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2006-7-1

圖:不少小學生都會在上學期間購買食物(資料圖片)
小朋友最愛吃零食,學校的小食部亦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地方。但衛生署的調查顯示,在學校小食部出售的食物中,九成都是不健康食物。該署昨日在全港小學發出小食營養指引,建議學童應依仗「三低一高」的原則,即進食低脂、低糖、低鹽和高纖的健康食物。
現時越來越多肥胖的小學生,他們的比率由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十六點四,上升至二○○四年至二○○五年的百分之十八點七。
肥胖學童比率上升
衛生署最近訪問了四十四間小學的逾九千名學生和九千名家長,結果顯示學校小食部或食物售賣機出售的食品中,只有約一成是健康食品,九成都是不健康的食品,而選擇進食健康零食的學生,約有四成。
該署向全港小學發出小食營養指引,建議學童進食低脂、低糖、低鹽和高纖的健康食物,如梳打餅、麥包、新鮮生果、提子乾和低脂奶品類等取代傳統零食。署方又將各種零食分類,腸仔、魚蛋和紫菜等食物屬中等級別,每星期可進食一至兩次;薯片、糖果和汽水則屬高危級別,應盡量少食。
但假如小學不再售賣薯片汽水,有小學生表示會感到不開心。「因為我喜歡的零食沒有了。」有學生卻表示可以改善飲食習慣:「開始買健康食物時,我經常在小食部買新鮮水果吃,所以現在漸漸喜歡吃水果。」
衛生署助理署長程卓端認為,現時小學生進食小食的習慣並不理想,本港學童肥胖問題有上升趨勢,有迫切性在校內推行健康飲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你都沒有健康食物讓人選擇,(小朋友)就選擇不健康的,於是你售賣的時候,就說他要選擇不健康的,我就繼續提供不健康的。」她建議學校和小食部溝通,引入健康零食,培養學生正確飲食習慣。
衛生署亦編制了有關小學健康小食的營養指引,供家長、學校食物部營運商及學校行政人員使用,協助他們提供健康小食,以預防學童患上肥胖、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等與飲食有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