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99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經驗分享] 悔學中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09-08-01 17:32 |
youcome99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級別: 副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中醫研討
推文 x52 鮮花 x10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悔學中醫??
如果以中、西醫醫生收入的比較,向"錢"看齊的確是悔學中醫

如果是以患者考量,中醫治本、西醫治標,有何悔學中醫??

唯有盡心所學,用心於患者,起會有悔學中醫呢??
若樓主有悔學中醫之感??勢必......


~永康堂整體保健~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8-03 11:52 |
airfox10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思考學中醫的終極目標何在?當醫生賺大錢?不,股匯房市造就的富翁比中醫師致富人數平均值大太多了?當神醫救世人?小心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療效不如預期,接著醫療糾紛發生,陰影跟著你一輩子。從太多的觀點你可以悔學中醫。但後學以為人的際遇如同牌局,你不可能選擇發到你手中的牌,可是你可以選擇把手上的牌打到最好。後悔其實對現實幫助不大,不如反思整個過程,可以為當下及未來決定新方向。從另一個方向看,宇宙安排我們學了中醫藥,冥冥中就是安排了我們可以在某一個時間點發揮應用,如版大文中說明了可為母親延長生命云云。如此看來,反要感謝學了中醫才對,是嗎?人生如股市,只有神和騙子可以真實預測高點低點,剛開始學中醫有如買股票,你可能是聽別人報明牌,例如後學及同學當年聽了明師的說明會,考上保證月入12至15萬台幣,活的愈久領的愈多,結果有人虛擲了十年以上的光陰一無所獲,也可能是理智分析後買在低點,如同早期中醫師考試簡易的年代,有人輕易取照之後不看病了,光牌照借人也年收百萬,學中醫的可能及之後的際遇有千百種,但你自已的人生只有一回,談輪迴太遠了,真實面對你自已的人生吧,條條大路通羅馬,想法轉個彎,人生會更寬,後學投入中醫之路也有十數年,花費金錢也超過百萬,漸愧現今也沒有考上特考,但有中醫的底子,從事整復推拿,不把脈問診,不針炙放血,合於本地法令,收益也不會低於明師的標準,我反而覺得"幸學中醫",抱歉見了版大的標題,有感而發,請版大勿見怪,或許有緣也可成為好友,也謝謝你提供的資訊。


獻花 x1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9-08-05 08:04 |
vw194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反思
我不認為寫者真的悔學中醫,這只是對於所學的反思罷了。本文可以和紀小龍醫師的一篇文章對照閱讀。


獻花 x1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8-05 10:35 |
hal895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反思
下面是引用 vw1941 於 2009-08-05 10:35 發表的 反思: 到引言文
我不認為寫者真的悔學中醫,這只是對於所學的反思罷了。本文可以和紀小龍醫師的一篇文章對照閱讀。


呵呵。

這篇文章是本人寫的,目的是要寫給學中醫的網友,他談及「後悔學中醫」。我有感而發,回覆我是如何學習的,可能是編排上,段落不是很適當,讓閱讀此文回應之網友,感覺是本人在後悔,真是對不住。
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如何學習中醫的方法,當然這是我的心得,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請問vw1941學兄,可以和紀小龍醫師的一篇文章對照閱讀,可否貼出分享。感謝。
祝安好

HAL 敬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沒有資料 | Posted:2009-08-06 14:27 |
天母小飛俠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28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哇 好精深的學問 表情 行行出狀元 各位都要往自己的興趣去努力


葫蘆墩易理研習社
台灣有巢氏房屋北特區 陽宅風水堪輿總顧問
天母小飛俠部落格
五顯命理工作室 台北萬華區漢中街133號六樓之一 西門捷運一號出口
八字、占卜、風水、擇日合婚、香易、團體易學演講。 預約0915869161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9-08-08 20:16 |
vw194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To Hal8952
您的文章架構沒問題,早已發現文章是書信體。論中醫學我是大外行,請不要稱我學兄。謝謝您分享許多好文與學習心得。

紀小龍醫師的文章最近中醫論壇常有人貼 (我一直找不到原始出處的網址,不曉得大家最初從哪裡挖出來的),本想不需在此重複,既然您提了,我這就貼了。本文其實和您原文主題(中醫學習方法) 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我覺得紀醫師的反思是中醫和西醫都應有的。
----------------------------------------------------------------------------------------------------

[轉載] 專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 紀小龍


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爲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 。


[背景] 紀小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老百姓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爲我們每天干的活,都是給醫院裏 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麽特殊的才能,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麽樣子了,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 」

我認爲,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無作用。男人喜歡補腎,我不明白他爲什麽要補腎。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不是用什麽藥物、吃什麽食物能夠補充的。

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膚乾燥,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當了。

皮膚的黑和白,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産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黑人、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差在細胞産生的色素是多 是少。你以爲抹了藥,就能讓細胞産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於刷漿,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7層細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層,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看不到裏面的血管,現在磨薄了,血管的紅色就明顯,看上去就紅潤了,像抛 光一樣。所以你做美容以後,會又紅潤又光亮,顯得年輕了。不過,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假如能替補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補就沒有了。

還有運動。咱們可以運動,但是不能透支。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好比說心跳,正常人1分鐘跳70下,你不能讓它跳120下、150下, 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爲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就像蠟燭, 燃燒得特別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說,平時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過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動,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一兩次,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小錯,大醫生大 錯,新醫生新錯,老醫生老錯,因爲大醫生、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這是規律。中國的誤診和國外比起來,還低一點兒。美國的誤診率是40%左右,英國的 誤診率是50%左右。

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複雜,一時說不清,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如果在一家醫院、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麽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比如說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書上,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這全是B超惹的禍。有了超聲這個儀器,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這個詞就叫出來了。
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我在解剖之前,先給超聲科打電話,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沒有脂肪肝,然後打開來驗證。有時候他們說:沒有,打開一看:這不是黃的脂肪嗎?有的正相反。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

身體裏脂肪多,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問題是脂肪多了,給你帶來什麽疾病沒有?我們做了很多解剖,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肝臟的損傷,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然後就變肝硬化,最後是肝癌,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

還有酒精肝,都以爲喝酒對肝損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臟,在那裏分解,像剪刀一樣,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最終産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 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幹什麽?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只會減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

我對癌症的興趣,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激情。我認爲,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 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結果搞了半天,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出來,我就去鼓搗一陣,最 後一個個都破滅了。
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已經全身轉移、擴散了,他還不明白,還想回去上學。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麽時 候能夠上學啊?我怎麽回答?我如實告訴他?面對這麽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麽能說得出來?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中晚期的時候,你去治療癌細胞,想把癌細胞殺死,這個思路是錯的。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那麽要用什麽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決不會長出來。怎麽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丙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 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到10年!肝臟受到攻擊,1個變2個、2個變4個,像小芽冒出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是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別人還罵我說: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麽說人家活不長?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怎麽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肝臟裏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沒有用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爲沒有用。

作爲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爲什麽?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爲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麽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做醫生這麽多年,我有一種感慨: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爲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


獻花 x1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9-08-12 23:21 |
hal895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感謝vw1941分享紀教授一文。

內容看了,很棒,了解西醫、中醫對病的看法。
未了一句話: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爲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感觸多多,好醫師是越當越怕。

感謝分享。
祝安好

HAL 敬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沒有資料 | Posted:2009-08-15 16: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625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