的 :
版大,也聊聊你对太极拳的与和气道二者都是柔性的武学但有和不同呢?
还有太极源自于中国武当,那和气道呢?是否也是发源于中国呢?还是日本? 表情

没学过太极和合气道
不过若是已形诸于外的架式而言
应该本质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其真实还是有待学过的高手来说明...
2种都是不错的武术
有兴趣都可以尝试看看...
表情

合气道简史
http://www.aikido.com.tw/modules.php...=showpage&pid=9

表情


[ 此文章被wuero在2005-03-18 09:44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1 楼] From:局域网对方和您在同一内部网 | Posted:2005-03-18 09:36 |
空手小子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合气道和太极拳本身都是属于柔性的武术
不过太极拳的层度比合气道要高
太极拳在高深的境界就是由推手而衍生的发劲
发劲并不是一般人可以练成的,需要一点天分和慧根
发劲一旦练成,就好像有如千军万马奔腾般,能把人振飞数十公尺远
这是我亲身体验和看到的,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八极拳也有这样的发劲威力,只不过一个是柔劲,一个是刚劲
而合气道其实也是从中国传过去日本,而后由日本发扬光大
合气道主要重在关节技,亦是强调以柔克刚,技法的熟练度则是需要苦练的
不过仍是需要一点天分,不然就是总差那么一点的角度,就是无法把技法做好
我学过空手道和合气道,一个主刚,一个主柔,所以体会很深
武术真的是博大精深,非要有一棵执着的心,不然总是会半途而废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18 21:24 |
Guille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近代中国武术里流传最广的内家拳术(就是楼主所说的柔性武术),非心意拳(
亦称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莫属,而后者如今更是中外皆知,研习者不计其
数,惜有得必有失,为求推广,不免牺牲了较为复杂精深的拳理、拳架,久而久
之,目前常见的太极拳像强身健体的 "武操" 多过像武术。

太极拳发源自中国武当(张三丰),经历代多人考证,属小说家言的成分居多,
并无实证。目前最多人采信的创始者是王宗岳、王的弟子蒋发授技于河南温县人
陈长兴,陈为温县陈家沟人,此为太极拳最早流派陈式太极拳的由来。
目前流传最广的应为杨式拳架(或其延伸、衍变),杨式发源于杨露蝉、杨师承
陈长兴,是太极拳广为流传的大功臣,在杨之前,太极拳只在温县陈家沟一带陈
姓族人之间研习、并不外传,杨习得太极拳后于京师公开教授,为求普及,将陈
式老架(陈式太极拳架有新、老之分)精简,创杨式太极拳架,至其孙杨澄甫而
发扬光大(杨澄甫是清末民初那中国武术盛极一时的年代中最为着名的拳师之一
)。目前大陆一般比赛用的标准套路主要即是参考杨式拳架而成的。
除杨式之外,还有武式(武禹襄,从师于陈式新架的陈清萍,后武得王宗岳手抄
本一卷,融会贯通而自创武式拳架)、孙式(孙禄堂,清末民初着名武术家,八
卦掌大师,亦精研心意拳,一理通百理明,习得太极拳后依自身领悟而创孙式拳
架,乃近代罕有的内家拳一代大家)等,然而不论何派,皆源于陈式太极,而陈
式源流由陈长兴、蒋发而王宗岳,王之前则不可考,故一般咸认为王乃太极拳之
创始人。

近代太极拳过于强调柔,然而真正的太极拳如同阴阳两仪,是刚柔并济的,此为
太极生两仪。刚极而柔、柔极而刚,太极拳练到颠峰,发劲绝对是柔中有刚。只
不过太极拳不强调筋骨发力,而是精炼一口气,由气发力,劲力由内生而外烁。
如同楼主所说的震脚(震脚外形阳刚至极),陈式太极亦有,内行人一看震脚即
知练者功夫深浅。顶尖的太极拳师动作也并不是一味的慢,而是快慢随心、挥洒
自如,太极拳是重意不重形,功夫到家,动作的快慢并没有差异,只是因为在高
速的动作中要保持呼吸内息与动作丝丝相扣难度实在太高,故此师傅在授业时都
将拳架放慢让学者能更快吸收,而较慢的拳架也更容易让练者体会由起式到收式
整套拳架快慢、轻重的一致。相较于其他武术的练功套路中有轻重、快慢的起伏
,太极拳要求 "气如车轮、周身运转、无使有断续处",气如车轮就是圆、体内呼
吸的内息运转必须浑圆,不能有中断的地方,对照于外身的拳架,就必须速度、
轻重、节奏由起式至收式都一致以与内息相呼应。

太极拳讲究的圆并不如字面那么简单,而是取圆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之意(所
以太极图是浑圆的),圆的过程中没有快慢轻重的起伏,而是完全一致,没有斧
凿痕迹、看不出起点也看不出终点,因此实战对敌时就没有破绽,这就是为什么
太极拳架和其他武术的拳架套路不同,从头到尾的速度、节奏都必须一致(当然
内息呼吸也是),所以功夫不到家的人,速度越快,越难保持动作节奏、力度从
头到尾的一致性(呼吸内息就更不用提了)。也因此有人说太极拳是越慢越好,
这话有一半是对的,但不代表太极拳不能快。越慢越容易体会到动作的一致性与
连贯性,动作熟了,再来使呼吸内息配合动作,使之内外呼应而达完全一致,至
此太极拳可算入门。若功夫不到而勉强打快,动作难保圆的真义不提,呼吸内息
更有可能因之紊乱,轻者呼吸不畅,重者内伤而不自知,埋下隐患,日后内部器
官毛病丛生,健身反倒变成了伤身。

任何武术都是终一生无法穷其底的,太极拳也是,光是一个圆字,要真正练成,
恐怕多数人一辈子都到不了那个境界。我始终相信武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 "功
夫深浅" 的差别而已。有人说,太极拳只能强身健体、没有实质防身之效,我只
能说,那是他没练到家罢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3 楼] From:美国/加拿大 | Posted:2005-03-19 07:33 |
oven425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23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有人练中国摔跤的吗???


我的部落格
在 涅 贵 不 缁 , 暧 暧 内 含 光 。
柔 弱 生 之 徒 , 老 氏 诫 刚 强 。
行 行 鄙 夫 介 , 悠 悠 故 难 量 。
行 之 苟 有 恒 , 久 久 自 芬 芳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4 楼]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 | Posted:2005-03-19 14:00 |
wuero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Guille于2005-03-19 07:33发表的 :
近代中国武术里流传最广的内家拳术(就是楼主所说的柔性武术),非心意拳(
亦称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莫属,而后者如今更是中外皆知,研习者不计其
数,惜有得必有失,为求推广,不免牺牲了较为复杂精深的拳理、拳架,久而久
之,目前常见的太极拳像强身健体的 "武操" 多过像武术。

.......

Guille大说的是^^
一位老师曾跟我说过
武术是没有高低之分
只有有无"练上手"之分
许多人穷及一生尚仅能摸到皮毛
更何论像我们这种小毛头呢...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5 楼]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03-19 14:58 |
空手小子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Guille兄台对于太极拳如此钜细靡遗的介绍
可见您也是武术的爱好者
我从国中时期就开始对武术着迷
可惜对于国术一直没能遇到好的老师
所以在高中开始便接触了空手道,也对于空手道下过一番苦工
现在年纪已渐步入中年,专换为练习合气道,但是对于太极拳在念大学时
和同学一起练过推手,也才接触和发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但还是因为时间因素而无法继续钻研,不然如果学会发劲的话,那才真能真正体会到武学的深奥
很高兴看到有这些同好一起在讨论武术,也可以说说自己所学和经验
真的很高兴喔!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6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19 20:05 |
wuero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虽然有人在练习
不过似乎没有球类运动那么风行啰
看看整个版似乎都是以球类运动为主@@
刚练完剑回来
感觉真的很舒服...
不过这种舒服跟练柔道的舒服是不一样的...
柔道练完会有种虚脱的感觉
但是剑道却是身心有舒服的状态...
感受不一样^^
抱歉...小弟所学不多...资历也不长
若有言不达意之处
尚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啰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7 楼]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03-19 23:18 |
Guille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确实是武术爱好者,据今年高龄七十七岁的家父所言,我们这一支洪姓乃当年太
平天国洪秀全的一支,太平天国事败后为逃官府追捕,洪姓族人四散,其中一支到
了浙江临海县的乡下建村落脚。家族至祖父一代男丁皆须习武(洪拳),后因族中
一位族叔(算我叔祖)挟武与邻村人争斗,打死了人后潜逃不知所踪,因此由身为
长房的祖父召集全族长老明令今后严禁授武。因此家父仅年幼时从父老处习得一点
洪拳基础,碍于家规对我从不提及,这也是我年长之后才知道的。

少年时有幸得遇明师,学过一年太极,惜生性懒散,不适于习武,因此虽遇明师,
至今二十年未有寸进。昔年师傅就曾说过我的个性不适于习武,倘能坚持不辍、能
保个筋骨强健、身体健康,但要求 "武" 艺精进恐怕无望。事实也证明了当年师傅
所言无虚,至今太极二十四式滚瓜烂熟,但内息呼吸仍然无法完全配合整套拳架,
与太极拳由内而外的要旨背道而驰,练拳二十载者如我,这身功夫可谓笑掉大牙。
也难怪当年老师传了二十四式基本拳架后就停了,杨式大小架、陈式新架、吴式大
小架等一概不传,所谓朽木不可雕也,俺这种个性与资质,传多了贪多嚼不烂,反
不如练熟基本的拳架起码能强身健体。

我是在南美洲长大的,当年老师只身一人来到这里,语言不通又没有朋友,当时的
华人也不多,因此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我十分高兴(能说中文嘛!),虽然当时他已
年过半百,我是个不过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但两人像忘年之交多过像师徒,他虽教
我打拳,但从不承认师徒名份(可能我这种资质出去有辱师门吧!嘻嘻!),教拳
之余常跟我聊些技击拳理、武林掌故,是以俺虽技艺低微从无寸进,但前辈大师的
典故倒是听了不少。可惜只相处了一年他就因故回去大陆,至今再未有音讯...

他老人家是从陈式新架一系入门,后又访师习杨式、吴式(源于吴鉴泉,杨露蝉的
得意门生,拳架短小紧凑,在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中难度较高,不适合一般初学者
),也学过尚云祥(清末一代最为着名的形意拳宗师)一系的形意拳(心意拳),
文质彬彬,外表谈吐完全看不出是习武之人。

拳儿我也看过,对照以前师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虽不认师徒名份,我心里
可是一直当他老人家为师)说过的轶事,看这部漫画时更是津津有味。
书里的八极拳宗师李书文,历史上确有其人,虽然关于他的明文记载寥寥无几,但
师傅曾说过李书文确实是清末民初有名的武术家,与当时号称 "武林第一手" 的内家
拳大宗师孙禄堂、武当拳剑传人的李景林将军、杨式太极宗师杨澄甫等人都有过交
流。而拳儿书中也提过的尚云祥,更是近代形意拳最着名的大家,他同辈的师兄弟
郭云深就是孙禄堂形意拳的师傅(孙禄堂先从郭云深之徒习形意拳、后青出于蓝,
由其师引荐拜师祖郭云深为师继续深造)。总之清末一代,武术界人才辈出,前辈
豪侠、传奇事迹更是数不胜数,如迷踪拳的霍元甲、自然门的杜心五、八卦掌的董
海川(如同尚云祥之于形意拳,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大宗师,其徒程廷华就是孙禄堂
八卦掌的师傅,后孙又从武式太极的传人郝和处习得太极真义,晚年终将三门最着
名的内家拳术融为一炉,创出孙式太极。孙禄堂是近代武术史上不世出的奇人,老
师对他极为推崇)、八极拳的李书文、形意拳的尚云祥、太极拳的杨澄甫、还有民
初着名江湖豪侠大刀王五等人,百家争鸣,后辈吾人只能望卷兴叹,遥想当年前辈
英姿风采...

当年孙禄堂大师曾说过,所谓内家外家,乃后人强加以分类的。不论内外,练到极
致都是刚柔并济,刚而不柔无以收、柔而不刚无以攻,壮哉斯言!

拳儿是日本漫画中极少数写实而不夸张的武术作品,对近代中国武术有着事实根据
的描述,相当值得推荐给没看过的朋友欣赏。

中国武术虽然以大陆为大本营,但老师说过,连年战乱与十年文革,武术名家凋零
及破坏了不少武术传承与重要典籍资料、而当年有不少名家后裔随国民政府撤迁到
台湾,所以台湾的武术应该有些部份可以与大陆的互补不足。去台湾访师交流也是
他老人家的心愿,不知后来有无实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8 楼] From:美国/加拿大 | Posted:2005-03-20 00:46 |
空手小子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看了Guille兄的介绍,不禁汗颜,虽然您身在美国,无法和您当面讨论,
但是您对于武术的热忱仍是我需要学习的,希望在您回台后能一叙畅谈

对于wuero老弟对于武术的阐释,亦有同感
每回练完后就觉得通体舒畅,觉得自己的功力又上了一层,好像小说中所述,全身精力充沛 表情

练武除了强身外,当然也是以备不时之需,以前常在说,练了那么久,不在乎有没有用过,
但在你一生中真正遇到状况时,能用上并且能解除危机,那就够了,不知大家有否同感?

我在实际生活中就用过,那种打赢的感觉不像是在比赛或练习时的感觉,真的是很爽,
不过现在已经尽量克制自己了,因为练武之人本身就是武器,不要随便和人出手,以免招惹事端

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好一起在讨论,真的很高兴!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9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20 03:15 |

<< 上页  1   2   3   4  下页 >>(共 4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40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