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886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笑笑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頭銜: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37 鮮花 x52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太空科學] 恆星爆炸產生宇宙絲狀物 助形成新恆星
轉貼自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s-itemid-44652

赫歇爾空間天文臺拍攝到了星際雲IC5146黃金色的氣態絲狀體,它或可能幫助科學家瞭解更多關於恆星形成的細節。星際雲IC5146距離地球1500光年,它包含著引人注目的藍色繭狀星雲(圖1左邊),後者是連接著由塵埃和氣體形成的絲網。



圖1宇宙絲狀物可能是由爆炸恆星發出的衝擊波產生的。圖中的區域大約15光年寬。紅色顯示寒冷的氣體和塵埃,而藍色和綠色這是溫暖的物質,它們正在被已經形成的恆星加熱。
恆星是在這些絲狀物最密集的部分形成的,然而這些絲狀物是如何形成的卻一直是個謎。這些氣體和塵埃在可見光中看起來像不透明條紋,只有在紅外條件下才能看見細節。



圖2 歐空局的赫歇爾空間天文臺拍攝的北極星星際雲絲狀物網絡,這些絲狀物還未形成恆星
赫歇爾的高分辨率使得天文學家能夠測量這些絲狀物的寬度。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的寬度幾乎一樣,絲的寬度都是0.3光年,整體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萬倍。科學家本以為寬度會不盡相同,然而寬度幾乎相同的事實也給它們的形成提供了某個線索。
通過計算機模擬將這些絲進行對比,天文學家總結,這些絲狀物可能星際雲間衝擊波緩慢消散過程中形成的。衝擊波是爆炸恆星產生的熱量的結果,它在周圍區域引起了大規模的動盪。



這些衝擊波穿越我們的銀河系,橫掃氣體和塵埃並形成現在我們所見的密集絲狀物。由於這些星際雲十分寒冷,大約在10度左右,所以聲音傳播的速度也非常慢,每小時450英里,而地球上海平面聲音傳播速度為760英里每小時。這意味著這些緩慢的衝擊波相當於音爆,它們在星際雲間逐漸失去能量,留下壓縮的氣體和塵埃的絲狀物。這片絲狀物區域位於天鵝星座,後者是古爾德帶的一部分,古爾德帶是天空中一系列類似恆星形成的區域。(編譯/嚴炎劉星)


【心得感想】

看來星雲要用不然的波段下去看...



每天大笑三聲,可以讓你更長壽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4-28 14: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71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