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尽管这种疾病可有效治疗,但调查发现,高达六到八成的患者未持续服药,往往要到骨折时才意识到其严重性,因此今年的宣导主题力促患者至少用药一年以上,才可预防骨折。
骨质松疏症医学会理事蔡克嵩指出,全球三分之一女性、五分之一男性,可能罹患骨松症,但因初期没有症状,许多人都失之警觉;其实,骨松病患发生脊椎、大腿骨骨折的机会,远比心脏病(新闻、网站)、中风、乳癌的加总发生率还高,因此导致的住院天数也多于糖尿病、心肌梗塞、乳癌等加总的天数。
他表示,髋骨一旦骨折,六成的人无法自由行动,一年后三分之一生活无法自理,一年内的死亡率达二到三成,比许多癌症(新闻、网站)还高;因此,医界近年来力促推广骨密度筛检,及早投药,若每年能使骨密度增加2%,骨折机率就可降低50%。
不过,国际骨松症基金会最近调查发现,骨松病患半数以上服药半年内就停药,而用药能持续一年以上者,若采每日使用的剂型只有两成,而采每周服药剂型者也仅四成;而国内的调查结果也差不多,六成患者都在一年内停药。
分析原因,病人多不了解,治疗骨松目的在预防骨折,所以在骨折未发生前,患者常感觉不到用药差别,以为吃不吃无所谓;也有人因用药不方便,例如吃药后须站立半小时、不能吃东西,或打针嫌麻烦,因而中断用药。
此外,台北荣总过敏免疫风湿科医师林孝义提醒,除了停经妇女、老年人是骨松危险群,自体免疫疾患如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等,因长期用类固醇,骨质流失速度为一般人数倍,但他们却极少注意骨松的问题。
63岁的余节子因罹患红斑性狼疮使用类固醇,两年多前跌倒,多处骨折,才发现已严重骨松,不能站、躺,如今出门还得穿铁架衣;而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张小姐也是类固醇吃到颈椎脱位,一度手脚麻痹、无法行动。
医师建议,每天使用类固醇高于7.5毫克者,每年应接受骨密度检查,平常也应补充钙片、维他命D、加强运动,减少骨质流失;病友们则呼吁,健保对尚未骨折者不给付检查、治疗,但预防应胜于治疗,待伤害产生才给付,徒增成本。
注意生活环境改变,身心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