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5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ery520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道] 迎新送旧
有情的感性世界,喜新厌旧与念旧恋旧,是一矛盾的现象。

面对所欲的一切,未得而欲得,已得而不满足,像时装的流行,从百货公司购回一套洋服,始而喜爱,接着渐归平淡,不久即弃而不用。再添购新装,新装又变旧装,永远在喜新厌旧的交替中。人对衣物如此,对世俗诸法也是如此,这就是有情爱染为本的特性之一。

有情识、有情爱的有情生命,爱是无限的。留恋过去,欣求未来,染着现在。爱表现于时间中,贪着现在已得的自体和境界,追求未来永存的自体和境界。

有情的本质是从来不离开爱的,即使爱起了变化,由爱而成恨,此恨绵绵无尽期,也是爱的延伸。爱与恨看似是敌体之法,事实上恨是爱的妄相;爱恨同体,离爱求恨之实体不可得。所以喜新厌旧,旧爱与新欢,时异境迁,二者都同源于情爱。

情爱缠绵,生死永续,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避苦趋乐,结果所得是:「厌苦而苦不尽,求乐而苦来」。爱生则苦生,奈何!

从另一层面看,诸行无常,缘生缘灭,新陈代谢,喜新厌旧,也有它正面的意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除旧布新,革除陈腐之物,打破旧传统,建设新文化。

在佛法中,情本的人生是旧,正觉的人生是新;扭转凡情成圣智,乃修证者的革命大业。无始以来流转于生死漩涡,如不急流勇退,转向涅槃彼岸,依然纵情任性,真是「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解脱遥遥无期。

如何转染成净,超凡入圣﹖有情本质是虚妄、杂染的,这些妄染之法从何而来﹖

佛教根本圣典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唯识学说:有漏杂染之法,有情是一向如此的;

处于无明大梦中,从来没有觉醒过。贮存于藏识里的种子,无非是有漏杂染。今发心听闻正法,作如理思惟,即是法界等流的薰习于八识田中,播下无漏种子。一但无漏种子多了,力量强大了,相对地本有妄染种子即渐被抵消、减少,而归于乌有。也即是旧的有漏法,被新的无漏种所取代。这就是转识成智,把虚妄的凡情八识,转而为佛果上的四智菩提。

思想与道德的新旧

在传统与现代的探讨中,新与旧的问题,可从思想与道德,作理性的抉择。

佛法的修学分两方面:法义的理解与圣道的修证,也即是思想的建立和道德的实践。

在思想上,可以不断推陈出新,广学多闻,分辨、综合、论究、抉择,阐精揭微,发挥新思想。如世亲论师,出家于一切有部,深究本宗的阿毗达磨。

但他的代表作之一《俱舍论》,对各派的论义,分别抉择之余,采取众家之长,不固守传统思想,标榜「理长为宗」。可是有关修证的程序,却完全遵循阿毗达磨的古说。如入道方便:身心远离,喜足少欲,住四圣种,不净观,持息念;

依止起观,修四念处,以及八忍、八智的现观。这就是所谓「新思想旧道德」的实例。不过,如从「法」与「律」来谈新与旧:法的教授历久弥新,即佛法特质──缘起无我,乃是诸佛之常法。历史不论如何演变,都不能偏离这一不共世间外道的特质。而佛陀的教诫,《随时毗尼》,《随方毗尼》,不能不因时因地而作新的调整。

因此,提倡原始佛教,思想法义,绝不成问题。佛陀的根本教法,是可以一脉相传,适应不同时空的。但生活规制和种种仪轨等方便,即不能原封不动,固执传统,一成不变。

佛法的义解与修行,基本原则是:契理与契机。契理而不契机,曲高和寡,正法弘扬不出去,众生得不到法益;

反之,契机而不契理,只是迎合众生的趣味,不契合如来正法,同样地违反弘法利生的意义。依佛法谈新与旧,缘起真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乃法尔如是,不会随时代而变成古董。适应性的制度、风尚、轨范等方便,则不能不随时随地而加以调整;

扬弃旧方便,代之以新方便。否则,方便则不成其为方便,反而成了佛法正常发展的障碍。新与旧,二者是相待的,过去的名为旧,未来的叫做新:时势的变迁,新的很快变成旧,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送旧人。依缘起的相续相、和合相,探究新与旧的内涵,具有多层的意义。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3 10:4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531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