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17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阿搂哈哈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懂得藏私,才够专业
懂得藏私,才够专业

辞去一个工作以后,他和几位还在上班的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咖啡馆。他当老板,朋友是股东。刚开张的小本生意,客源不好掌握,有时忙不过来,有时候又很冷清。加上服务员不容易雇用,流动率高,偶而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倒是股东朋友很热心,下班后常轮流过来帮忙。



●公归公,私归私



生意忙的时候,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照顾吧台、有的跑外场,其乐融融。生意清淡的时候,股东们选一张靠角落的桌子坐下来打桥牌,进吧台调制几项饮料、用微波炉煮个点心、弄个泡面,或从外面买便当进来,大伙吃吃喝喝,其乐也融融!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意时好时坏,他们也就跟着忙的时候忙、闲的时候打桥牌、聊天。直到有一天,大学时期的同学来访,以第三者的眼光,给他客观的建议:「你们这样公私不分,是不行的。给人家很不专业的感觉。」



「公私不分?」他还没听懂。



「咖啡馆,就是你的卖场,自己人和客人混在一起,就是公私不分。」同学一语道破地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谁是自己人、谁是客人?」他不服气地问。



「哪个客人会在吧台和卖场之间跑来跑去,还携带外食、高声谈笑?」同学的指正,令他无话可说。



同学走了之后,他把这项意见转述给股东们参考。大家觉得有道理,就立刻改进。



说也奇怪,咖啡馆的生意慢慢变好了。虽然,他不能肯定生意变好的原因是否和这项建议有直接关联。但是,他却十分相信:懂得藏私,才够专业。



●建立专业形象



尤其,当你还不够专业的时候,更需要如此。以下,是另一个例子:在职场打滚多年以后,她终于以跳槽的方式,让自己的职位和薪水在一夕之间连跳了两级。论能力与资历,她都实至名归,的确够资格坐这个位置、拿这份薪水。她的办事能力与人际关系,也都让新的老板十分放心,没有看走眼。但是,她也有令人必须另眼相看的地方──早晨上班进了办公室之后,她就立刻脱下美丽高贵的高跟鞋,换上居家式的拖鞋。有时主持正式会议,面对十来位基层主管,其中有男性、也有女性,她也忘了要换成正式的鞋子。总经理经常进出她的办公室,有一次不小心看到她穿的拖鞋,我见犹怜地说:「你,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她竟然完全没有听懂,还感激万分地说:「没、没有啊!我很好,谢谢总经理关心。」



有些顽石,的确无法一点就通,必须要再点一次。事情发生在国外重要客户来访的前一天,总经理召集各部门主管针对简报内容做一次预演,会议结束前,总经理特别交代这些一级主管:「注意服装仪容,尤其不要在客人面前穿拖鞋!」



恍然大悟的她,才知道自己平常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毕竟,办公室不是家里,千万不要把会议室当作私人联谊厅,也别将管理学上所谓的「人性化办公室」过度曲解成「私人化办公室」,以免破坏自己的专业形象,甚至连工作态度都被打折扣。以私害公的负面效应基于人性化的主张,我们可以在专业的领域中,充分展现自我的特色,但绝对不包括私人生活中让自己松懈或发泄情绪的那个部分。举凡服装、谈话内容、小动作……等细节,都应该时时留心。



例如:你在家里,可以尽情抠头皮、挖鼻孔,在办公室就不宜。你可以私下和朋友在一起时,发发牢骚,以不涉及姓名的方式谈论是非,在办公室就不宜。你可以和拜把兄弟、或姊妹淘们透露你的感情糗事和性生活点滴,在办公室就不宜。否则,你教同仁们如何能够在讨论公事时尊重你的专业。



很多人不信邪,不相信以上的说法;或尽管相信了这个说法,但做不到。短期间之内,也许不会吃到苦头,对一般例行性的工作也不至于产生什么影响。不过,当升迁的机会来临时,这些「以私害公」的障碍就立刻产生负面的效应。



●一切言行要分明



决策阶层在考虑擢拔人才的关键时刻,很容易听到闲言闲语,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当然希望被提拔的人才将来担任管理者的角色时,能够「以德服人」。太多的八卦消息和搬不上台面的言行举止,对一个人的专业形象,将会有很大的杀伤力!请记得:所谓的「公私分明」,不只限于钱财而已,包括你的一切言行。



而所谓的「藏私」,藏的不是工作上独家秘笈,而是个人生活的隐私。在工作上必须懂得藏私,才能开诚布公地展现自己真正的专业。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局域网对方和您在同一内部网 | Posted:2005-04-26 12:4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0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