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0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mallfou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新手駕駛定期檢查、機件操作參考
基本操作~~~座椅調整
  控制方式有手控,及電腦記憶兩種。


  調整座椅前後,以腳踏踏板舒適為原則,雙腿不可打直。

  手控多位於駕駛座正下方,單手環抱方向盤,另一手橫向或向上拉動拉柄。
部份新車則放在座椅與車門之間,向座椅方向壓按。

  手排車~左腳踏離合器踏板到底,腿微微彎曲,鬆開拉柄,身體向後靠,固定座椅位置。

  自排車~右腳放置於煞車踏板下方,再做調整,以避免煞車失靈或踩空,因而發生危險。



  調整椅背俯仰,以視野良好為原則,切忌距離方向盤過近。

手控多位於駕駛座靠車門的邊上,拉拉柄向上,上身前傾,椅背會向前靠,然後上身向後,取舒適的位置,鬆開拉柄,用力向後靠,將俯仰位置固定。

  電腦記憶裝置,請參考車主手冊,調整原則同手動,設定完成要記憶下來。

  座椅調整不良,沒有到固定位置,不僅身體不舒服,常常引起操作上的危險,應該小心處理,一上車就調整合適,行車途中不要動座椅。
如果要調整,請利用停車空檔為之。









---

基本操作~~~安全帶

  通常所見的安全帶,有前座常用的三點式,後座常用的兩點式,美規汽車更是一上車就自動綁起來。

  不管那一種方式,安全帶的設計,是依成人骨骼而設計的,綁緊骨骼才有作用,鬆垮垮的安全帶,甚至會造成殺傷力。下面以駕駛座三點式為例說明:

  取安全帶,
  右手抓住環扣,向上向右前方推出,
  即~向中央後視鏡位置推,
  扣好環扣以後,形成腰帶及肩帶兩段,
  抓住肩帶靠右腰部分,向右上方提起,
  束緊腰帶於骨盆,鬆手即可,
  肩帶原則上以胸前能容納拳頭通過即可。

  有些形式的安全帶,要調整鬆緊。
  因為,安全帶繫的是骨頭,不是肚子,不是脖子,更不可兩人共用。
座椅調整不良,也會降低安全帶保護的功用,正確的坐姿應該保持座椅府仰與垂直方向在15度內。

  安全帶繫在身上的部分,不可轉折,不可扭曲變形,當然也不可以斷裂。
該淘汰換新,就馬上去做,不要小錢不花,花大錢。
當然的,經過車禍後,也請檢查安全帶是否應換新。

  由以上說明,可以知道小朋友,不適合坐前座,用後座兩點式的安全帶,是唯一的方法。嬰兒則有嬰兒安全座椅,使用時,應該照製造商的說明書使用,並繫好安全帶,有安全氣囊的車種,嬰兒座椅應放後座。






---

基本操作~~~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是配合安全帶的裝置,有這種裝備的駕駛人,一上車就要繫好安全帶,避免慢速時,安全氣囊爆開,會造成頸部骨折。

  前方氣囊~當汽車發生正面撞擊時,觸動感應器,啟動衝氣動作,不論車速快慢,撞擊力大小,一但開始衝氣動作,瞬間氣囊爆開,達到保護駕駛人的作用,但是您沒辦法停止,也沒辦法逆向操作,百分之一秒,您就被卡在氣囊中。

  側方輔助氣囊~同上,防側面撞擊。

  安全帶輔助氣囊~撞擊時,束緊安全帶於安全帶回收器。

  氣囊爆發時,有聲響及煙霧,請勿吸入,爆發後會自動消氣。
  氣囊以使用一次為限,用過就必需更換。

  平時保養,應依照車主手冊,注意安全氣囊警示燈的檢查。

  順便一提,頭枕是必要裝備,撞擊時保護駕駛人頸椎,應該固定於後腦勺正中,即頭枕中央對正耳朵。




---

基本操作~~~方向盤

  汽車轉向的原理~方向盤控制方向機,方向機控制連桿,帶動前輪轉向,形成車身與前輪的角度差,車身追隨前輪轉向,當回正方向盤時,角度差沒了。車子又回覆直行。

  汽車與摩托車不同,就在於轉向方式是間接轉向,方向盤轉90度,車身不會轉90度,甚至只轉一點點。

  通常小車方向盤轉到底,左右各一圈半,也有一又四分之三圈的,或是兩圈的,我們駕駛人開車,要先了解方向盤的極限。

  建議初學者:兩手握方向盤9點/3點位置,便於確定一次轉半圈,可向上移不可向下移。更要熟悉快速由最左轉到最右,由最右轉到最左,轉方向盤不夠快,上路非常危險。

  虎口勿緊貼方向盤,四指與拇指分開,拇指扣住方向盤,手掌施壓控制,手指虛握。

  轉向時,視線先看清道路,出口向那邊就向那邊轉,出口在左,用右手向左轉,出口在右,用左手向右轉。逐次修正轉向,不要淬轉或轉向過大,轉少一點再修正。
保持車輛在路中行駛,兩手在方向盤上方移動,有一手到下方,6點前鬆手,保持至少一手掌握方向盤,另一手隨時可換到最佳位置,控制更大轉向為原則。

  方向盤如非必要,如停車位過小,切勿轉死,這是機械常識,小型車多半沒有保護裝置,當方向盤轉死,沒有適當減壓裝置,容易造成油壓高壓管破裂。
  方向盤正上方~12點鐘~為上死點,正下方~6點鐘~為下死點,意思是說在這兩點,最難出力,應該避免握這兩點。一般駕駛正確習慣,應該雙手握2點多,和快10點位置。
至於單手或反手握,等各位能熟悉控制方向要領以後再說吧。

  有些車可以調整方向盤的角度,甚至高低,在方向盤柱接近方向盤下方,有一個稍大的扳手,打開即可調整,調整完記得關好。原則是隨時看的清楚儀表板。

  轉向要平順,不可忽快忽慢,配合車速。
  任何時間,不要將手穿過方向盤。






---

基本操作~~~離合器

  快踩慢放,用左腳前端腳板控制,每次踩就一腳踩到底,低速時,要配合自由行程,直接放掉自由行程,再慢放,而且越放越慢。三檔或以上高速檔,可以直接放空離合器踏板。不用離合器時,腳放地板上,不要碰踏板。
在射擊時,有所謂有依托如臥姿,有無依托如立姿,顯然有依托是輕鬆多多,控制離合器也一樣,在放自由行程時,腳部抬高,而後腳根著地,腳部可得較好的靈敏度。

  離合器作用原理:引擎一直在轉動,配合車輛起步,我們需要引擎轉比較快,車輪轉比較慢,因此我們用一個較大齒數的齒輪,去承接引擎的動力。
  當車速增加,我們想換一個齒輪,齒數比較少,讓輪胎轉動速度加快,這就是一檔起步,準備換二檔。
  但是如何讓引擎動力傳輸中斷呢?我們用離合器達成這個目的。

  當踏下離合器踏板時,離合器壓板鬆開,讓離合器來令片也鬆開,引擎的動力就被切斷,相同道理,當車速減慢,快要停車時,也要踏離合器踏板,切斷引擎動力傳輸,否則引擎會被停住的輪胎,拖到熄火。

  離合器壓板不能張開一點點,必須要多張開一點,離合器來令片才能完全分離,因此造成離合器踏板,存在一個無作用的距離,我們稱之為離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因此,這個固定無作用的自由行程,每輛車都不同,但是一台車,只有一個固定的自由行程,不管是幾檔換幾檔,自由行程都一樣,我們上手排車,最重要的就是抓他的自由行程,要很快記住它的位置。

  自由行程前,放踏板快,一次到定位;自由行程後,放踏板慢;配合油門車速,以平穩行車為原則。

  下坡,過平交道,路面崎嶇不可踏離合器踏板,路考扣分很重的,實際上路亂踏離合器,後果更嚴重。

  路考直線穩定換檔項目,換三檔後要放踏板。
  關於離合器應注意的事,我們還會不斷提到,請參考道路駕駛,以及公佈欄。






---

基本操作~~~油門

  慢踩快放,用右腳前端腳指,或腳板控制,要輕踩油門時,用腳指向下抓的力量控制,靈敏度可以很高,要重踩油門時,直接腳板踏下。

  通常油門操作,可以聽引擎聲音,配合排檔&離合器操作,不要猛踩踏板,尤其是停車時,引擎空轉,很容易上到五,六千轉,非常傷引擎。
  轉分表是另外一個工具,通常小車停止時,轉分表不會超過一千轉,有沒有開冷氣,差別不會大於兩百轉,而高速行駛到時速一百公里,轉分表應該不到三千轉。

  油門踏板比較大,用腳掌控制易打滑,靈敏度降低,隨時要踩煞車也不方便。
因此,只要腳的前端靠上去,就可以了,不必整個腳底放上油門。

  換檔前放空油門,方便排檔;下坡時放空油門,利用引擎煞車。油門的運用,車行平順為主,不只為省油,更為了安全。






---

基本操作~~~腳煞車

  慢踩快放,用右腳前端腳板控制,而且只用右腳控制煞車,自排車主特別注意,不要一腳油門,一腳煞車,因為腳踏煞車必定造成煞車裝置動作,等於是邊加油,邊煞車,白作功罷了,又萬一踏錯了,很慘的。不用煞車時,腳放地板上,或靠在油門上,不要碰煞車踏板。


  煞車原理:煞車踏板踏下時,煞車油被推向各輪的煞車分泵,油壓裝置利用巴斯克原理,將踏板的力量傳給煞車油,煞車油壓迫煞車蹄、或煞車卡鉗,產生摯動輪胎的力量,使輪胎停止滾動,經由輪胎與地面的磨擦力,進而停下車來。

  因此,最好的煞車方式,減速停車先輕後重,踩兩下,一來增加煞車分泵的油壓,縮短煞車距離,更可以避免煞車失靈時,避險的反應時間。

  動力輔助煞車,現在大部份車子,都有此設備,引擎起動才有動力輔助功能,沒有動力,就沒有輔助煞車,只有腳踏板的動力。

  當車輛故障,引擎失去動力,會造成煞車距離變長,應特別注意安全距離。
寧可加大估計的煞車距離。

  高速行車不可踩死煞車,因為煞車踩死的結果,使前輪失去轉向的功能,車子會沿最後的車行方向,直線前進。
  在沙地,積水,或結冰路面,這種情況非常明顯,很容易翻車。

  地毯/空罐及硬物,遠離踏板,保持駕駛座地面的清潔,是駕駛人的責任,勿穿拖鞋,高根鞋或光腳開車,以免打滑卡到,最好車上備有薄底的鞋子,腳底的靈敏度,很重要的。






---

基本操作~~~手煞車

  拉手煞車:直接提起拉柄到頂約6-9響,勿壓按鈕,確定車子靜止,鬆腳煞車,儀表板上煞車警示燈亮。

  放手煞車:先踩腳煞車,拉拉柄向上,壓按鈕,壓放拉柄到底,儀表板上煞車警示燈熄滅。

  手煞車通常是另外一組獨立的煞車系統,常用機械式的裝置,力量比較小,停車時使用,或是腳煞車失靈時替代用,但此時相對煞停距離長很多。






---

基本操作~~~方向燈

  控制方法因車而異,但原則相同:通常位於方向盤左下方,有一支燈光控制桿,上右下左,跟方向盤的轉向是一致的,儀表板上對應有一組燈號會閃爍,控制桿末端,通常連接大小燈的開關。

  轉向,變換車道前,先打方向燈,明確的行為語言,讓路上其他用路人,清楚知道你的動向。

  如果儀表板上閃光停止閃爍,或快速閃爍,可能是方向燈壞掉。

  一般轉向後,控制桿會自動跳回,方向燈停止閃爍;如果轉向太小,不會自動跳回,要用手動撥回。






---

基本操作~~~排檔 手排車

  手排車的檔位,用H型概念解釋,通常一檔在左上,依序左下,右上,右下,分別為2~4檔。倒檔在H型右邊下方,若是有五檔的車,五檔在倒檔上方。

  H型解釋了各檔的位置,獨缺空檔,那麼空檔在哪裡呢?空檔在H型中央橫線上,稍微偏右,所以排動檔位時,沒有任何一檔是走直線的。

每個檔位都要轉向,永遠有空檔。

  進一檔:由空檔向左,向上。
  進二檔:先由一檔向下撥,回到空檔,
      由空檔向左,向下。
  進三檔:先由二檔向上撥,回到空檔,
      由空檔微微向右,向上。
  進四檔:先由三檔向下撥,回到空檔,
      由空檔微微向右,向下。

  加速依檔位順序增加1=>2=>3=>4。要牢記檔位順序。減速依預判車速,排入適當檔位。意思是說,加速時,要一檔一檔按順序增加檔位,減速則可以任意變換,到適當檔位。

  進五檔:先由四檔向上撥,回到空檔,
      由空檔向右方,平推到底,然後向上,
      注意不可誤入下方的倒檔,高速時是後翻車的。

  車輛完全停住,靜止不動,才可以入倒檔。否則齒輪會受損傷,更嚴重的會翻車。

  進倒檔:由空檔向右方,平推到底,然後向下。

換檔的基本動作~
  打檔前,放空油門,離合器踩到底;
  排出檔位到空檔,由空檔排入檔;
  放掉離合器自由行程,腳根著地,
  輕踩油門,慢慢放離合器,同時加油門。

  習慣上走坡道,上坡用幾檔,下坡就用幾檔;過彎道,路況差,涉水,上下坡,過平交道等,通常不能換檔,手握排檔桿,防止跳檔的狀況。

雪地駕駛






---

基本操作~~~排檔 自排車

  自排車利用自動變速箱的油壓裝置,當引擎扭力變化時,自動配給適當的齒輪,完成不同齒輪比的變換需要。因此,自排車並非沒有檔位,而是換檔的動作,由機械代替人工罷了。

  我們開自排車,應當手中無檔,心中還是要有檔位的觀念。
檔位變換可以由幾個現象觀察到:引擎聲音變化;轉分表跳動;車速變化。

  P檔:停車時使用,排檔鎖住,車輪不會動。
  R檔:倒車檔。
  N檔:空檔。
  D檔:前進檔。一般小車最多可到五個前進檔。

  2檔:加力檔,限制使用1檔或2檔。長坡道用。
  1檔:加力檔,限用1檔,陡坡用。

  自排車檔位,排列如上,操作非常方便,許多人也就忽略掉,許多應該注意的事。

  P檔&N檔,只有這兩個檔,才可以發動引擎。

  起步時,P檔至D檔,會經過R檔,所以換檔時,一定要採煞車到底。

  排檔桿握柄旁,拇指位置有一個大的按鈕,當排檔動作不需確認時,是不需要按它的,如果拉不動排檔桿,壓下這個按鈕,就可以動作。
  譬如起步,P至R要確認,R至N,N至D則不需確認。譬如爬坡,D至2,2至1都需要確認,反過來1至2,2至D,D至N都不需確認,N至R,R至P則要確認。

  這不需要死記,當您扳不動排檔桿時,就要按鈕確認。

  上述大按鈕旁,可能有一個明顯的小按鈕,那是控制OD裝置,或是TURBO的按鈕,請參考車主手冊說明。
OD檔的動作,可在時速70公里以上切換,以確定功能正常。
高速公路上的長坡道,如感覺踩油門吃力,也可以換到OD OFF位置。

  加力檔限制變速箱換檔,勿長期使用。車主手冊中,會記載明白,每一個檔位的最高速限,請自行注意。

  變速箱換檔前,稍微放掉油門,可以減少換檔壓力,車行更為順暢。有些車油門踩到底,是不會換檔的;
上坡重踩油門,可以強迫換低速檔,增加馬力。

  暫停時少用N檔,暫停超過1分鐘,建議用P檔,既安全又省油。
  部份車種為增加駕控性能,在自排中加入人工換檔的能力,叫手自排:
  +代表增加動力,降低檔位。
  -代表降低動力,增加檔位。

雪地駕駛





---

基本操作~~~燈光控制

  燈光控制這一段,比較混亂,因車種不同,變化比較多。最常見日系或美系的車子,在方向盤左下方,有一支燈光控制桿,桿的末端,就是大燈開關。

小燈:轉第一段,儀表燈,角燈,尾燈亮。
大燈:轉第二段,頭燈(通常為近光燈)亮。
AUTO:部份新車,有自動控制大燈的功能,將大燈開關置於自動位置即可。

  變遠光燈因車而異,有推拉的,有循環壓按的,但使用遠光燈時,儀表板上,顯眼的藍色警示燈會亮。

  危險警告燈,霧燈,車內閱讀燈:也因車而異,開車前最好稍作了解,有備無患。

  最近有些人喜愛裝置HID氣體放電式燈組 ( High Indensity Discharge ),即俗稱的氙氣頭燈,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

基本操作~~~雨刷

  雨刷控制,有分段轉動/扳動拉桿,有無段式旋扭,也是一片混亂,開車前最好弄清楚。

通常區分為三個基本方式:
  間歇~約5秒一次;
  連續~正常速度;
  快速~豪大雨用。
  雨刷噴水通常一定是壓按式。有些車可壓桿單刷一次 有些可4段控制速度。看車主手冊吧。

  玻璃乾的時候,要先噴水,通常壓按雨刷噴水開關,會先噴水,然後雨刷才開始動作,停止壓開關,雨刷還會刷三次。

  梅雨季,雨勢不大,如果雨刷括玻璃聲音變大,要調整刷動速度,如果不能微調雨刷速度,可改用手動單次刷動。

雪地駕駛





---

基本操作~~~喇叭

  喇叭通常位在方向盤中央,也有的用腳踏式,有的用膝蓋頂,有的改裝在排檔旁邊。

  行車前試按~輕敲喇叭,有聲音即可。
  一次半秒鐘,不得連續按鳴或改裝,注意禁鳴標誌。






---

基本操作~~~除霧線

  後窗除霧線,是個很好用的工具,通常開關位置,在儀表板四周。

  除霧線利用電熱,將後窗玻璃內外的水氣蒸發,使用時耗電很大,不要長時間開啟,天乾陰冷時,更要小心使用,玻璃裡外溫差過大,會爆裂開來,最好斷斷續續使用,每次不超過15分鐘。

  清理後窗內部,不要用硬物,會損及除霧線。






---

基本操作~~~冷氣

  冷氣的控制,包含送風大小,以及壓縮機冷度控制兩個方向。
送風大小,控制車內循環風量,跟冷氣冷不冷沒關係,有風扇標識之,可能是機械式旋轉開關,可能是電子式壓按開關。
壓縮機如果沒開,當然沒冷氣,通常壓縮機開關是個按鈕,按鈕上綠燈亮,表示壓縮機動作。
控制溫度冷暖則各有不同方式。

  較大的小汽車,裝置有室內恆溫系統,數位控制,是比較理想的冷氣系統。

  控制出風方式,通常隨個人喜好設定,有上吹,上下吹,下吹,前擋除霧等方式,當壓縮機運轉時,有重要的除濕功能,台灣多雨潮濕,請善加運用。

  最後是循環/進氣控制,使用暖氣時,請多用進氣方式,或稍微打開窗戶,以免長時間駕駛,人會被烤乾。

上吹~
由儀表板位置吹風,開冷氣時配合循環室內空氣。
上下吹~
儀表板下方地板出風量大,儀表板出風量小,配合進氣控制,可迅速換新室內空氣。
下吹~
儀表板下方地板出風量大,前擋風玻璃出風量小,開暖氣時,配合進氣,避免室內空氣過於乾燥。
前擋除霧~
前擋風玻璃出風量大,需參考室外濕度、溫度,若濕度大,車內外溫度差距大,很容易使前擋起霧,這時應打開窗戶,吹風口不要吹前擋,開冷氣,霧氣很快會消去。當然不要用手去擦玻璃。

  大太陽下停車,使車內溫度極高,打開所有車窗,讓車內空氣雨外界空氣對流,約兩分鐘,是最快的降溫方法。

  冷天使車內溫度快速提昇,用循環方式,但不要忘記,溫度上昇後,要改用換氣方式。






---

基本操作~~~音響

  音響多半有手冊參考,平時就設定好,不要一面開車一面設定,CD現在多是多片裝置,通常置於後行李箱,酷寒、酷暑、路況差,都可能影響功用。

  電動洗車一定要收天線;有些停車位,進入時要關掉收音機,因為電動天線會卡到。






---

基本操作~~~認識儀表板

  儀表板最重要的功能,是讓駕駛人隨時掌握車況,有一部分指示性質為主,警告性質為輔,常常有一小段紅色標示,代表危險範圍;另一部分只有警告功用,分別說明如下:

~~指示性質~~


速率表/時速表:
大部分是圓形指針,表示車速,要注意單位是㏎,還是㏕,美規車用英哩,1.6㏎=1㏕。是最常參考的儀表。
少部分用數字顯示。有些車種,可以調整儀表板燈光強弱。有些車主,會把時速表及轉分表,改成冷光面板。



總里程/里程表:
速率表中間兩組數字,數字多的那一組,6位數可計算到十萬公里/英哩,代表這部車總共跑過的里程數。



副里程/旅程表:
數字少的一組,通常以三位數表示里程數值,可以歸0,方便自行計算里程數,或核算汽油消耗量。
有些車有兩組副里程表。



引擎轉速表/轉分表:
通常與速率表大小相同,一左一右,讀法是讀數*1仟。
引擎起動後,一般指向約900轉,接近數字1的位置。
若沒開冷氣,可能700轉上下,車身不會抖動為正常。



油量表:
指示油箱汽油存量,E代表空,F代表滿油箱,旁邊有加油槍的形狀,常位於速率表與轉速表中間。最好養成習慣,當油量剩下約1/4的時候,就要加油,不要等油箱到底。因為油箱底部,會沉澱油垢,阻塞汽油幫浦,您就要叫拖車來救您了。



引擎水溫表:
C代表冷,H代表熱,
一般引擎冷卻水溫,約攝氏75~90度,指針約略保持在表的中央。若指針指向紅色H的部分,可能冷卻水快要變蒸氣了。

如因水溫過高,應立即停車檢查。
若是連接水箱及引擎最上方的粗管是硬的,表示高溫水管內壓力極大,不可直接打開水箱蓋哦!



方向燈指示:
撥動燈光控制桿,儀表板上方,會有綠色小燈閃爍,左右各有一個指示燈,對應左轉或右轉,如果發現燈光閃爍很快,或不閃爍,最好下車看看,是不是方向燈壞了。
如果是扳動危險警示燈開關,通常會用紅色+三角形故障標誌表示,四個方向燈會閃燈,儀表板上兩個方向指示燈都會閃爍。



OD或TURBO指示:
這兩種裝置,功能相似,含義相反,代表有沒有用比1小的齒輪比,所以一部車只會有其中之一。









~~警示性質~~


機油警示燈:
黃色油壺形狀,打開電門尚未發動前,可以看見亮燈,發動後便應熄滅。
  亮燈代表引擎機油壓力不足,通常因為機油油量不足,行駛當中如果亮了,一定要停靠路邊,把問題解決,才能上路。



電瓶警示燈:
紅色電瓶形狀,打開電門尚未發動前,可以看見,發動後便應熄滅。
  亮燈代表電瓶放電,若引擎發動後亮著,可能電瓶壞了,皮帶斷掉,發電機壞了,或連接電路有狀況,這個時候,關掉所有不必要的用電,快去最近的電機行檢查。



煞車警示燈:
通常紅色+BRAKE字樣,或!圖樣,
手煞車沒放好會亮,煞車油油壓不足也會亮。



油量警示燈:
油表到底,通常還可以跑50公里,黃色油量警示燈亮起,大概就不到20公里可以跑了。



引擎故障警示燈:
電腦控制的車種,打開電門尚未發動前,可以看見,發動後便應熄滅。
  黃色引擎的形狀,行駛中亮起來,可能引擎掛掉,尺規皮帶斷掉,引擎立刻熄火;最輕微的是感應器壞掉。



遠光警示燈:
通常是藍色頭燈形狀,警告目前大燈的遠光燈亮著。












---

基本操作~~~照後鏡
  照後鏡分室內、室外,駕駛老手一上車,就會調整妥當。

  室內鏡在車中央,向後窗看去,在緊急煞車,或停車時使用。以照整個後窗為原則。

  鏡下方有日╱夜間調整桿,向前推為夜間,向後為日間,夜間開車,為避免強光反射到眼睛,鏡面反光較弱。

  有些名貴車種,使用攝影鏡頭,車正後方無死角,但可惜開車的死角,真正有威脅的部份第一名,在右後車門外側,以及第二名,在車尾左側方,車正後方只有倒車時會用的著。

  室外鏡在左右各一,有手控及電動二種,繫安全帶前調整。以小部份照側車體,當參考指標,大部份照車旁後方為原則。

  左右側照後鏡有兩種基本型式:平面鏡、凸面鏡。
  也有複合式車內側平面,外側凸面的,但這種照後鏡,蠻貴的。
  兩種不同鏡面,有不同的距離感覺,平面鏡距離感佳,但視界小,凸面鏡距離稍遠時,不易判別實際距離,但視界較寬廣,上路前,最好先注意如何判斷距離遠近。複合式則可消除大部份視覺上的死角。

  部份車種照後鏡可電動控制收納或展開,此時不可用手扳動,會破壞內部齒輪哦!

  轉向,變換車道,要先轉頭看清有沒有危險,再看照後鏡,打方向燈,
右轉彎靠向路邊,看右照後鏡,
左轉彎靠向路中央,看左照後鏡。

雪地駕駛






---

基本操作~~~電門

  汔車鑰匙插入電門,依序順時針旋轉,共有四個階段:

Ⅰ。Lock:插入╱拔出鑰匙的位置,同時方向盤柱防盜鎖鎖住。
  拔出錀匙時,有些車種必需由ACC 轉向Lock位置,同時向錀匙孔下壓。

  取出錀匙後,為使防盜鎖發生作用,輕轉方向盤,到鎖住為止;
要鬆開方向盤,插入錀匙,左右輕轉方向盤即可。

Ⅱ。ACC:打開防盜鎖,音響,燈光等部份電器打開。

Ⅲ。On:正常運轉位置,冷氣及所有電器打開。未起動引擎前,可觀察警示燈狀況。

Ⅳ。Start:起動引擎位置,注意引擎起動馬達,不可連繼發動超過15秒,參考正確的起動。

  行駛途中,請勿轉動鑰匙,拔出鑰匙時,稍微向內壓下,就可輕鬆取下。






---

基本操作~~~其他

車門:
Ⅰ。門鎖~
有機械式的鎖匙,及數位式的密碼鎖兩種。又可配合遙控器。

Ⅱ。安全扣~
拉起可開門,按下鎖住車門。行駛中應按下,比較安全。許多新車,可以於起步後,時速增加即自行鎖住。

Ⅲ。中央控制鎖~
駕駛座可控制車門全開╱全關,在車內用開關,安全扣控制,在車外用遙控器。

Ⅳ。兒童安全鎖~
打開後門,在車門下側方有開關,通常向上為關,這時候車門只能由外打開。


電動窗:
電門要打開,駕駛可中央控制,開關位置常在門上。注意兒童不要玩窗戶,卡到危險。



引擎蓋開啟:
通常在儀表板左下方,靠門邊的地方,有拉柄,拉向駕駛座,聽到引擎蓋安全扣彈開的聲音即可。



油箱蓋開啟:
通常在駕駛座旁,靠門的地上,有兩個開關,後方較小的是開油箱蓋,許多車種不能用鑰匙開油箱蓋。

  加油時,使用正確的燃油等級,原廠的意見應遵守。加到油槍自動跳起,就不要再加給土地公了,因為油箱太滿,您一上路車身晃動時,多餘的油會由加油口旁的氣孔溢出,汙染愛車,汙染路面。
  強迫加油是種無意義的動作哦!

  加完油,油箱蓋旋緊3響,勿忘將加油蓋板蓋好。



行李箱開啟:
前方較大的是開行李箱,通常行李箱可以用鎖匙打開。



遮陽板:
前座前方擋風玻璃上方,左右各有一個,將遮陽板翻轉向下,或再轉向車窗,作用是擋前方,側方陽光,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駕駛人行駛中,請勿使用遮陽板內側的化粧鏡,非常危險。

各位大大喜歡就送個花或推薦一下吧 表情



人人都很願意犧牲當下,去換取未知的等待;
犧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錢,去購買後世的安逸。
但許多事,在你還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舊事;
有許多人,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已成舊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5-04-26 10: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90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