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49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達人奇兵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貼圖天使獎
頭銜: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08 鮮花 x354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資訊交流][保健] 虎皮鸚鵡
拉丁文名稱:Melopsittacus undulatus
英文名稱:Budgerigar
別名:嬌鳳、綵鳳、阿蘇兒

分類地位: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今鳥亞綱 =>突胸總目
          (今顎總目) =>鸚形目 =>鸚鵡科=>
            鸚鵡亞科   => 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原產於澳大利亞,廣范分佈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是鸚形目鸚鵡科虎皮鸚鵡屬僅有的1種。是澳大利亞大陸為數最多的一種鳥類,但經人工繁殖、育種,現以形成許多知名品種,並且在世界各地都有飼養,深受人們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 百萬隻,牠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

  虎皮鸚鵡身材和麻雀相仿,虎皮鸚鵡體長16~18厘米,頭圓,嘴強大、鉤曲、基部有蠟模,顏色主要有黃綠底棕黑條紋、藍底黑紋、黃綠相間黑紋。除羽毛顏色存在差異,其他特徵相同。如短嘴善於啃咬,尾細長等。從外表看,雌雄差異不大,區分主要看鼻膜,淺蘭色為雄,肉紅色為雌。叫聲短而沙啞。野生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的溪流、疏林草地、乾燥灌叢和開闊的平原。通常不怕人。飛翔時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常結群移動,聲音嘈雜。除覓食外,多棲息於樹上。聽覺靈敏。平均壽命7年。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營巢於樹洞或放置於地上木頭洞內。繁殖期為6-1月。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佈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份布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全身體羽為黃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人工飼養虎皮鸚鵡可群養,也可一籠一對。

    為避免鸚鵡咬壞籠子,應採用鐵絲網籠。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只。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於5只鸚鵡體積的巢,可用三合板或紙板做,開一個直徑5~8厘米的孔。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除在籠體的後部裝鳥巢,籠內還要準備棲槓1根,水浴器1個,食、水罐各1 個。食物主要以谷子和稗子為主;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蔬菜、骨粉、牡蠣粉。可單喂一種,也可混喂。經常喂些蔬菜,如油菜、白菜、胡蘿蔔、西紅柿等。

為補充微量元素,增加消化能力,應適當喂沙粒和粒土塊。育雛期補喂雞蛋小米和少量蘇子,一般占目糧的10%。食、水、菜應隨時注意添加更換。換食前把穀殼去掉,將剩的菜取出,水要經常更換,保持水的清潔衛生。每週清一次籠底和沙粒,夏季要二三天換一次水,冬季溫度應保持在15℃以上。
    注意籠內衛生,清理砂土和糞便。食、水罐應每天刷洗1~2次,剩餘食物要取出。
  虎皮鸚鵡容易繁殖,每年繁殖兩次,每窩產蛋4~9枚,隔天1枚,。蛋白色而有光澤。雌鳥孵蛋,產第3枚後雌鳥開始孵化,孵化期18天左右,育雛期25-35天。雌鳥產蛋開始後就不離巢,一直到孵化結束,這期間全靠雄鳥叼食餵養,雌鳥再喂雛鳥。28天後雛鳥就能自己吃食,獨立生活。長到5~6個月可達到性成熟。

  虎皮鸚鵡人工巢製作方法:用木板做成18厘米×18厘米×20厘米(長×寬×高)的木箱,在箱內2/3處用隔板隔成兩層,下層作孵化窩用,再在隔板的一端開一個直徑 5厘米大小的圓孔,在圓孔下裝一塊8厘米寬的棲板,供鳥出入巢箱用。孵化窩的底板用3厘米厚的粗糙木板做成,並在中間挖一個直徑7厘米、深1.5厘米的圓形凹槽,供鳥孵化。暗巢的側面或背面最好做成可上下抽動的活動閘門,以便觀察。孵化期、育雛初期的雌鳥特別警覺,不應輕易搬動箱籠和觀看巢箱內的蛋或雛,盡量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如遇吃蛋或不孵化的親鳥應淘汰,離巢箱的幼鳥7~10天後可與親鳥分開。

  飼養虎皮鸚鵡要注意觀察糞便和精神狀態。由於虎皮鸚鵡不洗澡,身上易長虱子,甚至還會生蟲,以至造成母鳥停止育雛。防治辦法是將巢箱進行預防消毒,在巢箱的角落裡撒上一些除蟲藥,也可用其他消毒液消毒,但濃度要適中。

  虎皮鸚鵡和文鳥一樣可用手拿著玩,培養技藝要從小開始。選用12~13天、翅上羽毛6~10毫米長的雛鳥進行飼養調教,以青菜拌雞蛋小米為主飼料,每隔1.5小時左右喂1次。喂雛的方法是:用左手輕輕握住雛鳥,右手將少量餌料用小竹匙填入雛鳥口中,每次喂到嗉囊突起為止。雛鳥會自己啄食後,可放在手上飼喂,同時用食物引誘它們爬梯子、翻觔斗、躍繩子,並輔以吹哨聲,時間長後可形成條件反射。



寬心待人 輕聲細語 做事細心 規規矩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先回到原點想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8-05-31 08: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4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