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99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達人奇兵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貼圖天使獎
頭銜: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08 鮮花 x354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資訊交流][保健] 孔子鳥
轉貼資訊孔子鳥化石形成的假設

研究孔子鳥製成的復原圖 (延陵科學綜合室1998年7月)



經過西方學者們進行同位素測定年代的結果:   孔子鳥化石的年代約距今1億2千萬年前的生物遺骸的石化物, 當時被定義為白堊紀早期, (始祖鳥化石則為1億5千萬前的侏羅紀晚期), 而國內的學者總喜歡定為"晚侏羅世"產物, 本室無理據去支持或駁斥任何一方的評估結果, 但可以客觀地說: 孔子鳥很可能起源於侏羅紀晚期的一種與現今鳥類極為近緣的蜥鳥(甚可稱為"飛行恐龍"!), 與始祖鳥化石的地質年代最為接近, 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 何故在這段短短的時間(~3千萬年), 鳥形動物的進化速度卻如此的快: 口部的牙齒盡失, 以鳥類典型的角質喙所取代; 長長的尾巴亦已經退化,形成短小的劍形尾綜骨。


孔子鳥的骨骼復原圖 (延陵科學綜合室1998年7月)



假設孔子鳥仍生存, 牠的翼上除了有長而大的利爪外, 其他外部結構絕對與現今飛鳥極為相似, 但化石告訴我們: 孔子鳥的內部結構并非現今已知所有鳥類的結構模式, 反而與始祖鳥或恐龍更為接近. 這種具有爬行類結構的原始鳥類,可能突然消失在自然歷史的驛途中。

白堊紀的早期, 恐龍發展到了轉捩的變化, 食素的大型蜥腳類大量滅絕, 體形較小的獸腳類卻在不斷繁衍, 當時的暴龍祖先亦在發展的曙光中, 而這種發展得十分完善的雌雄異形的蜥鳥, 卻十分廣泛地分布於其領域中。可能因地殼運作中,引致大量的火山的爆發, 充斥的大量一氧化碳及硫化物毒氣使孔子鳥群因缺氧而大量俯伏地面, 將死的鳥仍在掙扎至最後的一息間, 但難逃死亡. 死後略為卷曲的身體被由上向下沉降的火山灰均勻地掩蓋屍體,骨架最後被保存至今。



寬心待人 輕聲細語 做事細心 規規矩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先回到原點想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8-06-25 17:04 |
wgby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23 鮮花 x432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還真很難看= =...

一點都不文雅的感覺. 表情


我~要恢復哪年齡時期的我
獻花 x1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HiNet | Posted:2008-06-25 18:32 |
minijeff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 鮮花 x67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為什麼要稱為孔子鳥?


獻花 x1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8-06-25 19:2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32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