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五面圖像新發現
[全文摘要](文/李守力)
本文試圖破譯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即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古天文圖(戰國黑漆朱繪二十八宿圖匫)。分別對五個面出現的星點紋、圖案和二十八宿等問題進行了探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發現一:古太極圖的最新發現。
發現二:“火”字與“火曆”。
發現三:“斗”字指向四象主星。
發現四:古易的原迹。
由於本人知識非常有限,行文顯得非常粗陋,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抛磚引玉,以此求教于方家。
一、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簡介:
一九七八年夏, 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一戰國時期的古墓, 稱爲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又有人稱爲曾侯乙墓。墓內隨葬品有樂器、青銅禮器、金器、玉器、木器、竹器和竹簡等, 共七千多件。在這衆多的隨葬品中, 有一木箱, 箱呈長方形, 通長82.8釐米, 寬47釐米, 通高44.8釐米, 內髹紅漆, 外以黑漆爲底色, 加施紅彩。彩繪的內容是:蓋面正中朱書一篆文的大“斗”字,環繞“斗”字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二十八宿名稱,並與《史記天官書》的二十八宿名稱基本相同。蓋頂兩端分別繪出青龍、白虎。在亢宿之下有“甲寅三日”四個字。衣箱兩端面,一面繪似蟾蜍圖、星點紋;另一面繪似大蘑菇雲紋、星點紋。兩側面,一面繪兩獸對峙、卷雲紋、星點紋;另一面無花紋。這件衣箱是我國迄今發現記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稱、並以之與北斗和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實物資料,說明我國至少在戰國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體系。
二、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天文圖解說: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的命名就是來源於它的蓋面有二十八宿。曾侯乙墓下葬的時間一般認爲在西元前433年或稍後,可見在西元前五世紀中國就已經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天文體系了。下面我首次爲二十八宿漆箱的幾個側面確定位置,繪有二十八宿的爲蓋面,這是無可非議的,而東面、北面、西面、南面的確立是我考證的結果,後面將詳述個中緣由。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五面圖像考論(一)”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本部分論述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天文圖。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南面、東面: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臨摹圖:
我國舊有的文獻記載二十八宿, 現存最早的是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周禮》, 其中有“二十有八星之位”和“二十有八星之號”等說法, 但一般認爲這只是二十八宿的總稱, 沒有二十八宿的具體宿名;且其稱“星”,還未見稱“宿”。
記載二十八宿具體宿名的, 是成書于秦的《呂氏春秋》。該書《圜道篇》稱“月躔二十八宿, 軫與角屬, 圜道也。”又該書《有始篇》列舉九野星名時, 寫出了自角至軫全部二十八宿名(每個星宿後邊的阿拉伯數字是該星宿由幾顆星組成,這些組星數非常重要,是我後面立論的重點):
中央曰鈞天, 其星角2、亢4、氐4;
東方曰蒼天, 其星房4、心3、尾9;
東北曰變天, 其星箕4、斗6、牽牛6;
北方曰玄天, 其星婺女4、虛2、危3、營室2;
西北曰幽天,其星東壁2、奎16、婁3;
西方曰顥天,其星胃3、昴7、畢8;
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嶲3、參7、東井8;
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4、柳8、七星7;
東南曰陽天,其星張6、翼22、軫4。
東方蒼龍七宿是角2、亢4、氐4、房4、心3、尾9、箕4;
北方玄武七宿是斗6、牛6、女4、虛2、危3、室2、壁2;
西方白虎七宿是奎16、婁3、胃3、昴7、畢8、觜3、參7;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8、鬼4、柳8、星7、張6、翼22、軫4。
曾侯乙墓漆箱天文圖二十八宿篆文:
經過比較,曾侯乙墓漆箱蓋面的二十八宿圖與傳統二十八宿天文圖是一致的,
下面是傳統二十八宿天文圖:
但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一是青龍(蒼龍)的朝向不同,曾侯乙墓漆箱蓋面的青龍朝向與它對應的東方蒼龍七宿是角2、亢4、氐4、房4、心3、尾9、箕4呈反方向。
《石氏星經》稱:“角爲蒼龍之首,實主春生之權,亦即蒼龍之角也。”《說文》稱“亢人頸也”,因此亢宿是蒼龍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蒼龍的胸。房宿爲蒼龍之腹,由於龍爲天馬,所以房宿又稱爲天駟或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蒼龍之尾。
所以龍在圖上應該是朝上的,曾侯乙墓漆箱蓋面的青龍怎么會朝下呢?即使6500年前的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龍虎都朝一個方向,何以曾侯乙墓漆箱蓋面的龍虎不朝同一方向,而是青龍白虎首尾相鄰,呈順時針旋轉狀。
我在此大膽推斷,呈順時針旋轉狀的青龍白虎首尾相鄰圖應該是古太極圖!青龍就是後來太極圖的陽魚,白虎就是後來太極圖的陰魚。龍虎的眼睛演化爲後來的魚眼。
傳世陰陽魚太極圖(即反S形“陰陽兩儀”圓圖)一般認爲最早出現于明初的一本文字學著作中。據最新的發現,這個圖在北宋朱長文所撰《易經解》中已經存在(楊作龍《探索河洛文化的物象之源》,《光明日報》2005年1月16日)。近年四川學者王先勝先生破譯了雙包山西漢2號木槨墓木胎漆盤上的圖案爲老子太極圖,該墓下葬的年代在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前。
據現知考古材料,老子太極圖主要流行於漢代、楚文化圈及受楚文化影響的地區。陰陽魚太極圖自明初趙撝謙在《六書本義》中公開以來,有關其來歷的爭議亦頗多。趙撝謙自注“此圖世傳蔡元定得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元代學者袁桷《易三圖序》說:“時嘗言河洛遺學多在蜀漢間,故士大夫聞是說者,爭陰購之。後朱文公屬其友蔡季通如荊州,複如峽,始得其三圖焉。”而曾國是楚國的附庸國,屬於楚文化圈。曾侯乙墓漆箱蓋面的古太極圖的破譯意味著古太極圖的發現歷史又提前了300多年。同時也是對老子太極圖破譯的佐證。
以上是發現一:古太極圖的最新發現。
古太極圖的最新發現,使太極圖的歷史從公認的700年的面世時間向前推進到2100多年,又推進到2400多年。
發現二:“火”字與“火曆”。
看曾侯乙墓漆箱蓋面,在白虎的腹下有一個所謂蘑菇圖(又象月牙),實際不是蘑菇,而是一個字。這個字在漆箱上出現了兩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一在蓋面,一在東面,都有這個字。這個字是“火”字,字形如月牙,但中間突起,甲骨文和鐘鼎文的“火”字都是這樣寫的。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西面3、頂面1、東面2、南面4臨摹圖:
這個“火”字指大火星。大火星不是火星,它是一顆恒星,即東方青龍七宿的心宿。心宿有星三,即天蠍座σ﹐α﹐τ。又名三星,《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朱傳:“三星,心也,在天昏始見於東方,建辰之月也。”劉瑾曰:“心宿之象,三星鼎立,故因謂之三星,然凡三星者,非止心之一宿,而知此詩爲指心宿者,蓋春秋之初,辰月末,日在畢,昏時,日淪地之酉位,而心宿始見於地之東方,此詩,男女既過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適見心宿也。”
《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即指大火星。
《禮積.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
《左傳·昭西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觸也,曰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爲商星(杜預注:商人,湯先相士,封於商丘,因閼伯,故國祀辰星。)”
《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辰(星)即大火(星),大火(星)即辰(星)。《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郭璞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
《春秋左傳正義》:“歲星屬木,木位在東方,東方之次皆是龍分。天之分野,卯爲大火,大辰爲壽星,大火房心爲宋分,壽星角亢爲鄭分,故龍爲宋、鄭之星也。”
當代著名學者龐朴先生“火曆”的鈎沈和解說。先生讀史發現,在以太陽和太陰爲授時星象以前,古代中國人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以大火(心宿)爲生産和生活的紀時根據。大火昏起東方之時,被認作一年之始;待到大火西流,則預示冬眠來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外如大火晨昏中天、火伏、晨見,也都被作爲從事相應活動的指示。先生稱這種疏闊的但卻固著於生産與生活的紀時法爲“火曆”。他還證明,火曆在文獻中留有大量痕迹,在民俗中保存著濃厚的風習(如華人爲何尚龍,龍爲何戲珠,寒食、竈神,等等);天文學史上不少費解的難題(如二十八宿的順序何以逆反,太歲紀年法的旋轉方向爲何與日月五星相左,干支古代寫法中爲何有兩個“子”字,等等),也都只能以火歷來澄清。山東莒縣出土的陶文,德國內布拉的米特爾貝格山出土的星象盤,都是火曆的有力見證。先生這些思想見於80年代的《“火曆”初探》、《續探》、《三探》及90年代的《火曆鈎沈——一個遺佚已久的古曆之發現》等文中。
對照漆蓋面白虎腹下的“火”字,我們看距今6500年的濮陽縣西水坡45號墓青龍白虎蚌塑圖的西側白虎(右側)的腹部的下邊也有一堆蚌殼擺放的這么一個東西,只是由於它可能散亂了,我們現在看不清楚它的形狀,證明當時這兒也有一個圖形。所以這些細節就是完全加強了兩者之間的聯繫,證明這兩幅圖像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這說明“火曆”在古代的傳承淵源流長,竟跨越了4000年的時間!
濮陽西水坡45號墓天文圖:
發現三:“斗”字指向四象主星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箱蓋正中爲一篆文“斗”字,這個“斗”字寫得非常誇張,“斗”字四筆伸長四足,分別指向四宮的某一星宿,簡直是按著,因爲每筆明確的指著唯一的一個星宿。
指向東宮的星宿恰恰是心宿,即大火星!
指向北宮的是危宿,寫作“厃”字。
指向西宮的是觜宿。
指向南宮的是張宿。寫作“素”字。《史記.天宮書》:“張,素,爲廚,主觴客。”
心、危、觜、張分別隸屬于四宮,這應該是曾國人記錄的四象主星。根據天文學四仲中星的歲差計算,心、危、觜、張作爲四方中正之星當在西元前2800年前後,這說明古代天文學的傳承是很長的。也就是說曾侯乙墓漆箱蓋面上的天文圖不是當時的天文星象,而是自遠古傳下來的。
發現四:古易的原迹
前邊我們說過,漆蓋面白虎腹下的“火”字,與西元前4500年左右的濮陽縣西水坡45號墓青龍白虎蚌塑圖的西側白虎的腹部下邊的蚌塑(因某種原因形狀被破壞)相對應。這個天文圖征傳承4000年,決不是個小事,我們在前面已經說明這是“火曆”的記憶,這么大的事應該在古文獻裏有記載,我們也找到了,它就在《易經》裏。
《周易.雜卦傳》云:“兌見而巽伏也”。兌,爲秋天,爲西方白虎。巽,東方大火。當白虎星座從東方地平升起,大火心宿二從西方沒人地平,秋收的節令就到了。
《周易。十翼。雜卦傳》是孔子和其他諸聖賢,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又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見,那時夏商周三代甚至三皇五帝時代的傳說及資料還相當豐富。孔子等人作《十翼》時也是根據當時已有的資料而著述的。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五面圖像新發現”一共有兩部分:
1、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五面圖像新發現(一、蓋面)(文/李守力)
2、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五面圖像新發現(二、東面南面西面)(文/李守力)
來源
http://lishouli.blog.hexu...129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