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26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麒雲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3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水族][資訊] 鬥魚生態

表情 泰國鬥魚
                      泰國鬥魚科學分類
表情 泰國鬥魚原產於泰國,別名搏魚,屬絲足鱸科,鬥魚屬。飼養鬥魚的歷史比較早,這是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很早以前,在某些地區,以牠善鬥的特性,作為娛樂的工具。
此魚不但顏色美麗,而且牠的善鬥非常聞名,「鬥魚」、「搏魚」的名稱就是根據牠善鬥的特徵得名的。若幾尾雄性鬥魚在水族箱內相遇,牠們很快進入戰鬥狀態,戰鬥開始時,敵對雙方鰓蓋張開,各鰭豎起,運足力氣相互接觸衝撞,然後又急速而猛烈地撲擊在一起,用嘴撕咬著,剎那間美麗的魚鰭被撕碎了,鱗片掉落,遍體傷痕。戰鬥持續的時間,短時幾分鐘,長時達30分鐘,直到戰敗的魚倒下為止。
表情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科學分類
蓋斑鬥魚是一種小型的淡水魚類,又名三斑鬥魚台灣鬥魚,香港稱之為叉尾鬥魚。英文名稱為天堂魚(Paradise fish),日本人稱台灣金魚。原產於中國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及台灣。此物種為繼金魚後第二種被傳入西方的中國觀賞魚,也是第一種能成功人工養殖的淡水熱帶魚。
蓋斑鬥魚具有迷器輔助呼吸器官,可以直接呼吸水面空氣。頭部眼後到鰓蓋有一黑色紋,鰓蓋上有一暗綠色圓斑。成魚體長約5~7公分,通常雄魚體型較大、雌魚較小,雄魚顏色較為鮮豔,身上的條狀斑紋較為明顯、色彩也較艷麗;雌魚的色澤則比較淡。此外,雄魚會擁有較長的且尾鰭呈燕尾狀,雌魚的尾鰭短,燕尾狀不明顯。雄魚可活3~6年,雌魚則為2~3年。

表情 生活環境蓋斑鬥魚主要棲息於池塘、沼澤地帶、稻田等水流和緩的地區。群居於水草覆蓋區,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蚊蟲為食。最佳生長的水溫範圍約為攝氏20度~27度,但是在攝氏4度~38度的水溫中依然可存活。適合生活的值在bH6.0~8.0。

表情 繁殖
蓋斑鬥魚的雄魚(右)與雌魚(左)蓋斑鬥魚的交配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到10月間,發情的成年鬥魚一年約可交配1~4次。這時的成年雄性鬥魚會出現性徵變化,背鰭、腹鰭、尾鰭會一直延長至體長的一倍左右,身上的鱗片也會發出紅、藍相間的閃閃光澤。母魚則是因為抱卵而腹部鼓大。在繁殖期間,雄蓋斑鬥魚會為了搶地盤、爭領域而變的兇猛出現明顯鬥性,往往會與靠近的雄魚打的很激烈甚至重傷、死亡。
雄蓋斑鬥魚在發情時會在水面上吐泡泡築成「泡巢」,供雌鬥魚在交配時產用。交配時雄魚以身體環抱雌魚,輕壓刺激雌魚腹部使雌魚排卵後,雄魚會同時射精使卵受精。排卵後雌魚會呈現短暫的昏迷狀態,此時雄魚會將卵一一銜至泡巢上固定,雌魚清醒後亦會幫忙。此交配動作會重複數十次直到雌魚卵排完。總共可產出約數百顆卵。一旦交配完成,雄蓋斑鬥魚會負責守護泡巢上的受精卵及不斷的補強泡巢,並驅逐其他接近的鬥魚,其中也包括原本負責交配產卵的雌鬥魚。

生長
蓋斑鬥魚受精卵約兩天時間便能孵出幼魚,視氣溫而定。剛孵出兩三天的幼魚還無法平游,以體內的卵黃囊維生。可平游後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主食。雄魚會持續照顧仔魚直到仔魚可自行游開覓食。成長快速,約半年即可發育成熟。

水族貿易和飼養
雄性蓋斑鬥魚十分好鬥,應該被單獨飼養,雄性可與雌性飼養; 雌性鬥魚可一起飼養。每條成年的蓋斑鬥魚至少應該飼養在2.5加侖的水量中,最佳的飼養環境應該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和可用作躲避的沉木和石塊。蓋斑鬥魚若要與其他魚類混養,必須小心選擇。適當的混養魚類包括大型的斑馬魚、大型的燈魚、小型的鯰魚,甚至一些較不好鬥的小型慈鯛。移動慢或長鰭的魚,譬如金魚和淡水神仙魚可能會被攻擊。其他鬥魚如bettas和gouramis也可能被攻擊。蓋斑鬥魚也許會試圖向雌性bettas和gouramis求愛。

台灣鬥魚
台灣的蓋斑鬥魚由於地理上的區隔,演化出不同於東南亞地區的亞種。台灣的蓋斑鬥魚也根據分佈地區的不同分成食水嵙型、三義型、嘉義型、北埔龍潭型。台灣清華大學曾晴賢博士由DNA鑑定結果確定以上四型DNA相近,可視為同一種。
由於台灣的環境汙染、農藥濫用、過度開發以及外來種蓋斑鬥魚與台灣鬥魚的雜交,台灣純種的蓋斑鬥魚日漸稀少。行政院農委會1990年將台灣蓋斑鬥魚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Rare valuable species)予以保護。
蓋斑鬥魚生活於平緩的水域,這種環境也是蚊子的繁殖地。成年蓋斑鬥魚在野外的主食即為蟲以及孑孓,一隻野生鬥魚一天可捕食300隻孑孓,因此對於防治病媒蚊有很大的效果。因此台灣政府正在實施復育台灣蓋斑鬥魚並計畫性放養,以最自然的方式來防治病媒蚊。




麒麟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3-28 13:43 |
qwyu4974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7 鮮花 x7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們家的鬥魚跟那些不一樣耶 表情


看帖 回文   是種美德
請點點看 http://s4.bitefight.tw/user/bite/74165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3-29 16:07 |
qwyu4974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7 鮮花 x7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不過謝謝


看帖 回文   是種美德
請點點看 http://s4.bitefight.tw/user/bite/74165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1 15:55 |
麒雲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3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鬥魚生態=2
改良型鬥魚繁殖飼育 通關密碼 (二)



如果想做到鬥魚”配對零傷亡”, 各方面都要小心注意, 之前筆者的經驗, 有時配對不到半天就生了, 但也有一起養了三個月才生的. 身為一個好的鬥魚主人千萬要記得不能因為急著想看它們繁殖而傷害了它們, 對生命的尊重, 應該是水族愛好者應有的美德, 像上期筆者提到有些同好, 用很小的空間繁殖, 太激烈的爭鬥, 不僅太殘忍也太不人道, 也違背了筆者寫這些文章推廣鬥魚飼養的原意. 當一對鬥魚情投意合開始交配時, 魚類繁殖方式中最纏綿的畫面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您打算有耐心的等待這一刻, 還是草草了事只為了趕快看到它們交配, 而傷害它們?

魚類繁殖各個不同形式中, 最擬人化的我想應該是鬥魚吧, 不管是泡巢或口孵的方式, 因為其中包含了 ”公魚擁抱母魚” 的動作, 這是一般體外授精的魚類所沒有的. 當母魚有意願想配對時, 母魚會對公魚所做的泡巢露出興味的模樣, 在公魚忙碌的浮上水面吸氣做泡巢的同時, 母魚也會進出泡巢的下方, 像是評查公魚泡巢的工作進度一樣, 也像是在滿心期待它們愛的小窩完成的樣子, 而公魚在母魚游近時也會展開全身美麗的鰭向母魚誇示, 母魚離去它又開始忙碌的工作.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 公母魚就會浮著頭在水面開始繞圈圈, 經過幾次的嘗試, 公魚彎著腰呈U字形的抱住母魚, 並將母魚反轉腹部向上, 二者同時射精並排卵, 當公魚看到一顆顆晶瑩的卵粒向下掉時, 就會急忙的放下母魚, 去將卵一一銜入口中, 並將這些未來的小生命細心的塞入泡巢中, 此時母魚也從歡愉的晃惚中清醒過來, 短暫的展鰭誇示後又繞著圈圈反覆交配的動作. 通常這樣的時間會持續三到六個鐘頭, 等完成後公魚就會將母魚趕走, 獨自一人照顧它們的寶貝蛋.
      

溫度如果在二十八度上下, 小鬥魚在48小時左右就會孵化了, 剛出生的小鬥魚還不會游泳, 每隻都頭上尾下的黏在泡巢上, 即使掉在缸底一有風吹草動也會奮力的往上游, 等小鬥魚打橫我們就要來幫它們準備食物了, 孵豐年蝦苗應該是最方便的, 筆者都是用這個方法, 當然也有許多同好, 有許多不同的創意, 像淡水水蚤就是不錯的方式, 許多浮游生物也都是很好的小魚餌料. 只要注意適口性及對水質的影響就不容易出錯了.

還記得筆者第一次帶小鬥魚(1996)是用所謂淡水蝦苗的粉末飼料, 雖然弄得很麻煩, 不過那次也帶大了一百五十隻左右的小鬥魚, 只要細心其實都沒問題. 不過大家會碰到最多人建議的綠水, 反而養活小魚的機率不高, 可能只有五到十五個百分比, 大概二三十隻吧, 這是因為小鬥魚是肉食性的, 綠藻對它們沒有幫助, 綠水中吃綠藻的浮游生物才是小鬥魚的最愛, 不過量都太少了, 對這些剛出世的大胃王是絕對不夠的.

如果餵食正常,小鬥魚出世一個月左右就會有零點八公分左右了,如果您繁殖的是雙尾鬥魚,大約七到十天大小鬥魚就可以看出來是雙尾的,魚的尾巴可以看出來是ㄚ字形的,非常可愛。正常的餵魚及換水就如同一般養魚的要領一樣,三個月大時,公魚的性徵就會一一顯現出來,甚至開始吐泡巢,公魚鰭變長的順序是臀鰭、背鰭,最後才是尾鰭;如果臀鰭往下拉長並往後拖出尖尖的形狀,就可以撈出分開飼養。

因為鬥魚的生命期不長,所以它鰭的再生能力並沒有其他生命期較長的魚類那麼的好,一但因爭鬥而傷害到鰭,日後就算鰭長長了也無法完全恢復,一能辨認出是公魚就分開飼養,應該是維持公魚美麗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由於每隻小鬥魚進食的速度不同,如果餵食量不夠可能會使同一批的小魚大小差很多,大約一個月大就要注意小魚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太多最好還是分開飼養,以免發生哥哥姐姐虐殺弟妹的情形。

另一個大家會關心的事可能是關於小魚養大後會是甚麼顏色或鰭型如何的問題,在筆者數十次繁殖鬥魚並養大的經驗中,顏色及鰭型要在四個半月到半年才能肯定,像顏色可能在成長的過程因為移缸飼養或水質的改變,都可能使顏色發生變化。

有一次筆者一隻四個月大的單尾扇尾蝶翼公魚就因為移缸飼養,內圈的紅色竟然在一週內就完全消失,內圈變成透明無色,外圈則仍維持原來的藍色,有些白色的個體也會因為移缸飼養而出現部份黑色雜斑,隨著水質的變化可能又回復純白;這部份變色的問題,筆者也還找不到一定的規律,希望諸位同好能一同來發掘這個秘密。至於鰭型的部份可能更要五個月以上才能確定,發育良好的扇尾公鬥魚在三個半月左右,每隻尾鰭撐開幾乎都是180度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往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如果說要一個比較明確的判別標準,應該說當公鬥魚尾鰭的長度超過身長的四分之三,或者魚的體長超過三公分(不含尾鰭),才能肯定這隻公鬥魚的品質吧。

在千禧年完成了筆者的第三篇有關鬥魚的文章感到非常欣喜,這一年來喜愛鬥魚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期盼在鬥魚愛好者人口增加的同時,也能提升疼愛小鬥魚的人口比例,殘忍的互咬比賽或惡劣的飼養環境希望都能越來越少。希望每個在桌上養著鬥魚的人們,當坐到桌前看到鬥魚在對您搖頭擺尾時,都能了解您是寂寞的鬥魚唯一的朋友,您如果不能照顧它們的話,它們還能依靠誰呢 ?


[ 此文章被麒雲在2009-04-02 03:34重新編輯 ]


麒麟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1 17: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484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