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小品] 转贴《彩虹的声音》
二十世纪快过去了,但是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却仍然被绝大多数的爱乐者所冷落。很少人期待在音乐会上遇到二十世纪作曲家的曲目,被灌成唱片的也少之又少,更不用提进入「畅销排行榜」的可能了。然而有一个作品,却在首演时吸聚了五千名听众,并且不可思议地让作曲家在多年后觉得是其一生中听者最全神贯注、心领意会的一次音乐会。
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1982)的《世界末日四重奏》是在集中营里写成的。一九四Ο年,加入法军作战的梅湘被德军俘虏,囚于德、波边境古力兹城(Gorlitz)的战俘营。饥寒劳苦的肉体生活逼使他藉由作曲求取精神上的慰藉,他写出了史无前例、奇异组合的四重奏,因为同营的难友中另有一位小提琴家、一位大提琴家、一位竖笛家。一九四一年一月,一个苦寒的夜晚,在五千名来自法国、比利时、波兰以及其他国家的战俘前面,由梅湘自己担任钢琴部分的演奏,首演了这首充满象征意味的作品。
这是一首描述不受时间威胁的永恒之境,闪现渴望、灵视与幸福光彩的作品。梅湘音乐的重要特质在此俱可发现︰复杂精致的节奏、独创的调式、充满色彩的和声、鸟叫,以及对宇宙万物的爱。梅湘是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我们并不需要有跟他一样的宗教信仰才能分享他创造出来的神妙。在《世界末日四重奏》乐谱的开头梅湘引了《圣经》〈约翰启示录〉里的话阐明题旨︰「我看见一位力大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如是踏海踏地,向天举起右手,指着永恒的祂起誓说︰不再有时间了;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上帝的奥秘就完成了。」但梅湘着重的并不是末日的巨变、恐怖,而是寂静的崇敬以及美妙、平和的心景;他所欲表达的是困顿的人类对于更高层次生存境界的想望,人性中神性部分对兽性部分的呼喊。如是我们听到鸟儿们在深渊歌唱(第三乐章)——独奏竖笛模仿鸟鸣,在悲伤与倦怠的时间深渊吟咏我们对光、对星、对彩虹、对喜悦的渴望;如是我们听到大提琴与小提琴,或者合奏(第二乐章),或者独奏(第五、第八乐章)的神圣的咏唱——甜美、长大、不知所终,在乐曲的最后以近乎超越时间的徐缓向最高音域的主音飞升。
梅湘经常表示自己在写作或聆听音乐时可以看到色彩。在《世界末日四重奏》的注释里他把第二乐章钢琴「柔美橙蓝色的和弦瀑布」比做是「虹的水滴」,而在梦中(第七乐章)他「听到并且看到井然有序的和弦与旋律,熟悉的颜色与形状」,接着他「坠入幻境,恍惚地感受到一种狂喜的旋转,一种晕眩的超人的音与色的浸透。这些火剑,这些流动的橙蓝色的熔岩,这些突然的星︰它们是群集的虹!」这种声音与色彩的对应关系也许纯属主观,不值得过分强调,但梅湘的确像画家调合颜色般创作音乐,并且深谙制造新音色之道。浦朗克(Poulenc)曾经拿他跟以色彩和宗教题材知名的画家鲁奥(Rouault)相比。梅湘音乐中「彩虹般」的音色正是他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梅湘是复杂、神秘、深刻的,也是单纯、抒情、容易的。任何人只要坐下来听他的音乐就可以感受到一种舌沾糖浆、目接虹彩的喜悦。二十世纪的音乐如果还叫后世的人心动的话,有一道彩虹的名字一定叫梅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