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薛桂文/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達9.4%,幾乎每十人就有一名老人;而上了年紀的人多半身體弱、抵抗力差,動輒吃補,值此重陽節前夕,專家提醒,老年人的補可不能亂吃,一定要先辨明體質,否則無益反害,且最好採溫和、安全的食補,補藥則應由醫師指示慎用。
耕莘醫院中醫師黃慧君表示,國人習慣吃補,尤其老人家多半自認身子骨虛,進補多多益善,常吃出毛病而不自知;曾有一名老先生每天喝鹿茸酒,長期下來,陰囊發炎、水腫,雖然致病原因尚不明,但推測可能體質不適合用鹿茸酒進補。
黃慧君說,中醫學認為,人之所以衰老,主因在「腎」氣衰弱,「腎」是指人的元氣、根本之氣,也是決定發育、生殖、免疫等功能的關鍵;因此,年過四十以後,腎氣漸弱,身體機能便開始衰退,出現髮白、記憶差、視力退化、體力差、容易疲倦等現象。
一般而言,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包括:
一、正氣虛,抵抗力差,容易感冒。
二、在中醫證型上,以「虛」證最多見,且常是「本虛而標實」,往往累及多個臟腑一起發病,虛實夾雜。
三、身體陰陽易失去平衡,生病後體力較難恢復。
黃慧君指出,老年人的「虛」證主要分「氣虛」和「血虛」,進補前,應先辨別是何種證型;像有些老人雖是「氣虛」,卻是「血瘀」,不能光補氣,還得通瘀。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常有多種不同的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甚至肝、腎也有毛病,同時在使用西藥,若要吃補一定得先經醫師診斷、處方,不宜自己到中藥房隨便抓藥,以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中醫師建議,由於老人家代謝能力變差,要代謝藥物,易增加身體負擔,所以最好回歸食補,不妨用些開脾胃的藥,讓胃口變好,能充分攝食、營養吸收良好,自然能防治疾病、健身強體、延年益壽。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夫為醫者,當需曉病源,知其所紀,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因為,五穀、五果、五蔬、五畜、水漿等,皆有補益精氣、扶正抗邪作用,身體有恙應先求食補,必要時再搭配中藥,以收相得益彰之妙。
【2005/10/10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0/10/N...2943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