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4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nus-t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產科的夢魘-子癲症合併腦部中風(有高血壓的孕婦 注意!)
【來源出處】 林口長庚婦產部期刊

產科的夢魘-子癲症合併腦部中風 ◎林口院區 蕭勝文 醫師

一個安靜的禮拜一晚上,我在值班室被緊急的電話叫醒,“桃園的某地區醫院待會要送一名孕婦過來,孕婦目前呈現昏迷狀況,剛剛在家裡有抽筋的現象”。當然接到這種電話,會直接從床上跳下來的,於是趕快聯絡產房住院醫師,一起到急診等這位病患。這是個32歲第二胎,懷孕36週的孕婦,來的時候昏迷指數呈現最差的三分,瞳孔單邊放大,血壓高達220/120mmHg,情況這麼危急的案例,我們動作迅速的在急救室幫孕婦插入呼吸管。

    “胎心音156下”住院醫師楊婷喻告訴我是正常的,我還可以清楚的看到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頭踢,接下來盡快安排腦部斷層檢查,因為瞳孔已經單邊放大,我們高度懷疑腦幹有問題,十分鐘後電腦斷層上面並沒有看到出血,不過急性出血或是腦部血管梗塞,在斷層上面無法馬上呈現。由於母體情況危急,跟家屬解釋後,決定施行緊急剖腹產,搶救媽媽與孩子的生命。

  在麻醉科與產房小姐配合下,劃刀半分鐘後,很快的聽到小孩子宏亮的哭音,小孩是沒問題的,可是媽媽的血壓還是超過兩百,加護病房已經安排好了,整組醫護人員戰戰兢兢,誰都不願意看到這可愛的孩子,剛出生就變成沒有媽媽的小孩。手術過程順利,在縫合完最後一層之後就送往加護病房。我面色凝重的告訴家屬,產婦的存活機會不到一半,即使存活也有相當大的機會變成植物人。產婦的先生當場眼淚就掉下來,我安慰他這個時候只能等。

  她的情形並沒有好轉,昏迷指數在加護病房還是只有三分,兩天之後慢慢恢復到7分左右,於是進一步安排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的結果證實了我們當初的猜測,看到了大範圍的腦部血管梗塞,包含了小腦、中腦與腦幹,會診神經內科後,告訴家屬預後真的不好,先降腦壓並維持生命徵象,之後轉往神經內科加護病房。

  兩個禮拜後,病人已經在一般病房照顧,可以自行呼吸,所以呼吸管也拔除,眼睛可以張開,還不能說話,昏迷指數進步到11分左右,家屬充滿了希望,只要以後繼續復健,腦部沒有新的血管梗塞或是出血,是會慢慢恢復的,而這讓人振奮的結果,也是我們整個醫療團隊最大的回饋。

  回顧這個案例,她第一胎是十年前,且也在本院生產,那時候就有高血壓,而這一胎也有高血壓,可是案例吃藥配合度不高,所以沒有良好的控制血壓,到懷孕後期全身水腫,也有尿蛋白,這時候已經進入子癲前症,來我們醫院急診之前,在家裡有發生癲癇,所以最後進展到最差的子癲症。

  今年梁景忠醫師與李宗海醫師共同發表在歐洲神經學期刊的論文,統計了長庚醫院13年來的中風合併懷孕案例,總共有32的案例,其中21例為出血性中風,11例為栓塞性中風,危險因子最常發生的是血管病變,第二多的危險因子就是子癲前症、子癲症,其他還有凝血功能異常或是不明原因等。母親死亡率17.8%。胎兒部分有兩例早產,兩例死亡。另外也是今年由美國研究團隊發表在著名期刊Stroke上的論文,其中提到懷孕有產生子癲前症的婦女,將來產生腦部缺血性中風的機會會增加,是沒有產生子癲前症婦女的1.63倍。因此,一但懷孕有發生子癲前症,在未來要特別注意中風的發生,也建議列為危險因子。經由以上的案例,也讓我們學習到照顧這樣高危險妊娠該注意的事情,以及以後對孕婦甚至醫護人員的衛教。



【心得感想】

子癲症也是在產科常見的疾病之一,這是由一位醫師真實所經歷的事件,主要可能是案例吃藥配合度不高所造成如此嚴重的事件,我希望每位媽媽們都能關心並注意自己的孕期,有任何的症狀都能與醫師所囑咐的配合。所幸媽媽和小孩子都平安。



我相信人必須要正面的去看待世界的改變,才能沒有負擔,才能在抬頭望著藍天時,不去揣測陰天何時來臨。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7-10-29 21: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80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