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儿
|
分享:
x0
|
[分享] 何时换生肖、换柱。正确的生肖是始于立春而非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依据,勿猛抄百龄生肖表。
何时换生肖、换柱。正确的生肖是始于立春而非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依据,勿猛抄百龄生肖表。 年和岁的差别一、「年」和「岁」常当作同义字。但在古代是有区分的:
《周礼 春官宗伯》:「正岁年以序事」。郑玄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 《礼记·月令》孔颖达疏:「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朔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
岁,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从这次立春开始到下一个立春前,也有说从这次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前。选立春开始是因为立春为24节气之首;选冬至开始则是冬至当天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然后直射点将慢慢向北移,所谓「冬至一阳生」一周的开始。 一岁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即现代所称「回归年」之长度。
年,指从这次的正月朔日至下一个正月朔日前,有时12个月、有时13个月(闰月)。一般讲「过年」,指的是这个年。 二、虽然「年」和「岁」有区分,但很多地方还是混用:
岁首,有时指一「岁」之首,有时指一「年」之首。 立春为24节气之首,故称岁首,所以立春后,人就多了一岁。古人将立春定为春节,举行各项祭拜及庆祝。而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 也有人以冬至为岁首,所以说吃了汤圆(冬至)就多一岁了。 (按:此处之岁首指一「岁」之首。) 《汉书》:「正月朔,岁首;立春,四时之首。」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端,立春是四季的开端。(按:此处之岁首指一「年」之首。) 《尔雅 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郭璞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北斗七星之斗柄,绕北极星一周,称为一岁。 古人年终农作物收成后,会举行祀天仪式,一年一祀,故称年终到为祀。 年古字是谷物成熟之意,因一年一熟,故此周期称为年。 载有开始之意,秋收冬藏后,万物重新开始,故称载。 《尔雅》对「岁、年、祀、载」虽有区分,但似乎没有明显之差别。
三、古今「春节」、「元旦」之差异
「元旦」在我国历代指的都是皇历(*1)正月初一。 「元」是开始的意思。「旦」古字的写法,是一个圆太阳下面一条线,指太阳刚升上、天刚亮的时候,也可指白天。所以用元旦表示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改用西历,并称西历1月1日为「元旦」。孙文就职大总统时誓词上即写「中华民国元年 元旦」。当时只有机关学校及洋行大商号等放假一天,一般民间并不认同。
1914年袁世凯大总统主政时,正式「以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以顺民意」,正式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而民国以前「春节」是指立春,不是过年,过年是正月初一。立春这一天帝王会率百官拜拜迎春,祈求丰收;民间的活动也很多,如「打春」、「咬春」等,庆祝春天的到来。 两者变化,参看下表,便可一目了然: 四、何时换生肖、换柱(*2) 由十二生肖与地支的搭配来看,生肖与干支纪年法之地支应是同步的。而干支年的起始点是立春,所以生肖由立春开始时合理的。 立春是四季的开始,作为生肖的起始点,是较自然的,而且从这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的时间是固定的,不像正月初一至下一个正月初一有长有短。 命理上立春后换柱、换生肖是合理的。不过有一些命理学家认为生肖应该跟着「正月初一」变的。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历书的,有的是「立春」换干支纪年、换生肖,有的则是「正月初一」换。 一般人对年、岁、历法等可能没那么深入,而且「立春」这一天也没有「过年」那么普遍受到注意。再说历代官方颁发之历书中,也常由从「正月初一」转换干支和生肖的。所蛮多人以为一过年,生肖就跟着改变了,这样大家也比较容易记忆。
*注1:皇历 即黄历、农历,因系由皇帝所颁发故称皇历。 *注2:四柱八字 八字是指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时,因「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共有八个字,故称「八字」。 「年干、年支」称为「年柱」、「月干、月支」、称为「月柱」、「日干、日支」称为「日柱」、「时干、时支」称为「时柱」,此四个柱合称「四柱」。 故八字也称为「四柱」或「四柱八字」。
要看详细资料 这转址网站 说得很详细 值得转存 http://blog.udn.com/0...08070766不知是神佛不会还是法师不会,会不会被误认在骗人。 被误认骗众生的钱。不如请有字天书宫庙制解十二神煞六版回去研究 免时常漏气 http://blog.udn.com/li...52070988
[ 此文章被岱儿在2021-04-24 18:53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