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6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ing0529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曹操的智囊團
文/陳華勝

  「唯才是舉」是曹操用人的基本原則,在他龐大的經營團隊裡,「智囊團」的陣容一直是很強大的。這些來自各地的頂尖謀士,各有各的特色與專長,無論是施政的規劃或戰時的佈局,都能各盡其能,讓曹操處於最有利的地位。

  當年曹操與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時,袁紹曾問曹操,如果大事不濟,則何方面可據?袁紹自己的打算是,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後來他也果然這麼做了,可結果天下卻沒爭著。曹操當時則說出一句志向氣度顯然比袁紹大得多的話來︰「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日後的事實證明︰曹操在三國君主中以惟才是舉著稱,而在他的陣營裡,也確實人才濟濟。曹操一生用兵詭詐,頗重謀略,故而他帳下謀士如雲,堪稱「任天下之智力」。

  曹營謀士不似諸葛亮一般包打天下(曹操要「以道御之」,也不允許他們包打天下),然而卻各有所長,各有千秋,所以曹營謀士聚在一起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倒也煞是好看。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手下的謀主了,曹營不少人才都是他推薦來的,曹操為此稱讚他︰「荀令君(對荀彧的尊稱)之進善,不進不休。」他與侄兒荀攸都算得上是三國時期一流的謀士。有趣的是,荀攸雖說是侄兒,實際年齡卻比叔父荀彧大。曹操對他倆的評價極高,說荀彧「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是「吾之子房(張良)也」;說荀攸「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其「智可及,愚不可及」,是「人之師表」,並且說︰「孤與荀公達(荀攸字)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

  然而,依我之見,曹操對他倆的評價似乎該對調一下比較恰當。因為荀彧的才能,不在於兩軍對壘時出謀制勝,而是在形勢轉換時能高瞻遠矚,幫曹操制訂戰略性決策,平時則幫曹操處理協調帳下眾謀士之間的關係,他似乎更像漢初的蕭何,曹營的總管。而荀攸則屬於在戰場上隨機應變、出奇制勝的那一類謀士,他倒真有點「張良」的味道。據說,他曾前後為曹操劃奇策十二,惟鍾繇知情。鍾繇本想將荀攸的奇謀高策整理出來,出本《荀攸用兵思想及實戰範例》之類的書,不料書未寫成,自己先死了。所以,荀攸的用兵良策終究沒能流傳下來。至於荀彧之死則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了︰當董昭等人要給曹操加九錫進爵為魏公時,荀彧出面反對,以為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得罪了曹操,後來被曹操逼得自殺。作為一個謀士,不了解主公的心意,引來主公的不悅,也就帶來自身的厄運,荀彧才真可謂是「智可及,愚不可及」。

  由於《三國演義》小說的渲染,郭嘉成了曹營謀士中最為光彩奪目的人物。這位天才少年似乎就是曹操自己年輕時的化身,行俠放蕩,不治行業,卻又詭譎多智,而且目光遠大,不乏全國性的戰略思考。曹操一生特別喜歡用年輕人,郭嘉是在另一個曹營天才少年戲志才亡故後,由荀彧推薦來的。曹操一見郭嘉,與論天下大事,當即就讚嘆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然而郭嘉卻未能輔佐曹操完成大業,在曹操遠征遼東追殺袁尚殘部時,隨軍的郭嘉死於軍中。也許是天妒英才吧!這位天才少年想必體質是很差的。曹操當時真個悲痛欲絕;他對眾謀士說︰「你們與我年紀相仿,而郭奉孝(郭嘉字)年紀最小。我本想將後事託付給他,不料他竟走得比我們都早!」直至赤壁兵敗,曹操還想起郭嘉的好處來,說了一句讓隨征謀士都汗顏的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隨即又捶胸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哭得肝腸欲裂。然而郭奉孝如在,曹操難道就一定能免於赤壁之敗?未必!因為赤壁大戰前,曹操求勝心切的情緒已決定了他的失敗。曹操哭郭嘉,實在是他諉過於人的手段而已。如果郭嘉真在,恐怕他又要去哭戲志才了。

  程昱在曹營謀士當中是最能權衡利弊的一個,堪稱智者。據說他本名程立,少年時常夢見上泰山兩手捧日。曹操知道他的夢後,對他說︰「卿當終為吾腹心」,並在他的名上加了個「日」,改名為程昱。

  程昱的最大功勞是在曹操出征徐州陶謙時,部將陳宮、張邈反叛,引呂布攻佔曹操老巢兗州,程昱死守范、東阿、鄄城三座城池,為曹操的反攻爭取到最後的立身之地。《三國志》裡多有描述程昱之智慧的故事,如曹操與袁紹大戰前,程昱只帶七百名士兵守在地處前沿的鄄城,曹操想給他增兵,他不肯,說︰「袁紹擁十萬大軍,見我兵少,必定不以為意;如果給我增兵,反倒引起他的注意了。再說,倘若袁紹真來攻,您即使給我再多的兵,我又哪裡守得牢?」後來袁紹見鄄城兵少,以為只需反掌之勞隨時可以攻取,倒真的未發兵去打。

  程昱對自身也有個清醒的認識:他深知自己性格暴躁,容易得罪人,所以在曹操南征荊州回來後,就主動交出兵權,去當太平文官,直至八十歲壽終正寢。

  賈詡在曹營可比作漢初的陳平。他完全是個職業謀士,有一肚子的計謀。因他初事董卓殘部,又改投段煨、張繡,故而名聲不大好。但他倒是個審時度勢的高手,當初董卓伏誅,殘部李傕、郭汜等無路可走想散伙時,賈詡勸他們說︰「你們一散伙,光一個小小的亭長就可以將你們逮住了。合兵一處,不但可為董卓報仇,還可奪得大權。實在不行,再散伙逃走也來得及。」李傕等人照辦後,果然殺了王允,打敗呂布,還把皇帝捏在手中。後來,賈詡投靠張繡,先是用計幫張繡打敗曹操,後來又勸他別去投靠勢力大的袁紹,改助昔日的仇家曹操。賈詡的理由是:錦上添花不易被人重視,雪中送炭才會讓人感激。事實證明,曹操果然不計殺子之仇,接納了張繡,並感激地握住賈詡的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不過賈詡知道自己與曹操的老部下不能相比,算不得曹操的親信,所以做人相當謹慎,平時深居簡出,既不結交朋友,兒女也不攀高門。這樣他活了七十七歲,死時是曹丕朝中位居三公之一的太尉。

  還有一位一流的謀士,就是原劉表手下的蒯越,他據說是漢初韓信手下謀士蒯通的後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聞其大名,徵辟他擔任東曹掾(大將軍府有許多「曹」,分管各類事務,其中以東、西兩曹最重要。各曹主官的官職為「掾」,副職為「屬」)。他老早就看出士大夫與宦官間不可調和的對立,勸何進先下手為強,盡誅諸閹,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知道他必定要敗事,就跟著劉表到荊州去了。

  蒯越與賈詡正好相反,賈詡在出謀劃策時,完全撇開自我,從不揀擇主子;而蒯越卻是患得患失,考慮自我的成分比較多。所以劉表死後,他與蔡瑁、張允等人力勸劉琮投降曹操,以此保住自己的官位。曹操也是久聞蒯越大名的,在兵不血刃獲得荊州後,高興地寫信給後方的荀彧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蒯越字)耳!」但這位一流的謀士改投曹營後卻沒有再獻過什麼好計,大概是他想起孔門弟子曾參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朋友謀而不忠乎?」嚇出一身冷汗,感到愧對九泉之下的故主劉表,所以也就心灰意冷,不再出什麼餿主意了——確實,為人謀而不忠是犯謀士行業大忌的,所以在曹營謀士中,蒯越算是最失敗的一個。當然這也只能怪他自己。

  另外如華歆、王朗、董昭、蔣濟之輩,在三國這樣人才濟濟的年代,充其量只能算是二流角色。「人多主意多」這句話是不錯的,不過,只要當頭兒的自己能最後拿定主意,又何懼主意多一些呢?所以,一個陣營除了頂尖高手外,二流、三流的角色也是需要的,關鍵在「因才而任」。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5-03-16 14: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57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