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功夫,就是經過努力鍛鍊、反覆練習而成的技巧。OL搭巴士畫眼線是功夫;零下30幾度冬泳是功夫;周星馳能在電影市場低迷情況下開高票房也是功夫。福建毗鄰浙江、江西、廣東,地大物博的它,以土樓的建築智慧、巧手木偶藝術和福州手工小吃,形成實力非凡的真功夫,這些真功夫全都經過千錘百鍊而成。走在福建,冷不防一個老伯、一位少女,都可能是身懷絕技的世外高人。準備接招吧!
客家土樓小檔案
遍布在福建省的南靖、永定一帶山區的客家土樓,早在宋代便已出現,現存約有大大小小近2萬座。以圓形為主的土樓曾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誤認成「核基地」。其實土樓還有方形、半月形、橢圓形和八卦形等30多種形態,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獸、防震防火、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葩。
人們都說,去福建旅行,如果只有一個選擇,那一定要到土樓去;而眾多土樓之中,又以位於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最美。美,是因為它不經意的錯落有致;美,是因為它的形態似梅花;美,是因為它活像陶淵明的桃花源。於是,我認定了它就是我認識土樓的目的地。
圓形土樓像旋轉幽浮
清晨乘小包車由漳州市出發,車子不斷在連綿不絕的S形山路穿梭,沿途有河溪梯田等美景相伴,近3小時的車程很快便過去。車子首先停靠在村口山腰的售票亭,靠向山谷的瞭望台可俯瞰整個田螺坑土樓群。
從高處看,就真如許多旅遊書所形容,四圓一方的田螺坑有如一朵盛開的梅花。不過,我覺得更像美國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電影裡的外星人基地,那圓形的土樓不是會旋轉飛天的UFO嗎?
付了入場費後,我走進田螺坑,發現原來那5座土樓是建在一片傾斜的山坡,依山勢有高有矮地排列;剛才在山腰上看,還以為它們是建築在平地呢。田螺坑5座土樓分別命名為「步雲樓」、「和昌樓」、「振昌樓」、「瑞雲樓」和「文昌樓」,名字都是依照祖訓和祖先對後人的期望祝福而取的。
建築智慧為抵抗外侮
要進入土樓,必須通過每座唯一的大門入口,於是我沿厚厚彎彎的粉黃色土牆一直走。抬頭一看,高高的土牆上接近青瓦片屋頂的位置,有幾個方形小窗,窗戶開得這麼小,據說是為了防盜。
據說,客家人是北方漢人幾經南遷而成的一個特殊民族,他們自宋代開始遷徙至福建,於閩西南一帶聚居,由於要抵禦匪患及便於宗族群居,便興建一座座猶如堡壘的圍樓,每座只有一個出入口,每遇外敵,全樓男丁只要守住大門,樓內的人都可長時間安然無恙。
沿著夾在5座土樓間的階梯而下,來到田螺坑規模最大的鵝蛋形土樓「文昌樓」。土樓中央是個橢圓形天井,大門正對面就是舉行祭祀和議事的祖堂;下層是廚房和吃飯的地方;2樓是糧倉;3樓是起居室,每戶以垂直的3層房子為一單位,而天井和祖堂是共用的。想不到外表近乎封閉的土樓,內部格局竟然是如此層次分明。
令人高興的是,參觀過土樓人家後,發現這裡尚未被遊客破壞,村民依舊為日常生活而忙碌,絕不會收錢讓你穿上民族服裝唱山歌,生活依然寧靜樸素。
天井觀農家百態圖
每座土樓都是同祖宗的大家族,像田螺坑內的村民全都是黃先生黃小姐,左鄰右舍不是姑表就是叔姪。田螺坑由最初只有1座「步雲樓」,因應百年來人口增加,到現在共5座土樓,成為規模不小的土樓群。目前這裡住了近600人,600個親戚住一起,習慣互相照顧,好東西與親人分享,做什麼事也一呼百應。
要體會土樓人家的生活,最好到天井走走看。天井是居民活動的地方,也是一幅農家生活百態圖:婦女煮飯打掃,老人家餵雞鴨,男丁修建房子,有些村民在剪髮洗頭……,這些情景,讓我聯想起電影《功夫》的豬籠城寨。
除了人,土樓給我的第2個印象就是吃。吃對農村人很重要,在土樓內外都可看見食物:陽台邊掛有菜乾、天井養雞鴨、大門側放有米臼、竹簍內有剛收割的大白菜。
田螺坑有2、3家菜館,都設在新建的房子,約台幣100多元便足夠4個人飽餐一頓。餐廳的餐桌都置在屋外陽台,雖然沒有土樓天井的風味,卻可飽覽田螺坑的連綿翠巒。
田螺坑土樓群作客
飯後我到了其中一家土樓人家作客。屋主是居住在「瑞雲樓」30多年的黃煥南先生,現與父母妻兒一家5口住在一起。他家比我相像中舒適而且明亮。「天井和窗戶有對流作用,所以空氣流通;因為我們習慣在走廊或天井工作和活動,所以天井滲進房子的日光已很足夠。」黃先生解釋道。
他續說近年家庭經濟有了改善,屋裡也添置了不少電器,電視、音響、電話、風扇。「沒有買冷氣嗎?」我問。他笑說,土樓最大好處是冬暖夏涼,厚厚土牆是最佳保溫裝置。
從黃先生的熱情招待、小孩天真無邪的笑臉、老婆婆親切的問好,令我感受到鄉土的熱情純真。我想,這就是田螺坑最美的一面。
屋宅大觀園
解構客家土樓
土樓主要結構有地基、牆腳、牆壁和屋頂4個部份,內部則以有水井的天井為中心。興建土樓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泥巴、竹片和木材,而人手也只是土樓主人、鄉間農閒的木匠和泥匠幾個人,而工具更只有泥鋤、鐵鏟、繩索、木尺之類。
在沒有建築師、測量師和機器的幫助下,客家人就建成一座座可居住數10戶、幾百人的土樓,還可經歷幾10年甚至數百年的天災人禍,依然固若金湯。
由於土樓都以圍樓形式建造,房子都是圍著中央偌大的天井而建,所以土樓不但採光度高、通風度好,樓層也通爽;又因受力平均,所以防地震能力也較佳。這種看似充滿規劃的建築設計,原來是祖宗數百年累積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的體現。而土樓是當地客家人世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也成為最有力的客家古代建築歷史見證。
傳統工藝
漳州布袋木偶 功夫了得
雖說漳州是布袋戲發祥地,但要在這看場木偶戲也不容易。多數的木偶劇團只會以私人形式表演,遇節日、婚喪禮時,木偶團便應邀到鄉村或會堂表演。
問過「竹初木偶藝術館」附屬的劇團負責人,即藝術館館長徐竹初先生,他說雖然布袋木偶是漳州的寶貝,可是現在熱愛它的人卻不多,所以木偶戲沒有定期公開演出。幸好木偶戲在福建依然是節慶時的傳統表演節目,所以漳州依然有不少木偶劇團。
國寶級師傅雙手巧
木偶沒有表情,也不會說話,所以木偶的神態、配飾、衣服很重要,角色是奸是忠、是齊天大聖還是觀音也能一目了然。
徐竹初先生被譽為中國當代國寶級木偶雕刻藝術家,出生於漳州木偶世家的他,從事木偶雕刻40多年,製作了400多款木偶,他的作品更成為了國家級藝術品,曾在國外舉行多次展覽。
一個布偶約有10吋高,木偶頭更只有3吋大,但木偶雕刻師憑雙手把方吋的木塊化成數百個不同面貌、不同造型的角色。
布袋木偶首重頭部
徐師傅說,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頭,而木偶頭最重要的是臉;而且,形形色色的五官會根據角色的外形、性格、身分、經歷和氣質來構思,加上利用造型、條、色彩來抓住了角色的神髓,木頭人也自然地活起來。
整個程序全由雕刻師一手一腳製造,一個木偶需時3天才可完成,所以整個木偶從頭到腳都是一種藝術。
風味美食
百年老店福州肉燕
印象中,福州小吃就只有俗稱「醬爆丸」的福州魚丸,但其實在福州,狀似雲吞的「扁肉燕」才是流行之首。
福州人喜歡把燕皮包餡煮湯,最常見的食法共有5種,包括燕絲湯(即把燕皮切絲煮湯)、扁肉燕(燕皮包肉醬餡成小雲吞)、燕丸湯(剁肉成丸沾上燕絲煮湯)、酒肉包蛋(以紅酒糟煮燕絲湯再加入荷包蛋)及太平燕(扁肉燕加上鴨蛋、腐竹、冬菇等煮湯)。
要吃最好的扁肉燕,就要到「同利燕皮老舖」,它是福州最有名氣的肉燕老字號,自1876年開業至今,永遠人潮不斷。試吃他的扁肉燕,小小的一顆入口滑溜無比,咬破具韌性的燕皮,隨即肉汁四溢,肉汁鮮甜令人難忘。
旅遊資訊
簽證 落地簽,準備6個月效期的台胞證,1張2吋照片,費用人民幣100元(約台幣375元)。在台辦加簽需台胞證正本,費用台幣700元,需3個工作天。
匯率 1人民幣約3.75台幣。
當地交通 由漳州前往田螺溪土樓約3小時,因交通不便最好租車前往。
相關資訊
★田螺坑土樓群
地址 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
★漳州竹初木偶藝術館
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延安北路花園大廈4樓
電話 86-596-2049345
網址
http://www.zz....com★同利燕皮老舖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3號
電話 86-591-87515631