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39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
推文 x 鲜花 x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Audio & Video] 什么是数位电视(Digital TV)? 什么(高画质电视)HDTV?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 Posted:2005-03-03 13:02 |
御茶园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29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嗯!目前台湾是采用欧规的DVB系统:我再补充一些HDTV的优点

HDTV是采用1080条有效扫描线,比起目前现有广播电视系统还高出2倍(NTSC系统为480条,PAL和SECAM系统为576条),也因此画面更为清晰、鲜明。以人类的视觉角度而言,16:9的宽萤幕尺寸扩大了人类的观赏视野,让观赏者如同置身于影像画面中。

*1080i HDTV标准是现有的主流规格。

高画质电视的历史

HDTV的研究最早始于1960年日本的NHK Science and Technic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NHK STRL)。为加强画面的真实性,此研究起初着重于观赏角度与aspect ratio的研究,逐渐发展至萤幕尺寸、扫描线数、以及观赏者与萤幕应保持的标准距离等研究范畴。NHK STRL于1984年设立了MUSE系统,其乃依据此研究基础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比式HDTV系统。除此之外,NHK STRL亦建议以“Hi-Vision”作为HDTV的通称。

迈向HDTV制播标准的统一之路

传统的电视广播系统,包含北美洲以及日本的所采用的NTSC,英国、德国、以及中国所采用的PAL,还有法国、东欧和俄国所采用的SECAM。这其中的差异性是在于扫描线数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画面解析度。也因此,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在制作内容时,需以当地的标准为主要的拍摄格式,而为了让所摄制的内容可以在不同国家播映,不同扫瞄格式间的转换因此变得必要。

基于上述这种多规格并行的不良经验,日本担心当高画质电视成为市场主流时,同样的情形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当时的Comité 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Radiophonique (CCIR),也就是现在的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 (ITU-R)应该为HDTV内容的制播,订定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规格。

虽然专业级广播设备的HDTV格式标准已经于1990年建立,对于像是扫描线数数量的这个主要争议点,依旧未达成共识,而经过3种不同版本的研究讨论之后,终于在2000年时推出第4个版本之后得到统一。

目前HDTV的主要广播格式包含了ISDB、DVB、ATSC,此三种格式皆采用电视台制播标准所订定的扫描线数,这些将会在后面做更清楚的说明。因此,我们可以说HDTV制播标准的通过提供了HDTV的基础。

数位广播与HDTV的发展与整合

1982年日本的NHK STRL开始着手规划,发展广播设备的数位化概念,而此概念是透过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Broadcasting(ISDB)结合了电影、声音、文字,和照片转换成数位广播讯号。在1980年后期,有关数位化的广播资料压缩或错误校正等基本的技术已臻成熟。今日,广播技术更发展到全方面的数位化,包含卫星广播、地面广播、以及有线电视广播服务。

HDTV技术也是全部采用数位化方式,其目前主要的HDTV广播系统,包含日本所成立的ISDB格式、欧洲的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格式、以及美国的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ATSC)格式。即使是地面数位广播服务,包含日本已经有12个国家开始实施,可以预见数位化HDTV的建立已经快速蔓延全球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03 13:4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92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