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lucky1于2005-01-9 00:44发表的 老上海的故事: 话说到民初的上海,是当时中国最时髦的都市-异国的风情、繁华的夜生活开放的民风--上海市个浪漫的都市,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多少动人的故事这么发生。『奕华』是夜总会中知名的年轻萨克斯风手,他吹奏出流转的爵士音符,掳获多少女人的心。而他只醉心于音乐,即使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他坚持他的梦想-直到那天,『素素』的出现。素素是当时中国对外办事处处长的女儿,而奕华不过是个卖艺的乐手,他们的爱情不容素素的父亲知道。然而他们仍彼此倾心,一个爱慕对方的才华;一个爱慕对方出声权贵,却毫无娇蛮之气。 [ post]终于二次大战爆发,这是时代儿女处于乱世中最大的无奈。素素的父亲赶忙把家人,安排离开中国。而奕华随着征召入伍,他们不得 不分离?C在拥挤的码头边,奕华终于顾不得这见不得光的爱情,赶去与素素见最后一面。奕华千辛万苦找到素素,却被逃难的人潮将两人越隔越远。 奕华急的不知所措,急忙中拿出了身上仅有的一元铜板:『素素,我没什么能给你, 如果你想着我,就把他留着,直到你不想我了,就丢了他!』素素含泪,终于他们被人潮冲散。素素到了美国,而奕华随着国民军,开始不知尽头的征战。战争已经结束,上海很快地恢复繁华,但光鲜亮丽的上海,不再需要已经年老的奕华。他只有凭着仅存的劳力,在夜总会门口踩着三轮车,载着以往会为他痴迷的人们,来听曾经是他生命的音乐。经过人间最残酷的战争后存活,回到上海,他的喉咙受了伤,再也吹奏不出悠扬的音乐。奕华再也写不出浪漫的乐曲。...他与素素这一别,已经三十年......那日路上热闹,是海外侨胞回国探亲的日子。奕华不觉想起素素,当然事隔三十年,茫茫人海中如何找寻,更何况人事已非。当晚,他依旧在夜总会载客人。 一位老妇坐了上来道:『到华成旅社。』那熟悉口气让奕华心跳停了一下,但他不敢确定。 那老妇一路上自言自语道:『上海,一点都没变﹍﹍想不到我都当奶奶了,回家感觉仍像回到二十几岁时﹍。』一路上听着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熟悉声音,奕华藏着怀疑,一直到了华成旅社。 ....... 原来三轮车的歌词就是这样子来的啦 我终于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