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7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50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CPU]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效能制霸 、ARC独显强势回归
导言 


2022年9月底第13代Intel Core处理器如约而至,台湾英特尔特别携手10家合作伙伴在台北寒舍艾丽酒店举办了「Intel Taiwan Open House」实体体验活动邀请台湾玩家与创作者一起来参加。


在现场活动中发表与展示了自家最新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产品与再度回归市场的自制显卡"ARC"与WIFI-6E、Thunderbolt等等新一代技术。 这次产品规格发表后在性能上、价位上、能耗比都取得不少的领先,势必能再次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


很高兴受邀参加此次活动,下面会为大家整理当天所体验到的内容。


▼Intel Taiwan Open House活动报到处,活动时间还没到,已经有先到的来宾驻足。



▼会场入口摆饰光雕积木,闪闪发光相当抢眼,上方字体透露此次活动所有核心技术主题。


▼一开始报到处先领到活动VIP名牌与导览器(之后会分成小组,各展示区还有专人作导览)。



▼活动开始前有提供餐点区让来宾能享用下午茶时光。



Intel Core第13代处理器登场介绍


▼首先由美丽的主持人-Sunny引领活动开场。



▼Intel台湾区行销总监Clare Chiu上台致词。



▼由Intel市场营销总监 Allen Chen担任主讲人介绍I最新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 "Raptor Lake"架构。



▼Allen讲师亲自拿出i9实体CPU盒装亮相。





▼从稍早Intel公布的发表会资讯,玩家可得知"Raptor Lake"架构之所以又能进一步提升效能,就在于13代是从上次12代所首次采用的"大小核"架构基础上更进一步精进打磨 。(而Intel强调自身技术,效能核心与效率核心所具备的功能完全相同,并不完全等于手机端ARM的大小核架构哦。)


简单来说12代与之前的处理器架构不同之处在于首次采用"混核架构" 
CPU是由「效能核心」(Performance Core,简称 P-Core )+ 「效率核心」(Efficient Core,简称 E-Core )两大区块组成。



▼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支援的技术规格。
包括增效架构的改进 : 8P16E FOR i9系列 、  6P8E/4E FOR  i5系列 。
再搭配最新Z790晶片组与高速汇流排能发挥最高效能 。(完整PCIe4/5.0支援、WIFI-6E、INTEL KIIER 、THUNDERBOLT4、DDR5-5600、优化记忆体超频机制)



▼有推出桌机版 (S-series) 35W/65W/125W 功耗瓦数和笔电版 (U、P、H、HX-series)。



▼主题将围绕以最快的游戏体验、超群的创作效能、最佳的超频体验三大特点作为核心主轴。



▼ 这代最高阶i9-13900K,P核心单核最高超频时脉可达 5.8GHz,在加倍了E核心数目后,达到24 核 /32 执行绪的惊人规格(8P16E)。
    P核的L2快取由每核心 1.25MB ---> 2MB, E核共用的L2记忆体--->4MB。Cache Size (L3/L2)来到了36MB / 32MB。
    较上代提升了15%单处理绪,41%多处理绪作业的效能,让电脑能处理更多吃重的多工任务。



▼第13代 Intel Core i5 、i7 、i9系列规格表一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规格差异,当然核心越多越高贵。



▼i9-13900K拥有目前世界最快处理器的称号。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处理器的架构也越来越多。使用者更需要一套整合性的评测软体来做为选购设备的参考,于是"CrossMark"就此诞生。



▼第13代 Intel Core与12代处理器作3A游戏的性能比较,在列表中越往后的游戏性能提升越发明显。



▼针对工作领域方面的性能表现,更加仰赖多工的处理。而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表现同样亮眼,在影像内容创作上提升27%的处理速度,在游戏开发上则提升了34%。



▼15%单处理绪增进,41%多处理绪作业、24 %游戏效能、34 %创作效能的效能提升 。各项数据都有所提升,不愧为最快处理器性能之王之名。



▼升级Intel自家7奈米制程后,时脉速度再进一步提升(+600MHZ)。



▼秀出13代的核心晶片布局,更密集的核心堆叠让CPU处理效率更好。



▼多工效率提升幅度更大更有感。



▼运行在65W的13代处理器,效能等同于全速运转241W的12代,其能耗比更优。



▼支援更新更好的软体效能 :
   深度学习运算、WINDOWS11背景作业优化 、 针对笔电行动装置的动态调节技术。



▼13代系列规格总表。



Intel ARC显示卡强势回归


▼接着是Intel ARC产品经理 CC Lu来介绍Intel  ARC显示卡。



▼Intel  ARC A770显示卡正式亮相。



▼有兴趣了解更多可去官网看看技术文件。



▼Intel ARC未来的Multi-Year Roadmap,目前是初代Alchemid,会朝着A-B-C-D依序发展。



▼Intel会推出Arc独立显示晶片A系列产品包括Arc 3、Arc 5、Arc 7不同定位的独显晶片。



▼首先介绍入门级别的A380,起售价约为台币5千元左右。



▼具体规格 :  Intel Arc A380 采用台积电6nm(TSMC N6)制程,配置2组 Render Slice,内含8个Xe影像处理核心搭配8个光线追踪单元,GPU运行时脉达2000 MHz、内建96-bit的6GB GDDR6 记忆体、功耗为75W、PCIe4.0传输介面。 



▼CC讲师指出目前显示卡主流热门应用有影像编码、处理4k/8k升频/超采样、3D API支援、深度学习AI加速。
   Intel给的规格当然是给好给满,一样都不会少给。



▼此处展示图形引擎的实际应用运作图。



▼Intel ARC会与更多游戏厂商作深度合作 ,想必是玩家一大福音。



▼内建的XMX核心支援 XeSS(Xe Super Sampling)画质提升技术,运用AI人工智慧将原生1080p解析度的画面拓展至4K UHD。



▼XeSS AI升频 强化游戏效能
INTEL A380搭载了XeSS升频技术 AI演算法,是以类神经网路为基础的AI升频技术,能够输入解析度较低的游戏画面,并经过深度学习运算后输出高画质影像,简单地说就是玩家可以调低游戏的画质设定以换取更高的FPS效能表现,并透过升频方式补强画质体验。FPS从51有感提升到75。



▼Intel ARC支援3大技术
Adaptive Sync (调整显示器刷新率,使其与GPU输出影格率吻合的技术)。
Speed Sync是Intel自家的技术,其目标是解决垂直同步导致更高回应延迟的问题。
Smooth Sync (平滑同步) 技术 :  全新的Intel技术,透过对渲染画面的抖动过滤功能,为固定更新率的显示器提高画面的流畅感。



▼Smooth Sync (平滑同步) 技术 : 可避免游玩时破图带来破坏游戏体验的窘境。
   其技术原理是对两个撕裂影格之间的边界进行模糊化处理,降低画面撕裂带来的体验影响。



▼Xe Media Engine : 负责处理影片编码解码(支援8K60 12-BIT HDR decode、8K60 10-BIT HDR encode)并支援完整AV1硬体加速编解码。



 ▼支援AV1 硬体加速编解码、Deep Link 技术串联内显。



▼编辑4K影像片段快了4.4倍,从234秒下降到53秒。



▼支援多萤幕应用。



▼提供游戏发布首日就绪的驱动程式,整合效能调校、视讯串流等功能,不需要登入就能使用。



▼ARC 的Control Panel驱动程式细部界面 : 



▼ARC A380 全规格表。



▼Arc A770 / A750 公版定价分别为US$349 与 US$289,预计10月12日开售。



▼性能对标的对手锁定为NVIDIA GeForce的RTX 3060。



▼主产品介绍完毕,前面介绍有认真听的来宾,可以同乐参加有趣的有奖问答来挑战拿奖品。



▼10题全对速度又最快的前三名,可以拿到Intel提供的精美背包礼物。





技术应用展区


INTEL&微软


▼老面孔的商业好伙伴 : WINTEL联盟,携手打造强大生产力与电竞友好应用环境。



▼展示技术 : 在工作上举行TEAMS会议时,可以透过线上分享来共享简报内容。



▼开启AUTO HDR与未开启的SDR效果比较。



▼搭配微软主推的XBOX GAME PASS 包月订阅制,畅玩游戏更划算。



电竞/创作者笔电展示区 


▼这边主要展各大厂牌电竞及创作者取向笔电产品。



▼展示3A大作艾尔登之环,要达成稳定帧率输出,需要高性能显示配置。



▼现场展示ROG的电竞笔电Strix SCAR 17 SE搭配顶级的NVIDIA GeForce 3080Ti 。



▼Demo ADOBE Premier Pro多镜头编辑作业应用是INTEL的强项,相当仰赖处理器的多工效能。
   图表数据显示i9-12900HX效能较竞争对手AMD Ryzen 5900HX领先约7倍。





商用解决方案展示区



▼先前介绍ARC独显的讲师CC来为来宾解说商业应用。



▼搭配AVer推出的医疗级网路摄影机可满足各医疗机构全天候远距医疗需求。





▼近几年疫情改变人类生活,若不方便面对面直接接触,可以利用多视窗视讯方案来进行视讯医疗。



★无线网路技术展示区



▼接着来到无线网路技术展示区主要分为两区  (WiFi 6 GiG+ & Intel KILLER技术展示)



▼WiFi 6E无线技术有效针对日常常用的串流平台网路优化 。
   现场示范使用"GeForce Now"串流游戏平台模拟家庭使用情景。



▼当前使用"非WiFi 6E无线技术" : 网路延迟率高达35ms 。
   游玩串流游戏时甚至会破图,严重影响使用者体验。



▼而采用了"WiFi 6E无线技术"方案,可以看到网路延迟率下降到11ms相当有感。



▼使用Intel  KILLER Wi-Fi 6E无线方案,讯号表现更为稳定。
   桌机版本的Intel KILLER无线网卡展示。(走PCIex1介面)



▼笔电版本的Intel KILLER无线网卡展示。(走M.2介面)



▼透过Intel KILLER Wi-Fi 6E无线技术,可以让网路应用程序兵分两路。   
  上方Mircosoft Eage走第一路封包,下方GEFORCE NOW串流则走第二路,不会互相干扰网路频宽。



▼使用Intel KILLER Wi-Fi 6E无线方案,讯号表现更为稳定。





Thunderbolt技术展示区  


▼现场展示许多原生支持Thunderbolt规格的扩充设备,全系列外接设备获得Intel Evo认证。



▼现在影音创作需求越发蓬勃, 产生的影音后制资料更为庞大。因此采用高速的40Gbps传输标准的Thunderbolt扩充设备 ,绝对是促进工作效率的好帮手。



▼Intel & Beilin 
   Thunderbolt 扩充基座核心板 :支持双电源模式的Thunderbolt扩展坞。(By Intel Evo认证)



▼Intel & Kensington 
   Thunderbolt SD5700T :支持双4K或单8K显示器输出。(By Intel Evo认证)



▼Intel & Anker
   Anker 777 : 12合1的Thunderbolt扩展坞。(By Intel Evo认证)



▼Intel & Sabrenet 
   Rocket XTRM-Q External SSD :超轻盈的Thunderbolt外接式储存式装置(By Intel Evo认证)



▼展示区使用了Steelcase Flex Dock串接多设备, 可以看到已经连接了一台NUC主机 、一台笔电,
   而Steelcase Flex Dock由于集成显示器支臂还可以再串接萤幕,是很理想的桌面工作解决方案。


   Steelcase Flex Dock介绍 : 采用 Thunderbolt 4 技术,与显示器支臂结合在一起,实现提供与电源、数据和显示器的即时连接,专为快速加载、流畅的流媒体、媒体 丰富的工作而设计。





Intel Evo笔电展示区


Intel Evo是Intel主推的轻薄效能笔电认证, 现场展示相应Intel Evo认证的相关技术。


Intel Evo认证介绍 :


主要由Intel发起,各家OE 配合参与,该认证在测试过程中以最贴近使用者习惯的方式来模拟实际使用,针对过去用户在轻薄笔电使用中所感受到的续航、休眠唤醒、快速充电与连接性等短处进行明确的最佳化规范,让厂商能够从更多硬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来规范笔电的设计与测试数据,让OEM厂商能够就用户较关注的方面进一步提升轻薄笔电的使用体验,让消费者选购时更具参考价值。





▼主要摆放play和Lenovo两款厂牌无线蓝芽耳机皆通过Intel Evo认证。 
   再搭配Intel Evo认证笔电一起使用 ,可以提升消费者外出时最在意的续航力与增进串流音乐的稳定传输。





▼展示使用两台平板连接无线耳机作交叉测试。



▼有支援技术的耳机功率消耗约在7W多,相较于没支援的则是耗用8W的功耗。  
   外出长期使用续航就会显示出差距了。



▼Intel Unison是参加这次体验活动惊艳我的一个技术点。
   它支援跨平台设备通讯,可以想像是个打通各种平台(PC、笔电、手机)设备的技术。



▼Intel Unison为Evo认证笔记型电脑上的独家技术,简单说就是可以将个人电脑当作工作中心,通过直觉式的一次性设置快速轻松地整合您的装置,可连接选择的个人电脑和手机(Android 、 iOS)。



▼应用场景 : 就是外出工作时,万一刚好手机快没电时, 还是可以从容不迫的把重要简讯讯息,无缝转换到手边的笔电发送,很即时方便。



▼在个人电脑、Android、iOS 各种装置间能够无缝传输档案和照片。
  甚至直接实现由电脑端来实现手机通话、发送和接收简讯,切换到全尺寸键盘和显示器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扫描QR码可快速串接手边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当工作连线结束后,资料并不会留存设备端,个人隐私外流问题不用担心。



Intel NUC


▼Intel NUC最大的特色就是轻薄小巧主机 不占空间、方便随时携带



▼Intel NUC 套件、小巧电脑与元件,为您提供创新设计的工具,涵盖范围包括企业生产力、视觉解决方案与极致游戏。
Intel NUC 专为各种工作负载打造,提供可信赖的 Intel 品质与可靠性,让您扩充您独一无二的企业产品选择。



▼H.264和AV1转档效能比拚 ,转档10分钟影片快了2倍。



▼Dragon canyon规格表 搭载A770 ARC。



▼ARC 750盒装展示。



▼此处有个新奇的小玩意要介绍叫Intel HardBay,小小一块扩充卡形式包含CPU、绘图晶片、无线网路、电源管理控制器。



▼搭配适当的模组,即可摇身一变成为超级迷你电脑。



主要展示体验区介绍


INTEL ARC体验区


▼中间萤幕预告ARC A770与A750发售时间 (10/12 台湾即将上市) 题外话,先前NVIDIA与玩家爱戴的大哥"EVGA"拆伙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相信这次Intel ARC再度回归显示市场以一打二抢市占率,   应该会与众协力厂商有着良好的配合。



▼此处以古墓奇兵作为DEMO。



▼展示标的: Intel A770 
   在4K解析度下并开启Intel Xess技术,并开启光迹追全部参数来参战。



▼前面提过ARC显示卡主打AI演算法运算,这也是业界普遍趋势。
   现场展示720P影片藉由AI演算法升频至4K影像后的实际影像输出。



▼左右图对照后升频表现效果显着,原本解析度模糊的影像获得有感的提升影片画质。



▼ARC A770性能表现图表。



▼现场实体摆放满满的显卡供玩家欣赏,除了Intel ARC本家的公版显卡也一同展出众协力厂商推出的显卡产品。



为了帮助大家能更为了解这几张显卡的详细规格及性能,尽量查找目前网路可见资讯并整理如下,有兴趣请参考以下内容,谢谢。
目前已有显卡详细评测请推荐参阅如下


友情链接 :  甜蜜点!Intel Arc A770 与 A750 游戏显示卡测试报告 / 挑战 2K 最强性价  (烧肝评测不易,请多支持)


Intel ARC实体图赏与规格介绍 :   
首先是两张Intel原厂公版卡的亮相


Intel ARC A770 、 A750都是基于Intel所开发的Xe HPG微架构GPU,都隶属于为Alchemist的代号。支持众多绘图技术与规格( DirectX 12 Ultimate、光线追踪、AI、XeSS、AV1 编码、HDMI 2.1)




▼Intel ARC A770实体照,即将在10/12推出。
   ARC A770 For 2K解析度为主。



▼整体显卡呈现流线型黑化外观、带着些许圆润造型,类肤质表面材质打造,细看颇有质感。
  标配2颗 8.5cm、15扇叶的散热风扇。功耗需求为225W、使用PCIe 8+6 pin 供电。
  长度: 26.5cm、占用2个PCIe插槽,显卡侧面有白色的Intel Arc 基本灯效 。





▼Intel ARC A770详细规格表。
  核心预设时脉为2100MHz、显卡功耗 225W。
  ARC A770 GDDR6提供2种记忆体规格供选择(8GB 512Gbps 与 16GB 560Gbps) ,
  GPU: 32组 Xe-cores、32 组光线追踪单元、512 个 XMX 引擎。





▼Intel ARC A750实体照。
   ARC A750 For 1080p解析度为主。



▼如上所述,外观基本与ARC A770 保持一致。



▼ARC A750详细规格表。
  核心预设时脉为2050MHz、显卡功耗 225W。
  ARC A750 GDDR6记忆体规格供8GB 512Gbps GDDR6 记忆体。
  GPU: 28组 Xe-cores、28组光线追踪单元、448 个 XMX 引擎。





非公版卡展示


▼Intel Arc A380 Challenger ITX 6GB OC
GPU核心频率 : 2250 MHz 
内建6GB 96 位元GDDR6记忆体 ,记忆体频宽15.5 Gbps
DirectX 12 Ultimate PCI Express 4.0 支援



▼电源接口1 x 8-pin 供电接头,外观方面配置条纹轴流扇 。  可透过优化每个风扇叶片上的条纹结构、以及底部的抛光表面,华擎独家设计的条纹轴流扇能提供更大的风流以强化散热效果。
  输出埠 3 x DisplayPort 2.0 with DSC / 1 x HDMI 2.0b。



▼短卡型态的ASRock Intel ARC A380显示卡,适合放在小尺寸机壳及准系统中,支援8K解析度。  0dB 静酷技术 、超合金显示卡技术。



▼ASROCK A770 (目前还查不到相关资讯)。



▼背面电路板设计一览。



▼GUNNIR Intel Arc A380 Photon 6G OC(超频版本的Intel Arc A380)


Intel Arc A380是面向大众的中端款产品,其规格为8个Xe core、核心频率2450Mhz、6GB GDDR6记忆体,以及记忆体频宽为186 GB/s等。
GUNNIR,源于GUNGNIR,意为:天界失落的神矛,也被称之为「闪电」。而蓝戟的标志由此而诞生,蓝色的闪电象征着速度,神矛象征着品质和力量。



▼这次GUNNIR为Intel显卡在中国大陆的首家合作伙伴。
  "Photon"是GUNNIR品牌中端产品系列的命名(中文命名为「光」系列),其含义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是光的本质,见证了物理光学从鼎盛到崩塌又被重建,中端系列命名为Photon则寓意为,希望GUNNIR品牌和产品也将唤醒行业,带来一个新的选择方向。



▼Gunnir INDEX A380


Index系列显示核心为Intel ACM-G11 GPU(8个Xe-Cores),双槽双风扇设计,有四个显示孔。
采用了与之前发布的Photon类似的低功耗Arc GPU。



▼Index与Photon的区别是缺少电源连接器和超频功能(非超频版),不需要外接电源预设功率75W TDP。
   内建6GB GDDR6 96位元记忆体时脉为2.0GHz,预设速度为15.5Gbps。



新世代桌上型电脑体验区


▼可说是满满顶规的火力输出区,展示内建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新世代桌机的强大效能。



▼首先来看看i9盒装真身,刚只在讲台上看到,现在有机会亲身打开体验一下仪式感。



▼打开包装盒是呈现仿晶圆的造型,仔细看还蛮有代入感的。



▼这边是展示处理器频率性能的区域。



▼图表中可直观显示出13代Intel Core 24个核心运作时的执行状况与实时温度。
   8个P核心皆运作在5.5Ghz、16个E核心皆运作在4.3Ghz。



▼当前CPU封装温度显示为40度,最高温度达到80度。



▼INTEL ADVANCED ENABLEING PLATFORM : 展示Modern Commercial Desktop新桌机体验。
  正面机壳面板下方支援硬碟模组的热插拔。



▼INTEL ADVANCED ENABLEING PLATFORM规格表。



▼此工作机能改善工作者在隐私,准备,参与和可持续性上的体验。
   配置Tobii眼球追踪的智慧萤幕,情境应用有视讯会议、家庭通话、脸部侦测登入。



▼支援脸部侦测登入功能可保护个人隐私 。



▼ThinkCenter M90a Pro Gen3介绍 。



▼支援生物辨识技术。



▼可支援多视讯会议方案。



▼该款萤幕可平躺,转变为类平板模式。



极佳游戏体验区



▼此处在评估游戏中的执行效能,以FPS张数来取决优劣。



▼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的FPS测试数据为190FPS。



▼使用当前最顶规的NIVIDIA GeForce 3090来跑测试。



▼使用全军破敌来作压力测试。



▼在此处导览员展示第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以"UNREAL ENGINE"引擎在游戏场景下的渲染处理能力。



▼前台(UNREAL ENGINE)由P核心执行运算,后台(BLENDER)则由E核心执行运算。  




▼评测成绩为338.7秒。



BAPCo 推出旗下首款跨平台测试软体 CrossMark,同样追随 SYSmark 能够反映真实效能的脚步,选择 25 项横跨生产力、创意内容工作、系统反应性的工作负载进行测试,提供横跨作业系统平台的比较基准。


生产力 PR


文件编辑:电子邮件撰写∕管理、PDF、简报、文字处理
试算表:透过试算表应用程式执行科学模拟、预测、模型建立
网页浏览:使用网页浏览器载入网站、网页运算、分页切换


创作 CR


相片编辑:相片编辑与后处理
相片整理:相片分类、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影像辨识
视讯编辑:非线性视讯编辑、合成视讯渲染


反应 RE


反应性:开启程式、开启档案、多工作业……等使用者互动操作的系统反应速度


主要由以上几个面向组成来评估系统效能,着重在忠实呈现用户体验分数,而非单纯硬体性能分数的比拚。


协力厂商介绍


▼一开始先来朝圣满满蓝色信仰的Z790主机板墙。
从左至右依序主板厂为ASRock、ASUS、BIOSTAR、GIGABYTE、MSI。



ACER
▼展出旗舰级可升级的水冷式Predator Orion 7000 电竞电脑,主打ARGB 光效FrostBlade风扇。



▼特色为具备多色相 ARGB 灯光,能以缤纷色彩点亮房室。透过PredatorSense,就能完全自订多项硬体效能设定,并即时监测系统状态。
  机壳上方直接支援热拔扩充盒也是颇为新奇的设计巧思。



▼扩充盒插上的示意图。



AlienWare


▼Alienware是戴尔旗下的电子科技子公司,主要销售游戏用笔记型电脑、桌上型电脑及相关配件,市场定位是进阶别的游戏电脑,服务物件是高阶消费者。



▼R15的顶级规格。



▼特殊造型的白色主机,颇为抢眼。



▼我在现场一看到萤幕想拍它的美背,导览员也很大方的调整位置供各位观赏。



▼机壳免螺丝即可拆解,DIY懒人族最爱。



GIGABYTE


▼最左方展示Z790 AERO G旗舰桌机。



▼Z790 AERO G旗舰桌机详细规格配置。



▼Z790 AERO G是主打给纯创作者使用的主机板。



▼银质发丝纹散热饰片。



▼Z790 AERO G详细规格配置。



▼板身大面积银色很抢眼的金属散热片。



▼按压式按钮方便退出SSD。



ASRock


▼有道是"自古妖板出华擎",这可说是专属于ASRock的美名。



▼打造类大理石质感概念的主机板 。



▼吸人眼球的白色纯净风。



▼随附可调整位置的外接散热片模组。



▼展示Z790M-ITX。



ASUS


▼信仰之眼的主场,令人骄傲的全世界NO.1主机板领导品牌。



▼左方近期上市的TUF Gaming GT502机壳 具备模组化的结构
  采用左右双舱大空间设计、多区水冷、风扇安装位。



▼全系列展出5款Z790主机板,几款主机板外型走精品精致路线设计都有打动我的心。



▼PRIME Z790-A WIFI。



▼ROG STRIX Z790-E GAMING。



▼ROG STRIX Z790-I GAMING。



▼ROG MAXIMUS Z790 HERO。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D4。



▼随附的小巧控制盒能够快速操作设定功能。



▼ROG Strix G35CA
配置第13代 CORE i9-13900KF 64GB DDR5 4800MHz 双通道记忆体、双1TB PCIe 4.0 SSD和WiFi 6E。
纯黑色机身设计,顶部有人性化提手、前面板大面积散热进风口与风切设计、支持RGB神光同步灯效。



▼ROG Strix G35CA规格表

▼败家之眼所在之处依然是满满的电竞元素。



BIOSTAR


▼再来介绍一下映泰科技,之前印象都以外销为主,而近几年很积极经营台湾市场。



▼BIOSTAR所推出的Z790主机板全系列支援PCI-E 5.0和PCI-E 5.0 M.2。



▼BIOSTAR Z790 VALKYRIE女武神系列。



▼BIOSTAR Z790 VALKYRIE 规格表。



▼近期发表的Z790A.SILVER : 具备BIOSTAR经典功能可一键控制RGB系统灯光的Vivid LED Dj 。



▼与Mark's Fabrication联名合作的VALKYRIE女武神特仕板,外挂女武神翅膀,气势惊人。



▼特别拍摄一张细部美照特写。



HP


▼印象最深最近动态就是买下知名电竞品牌HyperX,现场也有展示HyperX的周边。



▼旗下电竞品牌叫OMEN,此款型号为左边OMEN 45L。



▼注意到机壳上方有一长条挖空设计 是帮助散热风流更有效的导出热流。



▼右边OMEN 45L配置一览。



MSI


▼近年来微星电竞笔电产品线很有口碑,但各种机种也是一应俱全。



▼MSI Z790 GOOLIKE E-ATX主板,主打贴心的模组化设计。
  黑色板配色很低调但不失质感,现场摊位还摆放纪念小物供与会者索取。



▼Godlike 主机板M2插槽免螺丝即可安装相当方便。
  现在高阶主版都有尽量简化安装的设计思考,个人相当支持这种作法。
  方便DIY玩家更从容的改装更换自己心爱的零组件。



▼MSI推出MEG Trident 13代电竞桌机规格抢占玩家的心。
   亮点是机壳上配置一块4.3吋IPS触控萤幕。



▼贴心的触控介面设计很直觉,方便使用者来调整系统参数,。



▼MEG Trident X2 13代电竞桌机规细部规格表。



▼最后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说实在还意犹未尽。
  填完问券后获得Intel提供的手机单轴稳定器纪念赠品。



参与活动感想


参加Intel Open House活动短短两个半小时获得一堆新品资讯相当过瘾,还有提供专人导览让人更能深入产品的体验。在参加活动Intel Open House的前一天,我就抢先看完Intel发表会资讯后,就比较看好Intel的13代 。不论是从CPU的售价、效能或能耗比的角度来看皆是如此。而确实第13代Intel Core处理器带来了最快的游戏体验、超群的创作效能、最佳的超频体验。


来分析一下目前CPU市况,当然不能不提强力竞争对手AMD的现况 : AMD 7系列CPU和搭载的新主机板在零售端售价都有向上调高不少的幅度 (尤其又受到台币升值的影响)  ,加以新世代不管是I阵营或是A阵营,都有在高阶主机板疯狂堆料的趋势  ,最后再加上价位上尚属高贵的DDR5记忆体 ,使得整体组装一台电脑预算大幅提高,总而言之AMD板子要再便宜一点才能飘香啊!相比之下Intel有向下相容DDR4记忆体的优势 12代系列主机板晶片组继续支援13代处理器 。桌面端维持以往的强势,再搭配笔电端架构完善的的InteI Evo认证。因此Intel整个味道就真香了!


但是说到底DDR5记忆体迟早要普及的,这次由AMD直接果决砍掉DDR4记忆体, 虽然被视为一段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 。倒是Intel还是有保留DDR4支援就感觉比较渐进式 ,只能说两种作法各有好处,就看消费者在选购上如何考量啰!


结论 : 这回i皇大小核玩得溜了,硬是用真技术碾压台GG 5奈米制程。又凭藉着INTEL 7奈米制程的顺利更迭 ,虽然制程没赢但用成熟发展的"混核架构"来超车,辅以协同一堆强大友好供应链共同发力 。2022年这回合多核大战,重返荣耀桂冠实至名归,相信市场龙头地位可以巩固一阵子没问题了!必须给Intel一个Respect!


再来看到独立显卡领域端方面:


Intel正式推出面向消费级桌面平台的ARC显卡,准备ARC对于Intel来说是十年磨一剑,ARC这次华丽登场带来蛮多崭新技术,企图心十足。其核心主轴便是Xe Media Engine,不论是高解析度影像转档,AI编修影像或是大数据深度学习的AI演算法都需要它。在发表过程中感受得出Intel很重视ARC独立显卡的表现,花了蛮多篇幅来推广其核心技术。Intel完整公布未来的新路线图想必对自家产品颇具信心,因此也让人很期待在显卡市场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里又引出一个有趣的话题,难道NVIDIA不考虑作CPU吗? 其实此前还真有消息,却是发生在手机端的CPU领域,NVIDIA先前就有传出跨足手机CPU要买下ARM公司的新闻,但最后还是没有成真。Intel能否靠着ARC杀出一番新局面,应该让许多玩家相当期待,光想想不久的将来就能同时使用Intel CPU和GPU那该多香?想必又会大大储值一波蓝色信仰。毕竟现阶段只有AMD能这样搭配自家CPU+GPU方案。


长期以来NVIDIA和AMD共同占据显卡市场好长一段时间了,Intel踏出这关键一步重回显卡消费级市场,带来许多AI演算法的加持。代表有3个玩家就定位来抢夺消费者的心 。想必会为已经是稍嫌固化的显卡领域搅动一池春水,在挑选显示设备产品时,消费者可以依需求考量有更多优秀的选择,真的乐见如此发展。


资讯领域最怕没有良性竞争,长期的独占市场容易使技术突破更为固化。所以只要是良好的竞争,都应该给与支持,对于整个产业和消费者在选购产品上都会有可持续性良好发展。


以上内容,谢谢观赏!


[ 此文章被wei502在2022-10-07 19:01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2-10-07 02:3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104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