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非常重要的家畜,地球上二万五千年前波斯地区即有猪的绘画、雕刻出现,人类家猪驯化的历史纪录是七千年前中国地区发现的,十八世纪后欧洲的猪种受东方猪种的影响很大,然而现今东方饲养的猪种则又深受近百年来西方遗传育种选拔改良影响,台湾当然也不例外。养猪是原南岛语族的生业之一,大约西元前四千年,台湾岛内原住民已有家猪饲养。而离岛的达悟族人迄今豢养牲畜仍以猪圈养为主,补飞鱼前(
初夜鱼祭)
必需杀猪祭拜天神祈求丰收。早期台湾原住民饲养的是小耳猪、小型长鼻猪、大型长鼻猪,而三、四百年前由广东、福建来台的移民则是带来了故乡的猪种,这些猪种随主人落脚地名而称为桃园猪、顶双溪猪、美浓猪等。日治时代,日本人引进盘克夏杂交本地种,二次大战后洋种猪约克夏、杜洛克、汉布夏、蓝瑞斯被大量引进。当前台湾的商业猪种占有率以洋猪暂时领先,但以肉质味美为主要诉求的台湾黑猪新品种也由畜试所研发成功,未来市场版块势将再重整。 约克夏(Yorkshire或称大白猪Large White) 品种特征 面宽而略凹;耳朵稍大而薄,向上前直立,其近缘毛柔软,两耳间隔广阔。忌耳长及下垂。皮肤全白而平滑,无皱纹,无斑点。毛色全白,柔软而有光泽。忌有白色以外之毛色及漩涡毛。躯体长而深,且平整;体侧尤其深且长,但有时腿部缺乏丰满。每胎出生总头数约11
头,八周龄仔猪体重约为14.5
公斤。成熟公猪体重约370
公斤,母猪约340
公斤。
品种来源 依英国King
博士对世界猪种之记载,该品种于十九世纪初期出现于英国北部约克夏郡及其邻近地区,原为地区性品系之混合,而后逐渐形成一较具特性之白色品种。由于早期对于品种之界定不严谨,故依其体型分为小、中与大白猪三类。于十八世纪末期英国人曾自义大利引进中国猪以改进地方品系,尤其是藉由猪只早期的脂肪堆积来达到改进繁殖力的目的;随后逐渐地形成一个具有直立耳朵、长体型且繁殖佳的大型猪品系。尔后,许多国家陆续地自英国引进大白猪与当地的白色猪种交配并经改良而发展出具不同特色的大白猪或约克夏猪种;例如英国的大白猪与美国的约克夏猪在外观上就已有显着不同。本猪约于1900
年左右即已引进台湾。 蓝瑞斯(Landrace) 品种特征 垂耳,耳朵适大,向前倾斜,盖向颜面,两耳间隔适当;忌耳朵直竖。皮肤平滑无皱纹,无黑斑。毛色全白,柔软而有光泽。忌有白色以外之毛色及皮毛有漩窝。体侧深长,有 16
~17
对肋骨,后臀方正,四肢稍短,下颔平整。每胎出生总头数约9.4
头,八周龄仔猪体重约为15.7
公斤。成熟公猪体重约330
公斤,母猪约270
公斤。 品种来源 在十九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已有地方性品系(Land
)或猪种(races
),而首先被承认的品种即为丹麦蓝瑞斯,自1895
起研究者即开始应用科学方法改良其成为一腌肉型猪种,生产腌肉外销英国。期间由于其盛行于区域性与全国性检定,故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猪群。但因丹麦曾于某时期禁止种猪外销,欧美其他国家随即应用其本国已有的蓝瑞斯猪种发展为各国特有的蓝瑞斯猪种。台湾地区曾引进瑞典、挪威、英国、美国等系之蓝瑞斯品种。本品种猪于1960
年引进台湾地区。 忌耳朵直竖。皮肤平滑无皱纹,红棕色毛,有光泽,毛质良好。忌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之毛卷及漩涡。躯体长度为中等长。每胎出生总头数约8.7
头,八周龄仔猪体重约为14
公斤。成熟公猪体重达300
~450
公斤,母猪则为270
~315
公斤。 品种来源 原产于美国东北部。一般相信所有的北美猪种均源自欧洲,由移民者携入美洲大陆繁殖而形成。杜洛克主要系来自两个红色猪种的混合品种,一为因区域而命名之红娟姗(Jersey)
;另一则为杜洛克(Duroc)
,系取自有名的赛马为名。后来因当时农村环境的需要,农民希望将玉米等农作物转变为肥猪肉,并加以盐渍以度过冬天,故而形成一特殊公系品种。然而因市场需求之变迁,再加上优良选拔效应,而将原有肥肉型杜洛克一改而为目前之高效率精肉型猪种。本品种猪于1960
年引进台湾地区。 盘克夏(Berkshire) 品种特征 盘克夏猪的体型中等,长度亦属中型,细致。头部呈盘状,两眼间隔广阔,鼻稍上弯,耳竖立。鼻端、尾端及四肢末端均为白色,又称六白猪。成熟公猪体重约330
~400
公斤,母猪约270
~340
公斤。 品种来源 原产于英国,为最早改良的猪只品种之一,盘克夏猪种之血统是利用中国广东地带的猪种和英国猪种之杂交后代在英国培育成的。1994
年在英国的种母猪数仅剩231
头,而全球仅有约3,000
头种母猪,是列为濒临绝种的猪种。在美国则有较多的猪场饲养盘克夏猪种。美国盘克猪种是美国最老的猪种,早在1820
年代自英国以盘克夏猪种为名引进后,就因适合户外圈饲而受到农家喜爱,在1875
年正式成立世界第一个猪种登录协会。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中西部农家开始注重猪只生长速率和产仔数,并以集约方式生产,故而转移到其他猪种。同时因登录协会过份注重盘克夏的碟状脸型,导致屠体品质不如原有的品质,而失去市场。目前是美国的次要猪种且数目亦逐年减少。本品种猪约于1896
年引进台湾,但因生长和繁殖效率不及其他品种亦渐散失种原,后来为改善肉质需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于1995
年再次自美国引种。 汉布夏(Hampshire) 品种特征 耳朵大小适中而薄,向上直立,耳缘毛柔软,两耳间隔广阔。白色肩带环绕肩部及前肢,皮肤平滑无皱纹。忌体躯白带极宽大、后脚飞节以上有白斑、 前脚黑色、白带内有斑点及头部除鼻端外有白斑;毛黑而亮,毛质良好。忌漩涡。每胎出生活头数6.9
~10.7
头,三周龄活头数与仔猪体重分别为6.5
~6.8
头与4.8
~5.8
公斤。 品种来源 汉布夏猪种为世界各猪种中较晚被培育成的公系品种,起源于英国汉布夏郡的英国品种,为黑猪有白色肩带,以大体型、繁殖佳、健壮、放牧性强与屠体良好而着名。在1893
年在耳兰卡(Erlanger
)以黑猪有白色肩带的外表特征,成立美国薄皮猪登录协会(The Thin Rind Record Association
)。该协会尔后经过1907
及1922
年之改称,最后在 1939
年简称为汉布夏猪登录(Hampshire Swine Registry
)迄今。本品种猪只于1956
年引进台湾地区,主要供作公系用,台湾地区因三品种杂交肉猪多以杜洛克品种的公猪来当终端公猪,汉布夏品种已不常出现在种猪拍卖会上。 桃园猪(Taoyuan) 品种特征 体型中等;从侧面看,其体躯呈长方形,皮肤灰白色,背毛黑少且粗,自颈部起至背部有刚毛,公猪尤为明显,背凹陷,腹大而下垂,尤其是母猪在怀孕后期时甚至于腹部拖地。四肢粗短强健,前肢直立,后肢飞节以下稍向前倾,卧系,蹄大坚实且分蹄明显。生长猪皮肤光亮可爱,但于三、四月龄起皮肤开始有明显皱襞,随年龄增长日趋明显,肩部有明显皱襞形如盾甲。头短而肥满,其颜面平广且皱襞明显; 耳大前垂;鼻镜黑色且鼻孔较大。尾根膨大下垂,内外扁平且有环状皱纹,形如鼓鞭,尾尖端有如鸡爪之角质,尾巴直而不卷,且常不停摆动。在外观上整体而言,我们可以黑色「猪八戒」来想像它。 出生活头数约为8
头,三周龄活头数与仔猪体重分别为7.1
~8.3
头与3.2
~3.7
公斤。 品种来源 桃园种原为龙潭陂种,或称为中坜种,1910
年起总称为桃园种,俗称台湾黑猪,在台湾养猪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来源传说不一,有谓为1877
年左右,居民前往广东嘉应州镇明县参拜祖庙时,携归繁殖者;有谓其为1887
年左右,输入之广东猪种选育繁殖而成。若依中国猪品种志对中国猪种之分类,桃园猪与太湖猪同属地方猪种之江海型猪,然于日治时代,因日本人曾引进盘克夏种猪来改良桃园猪之生长性能,导致桃园猪血统混杂。台湾省畜产试验所畜牧场于1974
年自北斗种畜场接收桃园种猪2
公21
母,隔年(1975)
又从桃园县购入 5
公 35
母进行繁殖,至1984
年再引入12
头小公猪,成为封闭式族群,并于1987
年正式成为国家级保种族群。 畜产种原纪录 纪录事项:种母猪最长寿之年龄为4492
日,而种公猪则为2815
日 提 供 者:颜念慈提供时间:2004.5.10
梅山猪(Meishan) 品种特征 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大软而下垂,耳尖与嘴角齐或超过。背凹,腹部下垂,皮肤厚且粗糙,毛色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四肢短粗,末端为白色,俗称四白脚;乳头以8
对者居多,三周龄活头数与仔猪体重分别为11
头与4.0
公斤。 品种来源 梅山猪原产中国大陆江苏省梅山县,并于1974
年起与同属太湖地区的二花脸、枫泾、嘉兴黑、横泾、米猪及沙乌头等猪种,统称太湖猪,以高繁殖力着称于世。梅山猪初产女猪产仔数与欧美品种猪相近,但经产母猪平均可产12
头以上的仔猪,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者之一。梅山猪不仅在多产性与繁殖效率上为世界公认,且经日本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梅山猪是现今保留最纯之原种性的中国猪,不像一般猪种已因杂交而原种性逐渐退化。因此,梅山猪广受全球重视且为改良猪种繁殖力之重要遗传基因资源。邻近的日本于 1986
年自中国江苏省引进梅山猪后,进行一系列性能调查和杂交试验。我国于1994
年 7
月自日本引进2
公3
母的梅山猪,饲养在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内。 畜产种原纪录 纪录事项:1.
长寿健康母猪 西元1995
年4
月29
日出生,为原始引进猪只之第一代后裔,迄今已届3,300
日龄,行动自如,堪称为台湾最长寿的梅山猪。 2.
畜试所保种族群中分娩18
头仔猪之种母猪有5
头,而以生于西元1995
年4
月25
日耳号0004–12
的母猪,其活仔数16
头为最多。 提 供 者:苏天明 提供时间:2004.5.10 品种来源 畜产试验所台东种畜繁殖场于1980
年自兰屿引进4
公16
母为兰屿猪种 原族群。1987
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将之列为国家保种族群,自此维持15
公45
母行逢机配种的种畜群,以保存遗传上的多样性。同时兰屿猪的小体型和封闭族群特性,有利于选拔为迷你型实验动物供医学研究用。畜产试验所乃针对此目标进行兰屿猪纯化选育的工作,采全同胞近亲配种的方式,进行一年一世代之近亲品系选育工作,期育成遗传表现稳定的小体型猪种,以应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之需。兰屿猪是我国特有的小型猪种,有着珍贵的遗传资源,保种计画有助于种原多样性的保存。经近亲选育的兰屿猪,体型小,遗传表现整齐,合乎试验动物标准。 畜产种原纪录纪录事项:1.
长寿健康母猪 生于西元1984
年7
月6
日至2003
年12
月19
日(19
岁半)
,堪称为台湾最长寿的兰屿猪。 2.
种母猪出生活头数最高为14
头 3.
最重公猪成熟体重为95
公斤提 供 者:陈文诚 提供时间:2004.5.10
品种来源 畜产试验所台东种畜繁殖场兰屿猪保种族群系一封闭的逢机配种族群, 因近亲繁殖而出现具白色斑的子代,为顾及保种族群的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白色斑致死遗传,于1993
年起把具白色斑仔猪隔离出来,以保持保种族群毛色全黑之猪种特征。经观察白色斑的表现型,为一隐性遗传,且繁殖与生长性能正常,未有致死遗传现象发生,进而朝向体型小且具独特毛色猪种选育进行。自隔离出的白色斑仔猪群中,选留白色斑出现部位最多的个体,作为基础族群种畜,进行近亲品系选育于 2003
年 6
月通过种原登记,登记代号为 Lanyu 100
,正式成为一个品系。经近亲选育的花斑猪,体型小,遗传表现整齐,合乎试验动物标准;具讨喜的花斑体色,亦可作为休闲观赏用 品种来源 兰屿猪与杜洛克猪为选育畜试迷彩猪之基础猪种。1989
年畜产试验所将兰屿猪与杜洛克猪进行杂交,从不同毛色表现的后裔中,进行具棕白条纹外观之毛色选育,经过6
个世代,方将此棕白条纹的性状固定下来。畜试迷彩猪已于2003
年6
月通过种原登记,登记代号为Lanyu 50
,正式成为一个品系。 畜试黑猪一号(TLRI Black No.1) 品种特征 畜试黑猪一号的血统由25%
桃园猪种及75%
杜洛克猪种所组成,体型特征为全身毛色黑色、垂耳、悬蹄、背直、卷尾、乳头数6
对以上、体型中等与杜洛克相似。 品种来源 畜试黑猪一号培育,在融合桃园猪的多产仔性能和杜洛克猪的产肉性能,提供业者「品种组成规格化」的黑毛色猪种,作为纯系繁殖或黑毛肉猪生产之母系。在1986
年7
月至1987
年6
月间,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的桃园猪保种族群,作为桃园猪原始种群;杜洛克女猪则选自当时的国家核心猪场南场生长性能检定合格者,杜洛克公猪精液选自核南场中,曾与配十头以上杜洛克母猪,且平均每胎分娩窝仔数平均9
头以上者,完成种原引进。从1988
年开始进行桃园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选育;1989
~1991
年间则将正反交女猪级进杜洛克公猪,使后裔含75%
的杜洛克猪血统及25%
的桃园猪血统;1991
~1995
年间,选留无遗传缺陷之级进一代黑色仔猪,完成黑毛色之固定工作,建立了黑色猪族群;自1995
年自交第三世代开始即不分世代进行繁殖选育,历经12
年之选育,终于在1999
年完成育成工作,并于2001
年3
月依畜牧法之规定,完成「畜试黑猪一号」新品种命名登记,并纳入种猪登录系统。 畜产种原纪录纪录事项:领有身分证的黑猪—
台湾第一 畜试黑猪一号是台湾地区第一通过国家登记,可申请种猪登录,品种组成规格化的黑毛猪种。提 供 者:苏天明提供时间:2004.5.10
李宋品系猪(Lee-Sung Strain Pig) 品种来源 李宋品系猪由兰屿猪及蓝瑞斯猪杂交配种选育而成,1975
年台湾大学宋永义教授与李登元教授进行李宋品系猪长期反向选拔,将李宋品系猪选育成实验动物。1983
年,李登元教授与宋永义教授两位教授于第五届东京家畜生产会议上,向全世界公开发表台湾李宋品系小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