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4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ery520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道] 華嚴經的中心思想
《華嚴經》兩大主流,一是「佛境界」,一是《成佛之道》。

《佛境界》到底是什麼?「佛陀的境界」大家可能沒有辦法體會,因為我們沒有那個經驗。其實佛陀的境界和我們的境界同樣都在這個世間,但是心境及方法和我們的心境方法不同。

舉例來說,「慈悲喜捨」對一個人來講,一定有「親疏遠近」的關係,人的生命觀就像果實,我稱它為「生命果」,在樹上有很多的生命果,若站在「生命果」的立場,訓練人的總體觀,絕對是沒有辦法的。

現在我們用「緣想」來假設,「我這個果實」必然是長在樹的枝葉上,枝葉上除了我這個果實之外,還有其他的果實與我共存,另外別的枝葉也長著其他的果實。

現在我要犧牲自己,不吸收樹的養份,把養份分享給其他的果實,但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再怎麼分享,頂多就是與我同枝的果實受益,別枝的果實可能無關,更別談另外其他邊的枝果了。所以我們再怎麼犧牲奉獻,利益大概就在附近,但有一些芬芳會影響別人,例如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對印度人幫助很大,對我們卻沒有什麼助益,可是她的芬芳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這就是「生命果的人生觀」。

佛、菩薩,行菩薩道的人生觀就不是這樣了,他們不在枝葉花果上面,而是在樹幹,我稱之為「生命樹的人生觀」。

根和幹只負責吸收養份,把所得到的營養統統分給枝葉花果,學佛的人生觀就是要從「生命果的人生觀」轉變成「生命樹的人生觀」,只有這種「生命樹的生命觀」才有可能大慈大悲。因為,在生命果的立場,只能饒益部份的人而已,要把我們的生命轉變成整體的生命樹,認真的吸收養份,然後認真的發散出去,這種絕對平等慈悲,就是菩薩行。

菩薩的生命是隨著枝葉花果成長及凋零,如其生長的因緣,生生不息,完全不執著,更不會祈求眾生的感恩與報答。

因此,菩薩不會把眾生佔為己有,這是菩薩最偉大的地方,但是站在枝葉花果上面,絕對看不到菩薩在那裡。我們要重新認識這個生命,這也就是「佛境界」。

古代的語言表達和我們不一樣,但是「佛境界」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佛陀絕對是存在,不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問題,就像上述的樹一樣,過去、現在、未來都存在著。

去年的花和果實是相,是過去;今年的花和果實,是現在;明年是未來,這些都是一種相,樹繼續吸收養份,散播養份的部份,我們都看不到,這就是永恆,樹木的存在是永恆的,花果則是隨著因緣而來,這一世的因緣就像今年的果實一樣,明年則下輩子再講。站在樹木的立場,去年、今年、未來都一樣,是一體並沒分開。菩薩行就是如此,如何培養這種觀念?佛法講到這裡,是很莊嚴的。

你是每年都在更換的果實?或十方三世永不更換的生命?我們可以這樣講,果實的部份是「化身」,樹木的本身是「法身」,法身永遠存在,流轉六道名「眾生」。

於法身的立場來講,到那一道都是其生命的一部份,所以一切平等平等,這是站在生命樹的立場,才能看得到。

站在生命果的立場,因為有各種生長的因緣組合,組合不當是「業力」,組合恰當是「福報」。從生命樹和生命果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觀,慢慢的轉化自己,讓自己的心量無限的拓展就是「佛境界」。

所謂「成佛之道」就是菩薩行、菩薩道。大乘佛法講的成佛之道是六波羅密、慈悲喜捨、四攝法,在這裡要跟各位談的是菩薩行的精神。

華嚴所講的菩薩行,是基於空性的立場來發動菩薩行的,假如沒有諸法空性,般若性空的基礎,那都是世間法而非真正的菩薩行,這是華嚴思想對菩薩行的要求。

站在佛乘的立場,證得空性在行法上其實很簡單。一佛乘祂教我們直接取得佛國,不困難並且講得很清楚。很多場合中,我們常會碰到下列的情形:「請問師父,念佛怎麼老是打妄想?」「不會啦!你念到一心不亂,就不會打妄想」「要如何一心不亂?」「不打妄想就會一心不亂了」,這是沒針對目標下手。

在這裡華嚴告訴我們,若以一心不亂為目標,就不會打妄想,要不打妄想,就透過方法來訓練,不打妄想自然就一心不亂,這個處理方式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講清楚的,華嚴在表達生命境界時非常豐富,也就是要學華嚴,必須要有豐富的人生歷練,必須承擔並加以轉換,不能一直抱怨。

人生歷練越多的人想要證得空性,比人生歷練少的人要難,因為知識越多,必須突破的障礙關卡就越多,越突破,智慧就越增加。所以,行者行在阻礙我們內心障礙的難點,障礙一出現,馬上有高警覺力「這裡就是要我修行的點」。

我們對法要肯定,道行基礎夠,必能扭轉境界,知其所以然之後,跨越並加以超越,障礙很快就能穿越而過。

站在基本行法的立場,為什麼要這樣行?如何行?基本方法要弄清楚,剛開始遇有不能適應的狀況是正常的,任何環境都一樣,這是心性的調理過程,明白之後,就能很快進入般若空性的境界。

要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念佛、拜佛、持咒、誦經都是一種媒介,用「心」的方法才重要,至於要如何用心,每個人不同,所以才叫「心靈方程式」,每個人的心靈方式不一樣。

可以觀摩但不可模仿或抄襲。至於要如何建立,一定要自己去執行,所謂「個人修行個人了,個人吃飯個人飽」,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20 03: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38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