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77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KK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转]自己才能给的东西
理查.柏德是个很有趣的作家,他曾经是个优秀的报社记者。某一天,他感觉自己再也无法受困于某些在生命中纠结的难题,决定让生活在他最爱的海滨重新简单起来。于是他身无长物的来到海滨,成为一个浪人。他的身体和匮乏的物质交战,心灵则在潮汐之间洗涤。
  梭罗在华尔腾湖边写了他的《湖滨散记》,柏德在密拉玛海边写了《海滨浪行》(Beach combing at Miramar),在人迹稀少的海边,开始探索「人的真正问题」。
  对世界来说,这是一种反动;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反省。他开始面对贫穷和饥饿,以及寂寞,在沮丧和快乐的两端,他像个钟锤般的摆荡。然而这一段日子,也使久久在都市中翻滚的他敢于高声唱出心中的歌。他说:「我们日日夜夜在生活中渴求轻松与自由,却因为他人一点一滴灌输给我们的恐惧而鲜少获得。我们怕唱走音、怕拍子错误,也怕唱漏了音符,于是心底的歌被压抑住了,没有高声唱出。这样的压抑,使我们未老先衰。」
  他得到的东西很简单,也很不简单。那就是:只有你能给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在书中写了一个使我感觉自己被「电」了一下的真实例子:
  有个七十岁的老妇人,每星期固定打一通电话给高龄九十五的母亲请安,总期待母亲能和颜悦色对她说几句话,然而,每一次她都含泪挂上电话。几十年来,她都未间断,一次一次的尝试,又一次一次的伤透了心。
  「我总是充满同情地听着这位老妇人向我诉苦,也看着她努力试图从孩子和朋友那儿,找寻她母亲所不能给予她的认同。我多么希望在某个无眠的夜里,她能突然醒悟:自己浪费了一生的时间,在向他人索求的只有她自己才能给予的东西啊!」
  大多数的人不也一样,花一辈子在索取别人的认同吗?
  不停歇地索取爱人的认同、亲人的认同、社会的认同、国家的认同、流行的认同,连自己的愿望也需要被认同。甚至连说任何一句话、自己喜欢的颜色、所属的生肖星座、血拚买到的战利品、投票的对象,都在索求认同。别人喜欢或跟我们看法一致,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没人认同,就急着愤世嫉俗、焦虑痛苦或自暴自弃。
  其实,生命的欠缺是因为我们一直向别人要自己才能给的东西,比如自信,比如快乐,比如自由,比如安全感,比如心灵平静。
  不被认同,就有恐惧、愤怒、悲伤、压力与压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想要高声唱出自己的歌,只能靠自己的声带和咽喉。有掌声固然令人兴奋,但不需要掌声,我们也能唱歌。
  只有你自己能够唱出自己的歌声。

文/吴淡如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18 10:0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90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