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39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冰爱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 鲜花 x5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说][分享] 转贴=心灵小品:通往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
>
> 妻子:「我跟你讲什么,你总是这耳朵进,
> 那耳朵出,讲跟不讲都一样。」
>
> 丈夫:「我跟你讲什么,你总是两只耳朵进,
> 一张嘴巴出,讲比不讲更糟。」
>
> 在这个日益讲究沟通的年代,人们似乎变得愈来愈难以沟通。
>
> 你可以随便去问一个人际关系不好,
> 或是夫妻失合的人,为什么会这样?
>
> 如果他们有想过真正的原因,通常都会得到同一个答案,
> 就是──我们根本无法沟通。
>
> 这是真的,这世界上所有的冲突、误解大都是因为沟通不良所造成。
>
> 你说了一些话,但对方却将它想成另一些话;
> 或者对方说了一些事,而你却将它当成是另外一件事。
>
> 你们只关心着自己想说的话,或只听进去自己想听的话,
> 这也难怪双方的「沟」会愈挖愈深,愈挖愈「不通」。
>
> 到处普遍都有这种情形,
> 许多婚姻谘询顾问和离婚专业律师会告诉你,
> 他们天天在听委托人抱怨:「他(或她)根本没在听我说话!」
>
> 不少企业的老板、职场的主管也常有过类似的烦恼,
> 他们以为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说得够清楚了,
> 却发现下面的人根本没听到他们说了什么。
>
> 你也有相同的困扰吗?或者你是他们所说的那种人?
>
> 杰克是梦幻西餐厅里新来的服务生。
>
> 这天晚上有两个客人用完主菜牛排之后,
> 杰克走过去帮他们把餐盘收走,并问他们,饮料是要咖啡还是茶。
>
> 一个人说:「我要茶。」
>
> 另一个人说:「我也是,麻烦帮我看一下装红茶的玻璃杯干不干净。」
>
> 一会儿,杰克端来两杯茶,问他们:
> 「这是你们的茶,请问哪位先生要干净的杯子?」
>
> 你可曾注意到这种情形?
>
> 当别人正对着你说话时,你是那么地忙碌,
> 忙着准备你要接着说什么、忙着弄清楚对方说的是对或错,
> 或是你的脑子已被别的人、别的事塞满了……
>
> 所以你只能听到片段的讯息,最后的结果也就「半调子」,
> 就像那位服务生一样。
>
> 这就是大家沟通不良的主要原因──根本就没有在沟通。
>
> 「倾听」才是沟通的第一步
>
> 许多人常会用主观认知来揣测说话者的意思,
> 并先入为主地下判断,因而无法真正听进去对方所说的话;
> 其次,听者也可能急于将自己的感受、经验或意见告诉对方,
> 以致于最后常变成了鸡同鸭讲、各说各话。
>
> 你可以注意一下,两个人在谈论某件事情时,
> 他们会从别人的谈话里抓几句话,
> 然后将自己想说的话依附在那些话上面,再继续讲。
>
> 即使有时候他们也会闭上嘴巴,但并不是倾听,
> 而是在为「下一波」的发言在做准备。所以两个人聊了半天,
> 即使交往已久的朋友,却常会有「我认识他,却不了解他」的感觉。
>
> 我看过生活在一起二、三十年的伴侣,
> 但他们似乎跟陌生人一样不了解对方,有时话还没说几句又吵了起来。
>
> 先生在说一些事,太太却在提别的事;
> 或者太太一直在说某件事,先生却当作没他的事。
>
> 相处了几十年,那个抱怨还是一样:「他(或她)根本不了解我。」
>
> 有位妻子对先生抱怨说:「如果我跟你讲什么,
> 你总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讲跟不讲都一样。」
>
> 丈夫立刻回道:「不错,你说得对,不过,如果我跟你讲什么,
> 你总是两只耳朵进,一张嘴巴出,讲比不讲更糟。」
>
> 沟通已经变成这么大的一个难题,
> 每一个人都觉得无法跟别人沟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 在于愿意倾听的人实在太少,不是吗?
>
> 我有一位病人,曾陷入沮丧忧郁的深渊中,她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父母。
>
> 她第一次说:「我觉得了无生趣。」可是父母毫不在意。
>
> 后来她又对父母说她不想活了,但双亲仍不以为意,
> 只回道:「别再胡思乱想了!」
>
> 她终于自杀,最后所幸救活。
>
> 当父母赶到医院才心急如焚地说:「你好傻,为什么这么做?
> 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
>
> 各位不难想像,听到这话的女孩,心里会有多难过。
>
> 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表现,而家庭或婚姻则是这种表现的最好场所。
>
>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配偶从不用心听对方说话。
>
> 倾听代表耐心、开放与想要了解对方的诚意,
> 这些都属成熟人格的修养。
>
> 心理医师在协助家庭或婚姻失和时,
> 最主要的工作往往就是教他们彼此倾听。
>
> 因为光说不听、听了却不了解,就好像把一截电线剪成两段,
> 然后插入插头,还指望某个东西会发亮一样,你想,这可能吗?
>
> 要真正的聆听,就必须把所有的成见、预设、判断、信仰都摆在一边。
>
> 只要你的心处在接受的状态,你才可能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 真正了解「他在说什么?」「她的意思是什么?」
>
>
> 沟通的目的是「了解」而非「改变」
>
> 伏尔泰曾说:「通往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
> 早在两千年前,希腊哲人戴奥真尼斯也说过:
> 「上天给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
> 的确,一双愿意聆听的耳朵,远比一张爱说话的嘴巴更受欢迎。
>
> 我们都知道说话没被对方倾听是多么令人挫折沮丧的事,
> 但我们又有多少人曾真正静下来听听别人的心声?
>
> 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埋怨父母只会说教;
> 先生指责太太意见太多;太太责怪先生不听别人的意见;
> 就连一些同事、同学、朋友,我们也因太忙或太懒,
> 而忘了去倾听他们的心事。
>
> 要知道,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方」,而不是「改变对方」。
>
> 多数的人有种谬误,以为沟通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看法,
> 希望对方能改变,改变成你喜欢的样子,这显然「扣错了扣子」,
> 往住很多的冲突和误会也由此而生。
>
> 记住,重要的不是「讲」什么,而是「听」什么。
>
> 真正成功的沟通就是:
> 「无我」的倾听,静静地聆听对方的想法及愤怒和失望,
> 而不加任何否定或批判,这就对了!
>
>
>
> 本文节录自何权峰 《别扣错第一颗扣子》一书



个人网志 http://www.wretch.cc/blog/newcilg2001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06 15:10 |
Ivon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个人商品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验证会员
级别: 荣誉会员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鲜花 x1423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觉得现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时候是个误会
但是有时候这种事情也常常发生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政府网际 | Posted:2006-06-01 14: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40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