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come99
級別: 副版主
版區: 中醫研討
x52
x109
|
分享:
▼
x0
|
[理論] 中醫醫院兒科常用中藥方劑目錄(100首)
中醫醫院兒科常用中藥方劑目錄(100首) 說明: 1、凡加☆☆處表示暫未查到與要求著述來源完全一致的方劑組成,查閱時請留意。 2、部分方劑附上方歌以供參考,主要參照《中醫內科學》《方劑學》等,如有錯漏請指正、諒解! 1、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生薑、烏梅。 ☆☆【方歌】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薑一並存,理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2、八珍湯:《證體類要》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3、人參烏梅湯:《溫病條辨》 ☆☆【組成】人參、蓮子(炒)、炙甘草、烏梅、木瓜、山藥。 4、人參五味子湯:《幼幼集成》 ☆☆【組成】人參、漂白術、白雲苓、北五味、杭麥冬、炙甘草、生薑、大棗。 5、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 ☆☆【組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6、大補陰丸:《丹溪心法》 ☆☆【組成】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黃(酒蒸)、龜版(酥炙)、豬脊髓、蜂蜜。 ☆☆【方歌】大補陰丸知柏黃,龜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亢陽。 7、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組成】生白芍、阿膠、生龜版、乾地黃、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連心)、炙甘草、雞子黃(生)、鱉甲(生)。 ☆☆【方歌】大定風珠雞子黃,再合加減複脈湯,三甲並同五味子,滋陰熄風是妙方。 8、大青龍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薑、大棗。 9、小青龍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飲小青龍,麻桂薑辛夏草從,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飲最有功。 10、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 ☆☆【組成】防己、椒目、葶藶子(炒)、大黃。 ☆☆【方歌】己椒藶黃藥四味,通便瀉水兩般配,腹水熱結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組成】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氣湯,暑熱氣津已兩傷。洋參麥斛粳米草,翠衣荷連知竹嘗。 12、五皮飲《中藏經》 ☆☆【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 13、五苓散:《傷寒論》 ☆☆【組成】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陽府,澤瀉白術與二苓,溫陽化氣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4、五虎湯:《證治匯補》 ☆☆【組成】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細辛、生薑。 ☆☆【方歌】五虎湯清熱定喘,細茶入麻杏石甘。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大棗 15、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組成】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方歌】五味消毒療諸疔,銀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堪靈。 16、不換金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藿香平胃散) ☆☆【組成】蒼術、橘皮、半夏曲、厚樸(薑制)、藿香、炙甘草、生薑、紅棗。 ☆☆【方歌】平胃散: 平胃散內君蒼術,厚樸陳草薑棗煮,燥濕運脾又和胃,濕滯脾胃脹滿除。 17、牛黃清心丸:《豆疹世醫心法》 ☆☆【組成】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苦杏仁(炒)、大豆黃卷、大棗、白術(炒)、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乾薑、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朱砂、雄黃。 18、勻氣散:《醫宗金鑒》 ☆☆【組成】生薑、沉香、丁香、檀香、木香、藿香、甘草(炙)、砂仁、白果仁。 19、烏藥散:《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天臺烏藥、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薑、赤芍藥。 20、六君子湯:《世醫得效方》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 21、玉屏風散:《醫方類聚》 ☆☆【組成】防風、黃耆(蜜炙)白術。 22、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組成】甘草、麥冬、大棗。 23、右歸丸:《景嶽全書》 ☆☆【組成】大懷熟地、山藥(炒)、山茱萸(微炒)、枸杞(微炒、)鹿角膠(炒珠)、菟絲子(制)、杜仲(薑湯炒)、當歸、肉桂、制附子。 ☆☆【方歌】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24、左歸飲《景嶽全書》 ☆☆【組成】熟地、山藥、枸杞、炙甘草、茯苓、山茱萸。 ☆☆【方歌】左歸飲用地藥萸,杞苓炙草一併齊;煎湯養陰滋腎水,既主腰酸又止遺。 25、歸脾湯:《正體類要》 ☆☆【組成】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參、生薑、大棗。 ☆☆【方歌】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齊,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薑棗益心脾。 26、四神丸:《內科摘要》 ☆☆【組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生薑、紅棗。 ☆☆【方歌】四神故紙與吳萸,肉蔻五味四般齊,大棗生薑共煎合,五更腎瀉最相宜。 27、生脈散:《醫學啟源》 ☆☆【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28、白虎湯:《傷寒論》 ☆☆【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 29、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 ☆☆【組成】熟地、生地、歸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參、貝母、麥冬、百合。 ☆☆【方歌】百和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甘桔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30、當歸四逆湯:《傷寒論》 ☆☆【組成】當歸、桂枝(去皮、芍藥、細辛、甘草(炙)、通草、大棗。 ☆☆【方歌】當歸四逆用桂芍,細辛通草甘大棗,養血溫經通脈劑,血虛寒厥服之效。 31、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組成】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藥、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方歌】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32、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術、陳皮(銼)、甘草。 ☆☆【方歌】(香砂六君子湯)、除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33、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生地黃、甘草(生)、木通、竹葉。 34、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組成】防己、黃芪(去蘆)、甘草、炒白術。 35、麥味地黃丸:《壽世保元》 ☆☆【組成】麥冬、五味子、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方歌】地黃丸中加麥味,咳喘盜汗皆能挽。 36、杞菊地黃丸:《醫級》 ☆☆【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37、連翹敗毒散:《醫方集解》 ☆☆【組成】黑荊芥、防風、銀花、連翹、生甘草、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薄荷、生薑、羌活、獨活。 38、遠志丸:《濟生方》 ☆☆【組成】遠志、菖蒲、茯苓、龍齒、人參、朱砂。 39、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黃芪、麻黃根、牡蠣、浮小麥。 40、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 ☆☆【組成】沙參、玉竹、生甘草、冬桑葉、麥冬、生扁豆、花粉。 ☆☆【方歌】沙參麥冬扁豆桑,玉竹甘花共和方,秋燥耗傷肺胃液,苔光乾咳此堪嘗。 41、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黃芪、甘草(炙)、人參、當歸身、橘皮、升麻、柴胡、白術。 42、補腎地黃丸:《醫宗金鑒》 ☆☆【組成】熟地、丹皮、山茱萸、山藥、澤瀉、牛膝、鹿茸、白茯苓。 43、附子瀉心湯:《傷寒論》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炮附子。 44、附子理中湯:《三因極---病症方論》 ☆☆【組成】人參、白術、乾薑、附子、甘草。 45、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組成】青蒿、知母、丹皮、鱉甲、生地。 46、固真湯:《政治準繩》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黃芪、附子、肉桂、山藥、甘草、敗毒散。 47、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 ☆☆【組成】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 48、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 ☆☆【組成】附子、桂枝、乾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 49、金沸草散:《南陽活人書》 ☆☆【組成】金沸草、前胡、荊芥、細辛、茯苓、生薑、大棗、甘草。 50、炙甘草湯:《傷寒論》 ☆☆【組成】炙甘草、人參、生薑、生地黃、桂枝、阿膠、麥冬、麻仁、大棗。 ☆☆【方歌】炙甘草參棗地膠,麻仁麥桂薑酒熬,益氣養血溫通脈,結代心悸肺痿療,加芍去棗參桂薑,加減複脈滋陰饒。 51、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藿香葉(21克)、山桅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風(120克)。 ☆☆【方歌】瀉黃甘草與防風,石膏梔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調和服,胃熱口瘡並見功。 52、定癇丸:《醫學心悟》。 ☆☆【組成】天麻、川貝、法夏、雲苓、茯神、膽南星、石菖蒲、全蠍(去尾)、僵蠶、琥珀粉、燈芯草、陳皮、遠志(去心)、丹參、麥冬、朱砂粉(水飛)、竹瀝(1杯)、薑汁(1杯)。 ☆☆【方歌】定癇二茯貝天麻,丹麥陳遠菖蒲夏,膽星蠍蠶草竹瀝,薑汁琥珀與朱砂。 53、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術、山藥。 ☆☆【方歌】 (一)參苓白術四君底,山藥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蓮子肉,脾虛濕盛此方理。 (二)參苓白術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三)參苓白術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陳;再加蓮子棗湯送,脾虛濕盛此方珍。 54、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各、甘草。 ☆☆【方歌】 (一)荊防敗毒二活梗,柴前枳殼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風寒夾濕有奇功。 (二)荊防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許薑三片,氣虛感寒有奇功。 55、茵陳蒿湯:《傷寒論》 ☆☆【組成】茵陳蒿、梔子、大黃。 ☆☆【方歌】陳蒿湯大黃梔,瘀熱陽黃此方施,便難尿赤腹脹滿,功在清熱與利濕。 56、茵陳理中湯:《張氏醫通》 ☆☆【組成】茵陳、白術、人參、乾薑。 57、保元湯:《博愛心鑒》 ☆☆【組成】人參、黃芪、甘草、肉桂。 ☆☆【方歌】保元補益總偏溫,桂草參芪四味存,男婦虛勞幼科痘,持綱三氣妙難言。 58、保和丸、《丹溪心法》 ☆☆【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 ☆☆【方歌】保和山楂萊菔曲,夏陳茯苓連翹取,炊餅為丸白湯下,消食和胃食積去。 59、宣毒發表湯:《痘疹仁端錄》 ☆☆【組成】升麻、葛根各、前胡、桔梗、枳殼(麩炒)、荊芥、防風、薄荷、甘草、木通、連翹、牛蒡子、杏仁、竹葉。 ☆☆【方歌】疹伏宣毒發表湯,升葛前桔梗荊防,薄通翹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嘗。 60、都氣丸:《醫宗金鑒》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乾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去皮)、五味子。 ☆☆【方歌】六味再加五味子。 61、真武湯:《傷寒論》 ☆☆【組成】茯苓、芍藥、生薑(切)、白術、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 (一)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薑,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 (二)真武湯壯腎中陽,術附苓芍加生薑,少陰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嘗。 62、逐寒蕩驚湯:《福幼編》 ☆☆【組成】胡椒(打)、炮薑、肉桂。 63、健脾丸:《醫方集解》 ☆☆【組成】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歌】 健脾丸去人參、山楂、麥芽,加木香、檳榔、厚樸、半夏、甘草。 健脾丸:健脾參術苓草陳,肉蔻香連合砂仁,楂肉山藥曲麥炒,消補兼施不傷正。 64、射干麻黃湯藥方《金匱要略》 ☆☆【組成】射干、麻黃、生薑、細辛、紫菀、款冬花、大棗、半夏、五味子。 ☆☆【方歌】 (一)喉中咳逆水雞聲,三兩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棗七粒,薑麻四兩破堅城。 (二)射干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薑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65、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大黃、樸硝、甘草、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連翹。 ☆☆【方歌】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再加竹葉調蜂蜜,中焦躁實服之消。 66、涼營清氣湯:《喉夠症治概要》 ☆☆【組成】犀角尖(磨沖)、鮮石斛、黑山梔、牡丹皮、鮮生地、薄荷葉、川雅連、京赤芍、京元參、生石膏、生甘草、連翹殼、鮮竹葉、茅蘆根、金汁、(沖服)。 ☆☆【方歌】涼營清氣犀地斛,梔連膏翹荷茅蘆,丹芍竹玄金汁草,竹瀝安宮亦可入。 67、消乳丸:《證治準繩》 《嬰童百問》☆☆【組成】香附(炒)、甘草(炙)、陳皮(去白)、縮砂仁、神曲(炒)、麥蘖(炒)。 68、消疳理脾湯:《金鑒》 ☆☆【組成】蕪荑、三棱、莪術、青皮(炒)、陳皮、蘆薈、檳榔、使君子肉、甘草(生)、川黃連、胡黃連、麥芽(炒)、神曲(炒)。 ☆☆【方歌】消疳理脾用蕪荑,三棱莪術青陳皮,蘆薈檳榔使君草,川連胡連麥芽曲。 69、滌痰湯:《嚴氏易簡歸一方》 ☆☆【組成】茯苓、人參、甘草、橘紅、膽星、半夏、竹茹、枳實、菖蒲。 ☆☆【方歌】滌痰湯有夏橘草,參術竹茹枳薑棗;膽星菖蒲齊配入,主治風痰迷心竅。 70、益脾鎮驚散:《醫宗金鑒》 ☆☆【組成】人參、白術(土炒)、茯苓、朱砂、鉤藤、甘草(炙)。 71、資生健脾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組成】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山藥、藿香、橘紅、黃連、澤瀉、芡實、山楂、麥芽、白豆蔻。 72、調元散:《活幼心書》 ☆☆【組成】乾山藥(去黑皮)、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術、白芍藥、熟乾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耆(蜜水塗炙)、川芎、甘草(炙)、石菖蒲。 73、桑菊飲《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蘆根。 ☆☆【方歌】桑菊飲用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宣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74、桑螵蛸散:《本草衍義》 ☆☆【組成】桑螵蛸、遠志、石菖蒲、人參、茯神、當歸、龍骨、龜版(醋炙)。 75、桑白皮湯:《景嶽全書》 《古今醫統》☆☆【組成】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 ☆☆【方歌】桑白皮湯痰熱了,芩連山梔將火掃;蘇子杏仁降肺逆,貝母半夏用之巧。 76、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 ☆☆【組成】赤芍、川芎、桃仁、(研泥)、紅棗、(去核)、紅花、老蔥、(切碎)、鮮薑、(切碎)、麝香(絹包)。 ☆☆【方歌】通竅全憑好麝香,桃仁大棗與蔥薑;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裏通經第一方。 77、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組成】黃芪、芍藥、桂枝、生薑、大棗、(☆☆一方有人參)。 ☆☆【方歌】 (一)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攻效良。 (二)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四肢麻木面無華,溫經通陽此方良。 78、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 ☆☆【組成】溫膽湯加黃連:川連、竹茹、枳實、半夏、桔紅、甘草、生薑、茯苓。 ☆☆【方歌】 溫膽湯: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薑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79、黃連解毒湯:《肘後方》 《外台秘要》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幼科直言》 ☆☆【組成】黃連、桔梗、連翹、土貝母、丹皮、甘草梢、黃芩、生地、白僵蠶、玄參。 《赤水玄珠》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牛蒡子、甘草、防風、荊芥、知母、石膏、桔梗、玄參、木通。 《方劑學》黃連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煩狂火熱兼譫妄,吐衄發斑皆可平。 80、菟絲子散、《醫宗必讀》 《太平聖惠方》 ☆☆【組成】菟絲子、牡蠣、(燒為粉)、肉蓯蓉、附子、五味子、雞膍胵中黃皮。 81、銀翹散:《溫病條辨》 ☆☆【組成】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方歌】銀翹散主上焦屙,竹葉荊蒡豉薄荷,柑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 82、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 ☆☆【方歌】 (一)傷寒麻杏甘石湯,汗出而喘法度良,辛涼宣洩能清肺,定喘除熱效力彰。 (二)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擅長,主治風熱咳喘證,辛涼宣洩效力彰。 8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連翹、杏仁、赤小豆、大棗、桑白皮、生薑、甘草。 84、清寧散:《幼幼集成》 《直指小兒方》 ☆☆【組成】桑白皮(炒)、葶藶<炒)、赤茯苓、車前子梔子仁各等分、甘草(炙)。 《麻科活人》 ☆☆【組成】大黃(酒蒸)、羌活、梔仁(炒黑)、川芎、龍膽草、防風、當歸(酒洗)。 85、清胃解毒湯:《痘疹傳心錄》 ☆☆【組成】當歸、黃連、生地黃、天花粉、連翹、升麻、牡丹皮、赤芍藥。 ☆☆【方歌】 (一)清胃解毒升麻連,生地丹皮膏芩摻;熱毒壅盛水痘重,根盤紅暈痘漿痊。 (二)清熱解毒膏芩連,生地牡丹升麻全;清熱解毒祛濕熱,水痘熱毒夾濕痊。 86、清熱瀉脾散:《醫宗金鑒》 ☆☆【組成】山梔(炒)、石膏(煆)、黃連(薑炒)、生地、黃芩、赤苓。 ☆☆【方歌】瀉心導赤湯最良,心熱吐舌即堪嘗,木通生地黃連草,燈心加入服自強。 87、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組成】生石膏、生地、烏犀角小劑、生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 ☆☆【方歌】清瘟敗毒地連芩,丹石梔甘竹葉尋,犀角玄翹知芍桔,溫邪瀉毒亦滋陰。 88、羚角鉤藤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羚角片(用代用品,先煎)、霜桑葉、京川貝、(去心)、鮮生地、雙鉤藤、(後入),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鮮刮,與羚角代用品先煎代水)。 ☆☆【方歌】俞氏羚角鉤藤湯,桑菊茯神鮮地黃,貝草竹茹同芍藥,肝風內動急煎嘗。 89、琥珀抱龍丸:《活幼心書》 ☆☆【組成】真琥珀、天竺黃、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粉草、(去節)、枳殼、枳實、水飛朱砂、山藥(去黑皮)、南星、(銼碎,用臘月黃牛膽釀,經一夏用)、金箔。 90、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組成】葛根、甘草(炙)、黃芩、黃連。 ☆☆【方歌】根芩連甘草伍,用時先將葛根煮,內清腸胃外解表,協熱下利喘汗除。 91、普濟消毒飲《景嶽全書》 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來自方劑書) ☆☆【組成】黃芩、黃連、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升麻。 ☆☆【方歌】普濟消毒蒡芩連,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此方先。 92、溫膽湯:《世醫得效方》 ☆☆【組成】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麩炒,去瓤)、陳皮、甘草(炙)、茯苓、生薑、大棗。 ☆☆【方歌】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薑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93、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芍藥、地黃、丹皮、犀角屑(用代用品)。 ☆☆【方歌】犀角地黃芍藥丹,血升胃熱火邪干,斑黃陽毒皆堪治,或益柴芩總伐肝。 94、緩肝理脾湯:《醫宗金鑒》 ☆☆【組成】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術(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方歌】金鑒緩肝理脾湯,山藥扁豆人參薑。陳棗歸芍苓術草,脾虛肝旺脈緩良。 95、解肌透痧湯:《喉痧症治概要》 ☆☆【組成】荊芥穗、淨蟬衣、嫩射干、生甘草、粉葛根、熟牛蒡、輕馬勃、苦桔梗、前胡、連翹殼、炙僵蠶、淡豆豉、鮮竹茹、紫背浮萍。 96、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辯》 ☆☆【組成】香薷、銀花、鮮扁豆花、厚樸、連翹。 ☆☆【方歌】三物香薷豆樸先,散寒化濕功效兼,若益銀翹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或:香薷飲用扁豆樸,清暑化濕解表阻,去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薷治陰暑)。 97、縮泉丸:《魏氏家藏方》 ☆☆【組成】烏藥、川椒(去目並合口者,出汗)、吳茱萸(九蒸九曬)、益智(炒)。 98、增液湯:《溫病條辨》 ☆☆【組成】玄參、麥冬連心、細生地。 99、鎮驚丸:《醫宗金鑒》 ☆☆【組成】茯神、麥冬(去心)、辰砂、遠志(去心)石菖蒲、棗仁(炒)、牛黃、川黃連(生)珍珠、膽星、釣藤鉤、天竺黃、犀角、甘草(生)。 100、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薑汁炙)、苦桔梗、藿香(去土、甘草炙)。 ☆☆【方歌】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朴白術,夏曲白芷加薑棗,風寒暑濕並能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