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2
|
[針灸經絡] 經絡的三陰三陽稱謂及其臨床意義
這篇醫論真是好,內容涵蓋:
氣血多寡 五運六氣 同名經互取 臟腑功能、主治 短短幾句道出精華 前後連貫互通,可省掉自已長時間歸納整理
不才學針16年,幾處內經不好運用於針法之處,反在這篇文章裏,貫穿了解。 請慢慢細讀。
經絡的三陰三陽稱謂及其臨床意義 北京 王居易教授
經絡的稱謂指:肺手太陰之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胃足陽明之脈,脾足太陰之脈……,後世多稱: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二者所含內容完全相同,其中的手足,臟腑分佈配屬容易理解,其深一層的理論內容,擬另文探討。本文僅討論三陰三陽的稱謂與臨床意義。
1、三陰三陽稱謂的來源及其含義 《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願聞陰陽之三也何謂?歧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素問天元紀大論》“帝曰: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說明了三陰三陽亦來源於遠古的陰陽理論,它是先人對自然、人體諸多事物內在變化過程認識的深化。一陰分為太陰、少陰、厥陰;一陽分為太陽,少陽、陽明,不僅是一分為三,而且表述了事物發展過程中,陰陽消長、轉化的數量,性質的變化過程。 根據《內經》的記載,三陰三陽中陰氣、陽氣的消長和各自發展階段的功能特徵可用下式表示; 太陽(主開) 一 陽明(主闔) 一 少陽(主樞) (三陽) (二陽) (一陽) 太陰(主開) 一 少陰(主樞) 一 厥陰(主闔) (三陰) (二陰) (一陰) 由於三陰三陽理論較好地表述了陰陽兩個方面的對立,變異,轉化的運動發展過程,被廣泛地應用到天氣、地候、經脈、臟腑和對疾病的認識分析理論中。正如《內經》所云:“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數,地有經水,人有經脈……”(((素問離合真邪篇)))。仲景先師引六經以概百病,立辨證施治之祖訓。
2、六氣,六經,藏象的關系 《素問六節藏象論》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陰三陽外化為天之氣則為風寒、暑(熱)、濕、燥、火六氣;外化為人之經脈則為六經;外化為臟腑則為六臟(五臟加心包),六腑。這六氣,六經,藏象都在某些方面符合三陰三陽的運動變化規律,相互之間存在著相感、相通、相因的聯繫。
2. 1 六氣六經相感。六氣六經相感並不是泛指,而是有嚴格的對應關係和聯繫規律的。正如《素 問天元紀大論》所說:“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 少陽之上,火氣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就是說,厥陰經承受風 氣的作用,並使人體與之相適應;少陰經承受熱(暑)氣的作用,並使人體與之相適應……。如 果六氣太過或不及,超過了六經的調節與平衡能力,人體不能適應,就要發生疾病,輕則經脈 病,重則累及相應的臟腑發病。由此可知,六經必須時時與六氣相應,使人體與自然界保持協 調統一。
2. 2 六經、藏象(六臟六腑)相連。根據臟腑功能,六臟六腑乃至四肢百骸分別與六經相連,這 種聯繫除了經絡的直接連屬、分佈外,更多地體現在功能聯繫上。古典醫籍把六經與臟腑分別 配屬於陰陽,手足兩兩相應的關係,即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 手太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足 少陽→膽,足厥陰→肝。
2. 3 六經外接六氣,內調臟腑,對人體發揮著“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六經承受 六氣的作用已如前述,人為一小天地,自身也會產生種種異常之氣,亦依仗六經的調節、化解。 六經通過與其相連臟腑的協同作用,共同承擔各種生理病理活動。現結合臟腑功能分述如下:
(1)太陰經主濕,通過與脾、肺相連,一下一上分別主宰人體的水濕運行和水液的代謝。濕 氣太過則腫滿傷脾;不及則液枯致燥傷肺。 (2)少陰經主熱(君火),通過與腎、心相連,一下一上分別主宰人體的元氣和心陽的溫化、鼓 動之職。太過則心火過旺;不及則水泛傷,腎。 (3)厥陰經主風,通過與肝、心包相連,一下一上分別主宰陰血的儲存和流動。太過則風木 妄動傷肝;不及則凝牆失暢。 (4)太陽經主寒,通過與膀胱,小腸相連,分別主宰人體的腠理開閉,營血運營。太過則鬼 門、淨府失常;不及則營血煦濡不足。 (5)陽明經主燥,通過與胃、大腸相連,共同主宰水穀的腐化與傳導。太過則消穀善饑,不 及則穀道塞滯不通。 (6)少陽經主火(相火),通過與膽、三焦相連,分別主宰人體的中正潔淨與氣機樞轉。太過則 相火逆上;不及則疏泄不利。
值得指出的是,人們較多地強調了六經與臟腑的有形聯結,忽視了六經、臟腑的氣化內容, 實際上六經、六氣、臟腑正是依靠了三陰三陽的氣化、傳變,才能體現出六經的“決死生、處百 病、調虛實”的生理、病理作用。六經對六氣、臟腑起橋樑、通道、媒介的作用,是古人在長期醫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涵蘊著深刻的科學內容和實用價值。
3、六經的開、闔、樞理論及其臨床意義 六經稱謂來源於三陰三陽,但三陰與三陽之中尚有開、闔、樞的不同。《素問。陰陽離合論》 云:“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指太陽主陽氣發於外,為三陽之表;陽明主陽氣畜於 內,為三陽之裏;少陽主陽氣在半表半裏,可出可入,如樞機。又云:“太陰主開,厥陰主闔, 少陰主樞”是指太陰主開,居陰分之表,厥陰主闔,居陰分之裏,少陰主樞,居陰分之中。 六經的開、闔,樞理論揭示了在有形的經絡、臟腑之中,還存在著無形的營衛、氣血的氣化 過程,這樣才構成了“陰陽雩重 雩重,積傳為一周,氣裏形表,而為相成也”(((素問陰陽離合 論》)。
下面根據六經的開、闔、樞理論,結合筆者的臨床經驗,分別討論各經的功能和臨床意義: 3. 1 太陰經(含手太陰肺,足太陰脾)為陰分之表,專主在裏之出,有利水化濕,行氣調氣的功 能。 太陰經對外接納濕氣的影響,對內控制水濕的代謝。這一過程的完成不僅需要脾氣運化,還 要靠肺氣的調節。因此凡見諸濕腫滿、氣機失暢,調之太陰皆可取效。例如,臨床上遇到喘咳胸 滿,足附腫脹的病症,本人選用手足太陰的尺澤、陰陵泉,以行氣化濕,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2 少陰經(含手少陰心,足少陰腎)為陰分之中,專主陰分之出入,轉樞,有瀉火清心,疏通 陰絡的功能。 少陰經對外承接熱氣的影響,對內透發絡脈癖阻。因此凡見熱邪內閉、瘡癤火毒或心絡腦絡 鬱滯,可調手足少陰經。臨床上筆者常用通里、照海治療少陰絡脈鬱滯的失語症。
3. 3 厥陰經(含手厥陰心包,足厥陰肝)為陰分之裏,專主在裏之入,有育陰安神,養血調經的 功能。 厥陰經對外承受風氣的作用,對內有疏風、熄風的功能。凡見風邪客絡、風動傷陰諸證,可 選厥陰經治療。臨床上,本人常用內關、蠡溝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用大陵、行間治療陰血鬱滯的 失眠症,常能獲效。
3. 4 太陽經(含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為三陽之表,專主宣發、行陽,有溫陽解表,升陽散 寒的功能。 太陽經對外抵禦寒邪入客,對內行陽化氣。凡見寒邪襲表,陽微氣化失常的病證,皆可取太 陽經治之,臨床上,本人常用京骨、束骨治療項背強痛,回顧不能,包括一部分頸椎病患者,亦 可取效。
3. 5 陽明經(含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為三陽之裏,專主在裏之陽,有腐化水穀、傳導糟粕, 維養胃氣,溫煦肌膚的功能。 陽明經對外承受燥氣的影響,對內調節燥與濕的平衡,凡見腐化失常,傳導失度,肌膚枯萎 皆可取之陽明經。臨床上常用手三里、足三里治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等頑症,常能獲效。
3. 6 少陽經(含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為陽分之半表半裏,專主筋骨,募原之間,有清泄、疏 解的作用。 少陽經對外承接火氣的影響,對內平復肝膽相火之升越,調理少陽之鬱結。凡見火熱之邪上 逆,少陽失於疏泄之頭痛,目眩,胸脅脹滿,便秘等諸種鬱結之證,均可取少陽經治療。臨床上 筆者常用外關、足臨泣清泄少陽風熱,用支溝、陽陵泉疏解少陽鬱症,每每奏效。
根據經絡稱謂及其開、闔、樞的內容,探入領會經絡氣化理論,用之指導臨床,可以明顯的 提高臨床療效,本文不能盡述,唯善讀者可舉一反三,所用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