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2006-7-1

图:不少小学生都会在上学期间购买食物(资料图片)
小朋友最爱吃零食,学校的小食部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但卫生署的调查显示,在学校小食部出售的食物中,九成都是不健康食物。该署昨日在全港小学发出小食营养指引,建议学童应依仗「三低一高」的原则,即进食低脂、低糖、低盐和高纤的健康食物。
现时越来越多肥胖的小学生,他们的比率由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十六点四,上升至二○○四年至二○○五年的百分之十八点七。
肥胖学童比率上升
卫生署最近访问了四十四间小学的逾九千名学生和九千名家长,结果显示学校小食部或食物售卖机出售的食品中,只有约一成是健康食品,九成都是不健康的食品,而选择进食健康零食的学生,约有四成。
该署向全港小学发出小食营养指引,建议学童进食低脂、低糖、低盐和高纤的健康食物,如梳打饼、麦包、新鲜生果、提子干和低脂奶品类等取代传统零食。署方又将各种零食分类,肠仔、鱼蛋和紫菜等食物属中等级别,每星期可进食一至两次;薯片、糖果和汽水则属高危级别,应尽量少食。
但假如小学不再售卖薯片汽水,有小学生表示会感到不开心。「因为我喜欢的零食没有了。」有学生却表示可以改善饮食习惯:「开始买健康食物时,我经常在小食部买新鲜水果吃,所以现在渐渐喜欢吃水果。」
卫生署助理署长程卓端认为,现时小学生进食小食的习惯并不理想,本港学童肥胖问题有上升趋势,有迫切性在校内推行健康饮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然你都没有健康食物让人选择,(小朋友)就选择不健康的,于是你售卖的时候,就说他要选择不健康的,我就继续提供不健康的。」她建议学校和小食部沟通,引入健康零食,培养学生正确饮食习惯。
卫生署亦编制了有关小学健康小食的营养指引,供家长、学校食物部营运商及学校行政人员使用,协助他们提供健康小食,以预防学童患上肥胖、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