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6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四大菩薩(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文珠法師)

四大菩薩(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孝道的意義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薩的聖號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薩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薩的道場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薩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薩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一、孝道的意義

何謂孝道?孝是孝敬、孝順、孝養;道是必然、或必經之道。合言之:孝道,是爲人子女,或爲人弟子,對於父母師長,必須恭敬順從,供養侍奉的正道。或問,時間巨輪,將進入廿一世紀,科學早已征服太空,還在談論孝道,是否適宜?有無需要?我的答案是:絕對適宜,十分需要。因爲,科學雖然已經征服太空,而美國太空總署,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計劃,並決定斥資二百多億萬美元,開始進行建設永久太空站。但科學始終無法征服人類,特別是人類內在的理性,靈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轉移傾向於科學的研究,但人的靈性,無法脫離宗教信仰,人的感性,更無法忘懷父母師長養育教導的恩情。人以感恩圖報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師長的意見,服從執行父母師長的命令,供給父母師長生活上物質所需,給予父母師長精神上的慰藉,使父母師長生有所養,老有所終,便是孝道。這種孝道,是人類感性,自然的反應,亦是人類社會情感維係的基層。既不違反科學原則,亦不破壞自然生態現象,誰說現代,不適宜談論孝道,或實踐孝道?


人生於世,除父母養育,師長教導外,還需要親戚朋友的鼓勵與勸勉,需要社會群衆的合作與協助,所謂:‘人人爲我。’然則,我豈能:‘不爲人人’。例如:人由穴居山洞,進住高樓大廈,而且電器設備,空調控掣,機器代勞,固然是拜科學進步所賜;而人由茹毛飲血,進而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甚至醫藥設備,衛生保健種種享用,何曾非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各階層人士通力合作的結果?可謂人人有恩於我,我當以報恩心情,回饋社會、建設社會、服務社會。所謂:‘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便是孝道的推廣。

若再站在佛教因果輪回的立場來談孝道,又豈僅限於個人父母師長,或一家一國而已?所以孝道的意義,有廣狹的不同。狹義的孝道,是一般人所謂孝敬父母,侍奉師長,其代表者當推孔孟之學。至於廣義的孝道,則由個人父母,推及他人父母,由今生父母,連想到過去及未來父母;由孝敬三世父母,而擴展爲上報四恩,下濟三塗,其代表者,該是佛教。現在可分爲一般狹義的孝道,以及佛教廣義的孝道來說明。

(一)一般狹義的孝道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孝道。故有:‘萬惡淫爲首,百行孝爲先’之說。特別是儒家思想,主張人慎終追遠,以孝立身,以孝齊家,甚至以孝治國平天下。詩經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天罔極。’然人欲報親恩,必須孝親、敬親、愛親、養親,還要善體親心。‘父母之所愛愛之,父母之所敬敬之。’(禮記)孔子曰:‘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繼人之事者也。’(中庸)。是以古人對於父母,除孝順恭敬、供養侍奉外,還要繼承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父母的事業,務使自己:‘名聲昭於時,利澤施於人。’以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始盡人子之孝。

孝經第一章言:‘夫孝,德之本也,教所由也。’又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孔子認爲人,若然上不能孝養雙親,使其衣食無憂,老懷歡暢;中不能孝義於君,盡忠報國,保衛社稷;下不能孝弟忠信,使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少者懷之,便是不孝。


曾子承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啓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爲五倫之孝,認爲做人之道,除恭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上遊;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否則:‘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善則善矣。可惜僅限於人倫,未能推及傍生;但止於今生,未能孝及三世父母。既不知有過去父母應愛應敬,亦不知有未來父母,應救應度。可以說:是狹義的,短暫的孝。雖然,亦有益於世道人心,不失爲人倫道德的標準。可惜時至今日,人皆打椡孔家店,推勫舊禮教,皆以不孝爲時尚,爲自由,爲自豪。致使孝道蔽塞,禮敬無存。一般青年,根本不知孝道是何物,更莫論事親以孝了。

(二)佛教廣義的孝道

世人每以爲佛教,‘割愛辭親,出家修行。’不畜妻子,不盡人道,不養父母,實在不孝。殊不知佛教,是十分重視孝道的宗教,其孝道思想,孝順行爲,又遠非孔孟所及。雖然,佛教無專論孝道的經典,但其孝道思想,廣見於諸經。例如:忍辱經中佛言:‘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莫大於不孝。’

大寶積經佛曾勸誡弟子:‘汝等常應孝養父母。’心地觀經佛言:‘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又雲:‘慈父恩高如山,悲母恩深如大海。’又雲:‘於諸世間,何者爲最富?何者爲最貧?悲母在堂,名爲最富,悲母不在,名之爲貧。悲母在時名月明,悲母死時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


六度集經亦說:‘飯諸賢聖,不如孝事其親。’至於其他:佛說孝子經,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佛說孟蘭盆經,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雜寶藏經,六度集經,大般若經,大涅槃經,百喻經,百緣經,敬師經,…等,無不提倡孝道,贊揚孝道。特別是在‘大方便佛報恩經’第一卷孝養品中,詳述釋尊往昔生中,難行苦行,以身體血肉供養父母的本事。正因爲釋尊往昔生中,行菩薩道時,‘爲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舍能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辇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爲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原來孝道,亦是成佛真因之一。

當釋尊因行圓滿,降生人間,八相成道時,最初欲出家修行,先禀父母,父王要其娶妻生子,繼承王位,乃許出家。佛爲孝道,謹遵父命。及其成佛,即以孝爲戒,如焚綱經言:‘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爲戒,亦名制止。’且以身作則,不但回王宮爲父王說法,還到忉利天爲母說法。及父王駕崩,佛回王宮親爲父王入殓,然後與羅猴羅,阿難,難陀等擡父王棺木,安葬於靈鹫山,可見佛無論是因中修行,或果上成佛,皆以孝道自行化他。佛弟子中,畢陵伽婆蹉,因父母貧窮,欲以衣供養,不敢白佛,佛因而告諸比丘:‘若人百年中,左肩擔父,右肩擔母,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誰說佛教不重視孝道?誰說出家人不供養父母?

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衆生。因爲我等凡夫,自無量劫來,長在生死,六道輪回,升沈不已。若在人道或天道受生,則三善道衆生,可能是我等過去或未來父母;若然沈淪三惡道,則惡道衆生,亦可能是我等過去或未來父母。或過去善道中父母,由惡業牽,今墮在惡道受苦;或過去惡道中父母,果報受盡,今生人道。所以梵綱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


心地觀經亦言:‘有情輪回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爲父母爲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佛教基於衆生三世六道生死流輪之理,故一切衆生,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眷屬,關係密切,互相有恩;是以不但要報父母恩,還要報衆生恩。何況人不能離群獨居,彼此之間,必需互相倚賴,互惠互助。若然農夫不耕,工人不作,商人不貿易,碼頭不運輸,軍警不負責,或大自然中,缺乏其他動物植物,將如何解決人的生活所需?如何促進社會繁榮?是以人皆有恩於我,豈可不感恩圖報,反而互相陷害,互相殺戮?假如,人皆本報恩之心,互相饒益,‘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和諧共處,自然可以共存共榮,共享太平。

此外,人既不能在無政府狀態下安居,更不可能缺乏精神食糧而生存,因此,除報父母恩,衆生恩外,還要報國王恩、三寶恩。國王是國執政者,凡能執掌政令,保衛民生,維持秩序,使人生命財産獲得保障,而能安居樂業者,皆有恩於人,人皆應該知恩圖報,遵守法令,輔助仁政,以促進社會繁榮,國家富強。至於違抗法令,破壞秩序,擾亂治安,制造糾紛,給人類社會帶來禍患與災害的人,何止不孝、不義,簡直是害群之馬,國家大賊,爲賢者所不齒,終於難逃法網,自作自受。

佛、法、僧三寶,能以正法,利樂衆生,令人遠離苦因,得安樂果,永別煩惱,長養慧命,恩同再造,名三寶恩。心地觀經說:佛有三身,恒以千百億化身教化無量衆生,應身雖滅,法身常住,常能利樂一切有情,是佛寶不思議恩。法有教理行果,能開發人智慧,能除人三毒,降伏四魔,能導衆生,出生死苦,登涅槃岸,是法寶不思議恩。僧有三種,謂菩薩僧、聲聞僧、凡夫僧,前兩種聖僧,固然能夠住持佛法,荷擔如來家業,開示聖道,饒益衆生,是人間真福田;而凡夫僧,雖末具足無漏戒定慧,若能具足正見,廣爲衆生演說正法,令人深信因果,止惡向善,散播菩提種子,延續佛法慧命,亦是人間福田,令供養者得福,是僧寶不思議恩。


佛門弟子實踐孝道,欲想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非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可。因爲曆劫深恩,既非財物可報;更非盡一生的時間,或盡一生的力量可以成辦。必須發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廣修六度四攝,廣行諸佛無量道法。以財布施,解救衆生,生活困苦;以法布施,解除衆生,精神饑渴;普令多生曾爲父母眷屬的一切衆生,知因識果,止惡修善,敬信三寶,同發菩提心,共度生死海,同登涅槃岸,徹底離苦得樂,乃盡孝道,才是報恩。所以大乘心地觀經言:‘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住無所得;勸諸衆生,同發此心。以真實法,一四句偈,施一切衆生,使向無上菩提,是名真實波羅密多……乃名真實能報四恩。’

佛說孝子經言:‘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衆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猶未爲孝。必須令雙親去惡行善,敬信三寶,奉持五戒,仁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淫,守信不欺,孝順不醉,方名爲孝。’

古德蓮池大師言:‘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因將孝道分爲世間及出世間兩種:‘世間之孝,一者承歡侍彩,而甘旨以養其親,二者登科入仕,而祿以榮其親,三者修德勵行,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是則世間之所謂孝也。出世間之孝,則勸其親,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永別四生,長辭六道,蓮胎托質,親觐彌陀,得不退轉,人子報親,於是爲大。’

綜上可知,佛教不獨重視孝道,且其孝思,豎窮三世,橫遍十方。既對三世父母,六道衆生,皆以報恩之心,孝之、敬之、養之、奉之、勸之、導之;同時還要以財法二施,令一切衆生遠離苦因苦果;共發菩提心,共證無上道。可以說是一種至廣、至大、至深、至遠、至極、而又無窮無盡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

諸佛菩薩,無不重視孝道,而且以孝道自行化他,累劫報親恩。但無量劫來,爲盡孝道,爲報親恩,而發願度盡苦惱衆生,方成佛道,足以代表佛教,無盡孝道的實踐家,當推地藏菩薩。關於地藏菩薩得名之由,以及其本願功德和教化事迹,今分述如下:

(一)地藏菩薩的聖號

梵音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譯名地藏,地謂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屬譬喻,以喻菩薩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載,能蘊藏珍寶,能爲萬物所依,所住。宇宙萬物,情與無情,無不依止大地;華果樹木,五谷蔬菜,無不生長於大地;名貴珍品,治病衆藥,無不孕育於大地;一切七寶,無不蘊藏於大地;一切種子,無不攝持於大地。用以比喻菩薩,心如大地,能安住衆生於菩提園,能攝持衆生的菩提種子,能生長衆生的菩提芽,能運載衆生至菩提果。令一切衆生,究竟證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又地是菩薩利他之功,藏是菩薩自利之德。菩薩久證如來三德秘藏,內蘊無量功德法財,如世間寶藏,衆寶具足,能濟諸貧乏。菩薩本身含藏無量功德法寶,能爲一切衆生所依止,能治一切衆生身心重病,能生長衆生善根,能負荷加持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畢竟離苦得樂,出離生死,疾證菩提,因名地藏。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說:‘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衆財寶,隨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淨水;與饑乏者,作諸甘露。爲露形者,作諸衣服;爲熱乏者,作大密雲;爲貧匮者,作如意寶;爲恐懼者,作所歸依。令諸有情,善根不壞,……安忍堅信,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若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避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囧琺錀。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詞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正因爲地藏菩薩,功德殊勝:‘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名地藏。

還有,在延命地藏經:名延命地藏。在蓮華三昧經:名勝軍地藏。晉譯華嚴經:名大地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名地藏王。羅摩伽經:名持地藏。皆因地藏菩薩,乘本功德大願之力,猶如大地,孕育萬物;能令衆生,長養善根,究竟離苦得樂而立名。尤其是對於地獄衆生,特別救護,故又有幽冥教主之稱。

(二)地藏菩薩的本迹

地藏菩薩,本門深遠,證同於佛,迹現菩薩而已。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說:當釋尊示現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時:‘有十佛刹微塵等他方諸佛,爲欲莊嚴毗盧遮那佛道場衆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诘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詞薩而爲上首。’由此證明地藏菩薩,實是古佛再來,與觀音、文殊、維摩诘等古佛同等階位。很多人因地藏菩薩發願:‘地藏末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便誤會以爲地藏菩薩,位居等覺。其實地藏菩薩,早已證入妙覺果海,是他方諸佛之一。不過,今爲助釋尊教化五濁惡世的衆生故,迹現菩薩身。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佛對無垢生天帝釋盛贊地藏菩薩言:‘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衆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又對好疑問菩薩言:‘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昧,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巨龍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由是證明,地藏菩薩早已證得佛果妙德,今爲度衆生,何止於婆婆世界現菩薩身,亦於無量世界現無量身,度無量衆生。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當釋尊升忉利天爲母說法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百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花來供養佛。’佛即以救護六道衆生的責任,殷勤付囑於地藏菩薩,廣設方便,救拔衆生,令在彌勒菩薩成佛之前,悉得解脫,永離衆苦,乃至遇佛授記。當時諸分身地藏菩薩,共複一形而白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爲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衆生爲慮。’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好疑問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從何而來,所居佛國去此遠近’?佛說:‘地藏菩薩,於無量劫前,早已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善能悟入如來境界,但爲欲利樂成就一切衆生,所在佛國,悉皆止住。’十輪經亦言:‘如是大士,隨所止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就無量所化有情。能於一日夜,或一食頃,同時於無量無數諸佛國土,度無量無數殑伽沙等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凡所在處,有能至心稱念歸敬地藏菩薩者,一切所求,無不稱遂。’

由於菩薩,大悲堅固,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力,能於十方世界,‘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爲諸有情如應說法;或複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天身,或作四天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戍達羅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達縛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羅刹身。或作鸠槃荼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粵阇诃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爲諸有情,如應說法,隨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在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中,亦說地藏菩薩,早已成就佛果種種殊勝功德,但爲救度五濁惡世苦惱衆生,於無量阿僧祇劫,恒現無量無邊身,隨諸佛國,廣作佛事。

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佛告堅淨信菩薩:‘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於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複普遊一切刹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

綜上諸經所說,可知地藏菩薩,本門深遠,證同諸佛。迹現菩薩,遍於十方諸佛國土,教化衆生。甚至曲就衆生機情,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特別是五濁惡世,無論是此界他方,無論是現在或未來,無論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凡有苦惱衆生之處,無不皆有地藏菩薩的化身。其悲心救苦的精神,實與觀世音菩薩同等。不過觀音、彌勒、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除隨類應化外,示迹娑婆,皆現在家菩薩相,唯地藏菩薩,現出家比丘身。如大方廣十輪經言:‘是地藏菩薩,作沙門像,現神通力之所變化,有如是大莊嚴事。’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佛告無垢生天帝釋言:‘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詞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世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隨喜故,並諸眷屬,作聲聞像,特來至此……。’地藏菩薩,不但自身現比丘相,即其所教化的無量法眷屬,亦隨之現比丘相,在十方諸佛國土出現,作爲三寶之一的僧寶,令人歸敬三寶,廣種福田,滅罪生福。因此,現在流傳於世間的地藏菩薩像,無論是泥塑,紙晝,木雕,皆是比丘相,身披袈裟,頭戴僧帽,左手執明珠,右手執錫杖,端坐蓮花中,或站在蓮花上。

(三)地藏菩薩的道場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爲自己成熟衆生的國土,分身塵刹,利樂有情。但其示現於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頂,如九子團聚之概。自唐代詩人李太白詩雲:‘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後,便改名爲九華山。九華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諸峰羅列,怪石峭壁,蒼翠峥嵘。山中有五溪山色,蓮峰雲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東崖宴坐,平崗積雪,天台曉日,化城晚鍾,九子泉聲,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勝。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岩寺等四大叢林。皆以化城寺爲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爲金地藏改建。

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於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到九華山,棲止山中。後有邑民諸葛節等上山,見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爲食,敬其苦行,發心護法,爲建寺院,令其安心辦道。後刺吏張岩,奏知朝庭,改名爲化城寺。

據說當年九華山地主之權,是當地富豪闵閣老公公所有。建寺時,曾請闵閣老送地,闵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闵老認爲一袈裟之地,所占幾何?於是慷慨答允。誰知地藏比丘,撇開袈裟,竟蓋盡九華山峰,闵老見地藏比丘有此神通,驚喜不已,即將九華山地,全部送出,發願爲地藏比丘護法;並命兒子,隨地藏菩薩出家。後新羅國很多人前來親近學道,道糧不夠時,煮飯常滲拌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可見當時寺衆,生活的清苦,新羅國王,聞知地藏比丘,率衆在九華山苦修,時遣派人送糧食來供養。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壽九十九。圓寂後,肉身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顔面如生。後人爲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鹹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征菩薩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衆生無明暗閉之苦。因當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爲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

(四)地藏菩薩的孝道

地藏菩薩,最初學佛,身爲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而發心:‘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求證佛身。但行菩薩道時,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中,身爲婆羅門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寶,墮在惡道,而思挽救:‘遂賣家宅,廣求香花,及諸供具,於佛塔寺,大興供養’。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墮在無間地獄受苦,即‘爲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如來塔寺’,不但亡母得脫地獄之苦,連當時在無間地獄中,所有罪苦衆生,同時俱得超生。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見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

又於無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在清淨蓮花目如來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順,爲救亡母墮落惡道及短命之報;於佛像前發弘誓願:‘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見地藏經閻浮衆生業感品)

地藏菩薩,所以發如是弘願,主要原因,是基於孝道。可以說:孝道是激發地藏菩薩發弘誓願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地藏菩薩累劫報親恩的原動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薩,長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願;無量劫來,皆以孝道自行化他。如地藏菩薩,對大辯長者言:‘閻浮衆生,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至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是正面勸人實踐孝道。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說:‘若有衆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是反面勸人實行孝道。目的在於化導衆生,令知因識果,孝敬父母,止惡向善,離苦得樂。可惜衆生業障深重,結惡習重,‘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罪業無盡,苦惱無盡,偏勞地藏菩薩,本無盡的悲願,實踐無盡的孝道;永遠在六道生死中:‘上報四重恩,’長期執掌幽冥界,‘下濟三塗苦。’直至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末空,誓不成佛。可見地藏菩薩孝道之無盡。

(五)地藏菩薩的功德

地藏菩薩,誓願堅固,無量劫來,廣濟有情,累劫報親恩;積功聚德,微妙難思,早已證得佛果無量無邊殊勝功德。如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佛告好疑問菩薩:‘假使有人於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爲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诃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圓滿。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爲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釋尊又在地藏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中,告文殊菩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贍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縷,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又在如來贊歎品中:‘稱揚贊歎地藏菩薩摩诃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及最後在囑累人天品中,舉金色臂,摩地藏菩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百劫中,不能得盡。’可知地藏菩薩的功德,十方諸佛,猶說不盡。何況我等凡夫?今綜合地藏經各品所說菩薩功德,略約爲三種,以供參考。

(1)拔苦與樂永離惡道

地藏菩薩,無量劫來,實行佛教廣義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墮落惡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由救拔今生父母墮落惡道之苦,擴展至過去世、末來世多生父母。是以凡作惡業,不信因果,不敬三寶之人,已墮地獄,臨墮地獄,或當墮未墮地獄的衆生,若能恭敬供養,地藏菩薩,或稱名,或誦經,憑借菩薩威德神力,即得惡業消除,不墮惡道,上生人天,受勝妙樂。

地藏經言:‘聞地藏菩薩摩诃薩名者,或合掌者,贊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又言:‘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膽一禮,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又:‘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作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爲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衆善,能使是諸衆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據此可知人間孝子賢孫,若爲過去父母眷屬,供佛及僧,誦地藏經,拜地藏忏,或稱念地藏菩薩聖號,或廣作佛事,自己必有功德,先亡定可超升。故經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衆罪,命終之後,眷屬大小爲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但必須生者深信因果,恭敬三寶,誠心隨誦、隨拜、隨念。否則,僅循俗例,或爲熱鬧,你念經,我打牌,內心不信,行爲不敬;或誦經之人,不恭敬虔誠,視佛事爲職業,你給錢,我念經,則毫無功德,徒令祖先失望,悲哀痛苦。

因爲:‘是命終人,末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經千百歲,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在地獄,千劫萬劫,永受衆苦。’因此,爲人子女眷屬,欲想超度亡親,或爲自己植福,皆應虔誠恭敬,廣作佛事。‘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至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但切勿殺害動物,以祭亡靈;因爲殺生拜祭,有害無益。如地藏經言:‘爾斯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聖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末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所以,父母或眷屬去世,七七期間,最好持素念佛,誠心讀誦地藏經,必獲冥陽兩利,有罪無罪,皆可永離惡道。

(2)滅罪生福鬼神護持

閻浮衆生,業障深重:‘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欲想滅罪生福,當於每月十齋日(一、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卅。)對佛菩薩聖像前,讀誦地藏經,則此家庭,東南西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老少平安,無諸橫病,現在衣食豐足,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道。

或因罪業深重,惡疾纏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夜夢惡鬼,或多魇寐,眠中叫苦,淒慘不樂:‘此皆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眷屬若能爲此病人,布施三寶,稱念地藏菩薩聖號,禮拜地藏菩薩聖像,燒香供養,志心勤懇:‘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或有人夢寐之間,見諸鬼神,或悲啼,或愁歎,或恐怖:‘此皆是宿生父母兄弟姊妹,夫妻眷屬,在惡趣中,求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此人若能在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或請人讀地藏經三遍或十遍,惡道眷屬,承此功德,當得解脫,夢寐之中,永不複見。

又或有人出門旅行,經過山林,或過渡河海,或經險道,若能在出門之前,先稱念地藏菩薩聖號,滿一萬遍。則‘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或有人,居家修行,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及菩薩聖像。或讀誦地藏經,乃至一句一偈,惡毒鬼王,敬禮是人,如三世諸佛。並敕令諸小鬼,及土地神祇,衛護是人:‘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堅牢地神,亦因此人住處,有地藏菩薩聖像,及讀誦地藏經,而發心於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銷滅。’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所以,無論是健康或疾病,是居家或旅行,但能供養恭敬地藏菩薩聖像,稱名念經,皆可以滅罪生福,獲菩薩加被,得鬼神護持,現世無諸災難,未來永離惡道。

(3)所求如意畢竟成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以‘求不得苦,’人所難免。特別是運程欠佳,流年不利時,何止求不得苦,其他橫逆之來,簡直無法逃避,真是惡夢連連,苦不堪言。根據佛教因果定律言:此皆宿生惡業所招致,不應該怨天尤人,唯一自救的方法,便是忏悔業障,積極向善。

際此逆境當前,若得見聞地藏菩薩名號及聖像,心生恭敬,燒香供養,稱名誦經,必可消除業障,遇禍成祥。故地藏經中,佛告觀世音菩薩:‘若末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逆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釋尊又告虛空藏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贍禮,得二十八種利益。甚至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像,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贊歎贍禮,皆得七種利益。’在廿八種及七種利益中,不止解除六道衆生‘求不得苦’,得‘所求如意’樂,且令六道衆生畢竟成佛。其功德之大,豈可思議。

正因爲地藏菩薩,能令一切衆生,畢竟成佛,功德難思,故釋尊在入滅前,將此娑婆世界,苦惱衆生的前途,囑托地藏菩薩照顧,‘無令是諸衆生,墮惡趣一日一夜,何況更落無間及阿鼻地獄。’而地藏菩薩,亦當仁不讓,坦然擔當重任,懇請世尊,不以爲慮:‘末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三、孝道的重要

從地藏菩薩的功德願力,及其勇於擔當釋尊的殷勤付囑,無異給我們末法衆生,無限鼓舞,有力保證。保證我等今後,永不再墮惡道,直至遇佛授記,將來成佛。比較任何保險公司,條件優厚,切實穩當。只要我等肯聽信佛語,肯與地藏菩薩合作,自今以往,知因識果,去惡修善,學習地藏菩薩的慈悲願力,救世精神,實踐地藏菩薩提倡的廣義孝道,累劫上報四恩,下濟三塗。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自救救人,自利利他;憑此善根功德,定見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蒙佛授記,得不退轉。

尤其是當今之世,人心不古,道德淪亡,人際關係刻薄寡恩,冷酷無情;國際關係,你虞我詐,爭奪不休;家庭關係,更形惡劣。不是宣布孝道破産,禮義無存;便是宣布夫妻分離,父子反目。長幼不分,以爲平等;不聽教導,以爲自由;互不禮讓,以爲人權。親如父子,愛如夫婦,亦每因個人權益,而互相爭奪,互相猜忌,互相含恨。結果導致情感破裂,家庭破碎,幸福毀滅。無辜的子女,失養失教。給社會産生無知少年,給人類制造糾紛,威脅治安,破壞秩序。長此以往,人類前途,何堪設想?

是以本人認爲現在,應該是推展地藏菩薩慈悲願力,實踐地藏菩薩無盡孝道的時刻。果然人皆學習地藏菩薩,舍己爲人的精神,敬一切人,愛一切人,以財施解除人生活困苦,以法施救濟人精神饑渴。使人與人之間,以敬老尊賢,代替傲慢與偏見;以慈悲愛護,代替刻薄與寡恩;以寬恕協助,代替仇恨與敵對。使人人皆以感恩報德的心情,放下個人的悲苦;共同服務社會,造福群衆,爲人類前途而努力,然則,人類社會,將充滿幸福與歡笑,人類精神,將得以慰藉及安甯。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3 16: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149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