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d
|
分享:
▼
x0
|
[理論] 不錯的傷寒論導讀
此篇是我在中國醫藥學院bbs看到的 既然被牛奶牛發現我的真面目 那我只能拿點有看頭的東西出來 免得丟牛奶牛的臉 要覺得好多給點鼓勵行吧 各位看官
前言:
每個中醫人都知道中醫裡有四大經典,分別為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與金匱 要略,這四本書為讀中醫人必定要研習的四本書。內經裡頭記載了中醫基礎理論 架構的精華、但其只有論卻少方,神農本草經又為有系統的用藥理論的先河,其 用寒熱溫涼的四氣與酸苦甘辛鹹的五味為經緯架構了本經的用藥世界,而醫聖張 仲景又在內經的中醫理論架構與神農本草經的性味經緯下、以六經為藩籬並配合 自身的臨床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開啟了中醫兩千多年來秘方醫學的風 潮,而傷寒雜病論又成為學習中醫者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桂枝湯為傷寒雜病論裡的第一個方,自古便有天下第一方之美譽,其所包含的條 文便有20幾條之多,加減方也達20幾個,可以看出桂枝湯為仲景相當喜用的方之 一,而且<<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提到:【故邪風之至, 疾如風雨, 故善 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o 治五藏者, 半死半生也o】,上工治未病,外邪侵襲人體,太陽為第一道藩籬,學好太陽病 的桂枝湯便可阻擋外邪入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
現在,就讓我們從四大經典的觀點來探討桂枝湯的世界吧。
桂枝湯中風的機轉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為、所有中醫人耳熟能詳的兩句話,內容是講傷寒論太陽病脈症治中的中風 與桂枝湯證、而出現了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頭痛的五大症狀, 機轉分析如下:
汗出的機轉 風性清揚開泄、外感風邪後使肌腠不密、又如<<素問◎陰陽別論篇>>又云 :【陽加於陰謂之汗o】<<素問◎風論篇>>:【風氣藏於皮膚之間, 內不 得通, 外不得泄; 風者, 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素問◎舉痛論>>:【寒則腠理閉, 氣不行,故氣收矣o 炅則腠理開, 榮衛 通汗大泄, 故氣泄o】可知風邪中表可使玄府開合失常而汗出。
發熱的機轉 <<靈樞◎刺節真邪篇>>:【……與衛氣相搏, 陽勝者,則為熱, 陰勝者 , 則為寒,………】<<素問◎調經論>>:【帝曰: 陽盛生外熱奈何o 歧伯曰 : 上焦不通利, 則皮膚緻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 衛氣不得泄越, 故外熱o……】 方有執的<<傷寒論條辨>>:『……郁而與陽爭,爭而蒸而為熱…』 <<素問◎水熱穴論>>:【帝曰: 人傷於寒而傳為熱, 何也o 歧伯曰: 夫寒 盛則生熱也o】 可知風邪客於表又可使衛氣不得從鬼門泄越而致發熱或邪正 相爭而亦致發熱。
頭痛的機轉 <<素問◎舉痛論>>:【寒氣入經而稽遲, 泣而不行, 客於脈外則血少, 客 於脈中則氣不通, 故卒然而痛o】由這裡可知營氣不通可產生痛,而風邪在表的 此時,可用如神農本草經中提到的用苦平的芍藥去破陰凝、佈陽和,入心推動 脈道中阻滯的營氣,辛溫的桂枝生姜散在衛之邪,大棗甘草甘平入脾生營液之來 源,而如果寒凝更重的話,則用麻黃湯,用苦溫的麻黃推動力更強,又可溫散寒 邪去除營氣的阻滯。
惡風的機轉 惡風乃是人體已遭風邪所傷而衛氣不行其溫分肉功能,寒氣獨留於外,故惡風, 內經更有條文提到:<<素問◎調經論>>:【陽受氣於上焦, 以溫皮膚分肉之 間o 令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 則寒氣獨留於外, 故寒慄o】 <<靈樞◎口問篇>>:【黃帝曰: 人之振寒者, 何氣使然o 歧伯曰: 寒氣客於 皮膚, 陰氣盛, 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 補諸陽o】
脈緩之辨 而脈緩則是相對於太陽傷寒的脈緊而言,正如『錢天來。傷寒溯源集提到的:… ……緩者緊之對稱,非遲緩之謂也。風為陽邪,非勁急之性,故其脈緩也……。』 由此可知外感風邪的中風症脈症是以緩為主,與外感風寒之邪的傷寒之緊作為鑑別 ,但是,注意!這並不是唯一,如<<金匱。痙濕暍病脈證並治>>:『夫痙脈 ,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當注意柔痙雖為中風但亦會出現緊脈的可能,可知 脈緩並不是中風的唯一脈症。
小結:由以上內經與傷寒研究諸醫家之條文不難看出風邪中人造成的諸症狀的機轉。
神農本草經眼中的桂枝湯
桂枝湯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附帶一題 的,此劑量為古法的劑量,與今天的劑量不同,請大家要記得。
桂枝用法探要: 桂枝,在神農本草經中稱其:性味辛溫,『功能: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神 通,輕身不老。主治: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在傷寒論中桂枝用43方,其 辛溫通陽散寒,用於桂枝湯中主咳逆結氣,半夏散及湯中主喉痺吐吸,桂枝加桂湯 、苓桂草棗湯中主奔豚上氣,桂枝附子湯中通關節,炙甘草湯中補中益氣,其在 桂枝湯中機理如本經疏證中提到:『風傷於外,壅遏衛氣,衛中之陽與奔併相逐, 不得不就近曳營氣為助,是以為營氣弱,衛氣強。………當此之時,又安能不調和 營氣,使散陽氣之鬱遏,通邪氣之相併耶?』可知桂枝辛溫可宣散衛邪以使營衛和。
芍藥用法探要: 芍藥,在神農本草經中稱其:性味苦平,『功能:止痛,利小便,益氣。 主治: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在傷寒論中芍藥使用33方, 其苦平入心,走脈道,用於桂枝新加湯中益氣,桂芍知母湯、附子湯中止痛, 真武湯、附子湯中利小便,小建中湯、桂枝湯加芍藥、大黃中主邪氣腹痛,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除血痺,四逆散、麻子仁丸破堅積,桂枝茯苓丸、枳實芍藥散 主寒熱疝瘕,而其在桂枝湯中的機理當如、成無己說到:『內經曰:風淫所勝, 平以辛,佐以甘苦,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為主,芍藥甘草為佐也。』 又如本經疏證說:『營陰結於內,衛陽不得入。……與桂枝湯,芍藥、桂枝, 一破陰,一通陽。』芍藥去營血之鬱滯,使營衛通暢抵禦風邪則去。
生姜用法探要: 生姜,在神農本草經中稱其:性味辛溫,『功能: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澼下利,生者由良』在 傷寒論中生薑使用39方,其辛溫可散表邪寒邪水邪,用於射干麻黃湯、越婢湯加半夏 主胸滿咳逆上氣,厚生半人甘中溫中,桂枝湯中主出汗,白朮附子湯、桂枝附子湯 中逐風濕痺,生薑瀉心湯中主腸澼下利。而其在桂枝湯中的機理當如、本草新編: 『生姜辛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錢搗碎,加薄荷兩錢, 滾水沖服,邪及時解散。』故可知生姜辛溫主散在衛之風邪。又如素問陰陽應象 大論說:『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o 味厚者為陰, 薄為陰之陽o 氣厚者為陽, 薄 為陽之陰o 味厚則泄,薄則通o 氣薄則發泄, 厚則發熱o』故可知生姜氣薄發泄,故 可使汗出除表邪。
大棗用法探要: 大棗,在神農本草經中稱其:性味甘平,『功能:安中,養脾氣,平胃氣, 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主治:主心腹邪氣,補少氣、少津液 ,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大棗在傷寒論中出現40方,其甘平可入脾補中生營 ,在桂枝湯、炙甘草湯中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當歸四逆湯中助十二經 ,十棗湯中和百藥,黃芩湯、附子梗米湯中主心腹邪氣,柴胡桂枝湯中補少氣, 少津液,身中不足,苓桂草棗湯中主大驚,大青龍湯中主身重。而其在桂枝湯中的 機理當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說:『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建立 中氣則邪氣自除。』可知大棗甘平可入脾可住生營益氣,以助桂枝湯散邪之功。
甘草用法探要 甘草,在神農本草經中稱其:性味甘平,『功能: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 久服輕身延年。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金瘡腫,解毒。』甘草在傷寒論中出 現70方,且以炙甘草為主,除甘草湯,桔梗湯兩方用生甘草除外,其甘平可入脾 補中益氣,在小建中湯中可補虛勞不足主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桂枝湯、理中 四逆輩….等中均用甘草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王不留行散主金瘡腫,甘草湯 桔梗湯解毒。而其在桂枝湯中的使用機理為、本經疏證:『協土德,和眾氣,能 無處不到,無邪不祛。』補中益氣後便可去除五臟之虛勞不足,營衛氣血自然通暢 ,故在諸多方中皆有出現。
接下來我們進入桂枝湯相關主題條文探討
若非太陽病可用桂枝湯乎?
陽明病若有表證亦可用桂枝湯: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 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由以上兩條可知,若陽明病有表證亦可用桂枝湯,但當注意桂枝湯為溫藥,陽明病 用之要小心,如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 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中提到,桂枝湯用的不好,可能亡津液轉屬成為陽明病。而條文又提到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 ,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陽明病有表證的情況,程應旄曰:『陽明惡寒,終是帶表,至於腑病則惡熱矣。表 之罷否,須於此驗之。』可知陽明乃中土所歸,就算有表證也常可以得解轉化為 裡證。又如金匱提到的『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 主之。』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先使用桂枝湯、後與承氣下之,或表裡雙解法亦可之。
少陽病若有表證亦可用桂枝湯: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 湯主之。』 上條可知少陽的柴胡證未去又見表證的話,仲景則選擇使用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各半 劑量的柴胡桂枝湯治之,此代表發汗的桂枝湯在少陽協表證時亦可使用。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 胃和則癒,胃不和,則煩而悸。』 『少陽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鞭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 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 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 大便難是也。』 由以上的條文可知,少陽病亦不可輕易發汗,就算有表證使用發汗的桂枝湯亦要 小心,可能變成壞病或亡陽、轉陽明…等等
太陰病有表證亦可汗之: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 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 桂枝湯。』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痢;痢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主之。』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痢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由以上可知太陰病若有表證,若裡虛尚未嚴重則可考慮桂枝湯汗之,而葛根芩連湯 、桂枝湯加芍藥、桂枝人參湯三者雖未以太陰命名,但皆出現時腹自痛、下利的 太陰提綱,亦可靈活運用為佐證之一。 但是,發汗還是仍需要小心,如『發汗後,腹脹滿者,厚生半人甘湯主之。』 亦說明了,發汗亦會損耗陽氣,使得腹脹滿之太陰證現。
少陰病若有表證亦有可發汗之時: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 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 桂枝湯。』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裡證,故微 發汗也。』 說明了少陰的四逆湯裡虛寒證若有表證、亦可斟酌使用汗法的桂枝湯或 麻黃附子細辛、麻黃附子甘草…等等。
但是…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心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 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下痢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以上條文亦可知,少陰病發汗亦為禁忌,少陰陽虛不得輕易發汗。
厥陰病不適合發汗: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 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佛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 ,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厥陰病提到可否發汗的條文有二,一是熱勝不可發汗、若發汗則口傷爛赤, 二是厥勝時亦不可發汗、汗之則胃中寒冷、得噦,而噦之機理當為, <<靈樞◎口問篇>>:【黃帝曰: 人之噦者, 何氣使然o 歧伯曰: 穀入於胃, 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 俱還入於胃, 新故相亂, 真邪相攻, 氣并相逆, 復出於胃,故為噦】 厥陰病循究其病機為陰陽氣不相順接,又身處三陰之闔、重陰轉陽厥熱勝復之殿, 可知表證少見,故汗法不常考慮之,且若汗之亦易生變症,可知汗法為厥陰病所 不適宜之法。
桂枝湯之誤用變化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說明了,辛甘的桂枝湯用於平時喜酒而造成濕熱內醞的酒客,則會助其濕熱而使吐。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前兩條比較桂枝湯使用後可能化熱,若不嚴重,仍可繼續用桂枝湯,若化熱嚴重則 可選白虎加人參湯與邪熱內陷致喘的麻杏石甘湯。
傷寒雜病論裡的桂枝湯變化加減法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 加附子湯主之。』 傷寒貫珠集:……夫陽者,所以實腠裡,行津液,運肢體者也。今陽已虛不能護其 外,復不能行於裡,則汗出小便難………… 張路玉:……用附子者,壯在表之元陽。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此處用桂枝湯加重桂枝用量,取桂枝辛溫入肺,如神農本草經提到桂枝的作用:主 『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 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下之後,邪陷胸滿,可破陰凝佈陽和的芍藥以不適用,故去之,若兼微惡寒 陽虛之像,則加炮附子一枚。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喘家作桂枝湯加 厚朴杏子佳。』 若表證以喘重者,則加入苦溫下洩直入中土以散結氣之厚朴,與杏仁甘入脾 益血絡平喘。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若經脈失養所致的柔痙則以桂枝湯再加加葛根起陰氣達表之經筋行濡養, 如此便可解柔痙,若病較深層的脈沉遲則用養陰力較強的的天花粉養陰濡經筋。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服桂枝湯或下之,脾虛水停氣化不行,則又去桂加甘平健脾的茯苓與苦溫之白朮 以行水。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證下後轉屬太陰,加芍藥三兩以通陽除陰凝之痛,若已成實者,加芍藥三兩 大黃二兩去已成實之邪。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新加湯主之。』 發汗後損耗營陰致痛(如之前舉痛論所題之致痛機理),用生姜一兩芍藥一兩 推動生新,人參三兩助其化生有源。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此條與上條比較可知,發汗後不只傷陰,亦可傷陽致腹脹,此時則用厚朴散結除脹 、生姜受氣微主辛散,半夏降為氣之逆亂之脹滿如: <<靈樞◎五亂篇>>:【清濁相干, 亂於胸中, 是謂大悗o 故氣亂於心, 則煩心密嘿, 俛首靜伏o 亂於肺,則俛仰喘喝, 接手以呼o 亂於腸胃, 則為霍亂o 亂於臂脛, 則為四厥o 亂於頭,則為厥逆, 頭重眩仆o】再合人參甘草甘平益中補氣。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癒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 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 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表鬱輕證的桂麻、桂二越婢一系列,初用桂麻各半,表郁更輕麻黃減量用桂二麻一 ,若郁熱重則用桂二越婢一、可謂解鬱熱重方大青龍湯小劑量之變化方。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傷寒陽脈濇,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 與小柴胡湯主之。』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小建中湯主之。』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以桂枝湯增加三兩芍藥、膠飴一升,借桂枝湯調和營衛之功,加芍藥 苦平入心推動營氣生新止痛,膠飴為生化之源,以補虛勞之諸不足,男子黃疸 ,肝剋脾土之腹痛,並可加黃耆一兩半加強小建中湯補氣之功。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傷寒脈浮,醫以火逼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湯加龍骨牡蠣主之。』 火逆初者,心陽受損尚可,浮越之陽尚未嚴重,用小劑量的桂甘龍牡收之, 火逆更重,亡陽、驚狂用桂枝救逆湯,不需推動營氣故去芍、 再用常山之苗蜀漆滌痰除瘧、重用龍骨牡蠣收斂上亡之陽,龍骨甘入脾 入脾陰生精使火歸,再合牡蠣鹹入腎行血化陰以清陽定志,其機裡如 <<素問◎六節臟象論>>:【五味入口, 藏於腸胃, 味有所藏, 以養五氣,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o】,而桂枝龍牡湯則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再加 龍骨牡蠣並用收斂浮游之火氣,故可主失精虛勞營氣不足產生的夢交、失精之症。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以桂枝湯為主軸,去甘草加生姜三兩辛散力宏、重用黃耆三兩補氣,取其力宏 以達尊容人之陰陽俱微、加被微風之血痺。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厚朴七物用小承氣湯(厚朴半斤大黃枳實五枚)合小劑量的桂枝湯去芍加生姜甘草 減桂枝大棗(甘草三兩大棗十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以達表裡同治之功。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 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潤,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 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 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諸黃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脈浮水氣在皮下,而致的黃汗,可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發汗除水從汗去,再 加黃耆二兩助其功,汗出則解。
後記: 尤記得初習傷寒論時總覺得索然無味,有看沒有懂,那時候初接觸內科,中醫基礎 理論基礎很差,藥物學也學的不紮實,看一條條文忘一條,傷寒條文看了也有十遍 以上,結果最後還是一點觀念都沒有,後來放棄了一陣子,出去內科的世界亂晃了 一圈、看了溫病、金元四大家、雜病、醫林改錯……等等,而且平常沒事多看一下 內經、難經、中醫基礎理論、經絡臟象理論、營衛氣血理論、後來到四年級時又有 緣再回頭再看傷寒雜病論這個世界,發現漸漸能看懂了一點點,越看越發有興趣, 細細咀嚼仲景寫下的精華,每每一條條文的出現,都讓我深思久久,每個方的配伍 精簡都讓我驚嘆,難怪古人說:『漢方的學習,起於傷寒論,終於傷寒論。』後來 ,便將平日思考所得整理了一下變成了這一篇文章,但由於篇幅大小的限制,只能 則其要騰於紙上,且又由於臨症經驗不足,且為草稿隨手筆記,想必有諸多錯誤疏 漏,還望大家不吝指教與批評。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財富:50 (by 牛奶牛) | 理由: 好文獎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