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718 個閱讀者
 
<<   1   2   3   4   5  下頁 >>(共 6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共50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4個主要部分。總論5篇,論「文之樞紐」,是全書理論的基礎;文體論20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對主要文體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創作論19篇,分論創作過程、作家個性風格、文質關係、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問題;批評論5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評,並對批評方法作了專門探討;最後一篇《序志》說明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這部著作雖然分為四個方面,但其理論觀點首尾一貫,各部分之間又互相照應。正如作者在《附會篇》中所說:「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其體大精思,在古代文學批評著作中是空前絕後的。


一,<<文心雕龍對作家的要求
  <一>,作家應是博學多識的文人
  在<<知音>>篇中他明確指出博見。他在該篇中批評一些人說他們各抱一隅之解,欲凝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板不見西牆也。是說他們目 光短淺,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正確。他在<<神思>>篇中說博而能一。這就不僅僅是知識掌 握多。還要成為一個知識體系。你的大腦不應該是一個材料箱。還要知道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知音>>。這是一種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這種思想已經在當時很先進了。
  <二>,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神思>>篇中說視通萬里。吟 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 之前卷疏風雲之氣。是說要多看要眼到口到心到。又說思理為妙,思與物游,神 居胸臆,而志氣流其關鍵 。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是說應該追求磊千世界的客觀真理。又在<<神思>>篇中說不必勞情也直接指出追求真理時要脫離情感。不能有情的參與又說貴在虛靜這種靜思的思想當是受了佛道的影響的結果。又說應有相如含筆而腐毫,楊雄綴翰而驚 夢,桓潭疾感於苦思。王充氣絕於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研都以一紀的思考精神。
 <三>積極入仕
他在<<神思>>篇中說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在<<程器篇中說安有文士學文而不達於政事乎。可以看出他的入仕的積極了。這正是儒家學說而優則仕的明寫照。在政事中應如日月之明,如星辰之行,要有太陽一樣的光輝溫暖,有月亮的光華,在極黑暗的社會中有群星燦爛的星星之光<<宗經>>。在<<奏啟>>篇中說強志足以成務。鼓勵應有堅定的信念。
但是如願的事很少。在<<時序>>篇中說時運代變。對於多變的時運他在程器篇中說侍時而動發揮事業,要善於等待時機。要善於創造時機,還要善於把握時機。在熔裁篇中說剛柔以立本,變通以驅時。不是每一個文人都 能入仁,在<<程器>>篇中說窮則獨善以垂文 , 達則奉時以騁績。不能為官,就要在文學領域中有所作為。要作文使之傳於後世。在<<時序>>篇中說君子處世建德樹言,幹一番事業。
二,<<文心雕龍>>對作品的要求。
1,劉勰對作品的思想作了整體的要求。
他認為作品思想必須是宗照古代賢人的思想的精華所在。在<<序志>>篇中評價當時的詩壇說去聖久遠。是說現在的詩文的思想已經脫離古代聖人賢人的思想主旨很遠了。他在<<宗經>>篇中引用舜的話說詩以言志,又說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就是說思想有心為志。在口為言,在手為文。認為在宗古的時候應知道變通。在<<封禪書>>中說使意古而不晦於深,文今而不隧於淺。就是說作文章宗古同時應懂得變通。以古為準繩,以今為變化。知道萬變不離其宗。所以他在<<原道>>篇中說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
  2.他在<<宗經>>篇中對作品的具體要求。
  A,對情感方面的要求。
  情深而不詭。就是說文章的內在情感應真實深刻。
  a.真情
  他在<<情采>>篇中說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日形文,五色是也。二日聲文五聲是也。三日情文,五性是也。認為文章中的情是非常重要的。是立文的三要素之一。並說風雅之興。志思蓄意,而吟詠情性是也。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在<<章表>>篇中說辭為心使.文章中的情應是最真實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是作者的第一直接的感觸。
  b.情趣
  文章中應有情趣所在。他在<<情采>>篇中說男子樹蘭而不芳,無其情也。他用這種滑稽的事例來說明沒有情趣,如同男子樹蘭一般。在<<物色>>篇中說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說出清風與明月就應同時出現,並在夜晚,這才是最美麗的景象。溫暖的陽光照耀下的春天的樹林才更顯得富有生機。用最常見的事物告訴我們情趣就是情感的意趣所在。有情趣的文章才是能吸引人的作品。 
  情感也是變化的,他在<<物色>>篇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跡搖焉。又說情嘩嘩而更新。點明情感也是變化的。沒有一塵不變的情感。變化的根基是情隨物遷。所以作文章在物色篇中說設情位體。
  B,風清而不雜
 在<<正緯>>篇中說絲麻不雜,布帛乃成他用織布來說明,作文章應有統一的岸風格。在<<風骨>>篇中說詩宗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也。又說風格峻整。作文章 應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不能在同一文章中即有這種風格,又有那種風格。又說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作家的風格就是個人風骨所在有了風格文章才顯得有感染力。
  C事信而不誕。
  事信就是要立足於客觀現實之中b
  a現實的真實。
  他在<<原道>>篇中說文章應察人文,文章取材應是現實中的可信的材料。不能荒誕不經。要使人人相信你說的就是真的,無可置疑的。這樣文章才能被人們接受,表達的思想才能被人們瞭解。文章反映現實中的千真萬確的重大事件。包括各種各樣的人們的行為,思想等狀況這是一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文風。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也是自古以來的作文要求。
  b,藝術的真實
  他在<<誇飾>>篇中說誇飾恆存,就是說文章要有藝術表現手法。要飾而有節。作藝術加工應有適度的原則。人們常說的七分實,三分虛。這三分虛就是藝術表現了。他提出了有且要適度。這還是為了讓人們相信你說的都是實情,使人們死心踏地的不懷疑你的內容。而使整個文章有文采。
  D義直而不悔
  在<<史傳>>中篇中說良史貴在直筆。就是說文章的思想應明白正確,不能是歪理邪說。這與他所認為的文章的教化功能是相對應的。要讓文章正直的做到使人民成化。那麼你的文義就不能是錯誤的。要以正確的思想導入到人們的頭腦中去。
  E,體約而不蕪
  他在<<附會>>篇中說凡大體文章 ,類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途於同歸。貞百慮於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 ,群辭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扶陽而出條,順陰而藏跡。首尾周密,表裡一體。這主要說明了作文章應有詳略,輕重,主次之分。他用樹來比喻作文說文章中的詳與重與主如同樹木向陽的枝葉一樣茂盛。略與輕與次如同背陰的一面而被藏起來。文章的首,腹,尾的設定也應如此。首應開宗明義,點明主旨。要短小精悍。腹作為具體的內容應豐富多采,耐人尋味。尾應對文章作一定的昇華。這是點睛之筆。當然也是短而精的。首腹尾同樣重要,不能忽視。
  F,文麗而不淫
  在<<麗辭>>篇中說夫心生文辭,運載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句。認為作文時取法自然,自然而然的完成。而不是像熔裁篇中批評那樣窮聲極貌的描寫。他在明詩篇中說楚艷漢侈。這種文字遊戲是不足取的。他在<<麗辭>>篇中說若氣無異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山昏睡耳目已也。文中言語不能太繁,說的問題的大小決定文 句的多少。不能說了半天。洋洋數萬言中說了一個芝麻大的問題,這樣就不好了。


原道第一
征聖第二
宗經第三
正緯第四
辨騷第五
明詩第六
樂府第七
詮賦第八
頌讚第九
祝盟第十
銘箴第十一
誄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雜文第十四
諧讔第十五
史傳第十六
諸子第十七
論說第十八
詔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禪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啟第二十三
議對第二十四
書記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體性第二十七
風骨第二十八
通變第二十九
定勢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聲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麗辭第三十五
比興第三十六
誇飾第三十七
事類第三十八
練字第三十九
隱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養氣第四十二
附會第四十三
總術第四十四
時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2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原道第一

--------------------------------------------------------------------------------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舖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而《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圖》孕八卦,《洛書》韞乎九疇,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誰其屍之?亦神理而已。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後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曰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性情,組織辭令,木鐸啟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風姓,暨於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後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以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贊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元聖,炳耀仁孝。

         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4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征聖第二

--------------------------------------------------------------------------------


    夫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聖人之情,見乎文辭矣。先王聖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征也。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征也。褒美子產,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論君子,則云「情慾信,辭欲巧」:此修身貴文之征也。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鑒週日月,妙極機神;文成規矩,思合符契。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貶,《喪服》舉輕以包重,此簡言以達旨也。《邠詩》聯章以積句,《儒行》縟說以繁辭,此博文以該情也。書契決斷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離,此明理以立體也。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此隱義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

    是以論文必征於聖,窺聖必宗於經。《易》稱「辨物正言,斷辭則備」,《書》云「辭尚體要,弗惟好異」。故知正言所以立辯,體要所以成辭,辭成無好異之尤,辯立有斷辭之義。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並用;聖人之文章,亦可見也。顏闔以為︰「仲尼飾羽而畫,徒事華辭。」雖欲訾聖,弗可得已。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天道難聞,猶或鑽仰;文章可見,胡寧勿思?若征聖立言,則文其庶矣。

    贊曰︰妙極生知,睿哲惟宰。精理為文,秀氣成采。

            鑒懸日月,辭富山海。百齡影徂,千載心在。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5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宗經第三

--------------------------------------------------------------------------------


    三極彝訓,其書曰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歲歷綿曖,條流紛糅,自夫子刪述,而大寶鹹耀。於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詩》列四始,《禮》正五經,《春秋》五例。義既埏乎性情,辭亦匠於文理,故能開學養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聖謨卓絕,牆宇重峻,而吐納自深。譬萬鈞之洪鐘,無錚錚之細響矣。

    夫《易》惟談天,入神致用。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書》實記言,而訓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故子夏歎《書》「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詩》主言志,詁訓同《書》,攡風裁興,藻辭譎喻,溫柔在誦,故最附深衷矣。《禮》以立體,據事制范,章條纖曲,執而後顯,采掇片言,莫非寶也。《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鷁,以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其婉章志晦,諒以邃矣。《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此聖文之殊致,表裡之異體者也。

    至根柢槃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謂太山遍雨,河潤千里者也。

    故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記傳盟檄,則《春秋》為根:並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內者也。

    若稟經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也。故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揚子比雕玉以作器,謂五經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傳,四教所先,符采相濟。勵德樹聲,莫不師聖,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是以楚艷漢侈,流弊不還,正末歸本,不其懿歟!

    贊曰︰三極彝訓,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

            性靈熔匠,文章奧府。淵哉鑠乎,群言之祖。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5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正緯第四

--------------------------------------------------------------------------------


    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範》耀,故《系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斯之謂也。但世□文隱,好生矯誕,真雖存矣,偽亦憑焉。

    夫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孝》、《論》昭晰,而《鉤》、《讖》葳蕤。按經驗緯,其偽有四︰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絲麻不雜,布帛乃成。今經正緯奇,倍摘千里,其偽一矣。經顯,聖訓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而今緯多於經,神理更繁,其偽二矣。有命自天,乃稱符讖,而八十一篇皆托於孔子,則是堯造綠圖,昌製丹書,其偽三矣。商周以前,圖菉頻見,春秋之末,群經方備,先緯後經,體乖織綜,其偽四矣。偽既倍摘,則義異自明,經足訓矣,緯何豫焉?

    原夫圖菉之見,乃昊天休命,事以瑞聖,義非配經。故河不出圖,夫子有歎,如或可造,無勞喟然。昔康王河圖,陳於東序,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篇條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討核,謂起哀平,東序秘寶,朱紫亂矣。

    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選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浮假,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若乃羲農軒皞之源,山瀆鍾律之要,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辭人,采摭英華。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惜其雜真,未許煨燔。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贊曰︰榮河溫洛,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

            世歷二漢,朱紫騰沸。芟夷譎詭,采其雕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6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辨騷第五

--------------------------------------------------------------------------------


    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固已軒翥詩人之後,奮飛辭家之前,豈去聖之未遠,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漢武愛《騷》,而淮南作《傳》,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蛻穢濁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緇,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羿澆二姚,與左氏不合;崑崙懸圃,非《經》義所載。然其文辭麗雅,為詞賦之宗,雖非明哲,可謂妙才。」王逸以為︰「詩人提耳,屈原婉順。《離騷》之文,依《經》立義。駟虯乘鷖,則時乘六龍;崑崙流沙,則《禹貢》敷土。名儒辭賦,莫不擬其儀表,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者也。」及漢宣嗟歎,以為「皆合經術」。揚雄諷味,亦言「體同詩雅」。四家舉以方經,而孟堅謂不合傳,褒貶任聲,抑揚過實,可謂鑒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將核其論,必征言焉。故其陳堯舜之耿介,稱禹湯之祗敬,典誥之體也;譏桀紂之猖披,傷羿澆之顛隕,規諷之旨也;虯龍以喻君子,雲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每一顧而掩涕,歎君門之九重,忠恕之辭也:觀茲四事,同於《風》、《雅》者也。至於托雲龍,說迂怪,豐隆求宓妃,鴆鳥媒娀女,詭異之辭也;康回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談也;依彭鹹之遺則,從子胥以自適,狷狹之志也;士女雜坐,亂而不分,指以為樂,娛酒不廢,沉湎日夜,舉以為歡,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異乎經典者也。

    故論其典誥則如彼,語其夸誕則如此。固知《楚辭》者,體憲於三代,而風雜於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傑也。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旨,亦自鑄偉辭。故《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綺靡以傷情;《遠遊》、《天問》,瑰詭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艷而采深華;《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並能矣。

    自《九懷》以下,遽躡其跡,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敘情怨,則郁伊而易感;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論山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侯,則披文而見時。是以枚賈追風以入麗,馬揚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憑軾以倚《雅》、《頌》,懸轡以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盼可以驅辭力,欬唾可以窮文致,亦不復乞靈於長卿,假寵於子淵矣。

    贊曰︰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金相玉式,艷溢錙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7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明詩第六

--------------------------------------------------------------------------------


    大舜雲︰「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樂辭,《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弦。至堯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風》之詩,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敗德,五子鹹怨:順美匡惡,其來久矣。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故商賜二子,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逮楚國諷怨,則《離騷》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

    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至成帝品錄,三百餘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暇豫》優歌,遠見春秋;《邪徑》童謠,近在成世:閱時取證,則五言久矣。又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也。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至於張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

    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若乃應璩《百一》,獨立不懼,辭譎義貞,亦魏之遺直也。

    晉世群才,稍入輕綺。張潘左陸,比肩詩衢,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風,嗤笑徇務之志,崇盛忘機之談,袁孫已下,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雋矣。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

    故舖觀列代,而情變之數可監;撮舉同異,而綱領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潤,茂先凝其清,景陽振其麗,兼善則子建仲宣,偏美則太沖公幹。然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若妙識所難,其易也將至;忽以為易,其難也方來。至於三六雜言,則出自篇什;離合之發,則萌於圖讖;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鉅細或殊,情理同致,總歸詩囿,故不繁雲。

    贊曰︰民生而志,詠歌所含。興發皇世,風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參。英華彌縟,萬代永耽。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7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樂府第七

--------------------------------------------------------------------------------


    樂府者,聲依永,律和聲也。鈞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闋,爰及皇時。自《鹹》、《英》以降,亦無得而論矣。至於塗山歌於候人,始為南音;有娀謠乎飛燕,始為北聲;夏甲歎於東陽,東音以發;殷整思於西河,西音以興:音聲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采言,樂胥被律,志感絲篁,氣變金石:是以師曠覘風於盛衰,季札鑒微於興廢,精之至也。

    夫樂本心術,故響浹肌髓,先王慎焉,務塞淫濫。敷訓冑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動八風。自雅聲浸微,溺音騰沸,秦燔《樂經》,漢初紹復,制氏紀其鏗鏘,叔孫定其容典,於是《武德》興乎高祖,《四時》廣於孝文,雖摹《韶》、《夏》,而頗襲秦舊,中和之響,闃其不還。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總趙代之音,撮齊楚之氣,延年以曼聲協律,朱馬以騷體制歌,《桂華》雜曲,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間薦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譏於《天馬》也。至宣帝雅頌,詩效《鹿鳴》,邇及元成,稍廣淫樂,正音乖俗,其難也如此。暨後漢郊廟,惟雜雅章,辭雖典文,而律非夔曠。

    至於魏之三祖,氣爽才麗,宰割辭調,音靡節平。觀其北上眾引,《秋風》列篇,或述酣宴,或傷羈戍,志不出於雜蕩,辭不離於哀思。雖三調之正聲,實《韶》、《夏》之鄭曲也。逮於晉世,則傅玄曉音,創定雅歌,以詠祖宗;張華新篇,亦充庭萬。然杜夔調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懸,聲節哀急,故阮鹹譏其離聲,後人驗其銅尺。和樂之精妙,固表裡而相資矣。

    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樂體在聲,瞽師務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好樂無荒」,晉風所以稱遠;「伊其相謔」,鄭國所以雲亡。故知季札觀樂,不直聽聲而已。

    若夫艷歌婉孌,怨詩訣絕,淫辭在曲,正響焉生?然俗聽飛馳,職競新異,雅詠溫恭,必欠伸魚睨;奇辭切至,則拊髀雀躍;詩聲俱鄭,自此階矣!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聲來被辭,辭繁難節。故陳思稱「左延年閒於增損古辭,多者則宜減之」,明貴約也。觀高祖之詠《大風》,孝武之歎《來遲》,歌童被聲,莫敢不協。子建士衡,鹹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蓋未思也。

    至於軒岐鼓吹,漢世鐃挽,雖戎喪殊事,而並總入樂府,繆韋所改,亦有可算焉。昔子政品文,詩與歌別,故略具樂篇,以標區界。

    贊曰︰八音攡文,樹辭為體。謳吟坰野,金石雲陛。

            《韶》響難追,鄭聲易啟。豈惟觀樂,於焉識禮。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8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詮賦第八

--------------------------------------------------------------------------------


    《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舖也,舖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昔邵公稱︰「公卿獻詩,師箴瞍賦」。傳雲︰「登高能賦,可為大夫。」詩序則同義,傳說則異體。總其歸途,實相枝幹。故劉向明「不歌而頌」,班固稱「古詩之流也」。

    至如鄭莊之賦《大隧》,士□之賦《狐裘》,結言手豆韻,詞自己作,雖合賦體,明而未融。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則賦也者,受命於詩人,而拓宇於《楚辭》也。於是荀況《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遂述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頗有雜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播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已下,品物畢圖。繁積於宣時,校閱於成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矣。

    夫京殿苑獵,述行序志,並體國經野,義尚光大。既履端於倡序,亦歸餘於總亂。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亂以理篇,寫送文勢。按《那》之卒章,閔馬稱亂,故知殷人輯頌,楚人理賦,斯並鴻裁之寰域,雅文之樞轄也。至於草區禽族,庶品雜類,則觸興致情,因變取會,擬諸形容,則言務纖密;象其物宜,則理貴側附;斯又小制之區畛,奇巧之機要也。

    觀夫荀結隱語,事數自環,宋發誇談,實始淫麗。枚乘《菟園》,舉要以會新;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艷;賈誼《鵩鳥》,致辨於情理;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孟堅《兩都》,明絢以雅贍;張衡《二京》,迅發以宏富;子雲《甘泉》,構深瑋之風;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並辭賦之英傑也。及仲宣靡密,發篇必遒;偉長博通,時逢壯采;太沖安仁,策勳於鴻規;士衡子安,底績於流制,景純綺巧,縟理有餘;彥伯梗概,情韻不匱:亦魏、晉之賦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文雖新而有質,色雖糅而有本,此立賦之大體也。然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此揚子所以追悔於彫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贊曰︰賦自詩出,分歧異派。寫物圖貌,蔚似雕畫。

            抑滯必揚,言曠無隘。風歸麗則,辭翦荑稗。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8 |
志公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頌讚第九

--------------------------------------------------------------------------------


    四始之至,頌居其極。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嚳之世,鹹墨為頌,以歌《九韶》。自商以下,文理允備。夫化偃一國謂之風,風正四方謂之雅,容告神明謂之頌。風雅序人,事兼變正;頌主告神,義必純美。魯國以公旦次編,商人以前王追錄,斯乃宗廟之正歌,非宴饗之常詠也。《時邁》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頌,規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晉輿之稱原田,魯民之刺裘鞞,直言不詠,短辭以諷,丘明子順,並謂為誦,斯則野誦之變體,浸被乎人事矣。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乃覃及細物矣。

    至於秦政刻文,爰頌其德。漢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並作,相繼於時矣。若夫子雲之表充國,孟堅之序戴侯,武仲之美顯宗,史岑之述熹後,或擬《清廟》,或范《駉》、《那》,雖淺深不同,詳略各異,其褒德顯容,典章一也。至於班傅之《北征》、《西征》,變為序引,豈不褒過而謬體哉!馬融之《廣成》、《上林》,雅而似賦,何弄文而失質乎!又崔瑗《文學》,蔡邕《樊渠》,並致美於序,而簡約乎篇。摯虞品藻,頗為精核。至雲雜以風雅,而不變旨趣,徒張虛論,有似黃白之偽說矣。及魏晉雜頌,鮮有出轍。陳思所綴,以《皇子》為標;陸機積篇,惟《功臣》最顯。其褒貶雜居,固末代之訛體也。

    原夫頌惟典懿,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銘,而異乎規戒之域;揄揚以發藻,汪洋以樹義,雖纖巧曲致,與情而變,其大體所底,如斯而已。

    贊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樂正重贊,蓋唱發之辭也。及益贊於禹,伊陟贊於巫咸,並揚言以明事,嗟歎以助辭也。故漢置鴻臚,以唱言為贊,即古之遺語也。至相如屬筆,始贊荊軻。及遷《史》固《書》,托贊褒貶,約文以總錄,頌體以論辭;又紀傳後評,亦同其名。而仲治《流別》,謬稱為述,失之遠矣。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贊,義兼美惡,亦猶頌之變耳。

    然本其為義,事在獎歎,所以古來篇體,促而不廣,必結言於四字之句,盤桓乎數韻之詞。約舉以盡情,昭灼以送文,此其體也。發源雖遠,而致用蓋寡,大抵所歸,其頌家之細條乎!

    贊曰︰容體底頌,勳業垂贊。鏤影攡聲,文理有爛。

            年積愈遠,音徽如旦。降及品物,炫辭作玩。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5 01:49 |

<<   1   2   3   4   5  下頁 >>(共 6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190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