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80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ora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头衔:o(‧""‧)o      o(‧""‧)o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340 鲜花 x386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励志] 张忠谋: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文字身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台湾科技产业的中枢神经。
这为享誉国际、律己极严的企业家,难得接受外界采访,总是透着几分神秘感。然而,当他阐述个人的工作价值与工作观,却一反以往的严厉形象,侃侃而谈,像个温柔敦厚的慈父 。
为什么他会说自己将「工作到死为止」?傲人成功的背后,他如何调适个人生活、如何看待金钱、权势与名位?他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调适无所不在的压力?他对网路金潮、对新世代的工作人,又有什么看法?张忠谋引述圣经的名言,媚媚道出他的生命观……
你为什么工作?工作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对我个人来讲,工作就是人生。我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工作,假如没有工作,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也许你会问:人总要退休,退休以后,难道人生就没有意义吗?也不会,因为退休,只是表示一个工作的改变,不一定是赚钱的工作。我认为工作的定义是花脑力、体力、精力的一种活动,它是有目的的,有近期的目的,也有长期的目的,这就是工作,不一定有报酬。
假如一个人本来就有点钱,自己研究、阅读、写作,虽然没有报酬,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我现在的工作当然是有报酬的工作,但是退休以后,我还是会继续工作,即使是没有报酬,但是只要花脑力、精力、时间、而且有目的,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我死的时候,或者到我的健康限制为止。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套他这样一句话,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你是透过工作得到自我实现,还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你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自我实现是一个不错的描述。也许是和从小的教养有关,回到我最早的记忆,人一生下来就要勤奋的做事 ,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游山玩水,那样没有目的,不符合我刚刚的工作定义,这就是我一直持有的人生观念。
喜欢做,才能持久
勤奋并不表示你一定喜欢那个工作,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享受,或是真的喜欢那个工作,但你还是会继续做下去,这就是勤奋。
假如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就会不能持久,至少要做大致喜欢的工作。我一生以来的工作,有七成以上的时间是喜欢的,有三成时间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比例,使我可以持久的勤奋工作。
我的工作价值观,不可否认,是希望让社会更好。我一个人工作一生之后,也许对社会会有很微小但正面的影响,但重要的是源自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尽管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维持、鼓励你自己不断工作下去。
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有时候我的书房乱七八糟,我会花一天的时间和体力把它整理好,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工作,对社会的影响是没有,但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满足感。
整理书房让你有很大的满足感?真的?
真的。因为我是喜欢有秩序的人,书房乱,会影响我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做事的人总是有很多的虚工,例如我希望争取一个客户,花了很多时间,结果还是没有争取到。如果以结果来看,那岂不是会很失望。但即使是表面上失败的例子里,我也可以找寻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像我刚刚说的例子,满足感是来自于:也许这次只是准备工作,也许一年、二年以后,时机更成熟,那时候也许我会成功。
失败换来的成就感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经验里很多。例如我在从事晶圆代工四、五年以前,就开始和大的IDM公司,(就是自己有晶圆厂的半导体公司说:你们自己不用盖晶圆厂,委托我们好了。
那时候我花了相当大的精神,结果很不成功,但是我并没有挫折感。我当时的心情是,过一、二年再找他们,就会比较容易了。结果发展比当时想的更好。最后是他们来找我,有好几位告诉我说:你好几年前对我说的话,当时我不同意,可是现在觉得你是对的,这种成就感是更深刻的。
因为过去这些经验,使得暂时的失败,都不足以使我失望、感受挫折。
工作过程带给你的满足,甚至超过结果吗?
如果把你的话改成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我会接受。
你一向不赞成一个人的工作有「生涯规划」,这和时下年轻人认为生涯需要积极规划,大不相同,你的意见是?
我想这有点被误解。我是说过这句话,但我的意思并不是你对整体的生涯不要有规划,我指的是不要有细部的规划,尤其是名利方面的细部规划,那对人是有害的。
什么是细部规划?就是:我在三十岁以前要达到什么样的薪水水准?要赚到多少财富?或是说我在三十岁以前是否要做到副总?四十岁以前我要怎么样?五十岁我就有足够的财富退休。这就是细部的、完全是名利方面的规划。
不赞成过度细部的生涯规划
至于整体规划,我自己也有,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从事什么领域、什么行业,也是整体的规划。不一定在中学或大学的时候就得做规划,这个规划也不是永久不变,但我觉得要有准备。比方说,要从事理工方面的行业、或是预备做管理领域的工作,这是属于整体的规划。我所反对的是对自己的升迁、自己的财富订出时间表的细部规划。
你为什么觉得这种细部规划是有害的?
我看到很多例子。「生涯规划」先是在美国开始,主要恐怕还是从念MBA的管理硕士开始风行,三十年前风行一时。美国出来的MBA,好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细部规划。尤其开同学会(class units)时,我在美国有三个母校:哈佛、MIT和史丹佛,几乎每五年都接到同班同学开同学会的活动。回到母校,大家就和同学比来比去,比生涯规划,问你达到你的目标了吗?赚到多少钱了?做到副总裁的位置吗?我觉得很不健康。
我看很多人从同学会回来后,好几天都不高兴,就是他的同学已经做到一个地位,而他还没有达到。或是他们在学校自许满高,却没有达到自己当年设定的目标,四十岁还没做到副总裁,就要换一个轨道,这不但使他很不快乐,也可能对他有害,有时候换轨道之后更不好。
以我个人的经验,从来没有细部的规划 ,既没有打算什么时候要从专业工程师转到管理,也没有规划什么时候要从副总做到总经理。我也从来没有规划几岁的时候要有多少钱、多少收入。
刚刚讲的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与竞争,似乎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企业也一直有竞争的压力,你觉得人该如何面对竞争这件事,尤其在很多人没有办法面对、看得开的时候,你有什么建议?
我建议他们读读圣经旧约的传道书第十一节:
The race is not to the swift or the battle to the strong, nor does food come to wise or wealth to the brilliant or favor to the learned: but time and chance happen to them all.
 快跑的未必能赢,
 力战的未必得胜;
 智慧的未必得粮食,
 明哲的未必得资财,
 灵巧的未必得喜悦;
 所临到众人的,是因为「时间」与「机会」。
这段文字非常美丽,是我在哈佛第一年念书时读到的。赛跑不是跑得最快的人会赢,打仗也不是最有力气、最勇敢的人会赢,食物也不是给最有智慧的人吃的,「时间」和「机会」是当中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别人比你有钱、比你成功,并不表示他的能力比你高,并不表示他比你有智慧,而是时间和机会占了很重要的因素,你却不能掌握 。不要比来比去,心胸要广阔一点。
工作成功之后会带来金钱、权力与荣耀,虽然你工作的原始动机不是来自于这些,但这是社会上看到你工作的成就。你如何看待金钱、权力与荣耀?
我并不拒绝这些东西,可是我的工作,并不以追求这些为目标。我并不轻视金钱、权力、荣耀,我也不把它们看得很重。老实说,荣耀也是过眼云烟,鼓掌很快就会停止,这种情形,我看得很多。金钱可以满足一个人达到相当舒适的生活水准,我觉得到这个水平以上,金钱就不重要了。
不过每个人认为的舒适水平可能都不一样?
是不一样,这就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但是,我的环境培养出来的观念是:人的欲望应该要有止境,而不是无限。
以我的例子,我现在认为的舒适水准,的确比大学时的水准高,但是也高不了那么多。现在住的房子,我也认为很好,还没有我三十年前住的房子大。当然三十年前的房子是在美国,美国地大,条件不一样,当时是七十坪左右。现在的房子也差不多。我吃的东西,几十年来没有增高,以前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还是喜欢吃。倒是几十年前没吃过的东西,现在也不喜欢吃。我穿的衣服是比较好一点,但顶多是牌子好一点,比过去贵一倍,但这些都不是无限制的增加。
钱,让自己舒适就够了
金钱,就是得到够你生活相当舒适的水准也就够了。有了那个以上的金钱,还要烦心自己预备要做什么?
我正想问,你预备要做什么?
我想还是和我一生的工作有关,我一生的工作是在科技界,和科技最有关的就是教育,特别是科技教育和管理教育,所以捐款给这些方面的机会多一些 。
荣耀也可能是好的名声,你对留名这件事的看法?
我并不拒绝,也不是看得很重,荣耀真如浮云一样。
现在台湾社会人心浮动,尤其股票成为许多人工作的最重要目的。例如前一阵子台积电购并德碁、世大,我在网路上看到台积电员工的愤怒与抱怨排山倒海,那是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你对新一代的科技工作人有什么想法?
我想今天不谈那个。我想我们还是正面的谈工作的价值观。
不过,我可不可以再提一件事。我们曾经到新竹科学园区做一个焦点团体的深度访谈,想要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想法?他们快不快乐?追求的是什么?他们大多是外移人口,租屋在外,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归属感,一个人不能只靠工作完成自我满足,不可讳言,很多人是追求外在的报酬而在竹科工作,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这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调适。事实上,我也有这种问题。我住在台北,一个星期有三天要去科学园区。我为了避免车子开来开去,就住在新竹。住在新竹就不像住在台北这么舒服,这已经是相当长的时期,我并不怪别人。你要自己分析,为什么感觉到不舒服。
在生活中调适压力
例如在我这个情形,在台北家里的时间,大都是阅读、听音乐。我在新竹的书远没有在台北的多,我想到一本书,想找来看,就没有了。那我就多买几本,甚至买两本相同的书,音乐也是如此。这样的花费不是很高,但是对生活的调适有很大的帮助。
别的归属感,就比较难。例如,有的人的太太就不在新竹,我觉得很难替他解决问题,这样会让他工作只是为了钱,我不太赞成。
过去我们到美国请人回台湾工作,很多人都是在美国念书、工作了很多年,常常会遇到问题,就是先生愿意来,太太不愿意来,结果是先生到新竹,太太留在美国,这种情形,我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为什么?
我觉得他的生活不平衡,不会快乐。他不快乐,最终对公司也是不好的事。
就你观察,现在年轻一代的人,为钱工作的人多吗?
我觉得满多的。我的奉劝是,他们应该要把工作的满足感放得高一点,把钱放得低一点。最好当然是两个都同时得到。
现在机会比较多,但也不见得会永远增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周期,矽谷在七○年代、八○年代初期相当好,八○年代后期就不好。即使在七○年代,也有一、二个周期,有好有不好。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持续工作,好的时候享受比较丰厚的报酬,不好的时候还是相当努力 。
不要比来比去
好的时候,公司有比较好的报酬,大家就讲得多,比来比去也多一点,这时候就会引起一种感想:社会在变、人心在变。等到不景气,他们就不会一直谈钱,照样满努力的工作。像台积电有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这一群从早期一直到现在打拼的员工。
最近网路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人一夕致富。在一个经济大变动的时候,赢者或输者就有很大明显的差距,所以很多的年轻人就急着卡位,赶快跳进去,因为焦虑错过机会,会变成输家。你的看法是?
我觉得这是一个短期的的现象,换职率比较高,但过一阵子就会平静下来。现在的确是在一个转变时期,可是我在美国好几十年,已经看过好几个转变的时期,它并不是永久不变,只是现在机会多了,大家在争取机会。
你刚说的「赢者和输者」的名词,我并不同意。的确有少数的人是赢者,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我们并不能称做是输者 ,只是没有像赢者得到那么多。赢者和输者都是一个比较急进的言词,我并不赞成。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5-02-15 19:5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73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