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出處】 奇摩健康新聞;中時電子報【中時電子報 】
顧祐瑞(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馬鈴薯(洋芋),中國叫做「土豆」,原產於南美智利,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後來傳入歐洲,在300年前傳到中國,因為適應力強,早已遍及世界各地,歐洲稱為「第二麵包」。
馬鈴薯含有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除了澱粉外,蛋白質的含量也頗高。馬鈴薯的蛋白質屬於完全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吸收利用,其脂肪含量極微,是所有主食中含量最低的。最特別的是維生素C是去皮蘋果的兩倍。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和胃調中的功效,適用於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和皮膚濕疹等症,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腎炎、乳癌、直腸癌的人宜常食用。
常吃馬鈴薯的人身體健康,可延緩衰老,減少脂肪攝入,養護脾胃,益氣潤腸,還能滋潤皮膚。
如何選購食用馬鈴薯?
1.選購時以表皮細緻無受損、有淺褐色光澤、無新芽、有硬實感的為佳。
2.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生物鹼,平時含量極微,一旦馬鈴薯發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急劇增高,吃了這種發芽的馬鈴薯,輕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現象。嚴重者還可因心肺麻痺而死亡。
3.如果馬鈴薯發芽不嚴重,可將芽眼徹底挖除乾淨,削去發綠部分,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個小時,炒時再加點醋,煮熟、燴爛即可去掉毒素。
4.馬鈴薯切片後浸泡鹽水,可避免變色,保持色澤。
5.帶皮馬鈴薯宜蒸不宜煮,可減少營養成分流失及吸收過多水分,並可保持其特有風味。
6.馬鈴薯切絲後,先用涼水漂洗再烹煮,可提高其爽滑的口感。如果喜歡脆嫩的口感,可以先浸泡加醋的冷水再烹煮。
【心得感想】原來馬鈴薯有這麼多好處,難怪外國有許多以馬鈴薯為主的料理,
是值得我們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