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问题
前几天﹝4月19日﹞,联合报「快活周报」06版『市集走透透』报导,提到淡水名产「铁蛋」,说什么铁蛋的发明人是「杨阿婆」,一句话,有疑问!
古人说过:「三代以下,无不好名者。」连孔老夫子都很在意「正名」的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是也《论语、子路篇》!有这么样一个趣闻,据说,当年干隆先生微服出巡,问大学士纪晓岚:街道上人来人往,老纪能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否?得到的答案是──只有两个名字,不是「名」、就是「利」。
前些时候,为了一个「台湾正名运动」,闹得不可开交,也为了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牌匾的问题,满城风雨,结果连古人也遭池鱼之殃﹝张飞大战岳飞?﹞;另外,有人在「中山」、「中正」这两个名字的路名方面,大作文章!有人则是认为:什么「青年节」啦、「中秋节」啦等等,与台湾何关?所以嘛,台湾应该要有自己的『台湾青年节』、『台湾中秋节』?……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正名运动」的笑话,大意是说:大卖场里的蔬果区,一群芭乐【番石榴】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吵吵闹闹,旁边鲜肉区的猪肉很好奇,询问,结果呢,得到的解答是:他们正在研究提出「正名运动」!结论?「偶们要正名,偶们叫做『芭乐』,不是『水果』!」
众所周知,嘉义市的名产是「方块酥」,其实它真正的创始〈发明〉人,并非「老杨」、或是「恩典酥」,据悉,应该是一位叫做「老孙」(已作古)的老伯;而有趣的是,据说以前业者大多座落在小小的「民国路」上。还有,名闻中外的台中名产「太阳饼」,在台中市,到处都打着『太阳堂』的招牌,光一条市区「自由路」上,至少有五、六家「太阳堂」,妙得很,其中有三家排排坐!至于真正老牌的是那一家?内行人知道,那一家就是了〈按:店内墙壁上,有美术界前辈颜水龙先生的作品『向日葵』﹝即太阳花,在瓷砖上﹞。
民国六十三、四年左右,那时个人大学即将毕业,并没有听过「铁蛋」这个名称,所以,「淡水铁蛋」成为名产,距离现在,历史大约最多仅有三十年。出名的「阿婆铁蛋」,是否就是创始﹝发明﹞人,答案是:未必尽然;所谓「阿婆」,应该是另有其人(唯已成古人),上网搜寻就可以找到答案了。而更有趣的是,淡水码头区,有人挂上「阿公铁蛋」的招牌,自称是「四十年老店」,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以故的梁启超先生,为法兰西女杰“罗兰夫人” (Madame Roland,1754—1793)作传,曾记录伊人的遗言:“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自由!时至今日,吾人的自由,似乎多了这么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